刑事訴訟法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㈠ 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時間要求嗎
一,「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是指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已經掌握或還未掌握的本人罪行的行為。
二,包括三種情形
1,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自首)。
2,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比照自首),
3,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對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罪行的實供述)。
三,如何認定
1,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時間上這立案後,一審判決前。
2,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認定如實供述部分犯罪。
3,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四,法律要求(司法人員告知義務)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
綜上所述,「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是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律原則規定。其目的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悔罪能得到公正處理(從輕或減輕),同時,減少、減輕司法偵查工作的難度。充分體現了司法公正和程序合法利用。
㈡ 論述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人自動投案後,如實交待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如實」的實質是既不擴大也不縮小自己的罪行。
㈢ 什麼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主動供述自己的罪行,是犯罪分子自動投案的行為依據,他是指犯罪分子自動投案後主動如實向司法機關交待自己的犯罪行為,不隱瞞、不偽造,這是認定自動投案的依據,也是構成自首的基本條件。
㈣ 什麼叫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又"翻供"
簡單說就是原來對罪行已認可,又反悔的,即不認罪伏法的,這種情況下是不能減輕或專者從輕處罰的屬;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㈤ 訊問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版自己罪行可以權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這句話是正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5)刑事訴訟法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對於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他宣讀。
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應當准許。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
㈥ 如何認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自首的條件之一,被告人是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關繫到是否成立自首。筆者近期辦理的一起票據詐騙案件(二審)就涉及到被告人是否能認定如實供述,該案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自動投案,但是沒有如實供述,因此沒有認定自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第二條對「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范圍認定進一步規定:
1、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外,還應包括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前科等情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況與真實情況雖有差別,但不影響定罪量刑的,應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等情況,影響對其定罪量刑的,不能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2、犯罪嫌疑人多次實施同種罪行的,應當綜合考慮已交代的犯罪事實與未交代的犯罪事實的危害程度,決定是否認定為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雖然投案後沒有交代全部犯罪事實,但如實交代的犯罪情節重於未交代的犯罪情節,或者如實交代的犯罪數額多於未交代的犯罪數額,一般應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無法區分已交代的與未交代的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或者已交代的犯罪數額與未交代的犯罪數額相當,一般不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不同於「自首的辯解理由」,前者是指將本人所犯罪行客觀地予以陳述,而後者是在客觀地陳述自己的罪行的基礎上對承擔責任的輕重大小作出解釋、說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告人對行為性質的辯解是否影響自首成立問題的批復規定,被告人對行為性質的辯解不影響自首的成立。
㈦ 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情形有哪些及認定時要注意的問題
在認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為一般共同犯罪成員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否則對「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不可能「如實」;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團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整個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否則其對「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也不可能「如實」。特別要注意的是,有的犯罪人出於掩護其他共犯人目的,有預謀地投案包攬共同犯罪的全部責任的,不能視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3、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4、由於客觀因素,不能全部交代所有的犯罪事實,但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的,也應屬於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如果隱瞞主要犯罪事實,或者以交代輕罪達到掩蓋重罪的目的的,就不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5、犯罪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為自己進行辯護,提出上訴,或者更正、補充某些事實的,應當允許,不能將這些行為視為沒有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㈧ 在檢察院就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算是自首嗎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以自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