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辱警傷警類案件涉及的行政法律問題

辱警傷警類案件涉及的行政法律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10 23:57:12

Ⅰ 辱警,黑警,襲警,要承擔怎樣的法

沒給受害造嚴重(例精神異或聲譽嚴重受損等情況)承擔律責任造嚴重構【誹謗罪】提請訴訟專請求賠償屬損失恢復名譽等沒嚴重受理哦

第二百四十六條暴力或者其公侮辱或者捏造事實誹謗情節嚴重處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才處理嚴重危害社秩序家利益除外

Ⅱ 多地襲警辱警事件,這樣的行為將受到哪些處罰

據公安部1月15日消息,針對近期多地發生一線公安民警和輔警正常執法執勤遭遇暴力抗法甚至辱罵毆打事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依法打擊暴力襲警、暴力抗法等違法犯罪,嚴肅追究襲警辱警人員的法律責任。近日,公安部專門派出工作組赴山東、河南、湖南等地,代表部黨委看望慰問受辱受傷民警和輔警。

襲警辱警也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下列既是相關的法律依據。


  • 辱罵他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 擾亂單位秩序。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 ,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 阻礙執行公務。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處十日拘留,並處500元罰款。

  • 妨礙執行公務罪。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民警等國家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辱罵的一些內容,是有可能以威脅方法阻礙執法。

  • 《刑法修正案(九)》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 (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 (二)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 (三)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的;

  • (四)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

  • 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


警察是維護一方平安的重要人物,他們沒有還手,不代表你這么做是合法的,襲警也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Ⅲ 多地襲警辱警事件,警察權威應如何維護

據報道,近期,河南南陽和開封、山東濟南和菏澤以及湖南長沙等地相繼發生一線公安民警輔警正常執法執勤過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和辱罵毆打事件,極少數不法人員漠視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秩序,不服從現場執法管理,肆意辱罵、毆打民警和輔警,甚至進行造謠誹謗,對一線民警和輔警的人身安全和個人聲譽造成嚴重傷害,給警察執法權威和正常社會秩序帶來嚴峻挑戰。廣大媒體、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紛紛譴責暴力抗法和辱警襲警行為,呼籲依法嚴肅懲處違法犯罪、維護國家法律尊嚴。

Ⅳ 警察被開除公職如何使用法律問題

《來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規自定,第四十八條 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決定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申請復核或者申訴。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

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
第四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務員復核、申訴的機關應當撤銷處分決定,重新作出決定或者責令原處分決定機關重新作出決定:
(一)處分所依據的違法違紀事實證據不足的
(二)違反法定程序,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三)作出處分決定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務員復核、申訴的機關應當變更處分決定,或者責令原處分決定機關變更處分決定:
(一)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務院決定錯誤的
(二)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情節認定有誤的;
(三)處分不當的。

Ⅳ 警方撤銷對辱罵社區書記女子的行政處罰,處理此案的警官是被如何處罰的

在畢節市蘭苑花園小區居住的任女士,在小區業主群對業委會未召開業主大會就擅自讓新物業公司通過試用期的行為提出質疑時,對社區支書劉某的“開不開業主大會 ,怎麼開都是業委會的事”作出回應,而罵劉某為“草包支書”。在劉某報警後,她被畢節市七星關區洪山派出所民警帶到畢節市。

該案從刑事案件的角度分析是構不成濫用職權罪的,濫用職權罪侵犯的對象可以是公共財產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財產,雖然該案明顯侵害了任女士的人身自由權,但還達不成該罪的立案標准。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

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職權,違法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5人以上的。

在本案中既沒有造成死亡,也沒有造成人重傷或者輕傷。所以,對於該案的辦案民警只能採取行政處罰措施,而不能採取刑事處罰措施。

Ⅵ 有哪些方面導致多地襲警辱警事件

針對近期多地發生一線公安民警和輔警正常執法執勤遭遇暴力抗法甚至辱罵毆打事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依法打擊暴力襲警、暴力抗法等違法犯罪,嚴肅追究襲警辱警人員的法律責任。近日,公安部專門派出工作組赴山東、河南、湖南等地,代表部黨委看望慰問受辱受傷民警和輔警。

廣大公安民警和輔警常年奮戰在執法執勤一線,每天面對大量矛盾問題和各種違法犯罪,壓力大、任務重、風險高。保護一線執法執勤民警輔警及其家屬人身安全,維護正常執法秩序和警察執法權威,既事關社會公共秩序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事關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法律尊嚴。

Ⅶ 公安部規定的八類案件有哪些

公安部規定的八類案件主要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這八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除了上述8種嚴重的暴力犯罪之外,在我國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可不負刑事責任。

但是,我們所指的8種暴力犯罪並不是指最後的具體罪名。因為我國刑法在確定具體罪名時,常常兩個或多個罪名之間具有包容性,而在某些情況之下,上述的8種罪名會被其他罪名所包容。

所以在適用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時候,不應當只看到最後的罪名,而應該全面的分析其犯罪行為。

(7)辱警傷警類案件涉及的行政法律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是法制國家,遵紀守法人人有責,嚴打違法犯罪,刑法處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中,對刑事責任年齡的相關規定:

1、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5、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Ⅷ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適合調解的案件都有哪些呢

公安機關的調解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三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8)辱警傷警類案件涉及的行政法律問題擴展閱讀

行政調解工作原則: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五條: 調解處理案件,應當查明事實,收集證據,並遵循合法、公正、自願、及時的原則,注重教育和疏導,化解矛盾。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行政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第二章第(二)條:行政調解的原則:1、自願原則。充分尊重各方當事人意願,不得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方式或調解結果。

2、合法原則。遵循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3、公平公正原則。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平等協商處理利益糾紛,體現公平正義。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人一方時,與行政相對人的地位平等。

4、注重效果原則。行政調解要提高工作效率,簡化調解程序,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事先定紛止爭、案結事了。

《宜春市行政調解工作規則》第四條:行政調解應當堅持屬地管理、自願平等、依法合理、公平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則。

Ⅸ 關於警察打人(法律知識)

從你的敘述來看,警察沒有明顯違法行為,主要還是一個誤會.在這種專情況下受屬到傷害應該要求補償的(不是賠償,只有警察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才能要求賠償),當時完全有權要求他們給你檢查治療的,但因為沒有及時提出你的合理要求,現在去找他們有可能因為證據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
建議還是向他們反映下,盡量客觀反映情況,從你的敘述來看情況反映的很客觀,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追究當事警察的責任,問題有可能得到解決.
要是警察當時無故打你的話,只怕就會不認帳了.
補充:重慶察二哥看來是個新警察啊...呵呵
從提問者敘述來看,他試圖還想逃,被警察踢了一腿,屬於制服行為,而逃避警察盤問本身就可看著有違法犯罪嫌疑,怎麼不能拷?你自己都說上拷的前提是有證據懷疑你有犯罪行為,逃避盤問就屬於懷疑證據之一.既然是懷疑審查結果就可能是無罪,但不代表使用手銬違法.
至於以存在冒充警察騙錢財而不接受警察盤問的理由是站不住的.屬於假想逃避.在警察出示證件後,你應當接受警察的盤問,出示自己身份證,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警察有不合法不合理要求,對其身份產生懷疑的,可以撥打110核實警察身份或要求到警察所在公安機關去處理.

Ⅹ 榆林曝光2起惡意報假警案件,報假警有什麼危害

榆林曝光兩起惡意報假警案件,報假案佔用公共資源,是要負法律責任的。110是維系人民財產安全的一條重要“生命線”,這條生命線十分重要,他是否通暢直接關繫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然而,惡意撥打110報假案,佔用公共資源,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110也被譽為人民的“保護神”,是當人民群眾在遇到困難危險時才會撥打的,而不是被別人惡意報假警撥打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警察的正常工作秩序,是錯誤的行為。

這兩起惡意報假案案件,佔用公共資源,是一種十分嚴重的違法行為。在此也提醒廣大朋友們,要正確撥打110,將有限的警務資源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熱點內容
關於勞動法中降職的規定 發布:2025-09-29 05:54:37 瀏覽:882
民事訴訟法142條釋義 發布:2025-09-29 05:44:38 瀏覽:446
侯永斌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5-09-29 05:40:57 瀏覽:623
債與合同法題型 發布:2025-09-29 05:32:33 瀏覽:979
昆明劉潔律師 發布:2025-09-29 05:18:54 瀏覽:681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著力點 發布:2025-09-29 05:18:52 瀏覽:136
圖書法治 發布:2025-09-29 05:18:04 瀏覽:157
老賴是失信人法院怎麼處理 發布:2025-09-29 05:11:34 瀏覽:677
朋友微信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05:05:57 瀏覽:424
2014新舊公司法對比 發布:2025-09-29 05:05:17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