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印度尼西亞民事訴訟法

印度尼西亞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2-14 13:06:49

A. 哪些民事官司不用請律師

哪些民事官司不用請律師,這主要根據當事人法律知識基礎和具體案情來決定的。一版般認為法律關系簡單、權爭議標的不大,取證難度小的案件,可以不用請律師。
法律關系簡單,如一方給予另一方貨款、一方應保證鄰居的通行、排水等等。爭議的標的不大,所謂標的不大也就是雙方爭議所涉及到的財產價值不太高,是一般性的財產,也不具有特別的意義,或者是雙方發生爭議的金額不大,對於當事人來說,該金額或者財產的得失對其日常生活、經濟條件影響不大。取證難度較小,事實的發生、發展過程比較簡單,所需要的證據比較直接和簡單,比較容易收集,在證據的收集方面不會存在太大麻煩,也不會對案件的審理造成太大的不利影響。

B. 如何查到關於某個方面的所有案件

國際私法案例
2006年04月07日 郝中華

國際私法案例分析
2005年12月22日 管理員

1.1997年8月,法國商人比爾從武漢市某大酒店打的到火車站。車到站後,比爾將一裝有貴重物品的手提包遺忘在計程車內。司機凌某發現皮包後,尋找失主,未果。
比爾丟包後,在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武漢晚報》上播發尋物啟事,稱送還丟失皮包將給以酬謝,並公布了聯系方式。
第二天,凌某將皮包送還比爾。比爾兌現承諾,付了酬金。
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中國籍的范女士向武漢市公管處投訴。公管處幾經周折,查到收受酬金的凌某。公管處通知凌某到公管處說明情況。凌某承認接受酬金的事實,並寫下"拾物經過"。3月10日,凌某將酬金交到公管處,由公管處交給失主。公管處以"舉報待查"為由,暫扣計程車凌某上崗證,要求在指定時間和指定地點接受處理。
凌某感到委屈,遂向武漢市漢口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公管處返還酬金。法院受理案件後,進行了審理。 問:
1)本案中的涉外民事關系應以何國法律作準據法? 答:
比爾乘坐出租汽車,與凌某構成涉外運輸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這一法律關系的准據法是中國法律。
比爾發布懸賞廣告,凌某歸還皮包,這構成懸賞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應以中國法律為准據法。
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代理人進行投訴,使凌某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交出酬金,比爾索要酬金構成不當得利。這一法律關系適用國際慣例、中國法律作準據法。
2.美國籍人愛默生根據來到中國某大學任教。任教期間與在該大學任教的中國女教師田某結婚。婚後,因雙方性格不和等因素,愛默生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起訴後。愛默生任教期滿,准備回國。愛默生向法院提出,委託同在該校任教的美國籍教師或委託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領事代理訴訟。
問: 在本案中,愛默生委託他人代為訴訟的做法是否正當,為什麼? 答:
愛默生的做法是正當的。在我國,中國公民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我國對在我國的外國人實行國民待遇,允許外國人委託與之有同一國籍的外國人擔任訴訟代理人。
外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館官員,可以接受本國公民的委託,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根據我國參加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規定,當作為當事人的外國人不在我國境內、
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適時到我國法院出庭時,該外國的駐華領事可以在沒有委託的情況下,直接以領事名義擔任其代表或安排代表在我國法院出庭。
3.中國公民錢某,1992年到日本留學。1995年回國前夕,在上班途中,被運貨卡車撞倒,經搶救無效死亡。錢某的妻子利某以全權代理人的身份在錢某弟弟的陪同下到日本料理後事。經協商,日本方面賠償500萬日元。
回過後,為遺產分配一事,利某與錢某的家人發生爭執,協商未果。錢某的家人以利某及其女為被告,訴至當地人民法院。
問: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說明理由。 答: 本案應以日本法律為准據法。
錢某死亡前未留遺囑,其繼承屬法定繼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9條"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的規定,日本法律應為本案的准據法。
錢某有兩處住所。一處是位於中國的法定住所,一處是位於日本的臨時住所。因李某在日本已居住兩年,日本的臨時住所視為住所。根據中國有關法律規定,李某死亡時的住所是在日本的住所。
4.日本某公司於1988年5月7日向日本專利機構提出"防眼疲勞鏡片"發明專利申請。之後,該公司於1988年10月3日以相同的主題內容向中國專利局提出了發明專利申請,同時提出了優先權書面聲明,並於1988年12月25日向中國專利局提交了第一次在日本提出專利申請的文件副本。
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於1988年7月也成功地研製出一種用於減輕因熒屏所造成眼疲勞的鏡片,這種鏡片和日本某公司的鏡片相比,無論在具體結構、技術處理,還是在技術效果上都是相同的。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於1988年9月10日向中國專利局提交"保健鏡片"的發明專利申請。
(註:中國、日本同是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加入國》) 問:中國專利局應將專利權授予給誰?為什麼? 答:
中國專利局應將專利權授予日本某公司。
中國、日本兩國共同參加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因此,本案中專利權授予給誰的爭議應以《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為依據進行斷定。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規定了優先權原則,發明專利申請的優先權為12個月。我國法律規定外國人在我國申請專利,只要按我國的法律規定提交了必要的文件,就享有公約規定的優先權。
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雖然先於日本某公司在中國專利局申請專利,但這種申請行為不足以對抗公約規定的優先權,所以,該想專利權應授予日本某公司。
5.邊某和王某夫妻二人均為中國公民,婚後旅居巴西。因發生婚姻糾紛,巴西法律又不允許離婚,夫妻二人於1986年按巴西法律規定的方式達成長期分居協議,並請求中國駐巴西大使館領事部予以承認和協助執行。
問: 我國應否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為什麼? 答:
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執行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
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分居協議的效力。
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6.
中國公民夏某(男)與中國公民馮某(女)1997年在沈陽結婚。婚後夏某自費到加拿大留學,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在美國紐約州一家公司找到工作。2002年8月,夏某以夫妻長期分居為由在紐約州提起離婚訴訟,離婚訴狀由夏某的代理律師郵寄送達馮某。馮某在經過一番咨詢後,在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問:在紐約州法院已經受理夏某離婚訴訟後,我國法院能否受理馮某的離婚訴訟?
答:紐約州法院受理夏某離婚訴訟後,我國法院仍可以受理馮某的離婚訴訟。對涉外離婚案件,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中國公民的利益,我國不反對一事兩訴,當事人一方在外國提請離婚訴訟,不妨礙我國法院受理中國公民提請離婚訴訟。
7.1997年,中國籍公民俞某與日本籍公民山口在中國結婚,婚後在中國生有一子。1999年,山口獨自回日本居住。2001年,俞某以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感情淡漠為由,在中國法院提請離婚訴訟。山口同意離婚。在子女監護權和撫養權問題上,雙方產生爭議。山口要求將兒子帶回日本,由她撫養,俞某要求將兒子留在中國,由他撫養。
問:本案應適用何國法律?為什麼? 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8條規定:"扶養適用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俞某與山口的兒子在中國出生,具有中國國籍,其父是中國公民,具有中國國籍,他出生後,一直在中國生活,這表明中國與其有最密切聯系,本案應適用中國法律。
另外,日本《法例》20條規定:"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依父之本國法"。父親俞某是中國公民,根據日本的法律,本案也應適用中國法律。
8.中國公民沈某(男)與中國公民梁某(女)1939年在中國結婚,婚後生育二女。沈某1949年去台灣,1988年加入加拿大國籍。雙方分離後,常有通訊聯系。梁某1975年赴加與沈某共同生活。1984年以後,沈某每年回國一次,並購買、翻建了三套住宅。1989年,梁某與沈某在美國發生矛盾,沈某獨自來中國並與一婦女同居。梁某知道這一情況後,要求沈某與同居婦女斷絕關系。曹不聽,反到加國法院起訴離婚並獲准。1991年3月,沈某又來道中國,於8月17日與原同居婦女到紹興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婚姻登記。
1991年12月14日,梁某向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與沈某離婚,分割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要求判令沈某支付生活費和撫養費。
問: 1.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是否具有管轄權?說明理由。 2. 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 答:
1.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這一離婚案件。沈某在加拿大法院離婚並獲准,沈某與梁某的婚姻關系在加拿大解除。加拿大法院的判決在中國並不自動發生法律效力,只有當事人在中國向中國法院提出承認與執行的請求,中國法院經審查,認為該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不與中國的公共秩序相抵觸,中國法院作出裁定,承認外國法院的判決在中國發生法律效力,該外國法院的判決才能在中國生效。沈某未在中國法院提出承認外國法院判決的申請,故該加拿大法院的判決在中國未發生法律效力,所以中國法院有權受理梁某提出的離婚訴訟。
2.中國受理離婚訴訟案件後,應適用中國法律為准據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7條"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9.一英國人到宏都拉斯一家賭場賭博,輸錢後向賭場借款10萬美元,並將這10萬美元又輸掉,且未償還。開設賭場的宏都拉斯人到英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借款人償還借款。英國法律規定經營賭場是犯罪行為,但是洪都拉法律允許開設賭場。
問: 本案中的合同關系是否成立?英國法院應如何適用法律? 答:
本案中的借款合同是成立的。因為借款合同是在宏都拉斯簽訂並在宏都拉斯履行的,判斷合同的效力應適用合同締結地法、合同履行地法,即宏都拉斯法,根據宏都拉斯的法律,該借款合同具有效力。
然而,宏都拉斯政府允許開設賭場的法律與英國禁止開設賭場的法律相抵觸,英國法院可以適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宏都拉斯法律在美國的效力,駁回宏都拉斯人的起訴。
10.香港甲銀行與我國乙公司簽訂貸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各一份。合同中當事人約定,發生爭議適用香港法為准據法。合同簽訂後,香港甲銀行依約提供了全部貸款。貸款到期時,我國乙公司只償還了一小部分貸款。香港甲銀行在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償還貸款。法院受理了案件。根據合同中當事人關於法律適用的約定,法院通知雙方當事人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雙方當事人在法院限定的時間內沒有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
問: 1.本案是否可以適用香港法為准據法?
2.雙方當事人在法院限定的時間內沒有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的情況下,法院應適用什麼法律? 答:
1.本案可以適用香港法律作為准據法,因為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適用香港法,符合我國法律規定。
2.若雙方當事人和法院都不能查明所應適用的法律內容,法院則應適用中國法律。
11.法國人皮埃爾在20歲時與中國甲公司在中國簽訂一份原料購銷合同。合同簽訂後,原料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大漲,皮埃爾沒有履行合同。中國甲公司在中國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皮埃爾承擔違約責任。
皮埃爾答辯稱,法國法律規定的成年人的年齡為21歲,簽訂合同時他19歲,屬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所以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問:
皮埃爾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為什麼? 答: 皮埃爾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進行民事活動,如依其本國法不具有行為能力,而依行為地法有行為能力的,應當認定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本案中的合同是皮埃爾與中國甲公司在中國簽訂的,合同的履行地也是中國,應認定合同的行為地在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認定皮埃爾是否具有行為能力。
中國法律規定,18歲為成年人,皮埃爾簽約時已19歲,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應承擔違約責任。
12.中國某土產公司與新加坡某公司簽訂紅棗買賣合同,由中國某土產公司向新加坡某公司出口一批紅棗。合同規定,中國某土產公司向新加坡某公司出口的紅棗的等級為三級。合同簽訂後,新加坡某公司向銀行申請開具了信用證。交貨時,中國某土產公司因庫存三級紅棗缺貨,遂改用二級紅棗交貨,並在發票上註明:二級紅棗,價格不變,仍以三級貨價計收。中國某土產公司認為,貨物的品級比合同規定的高,且價格不變,買方不會提出異議。可事實恰好相反,發貨後,中國某土產公司到銀行議付貨款,開證行拒付貨款,理由是單據與合同不符。中國某土產公司要求新加坡某公司修改信用證,被拒絕,新加坡某公司指責中國某土產公司違約,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問: 1)調整信用證關系的法律是什麼? 2)開證行是否有權拒付貨款? 答:
1)在國際貨物買賣關系中,調整信用證關系的法律通常是各國普遍選用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2)銀行有權拒付貨款。《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規定,賣方交付的議付貨款的單據,必須與合同中的約定相一致,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如果賣方交付的議付貨款的單據與合同中的約定不一致,單單不符或單證不符,銀行有權拒付貨款。本案中,中國某土產公司交付的發票與合同中的規定不符,銀行有權拒付貨款。
13.中國籍公民王美玫1948年隨父母到印度尼西亞定居,1958年加入印度尼西亞國籍。1995年,王美玫丈夫去世,王美玫除有一子外,無其他親屬。1996年,王美玫變賣在印度尼西亞的財產,與其子回中國定居。回國後,王美玫購買一套公寓居住。王美玫的兒子有業不就,靠王美玫的積蓄生活。王美玫對其子好逸惡勞十分反感,多次勸說兒子自食其力,兒子置若罔聞。王美玫遂加強了對財產的控制。王美玫的兒子對其母不滿,先後在1997年、1998年兩次加害其母,均被與其母朝夕相伴一條愛犬救解。王美玫年事已高,又遭逆子兩次暗算,心力交瘁,自知不久將絕於人世。1998年底,王美玫找到律師立下書面遺囑:
一、取消兒子的繼承權。 二、我死後,尚可留存人民幣10萬元左右,由愛犬繼承,這筆錢由律師掌管,用於愛
犬的生活費用。愛犬的日常生活,由律師照料。 一、 在律師履行交付的義務後,公寓一套歸律師所有。
王美玫立遺囑後不久就去世了。律師安葬了死者。王美玫的愛犬在王美玫的墓地守候, 四天四夜不吃不喝,悲壯死去。 問:
1)王美玫遺囑的效力適用何國法律來認定? 2)王美玫的遺產如何處理? 答:
1)我國法律對涉外遺囑的法律適用未作出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遺囑的形式要
件,依場所支配行為原則,適用立遺囑地法,對遺囑實質要件,參照法定繼承的法律適用原則處理。王美玫的遺囑是在中國立下的,遺囑的形式要件適用中國法律。對遺囑實質要件,應參照我國法定繼承的法律適用原則處理,不動產遺囑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動產遺囑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被繼承人所遺留的不動產在中國,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亦在中國,所以,遺囑的實質要件應適用中國法律。
2)根據中國法律,該遺囑是部分有效遺囑。剝奪其子繼承權部分有效。
愛犬繼承部分遺囑無效,在我國,狗不能成為繼承主體。狗死後,這部分遺產成為無人繼承財產,收歸國有。
付給律師報酬部分的遺囑有效。因為忠貞的狗隨主殉難,律師不能按遺囑要求履行照料義務,所以,律師應在遺產中獲取付出勞動部分的報酬,剩餘部分屬無人繼承財產,收歸國有。
14.1986年4月30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塑料編織袋買賣合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向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購買110噸塑料編織袋,價格條件CIF950美元/噸,裝期1987年2-3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按照合同交付的第一批貨物於1987年2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第二批貨物分兩批於同年3月7日和3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對上述兩批貨物,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均自提單開出之日起90天內信用證付款。但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收到貨物後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違約為由,申請挪威王國法院扣押上述兩份信用證項下款項。據此,開證行東方惠理銀行已書面通知中國銀行,該兩批貨物價款至今未付。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因此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判令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貨款。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未提出抗辯。
請問: 1)本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向中國法院起訴,當地中國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2)本案能否適用中國法律,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1)中國法院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己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貨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2)關於法律適用。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本案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由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15.甲公司與乙公司同為在香港注冊成立的企業法人。1986年3月,乙公司與廣州市丙公司簽訂了合作經營廣州某酒店合同。為籌措合作經營的資金,乙公司與甲公司於1986年9月在香港簽訂貸款協議,合同中約定,貸款協議適用香港法律和中華入民共和國法律。後乙公司多次拖欠到期貸款和利息,甲公司要求乙公司還貸不成,遂向廣州市巾級人民法院起訴。乙公司應訴,並且同意適用中國法律處理本案。
請問: l)對於本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2)院處理本案進能否以我國的實體法為准據法? 答:
1)有本案的管轄權。由於當事人雙方均為香港法人,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也為香港,當事人也無選擇內地法院管轄的書面協議,本案本不屬內地法院管轄。但乙公司取得的貸款投入了在廣州的合作企業,甲公司向廣州市的法院起訴,乙公司未提出異議並應訴答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3條、第245條的規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乙公司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所在地的法院和視為有管轄權的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2)應適用我國法律。原、乙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爭議適用香港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處理。但在訴訟中,雙方同意適用中華人戰共和國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5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的規定,本案的准據法為我國的實體法。
16.
我山東一家進出口公司和某外國公司訂立進口尿素5000噸的合同,依合同規定我方開出以該外國公司為受益人的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總金額為148萬美元。雙方約定如發生爭議則提交北京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1990年10月貨物裝船後,該外國公司持提單在銀行議付了貨款。貨到青島後,我公司發現尿素有嚴重質量問題,立即請商檢機構進行了檢驗,證實該批尿素是毫無實用價值的廢品。我公司持商檢證明要求銀行追回已付款項,否則將拒絕向銀行支付貨款。
請問: 1)銀行是否應追回已付貨款,為什麼? 2)我公司是否有權拒絕向銀行付款?為什麼?
3)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是否受理此案?為什麼? 答: 1)銀行不應追回已付貨款,因為其已經盡到審查單證相符的義務
2)我公司無權拒絕向銀行付款,因為在信用證結算中應堅持信用證的獨立原則,即信用證程序不受合同的履行情況影響,銀行只負有審查單證相符的義務,合同的問題由當事人自行解決。
3)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有權受理此案,根據是合同中的仲裁條款。
17.1997年8月英國甲公司(賣方)與中國乙公司(買方)在上海訂立了買賣200台電腦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撤銷的信用證支付,1997年12月紐約港交貨。1997年9月15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開證行)根據買方指示向賣方開出了金額為20萬美元的不可撤銷的信用證,委託紐約的花旗銀行通知並議付此信用證。1997年12月20日,賣方將200台計算機裝船並獲得信用證要求的提單、保險單、發票等票據後,即到該英國議付行議付。經審查,單證相符,銀行即將20萬美元支付給賣方。與此同時,載貨船離開紐約港10天後,由於在航行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和暗礁,貨船及貨物全部沉人大海。此時開證行已收到了議付行寄來的全套單據,買方也已得知所購貨物全部滅失的消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擬拒絕償付議付行已議付的20萬美元的貨款,理由是其客戶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貨物。
請問: (1)這批貨物的風險自何時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2)開證行能否由於這批貨物全部滅失而免除其所承擔的付款義務?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風險自貨物交到裝運港的船上時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2)開證行無權拒付。根據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信用證交易獨立於買賣合同,銀行只負責審單,只要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銀行應必須承擔其付款義務。
18.一俄國代理商在俄國某港口將貨物裝上一艘德國船,途徑英國赫爾港,准備交給收貨人凱麥爾,收貨人是英國人,住所也在英國,船在挪威海岸附近出事,但貨物安全地卸到了岸上。船長把貨物賣給一個善意的第三人,第三人又在挪威把貨物賣給了本案被告塞威爾,由被告運往英國,收貨人凱麥爾到英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返還貨物。根據挪威的法律,船長在本案所發生危難的情況下,有權出賣貨物,善意買方有權取得貨物所有權;但是船長如果沒有正當理由而出賣了貨物,則要對貨物的原所有人負責。英國法院認為被告塞威爾根據挪威法律取得貨物的合法所有權。挪威是買賣成立時的物之所在地,其法律應得到適用。因此,英國法院駁回了凱麥爾的訴訟請求。
請問: 本案中,英國法院採用了何種"系屬公式"? 並對這一系屬公式進行解釋。 參考答案:
在本案的審理中,英國法院是以"物之所在地法"處理本案糾紛的。
"物之所在地法"是國際私法解決物權法律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則。"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權關系客體所在地的法律。不動產物權依物之所在地法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承認的原則。我國《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規定了對不動產的所有權、買賣、租賃、抵押、使用等民事關系,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於對動產與不動產的識別或區分,物權客體的范圍,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物權的保護方式等。"物之所在地法"並非是解決一切物權問題的唯一沖突原則,例如運選中的貨物的物權關系、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等均為解決物權關系的例外。
19.1999年7月8日,委內瑞拉烽火航運公司所屬巴拿馬籍"烽火輪"自中國天津新港駛往目的港香港。7月10日,該輪與巴拿馬金光海外私人經營有限公司所屬的
"長江輪"相撞。碰撞結果是:"烽火輪"機艙和住艙進水,船尾下沉。長江輪右舷船尾以及左舷中部船體受傷。此後,長江輪恢復航線開往新加坡港。
同年12月,烽火輪獲悉長江輪抵達中國秦皇島港,遂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訴訟。天津海事法院受理了該案件,但未能查明巴拿馬法律的有關規定,在徵得雙方同意後,適用了《民法通則》並參照國際慣例處理了此案。
請問: 1)天津海事法院應適用何國法律?為什麼? 2)天津海事法院適用我國《民法通則》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
1)應適用巴拿馬法律。因為本案中的"烽火"輪和"長江"輪都在巴拿馬共和國登記注冊,都懸掛巴拿馬國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國際慣例,應該適用船旗國法,即巴拿馬共和國法律。
2)
兩個船東的經營地分別在委內瑞拉共和國和新加坡,在整個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出有關巴拿馬的民事、海事、商事方面關於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我國法院也未能查明該國法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法院徵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通過以上途徑仍不能查明的,遺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因而應適用了《民法通則》及國際慣例處理此案。
20.
1998年初,英國芳薇公司與寧波城市建設開發公司擬在寧波市某公園南大門合資興建綜合娛樂場所"寧波大世界"。開發公司遂要求赴英國就芳薇公司投資的設施性能等進行考察,費用可由芳薇公司墊付,待合作後補償。為此,芳薇公司於1998年11月15日、1999年1月6日兩次向原告發出邀請函,允諾在英國逗留期間食宿及交通等將予承擔。雙方經協商,於1999年2月5日達成《關於開發公司赴英考察事宜協議》。協議約定:(1)開發公司派以王某為首的五人小組?/ca>

C. 請列舉你身邊發生的或者你在有關資料中閱讀到的國際私法案例,並用國際私法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

國際私法案例
2006年04月07日 郝中華

國際私法案例分析
2005年12月22日 管理員

1.1997年8月,法國商人比爾從武漢市某大酒店打的到火車站。車到站後,比爾將一裝有貴重物品的手提包遺忘在計程車內。司機凌某發現皮包後,尋找失主,未果。
比爾丟包後,在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武漢晚報》上播發尋物啟事,稱送還丟失皮包將給以酬謝,並公布了聯系方式。
第二天,凌某將皮包送還比爾。比爾兌現承諾,付了酬金。
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中國籍的范女士向武漢市公管處投訴。公管處幾經周折,查到收受酬金的凌某。公管處通知凌某到公管處說明情況。凌某承認接受酬金的事實,並寫下"拾物經過"。3月10日,凌某將酬金交到公管處,由公管處交給失主。公管處以"舉報待查"為由,暫扣計程車凌某上崗證,要求在指定時間和指定地點接受處理。
凌某感到委屈,遂向武漢市漢口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公管處返還酬金。法院受理案件後,進行了審理。 問:
1)本案中的涉外民事關系應以何國法律作準據法? 答:
比爾乘坐出租汽車,與凌某構成涉外運輸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這一法律關系的准據法是中國法律。
比爾發布懸賞廣告,凌某歸還皮包,這構成懸賞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應以中國法律為准據法。
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代理人進行投訴,使凌某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交出酬金,比爾索要酬金構成不當得利。這一法律關系適用國際慣例、中國法律作準據法。
2.美國籍人愛默生根據來到中國某大學任教。任教期間與在該大學任教的中國女教師田某結婚。婚後,因雙方性格不和等因素,愛默生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起訴後。愛默生任教期滿,准備回國。愛默生向法院提出,委託同在該校任教的美國籍教師或委託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領事代理訴訟。
問: 在本案中,愛默生委託他人代為訴訟的做法是否正當,為什麼? 答:
愛默生的做法是正當的。在我國,中國公民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我國對在我國的外國人實行國民待遇,允許外國人委託與之有同一國籍的外國人擔任訴訟代理人。
外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館官員,可以接受本國公民的委託,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根據我國參加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規定,當作為當事人的外國人不在我國境內、
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適時到我國法院出庭時,該外國的駐華領事可以在沒有委託的情況下,直接以領事名義擔任其代表或安排代表在我國法院出庭。
3.中國公民錢某,1992年到日本留學。1995年回國前夕,在上班途中,被運貨卡車撞倒,經搶救無效死亡。錢某的妻子利某以全權代理人的身份在錢某弟弟的陪同下到日本料理後事。經協商,日本方面賠償500萬日元。
回過後,為遺產分配一事,利某與錢某的家人發生爭執,協商未果。錢某的家人以利某及其女為被告,訴至當地人民法院。
問: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說明理由。 答: 本案應以日本法律為准據法。
錢某死亡前未留遺囑,其繼承屬法定繼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9條"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的規定,日本法律應為本案的准據法。
錢某有兩處住所。一處是位於中國的法定住所,一處是位於日本的臨時住所。因李某在日本已居住兩年,日本的臨時住所視為住所。根據中國有關法律規定,李某死亡時的住所是在日本的住所。
4.日本某公司於1988年5月7日向日本專利機構提出"防眼疲勞鏡片"發明專利申請。之後,該公司於1988年10月3日以相同的主題內容向中國專利局提出了發明專利申請,同時提出了優先權書面聲明,並於1988年12月25日向中國專利局提交了第一次在日本提出專利申請的文件副本。
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於1988年7月也成功地研製出一種用於減輕因熒屏所造成眼疲勞的鏡片,這種鏡片和日本某公司的鏡片相比,無論在具體結構、技術處理,還是在技術效果上都是相同的。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於1988年9月10日向中國專利局提交"保健鏡片"的發明專利申請。
(註:中國、日本同是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加入國》) 問:中國專利局應將專利權授予給誰?為什麼? 答:
中國專利局應將專利權授予日本某公司。
中國、日本兩國共同參加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因此,本案中專利權授予給誰的爭議應以《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為依據進行斷定。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規定了優先權原則,發明專利申請的優先權為12個月。我國法律規定外國人在我國申請專利,只要按我國的法律規定提交了必要的文件,就享有公約規定的優先權。
中國某大學光學研究所雖然先於日本某公司在中國專利局申請專利,但這種申請行為不足以對抗公約規定的優先權,所以,該想專利權應授予日本某公司。
5.邊某和王某夫妻二人均為中國公民,婚後旅居巴西。因發生婚姻糾紛,巴西法律又不允許離婚,夫妻二人於1986年按巴西法律規定的方式達成長期分居協議,並請求中國駐巴西大使館領事部予以承認和協助執行。
問: 我國應否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為什麼? 答:
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執行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
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分居協議的效力。
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6.
中國公民夏某(男)與中國公民馮某(女)1997年在沈陽結婚。婚後夏某自費到加拿大留學,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在美國紐約州一家公司找到工作。2002年8月,夏某以夫妻長期分居為由在紐約州提起離婚訴訟,離婚訴狀由夏某的代理律師郵寄送達馮某。馮某在經過一番咨詢後,在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問:在紐約州法院已經受理夏某離婚訴訟後,我國法院能否受理馮某的離婚訴訟?
答:紐約州法院受理夏某離婚訴訟後,我國法院仍可以受理馮某的離婚訴訟。對涉外離婚案件,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中國公民的利益,我國不反對一事兩訴,當事人一方在外國提請離婚訴訟,不妨礙我國法院受理中國公民提請離婚訴訟。
7.1997年,中國籍公民俞某與日本籍公民山口在中國結婚,婚後在中國生有一子。1999年,山口獨自回日本居住。2001年,俞某以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感情淡漠為由,在中國法院提請離婚訴訟。山口同意離婚。在子女監護權和撫養權問題上,雙方產生爭議。山口要求將兒子帶回日本,由她撫養,俞某要求將兒子留在中國,由他撫養。
問:本案應適用何國法律?為什麼? 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8條規定:"扶養適用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俞某與山口的兒子在中國出生,具有中國國籍,其父是中國公民,具有中國國籍,他出生後,一直在中國生活,這表明中國與其有最密切聯系,本案應適用中國法律。
另外,日本《法例》20條規定:"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依父之本國法"。父親俞某是中國公民,根據日本的法律,本案也應適用中國法律。
8.中國公民沈某(男)與中國公民梁某(女)1939年在中國結婚,婚後生育二女。沈某1949年去台灣,1988年加入加拿大國籍。雙方分離後,常有通訊聯系。梁某1975年赴加與沈某共同生活。1984年以後,沈某每年回國一次,並購買、翻建了三套住宅。1989年,梁某與沈某在美國發生矛盾,沈某獨自來中國並與一婦女同居。梁某知道這一情況後,要求沈某與同居婦女斷絕關系。曹不聽,反到加國法院起訴離婚並獲准。1991年3月,沈某又來道中國,於8月17日與原同居婦女到紹興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婚姻登記。
1991年12月14日,梁某向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與沈某離婚,分割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要求判令沈某支付生活費和撫養費。
問: 1.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是否具有管轄權?說明理由。 2. 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 答:
1.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這一離婚案件。沈某在加拿大法院離婚並獲准,沈某與梁某的婚姻關系在加拿大解除。加拿大法院的判決在中國並不自動發生法律效力,只有當事人在中國向中國法院提出承認與執行的請求,中國法院經審查,認為該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不與中國的公共秩序相抵觸,中國法院作出裁定,承認外國法院的判決在中國發生法律效力,該外國法院的判決才能在中國生效。沈某未在中國法院提出承認外國法院判決的申請,故該加拿大法院的判決在中國未發生法律效力,所以中國法院有權受理梁某提出的離婚訴訟。
2.中國受理離婚訴訟案件後,應適用中國法律為准據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7條"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9.一英國人到宏都拉斯一家賭場賭博,輸錢後向賭場借款10萬美元,並將這10萬美元又輸掉,且未償還。開設賭場的宏都拉斯人到英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借款人償還借款。英國法律規定經營賭場是犯罪行為,但是洪都拉法律允許開設賭場。
問: 本案中的合同關系是否成立?英國法院應如何適用法律? 答:
本案中的借款合同是成立的。因為借款合同是在宏都拉斯簽訂並在宏都拉斯履行的,判斷合同的效力應適用合同締結地法、合同履行地法,即宏都拉斯法,根據宏都拉斯的法律,該借款合同具有效力。
然而,宏都拉斯政府允許開設賭場的法律與英國禁止開設賭場的法律相抵觸,英國法院可以適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宏都拉斯法律在美國的效力,駁回宏都拉斯人的起訴。
10.香港甲銀行與我國乙公司簽訂貸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各一份。合同中當事人約定,發生爭議適用香港法為准據法。合同簽訂後,香港甲銀行依約提供了全部貸款。貸款到期時,我國乙公司只償還了一小部分貸款。香港甲銀行在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償還貸款。法院受理了案件。根據合同中當事人關於法律適用的約定,法院通知雙方當事人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雙方當事人在法院限定的時間內沒有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
問: 1.本案是否可以適用香港法為准據法?
2.雙方當事人在法院限定的時間內沒有提供香港關於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方面的法律的情況下,法院應適用什麼法律? 答:
1.本案可以適用香港法律作為准據法,因為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適用香港法,符合我國法律規定。
2.若雙方當事人和法院都不能查明所應適用的法律內容,法院則應適用中國法律。
11.法國人皮埃爾在20歲時與中國甲公司在中國簽訂一份原料購銷合同。合同簽訂後,原料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大漲,皮埃爾沒有履行合同。中國甲公司在中國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皮埃爾承擔違約責任。
皮埃爾答辯稱,法國法律規定的成年人的年齡為21歲,簽訂合同時他19歲,屬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所以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問:
皮埃爾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為什麼? 答: 皮埃爾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進行民事活動,如依其本國法不具有行為能力,而依行為地法有行為能力的,應當認定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本案中的合同是皮埃爾與中國甲公司在中國簽訂的,合同的履行地也是中國,應認定合同的行為地在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認定皮埃爾是否具有行為能力。
中國法律規定,18歲為成年人,皮埃爾簽約時已19歲,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應承擔違約責任。
12.中國某土產公司與新加坡某公司簽訂紅棗買賣合同,由中國某土產公司向新加坡某公司出口一批紅棗。合同規定,中國某土產公司向新加坡某公司出口的紅棗的等級為三級。合同簽訂後,新加坡某公司向銀行申請開具了信用證。交貨時,中國某土產公司因庫存三級紅棗缺貨,遂改用二級紅棗交貨,並在發票上註明:二級紅棗,價格不變,仍以三級貨價計收。中國某土產公司認為,貨物的品級比合同規定的高,且價格不變,買方不會提出異議。可事實恰好相反,發貨後,中國某土產公司到銀行議付貨款,開證行拒付貨款,理由是單據與合同不符。中國某土產公司要求新加坡某公司修改信用證,被拒絕,新加坡某公司指責中國某土產公司違約,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問: 1)調整信用證關系的法律是什麼? 2)開證行是否有權拒付貨款? 答:
1)在國際貨物買賣關系中,調整信用證關系的法律通常是各國普遍選用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2)銀行有權拒付貨款。《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規定,賣方交付的議付貨款的單據,必須與合同中的約定相一致,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如果賣方交付的議付貨款的單據與合同中的約定不一致,單單不符或單證不符,銀行有權拒付貨款。本案中,中國某土產公司交付的發票與合同中的規定不符,銀行有權拒付貨款。
13.中國籍公民王美玫1948年隨父母到印度尼西亞定居,1958年加入印度尼西亞國籍。1995年,王美玫丈夫去世,王美玫除有一子外,無其他親屬。1996年,王美玫變賣在印度尼西亞的財產,與其子回中國定居。回國後,王美玫購買一套公寓居住。王美玫的兒子有業不就,靠王美玫的積蓄生活。王美玫對其子好逸惡勞十分反感,多次勸說兒子自食其力,兒子置若罔聞。王美玫遂加強了對財產的控制。王美玫的兒子對其母不滿,先後在1997年、1998年兩次加害其母,均被與其母朝夕相伴一條愛犬救解。王美玫年事已高,又遭逆子兩次暗算,心力交瘁,自知不久將絕於人世。1998年底,王美玫找到律師立下書面遺囑:
一、取消兒子的繼承權。 二、我死後,尚可留存人民幣10萬元左右,由愛犬繼承,這筆錢由律師掌管,用於愛
犬的生活費用。愛犬的日常生活,由律師照料。 一、 在律師履行交付的義務後,公寓一套歸律師所有。
王美玫立遺囑後不久就去世了。律師安葬了死者。王美玫的愛犬在王美玫的墓地守候, 四天四夜不吃不喝,悲壯死去。 問:
1)王美玫遺囑的效力適用何國法律來認定? 2)王美玫的遺產如何處理? 答:
1)我國法律對涉外遺囑的法律適用未作出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遺囑的形式要
件,依場所支配行為原則,適用立遺囑地法,對遺囑實質要件,參照法定繼承的法律適用原則處理。王美玫的遺囑是在中國立下的,遺囑的形式要件適用中國法律。對遺囑實質要件,應參照我國法定繼承的法律適用原則處理,不動產遺囑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動產遺囑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被繼承人所遺留的不動產在中國,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亦在中國,所以,遺囑的實質要件應適用中國法律。
2)根據中國法律,該遺囑是部分有效遺囑。剝奪其子繼承權部分有效。
愛犬繼承部分遺囑無效,在我國,狗不能成為繼承主體。狗死後,這部分遺產成為無人繼承財產,收歸國有。
付給律師報酬部分的遺囑有效。因為忠貞的狗隨主殉難,律師不能按遺囑要求履行照料義務,所以,律師應在遺產中獲取付出勞動部分的報酬,剩餘部分屬無人繼承財產,收歸國有。
14.1986年4月30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塑料編織袋買賣合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向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購買110噸塑料編織袋,價格條件CIF950美元/噸,裝期1987年2-3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按照合同交付的第一批貨物於1987年2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第二批貨物分兩批於同年3月7日和3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對上述兩批貨物,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均自提單開出之日起90天內信用證付款。但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收到貨物後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違約為由,申請挪威王國法院扣押上述兩份信用證項下款項。據此,開證行東方惠理銀行已書面通知中國銀行,該兩批貨物價款至今未付。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因此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判令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貨款。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未提出抗辯。
請問: 1)本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向中國法院起訴,當地中國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2)本案能否適用中國法律,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1)中國法院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己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貨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2)關於法律適用。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本案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由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15.甲公司與乙公司同為在香港注冊成立的企業法人。1986年3月,乙公司與廣州市丙公司簽訂了合作經營廣州某酒店合同。為籌措合作經營的資金,乙公司與甲公司於1986年9月在香港簽訂貸款協議,合同中約定,貸款協議適用香港法律和中華入民共和國法律。後乙公司多次拖欠到期貸款和利息,甲公司要求乙公司還貸不成,遂向廣州市巾級人民法院起訴。乙公司應訴,並且同意適用中國法律處理本案。
請問: l)對於本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2)院處理本案進能否以我國的實體法為准據法? 答:
1)有本案的管轄權。由於當事人雙方均為香港法人,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也為香港,當事人也無選擇內地法院管轄的書面協議,本案本不屬內地法院管轄。但乙公司取得的貸款投入了在廣州的合作企業,甲公司向廣州市的法院起訴,乙公司未提出異議並應訴答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3條、第245條的規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乙公司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所在地的法院和視為有管轄權的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2)應適用我國法律。原、乙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爭議適用香港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處理。但在訴訟中,雙方同意適用中華人戰共和國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5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的規定,本案的准據法為我國的實體法。
16.
我山東一家進出口公司和某外國公司訂立進口尿素5000噸的合同,依合同規定我方開出以該外國公司為受益人的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總金額為148萬美元。雙方約定如發生爭議則提交北京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1990年10月貨物裝船後,該外國公司持提單在銀行議付了貨款。貨到青島後,我公司發現尿素有嚴重質量問題,立即請商檢機構進行了檢驗,證實該批尿素是毫無實用價值的廢品。我公司持商檢證明要求銀行追回已付款項,否則將拒絕向銀行支付貨款。
請問: 1)銀行是否應追回已付貨款,為什麼? 2)我公司是否有權拒絕向銀行付款?為什麼?
3)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是否受理此案?為什麼? 答: 1)銀行不應追回已付貨款,因為其已經盡到審查單證相符的義務
2)我公司無權拒絕向銀行付款,因為在信用證結算中應堅持信用證的獨立原則,即信用證程序不受合同的履行情況影響,銀行只負有審查單證相符的義務,合同的問題由當事人自行解決。
3)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有權受理此案,根據是合同中的仲裁條款。
17.1997年8月英國甲公司(賣方)與中國乙公司(買方)在上海訂立了買賣200台電腦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撤銷的信用證支付,1997年12月紐約港交貨。1997年9月15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開證行)根據買方指示向賣方開出了金額為20萬美元的不可撤銷的信用證,委託紐約的花旗銀行通知並議付此信用證。1997年12月20日,賣方將200台計算機裝船並獲得信用證要求的提單、保險單、發票等票據後,即到該英國議付行議付。經審查,單證相符,銀行即將20萬美元支付給賣方。與此同時,載貨船離開紐約港10天後,由於在航行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和暗礁,貨船及貨物全部沉人大海。此時開證行已收到了議付行寄來的全套單據,買方也已得知所購貨物全部滅失的消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擬拒絕償付議付行已議付的20萬美元的貨款,理由是其客戶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貨物。
請問: (1)這批貨物的風險自何時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2)開證行能否由於這批貨物全部滅失而免除其所承擔的付款義務?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風險自貨物交到裝運港的船上時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2)開證行無權拒付。根據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信用證交易獨立於買賣合同,銀行只負責審單,只要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銀行應必須承擔其付款義務。
18.一俄國代理商在俄國某港口將貨物裝上一艘德國船,途徑英國赫爾港,准備交給收貨人凱麥爾,收貨人是英國人,住所也在英國,船在挪威海岸附近出事,但貨物安全地卸到了岸上。船長把貨物賣給一個善意的第三人,第三人又在挪威把貨物賣給了本案被告塞威爾,由被告運往英國,收貨人凱麥爾到英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返還貨物。根據挪威的法律,船長在本案所發生危難的情況下,有權出賣貨物,善意買方有權取得貨物所有權;但是船長如果沒有正當理由而出賣了貨物,則要對貨物的原所有人負責。英國法院認為被告塞威爾根據挪威法律取得貨物的合法所有權。挪威是買賣成立時的物之所在地,其法律應得到適用。因此,英國法院駁回了凱麥爾的訴訟請求。
請問: 本案中,英國法院採用了何種"系屬公式"? 並對這一系屬公式進行解釋。 參考答案:
在本案的審理中,英國法院是以"物之所在地法"處理本案糾紛的。
"物之所在地法"是國際私法解決物權法律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則。"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權關系客體所在地的法律。不動產物權依物之所在地法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承認的原則。我國《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規定了對不動產的所有權、買賣、租賃、抵押、使用等民事關系,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於對動產與不動產的識別或區分,物權客體的范圍,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物權的保護方式等。"物之所在地法"並非是解決一切物權問題的唯一沖突原則,例如運選中的貨物的物權關系、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等均為解決物權關系的例外。
19.1999年7月8日,委內瑞拉烽火航運公司所屬巴拿馬籍"烽火輪"自中國天津新港駛往目的港香港。7月10日,該輪與巴拿馬金光海外私人經營有限公司所屬的
"長江輪"相撞。碰撞結果是:"烽火輪"機艙和住艙進水,船尾下沉。長江輪右舷船尾以及左舷中部船體受傷。此後,長江輪恢復航線開往新加坡港。
同年12月,烽火輪獲悉長江輪抵達中國秦皇島港,遂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訴訟。天津海事法院受理了該案件,但未能查明巴拿馬法律的有關規定,在徵得雙方同意後,適用了《民法通則》並參照國際慣例處理了此案。
請問: 1)天津海事法院應適用何國法律?為什麼? 2)天津海事法院適用我國《民法通則》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
1)應適用巴拿馬法律。因為本案中的"烽火"輪和"長江"輪都在巴拿馬共和國登記注冊,都懸掛巴拿馬國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國際慣例,應該適用船旗國法,即巴拿馬共和國法律。
2)
兩個船東的經營地分別在委內瑞拉共和國和新加坡,在整個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出有關巴拿馬的民事、海事、商事方面關於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我國法院也未能查明該國法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法院徵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通過以上途徑仍不能查明的,遺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因而應適用了《民法通則》及國際慣例處理此案。
20.
1998年初,英國芳薇公司與寧波城市建設開發公司擬在寧波市某公園南大門合資興建綜合娛樂場所"寧波大世界"。開發公司遂要求赴英國就芳薇公司投資的設施性能等進行考察,費用可由芳薇公司墊付,待合作後補償。為此,芳薇公司於1998年11月15日、1999年1月6日兩次向原告發出邀請函,允諾在英國逗留期間食宿及交通等將予承擔。雙方經協商,於1999年2月5日達成《關於開發公司赴英考察事宜協議》。協議約定:(1)開發公司派以王某為首的五人小組

D. 世界銀行公布的營商環境標准具體是指什麼

1、開辦企業。《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一位企業家要開辦並正式運營一個工業或商業企業時,官方正式要求或實踐中通常要求的所有手續,完成這些手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以及最低實繳資本。

這些手續包括企業家們為獲取所有必要的執照和許可並完成企業及員工應向相關主管機關作出的通告、驗證及注冊所經歷的程序。經濟體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由它們的前沿距離分數排序決定。

這些分數為其構成指標的前沿距離分數的平均值。前沿距離分數說明了一個經濟體離 「前沿」的距離。這些「前沿」通常在每個指標上擁有最有效率的模式或者獲得最高的分數。

2、辦理施工許可證。《營商環境報告》記錄建築行業的企業建設一個倉庫需要辦的所有手續及各項手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2018年度的《營商環境報告》增添了一項新的指數——建築質量控制指數,評估建築規章的質量,以及質量控制與安全機制、責任與保險制度和執業資格要求的力度。

3、獲得電力。《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企業為一個標准化倉庫獲得永久性電力連接的所有手續,包括向電力企業提出申請並簽訂合同、從電力企業和其他機構辦理一切必要的檢查和審批手續,以及外部的和最終的連接作業。

4、登記財產。《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一個企業(買方)從另一個企業(賣方)購買一個財產,並且把此財產的使用權從賣方轉移到買方,使買方能使用此財產或者用於擴大自己現用的企業、把此財產作為貸款抵押、在必要的時候把此財產賣掉的所有手續。

該報告也評估完成每一項手續所需的的時間和費用。《營商環境報告》也評估各個經濟體的土地行政管理的優劣。該指標涵蓋了五個方面:基礎設施的可靠性,信息的公開程度,地理面積涵蓋,土地糾紛解決,以及平等獲得財產權。

5、獲得信貸。《營商環境報告》通過一組指標衡量擔保交易中借方和貸方的合法權利,通過另一組指標衡量信貸信息的上報。第一組指標描述擔保和破產法中是否有某些特徵使貸款更加便利。

第二組衡量通過徵信服務提供商(如信貸社和信貸登記處)所提供的信貸信息的覆蓋面、范圍和開放程度。經濟體獲得信貸便利度排名由它們前沿水平距離分數的排序決定。這些分數是合法權利指數和信貸信息深度指數的綜合前沿水平距離分數。

6、保護少數投資者。《營商環境報告》用一組指標衡量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少數持股者受到的保護,用另一組指標衡量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股份持有人的權利。數據來自對公司法和證券法律師的調查,並以證券監管規則、公司法、民事訴訟法以及法庭的證據規則為依據。

少數投資者保護力度指數的排名由它們的前沿水平距離分數排序決定。這些分數是對利益沖突規范的指數和股份所有人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治理指數的綜合前沿水平距離分數。

7、納稅。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一家中型企業在某一特定年份內必須繳納的各種稅項和強制性派款,也衡量因納稅與支付派款以及進行稅後合規而產生的行政負擔。

8、跨國貿易。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了與進出口貨物的物流過程相關的時間和成本。《營商環境報告》衡量了與貨物進出口總過程中的三組程序——單證合規、邊界合規和國內運輸——相關的時間和成本(不包括關稅)。

9、執行合同。該報告以一家當地的初級法院為例來衡量解決一起商業糾紛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及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從而評估各個經濟體是否採用了一系列可提升法院系統質量和效率的好的操作。

10、辦理破產。《營商環境報告》研究國內企業破產程序的時間、成本和結果, 以及適用於清算和重組程序的法律框架的力度。辦理破產指標的數據得自對地方破產從業單位對調查的答復,並且通過對有關破產制度的法律法規及公共信息的研究加以驗證。

(4)印度尼西亞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營商環境報告》項目簡介

《營商環境報告》項目對190個經濟體以及所選地方城市的營商法規及其執行情況進行客觀評估。

本項目啟動於2002年,旨在對內資中小企業進行考察,評估在企業生命周期內的適用法規。

《營商環境報告》通過收集並分析全面的定量的數據,對各經濟體在不同時期的營商監管環境進行比較,旨在鼓勵各國競相提高監管效率;為改革提供可衡量的基準指標;為學術界、媒體、私營部門研究者及其他關注各國營商環境的人士提供參考。

此外,《營商環境報告》還提供詳細的地方性報告,介紹一個國家不同城市和地區的營商監管和改革情況。地方報告提供營商便捷度方面的數據,對各個地區進行排名,提出各指標領域提升績效的改革建議。所選城市可以同本經濟體內或本地區內其它城市進行營商法規比較,也可以同列入《營商環境報告》排名榜的190個經濟體進行比較。

《營商環境報告》首次發布於2003年,包括5項指標和133個經濟體。今年的報告包括11項指標和190個經濟體。大多數指標集涉及各經濟體中最大的商業城市的一個案例情景,但對11個人口超過1億的經濟體(孟加拉國、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墨西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將數據採集范圍擴大到第二大商業城市。這個11個經濟體的數據是對兩個最大商業城市的人口加權平均值。項目得益於政府、學術界、從業者和審閱者的反饋意見。多年來我們初衷未改:為了解和改善世界各國的營商監管環境提供一個客觀的依據。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研究方法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項目簡介 世界銀行-開辦企業 世界銀行-辦理建築許可證 世界銀行-獲得電力世界銀行-登記財產世界銀行-獲得信貸 世界銀行-保護少數投資者 世界銀行-納稅 世界銀行-跨國貿易世界銀行-執行合同世界銀行-辦理破產

E. 法院傳票是以什麼方式通知或發放

法院傳票是抄以書面文件發放的。

法院傳襲票是人民法院依法簽發的,要求被傳喚人按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出庭參加訴訟活動或進行其他訴訟行為的書面文件。電話通知、簡訊通知都不具備可信性,是有法院人員親自送到被傳喚人手裡的。

(5)印度尼西亞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法院傳票應載明受傳喚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傳喚的事由,到案的時間、地點及其他有關事項。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精神,傳票由人民法院簽發,通常適用於傳喚當事人,並應當依法先期直接送達受傳喚人。

受傳喚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傳喚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傳喚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傳喚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入的,送交代收入簽收。

F. 中國遊客十一不去韓國是因為什麼

2017年3月6日晚,「薩德」系統部分裝備運抵首爾以南約70公里處的美軍駐韓國烏山空軍基地。

報道稱,中國最大的旅行社之一——中國國旅的工作人員說,目前沒有旅遊團前往韓國。該人士還表示,可以辦理前往韓國的個人旅行,門票和酒店可以自由預訂。

愛國不是一時的,關繫到國家的利益,我們要努力維護。

G. 有誰知道金鷹一號上訴案中的爭議啊

「金鷹一號」上訴案

上訴人(原審被告):美國金鷹航運公司
被上訴(原審原告):中國xx海運管理局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印度尼西亞貝爾航運有限公司

1987年11月30日,中國XX海運管理局(以下簡稱海運局)所屬的中國籍「紅旗138」輪(總噸9207.06噸,長154米,寬18.67米)載鋼雜貨等11564噸,於17:35時高大連香爐礁七區駛往廣州黃埔港。引航員在7#—6#浮間下船後,船長親自駕駛。 18:34時過Hz燈浮時,因轉向較遲,致使船身越過航道分隔線進入該線以東水域,隨即右轉,調整船位,同時發現左舷前遠方,大三山島南端有一雙桅燈的船駛來。18:39時雷達測得船位為38·56』.35N、121·46』.2E,然後沿出口通航分道航行,並見到來船的綠舷燈,遂鳴一長聲和五短聲。

18:44時視來船的綠舷燈更明顯,方位未變化,於是減為慢速,又鳴五短聲。

18:45時停船, 18:46時右舵20·、右滿舵,全速後退。 18:47時船樓偏左處與來船「恩寶」輪右舷後部相撞,碰撞地點為出口通航分道右邊緣處。兩船分離後,

「紅旗138」輪艏部又與錨泊的「金鷹一號」右舷前部相撞。

印度尼西亞貝爾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爾航運公司)所屬的巴拿馬籍「恩寶」輪(總噸5463噸,凈噸2257噸)由日本空駛至大連港裝貨,

1987年11月30日傍晚到達大連港水域。 18:28時(船鍾比「紅旗138」輪船鍾慢兩分鍾)船位約在38·52』.0N、121·47』.3E, 18:42時在小三山島方位89·、距離2.12海里,即備機、用港內操縱速度行駛,直航向由350·改為315·。18:43.5時雷達觀測來船距離為0.5海里,並發現其左舷紅燈。鳴放五短聲,改慢速前進。

18:45時與「紅旗138」輪發生碰撞,18:45.25時主機停車, 18:45.55時全速後退。

美國金鷹航運公司(以下簡稱金鷹航運公司)所屬的巴拿馬籍「金鷹一號」輪(總噸Z4843噸)載小麥40424噸,於1987年11月25日06:50時錨泊於大連港錨地,錨位在黃白嘴燈塔方位066·,距離2.4海里處。 1987年11月30日18:47時,在沒有施放五短聲警告信號和採取松錨錠等措施情況下與「紅旗138」輪發生了碰撞。碰撞發生後、「全鷹一號」輪繼續在大連港錨地等侯卸貨,直到12月10日才移至碼頭開始卸貨,於12月19日14:10時卸貨完畢。在等卸和卸貨的19天里,「恩寶」輪的代表和「紅旗138」輪船長多次要求「金鷹一號」輪在大連就地修理,以減少碰撞損失,但金鷹航運公司卻執意不肯,於12月19日14:10時卸貨完畢後開航去日本修理,僅碰撞損害修理費一項就支付75691.47美元,比「恩寶」輪船長申請驗船師估計「金鷹一號」輪在大連造船廠修理的貴用40000美元(8天時間)多35691.47美元,比大連造船廠根據驗船師的檢驗報告和「全鷹一號」輪在日本的修理單所他的廠外修理的估價50323美元(12天時間)多25368.47美元。

一審訴訟中,金鷹航運公司還提出了船期損失77238.8美元,船廠拖輪、碼頭、消防值班等服務費21832.56美元,監修費7600美元,在大連和日本驗船費3640.59美元。

船舶臨時性修理費4476美元,港口費17257.52美元,管理費和各種雜費等5000美元,貨損1739.92美元,法律費用35000美元,代理費2500美元的賠償要求,經一審法院審查,共認定損失為103271.08美元。
1988年4月4日海運局以金鷹航運公司不出具任何支持單據就無理要求其承擔全部修理費9764000日元、船期損失60000美元,並威脅否則就在中國境外扣船和採取法律行動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公正判決各方應承擔的責任和賠償數額。在訴訟期間,三方一直進行庭外協商,海運局與貝爾航運公司於庭外達成了15:85的碰撞責任比例協議,雙方確認「紅旗138」輪的損失為139281.49美元,「恩寶」輪的損失為247952.88美元。但金鷹航運公司在應訴並委託了代理人後,卻於1989年8月8日突然在義大利港口中請扣押了海運局所屬的「紅旗206」輪,造成「紅旗206」輪船期損失。在訴訟中,海運局提出追加金鷹航運公司承擔「紅旗206」輪被錯誤扣押造成的船期損失和其他費用共計63208.33美元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紅旗138」輪與「恩寶」輪的航跡,「恩寶」輪不可能在1842時發現「紅旗138」輪的綠燈。

1843.5時發現「紅旗138」輪的紅舷燈時,其距離已小於0.5海里,說明該輪嚴重疏於瞭望,碰投前3分鍾仍以45·夾角穿越分隔線,駛入出口通航分道,與「紅旗138」輪形成交叉相遇的緊迫局面,構成了碰撞危險,又未立即採取停車、倒車等應急避碰措施、而是於碰撞前1.5分鍾才減速,碰撞發生後25秒方停車、倒車,使碰撞成為不可避免,違反了《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1982年修訂本,下同)第5、第6、第30、第15、第26條和《大連港大三山水道通航分隔制》第4條等規定,是這次碰撞的主要原因,應承擔主要責任。

「紅旗138」輪過H 2燈浮時轉向較晚,於1839時後駛入出口通航分道。對「恩寶」輪未進行連續瞭望,也未對「恩寶」輪的動向做出正確的判斷,且其航速較快,採取停車、倒車措施較晚,亦未拋雙錨制止船身前沖,違反了《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第5、第6、第10、第17條和《大連港大三山水道通航分隔制》第8條規定,是本次碰撞的次要原因,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對於海運局與貝爾航運公司在庭外達成的15:85的碰撞責任比例協議,予以認可。

「金鷹一號」輪錨泊中值班人員疏於瞭望,未及時發現「紅旗138」輪駛來並做出碰撞危險的判斷、未採取避免或減輕碰撞後果的措施,違反了《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第2、第5條的規定。但其過失較「紅旗138」輪、「恩寶」輪極為輕微,故免除其船東對碰撞損害的賠償責任,但對全鷹航運公司在義大利扣押海運局「紅旗206」輪所造成的損害應承擔全部責任。

一審法院判決海運局和貝爾航運公司賠償全鷹航運公司118821.15美元,其中海運局承擔17823.18美元;貝爾航運公司承擔100997.97美元;金鷹航運公司賠付海運局33202.98美元,與第一項海運局賠付金鷹航運公司17823.18美元折抵,金鷹航運公司應凈賠付海運局15379.80美元。案件受理費3962.90美元,海運局承擔人民幣1972.05元:貝爾航運公司承擔2995.97美元;金鷹航運公司承擔438.23美元。訴訟費人民幣2707.00元,海運局承擔406.05元,貝爾航運公司承擔2300.95元(摺合616.88美元)。

宣判後,金鷹航運公司不服,提出上訴。其理由是,

一、對「金鷹一號」輪的船期損失不予認定理由不足;

二、代理費2500美元金鷹航運公司未予放棄,原判輕易刪除是對金鷹航運公司意思表示的錯誤認定;

三、原判認定「紅旗206」輪在義大利被扣押的船期損失27708.33美元和管理費5000美元,既不符合國際海事訴訟慣例,損失的數字計算也不準確。

二審法院認為,原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第2、第46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第22條之規定,認定原審法院對該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案有不可爭辯的管轄權,根據《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第2、第5、第6、第10、第15、第16、第17條和《大連港大三山水道通航分隔制》第4、第8條之規定認定的各方碰撞責任恰當。但對「金鷹一號」輪的碰柱損失以在日本修理的費用為基礎進行計算不當,金鷹航運公司在大連不進行修理招標就徑去日本修理,不符合方便和受害方應盡量減少損失的原則。

「全鷹一號」輪的船東

在給其代理人的函中也承認,碰撞後、該輪在大連有19天時間可供修理…….甚至卸貨期間,在任何方面都不妨礙修理的實施。因此,「金鷹一號」輪在日本修理的費用超出在大連修理費用部分應由全鷹航運公司自己承擔。全鷹夯運公司在義大利申請扣押「紅旗206輪」給海運局造成的船期損失,雖與本次碰撞有聯系、但與本案的船舶碰撞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屬兩個不同的訴因,且其行為友生地與結果發生地均在義大利。因此,原審法院對「紅旗206」輪在義大利被扣押案管轄法律依據不足、將其與船舶碰撞案合並審理缺乏法律依據,予以糾正,駁回海運局追加的這一訴訟請求。對於海運局與貝爾航運公司於庭外達成的15:85責任比例協議和雙方共同確認的每方損失數額亦予認可,根據雙方確認的損失數額和責任比例協議,貝爾航運公司應賠償海運局碰撞損失91196.32美元,並應按年利率8%給付自1987年12月19日至給付之日的海損利息。另外,在二審中,三方一致同意確認「全鷹一號」輪的損失為63000美元。

二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回民法通則》第146條、第117條、第130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第1、第3條一款(三)項之規定,判決:

一、撤銷一審法院的判決;

二、海運局與貝爾航運公司賠償金鷹航運公司船舶碰撞損失63000美元;海運局承擔9450美元,貝爾航運公司承擔53550美元。並按年利率8%和各自承擔的份額給付金鷹航運公司自2987

年t12月19日至給付之日的海損利息。海運局與貝爾航運公司相互承擔連帶責任。上述款項在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十日內給付,逾期按日萬分之五計付賠償金;

三、駁回各方其他訴訟請求。

H. 怎麼起訴外國老婆離婚,他回國不來了!

到你所在地法院起訴抄就可以,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I. 涉外、涉滿倉澳台的證據材料如何收集

被告與原告系堂叔侄關系,原、被告共同的祖遺房屋坐落於Y縣桃城鎮桃溪村居委會,本案訟爭的房產為該祖屋中的一間。土改時,此房屋產權進行申報。本案訟爭的房屋在土地清冊上登記為原告之父所有,但沒有辦理產權證。原告的父母在解放前就旅居海外,原告也自小旅居海外。訟爭的房屋在解放前即長期由被告父、祖輩居住。原告的父母先後於1986年、1990年病故。原告在得知其父在中國的遺產(即訟爭房屋)由被告居住後,於2004年4月委託劉某向被告收回訟爭房屋,未果。原告的委託代理人劉某於2004年7月16日訴至Y縣法院,並提供了房屋在土改時申報登記的「土地房產清冊」、被告與原告於1999年10月22日協商辦理房產證事項的「協議書」、土地房產證、經過原告現所居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公證部門公證並經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及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確認的委託書作為證據。

依法分析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最大的爭議在於原告委託劉某提起訴訟的委託手續是否合法。原告的委託代理人代為原告提起訴訟的依據為由原告出具並經印度尼西亞公證部門公證、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及我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進行確認的委託書。這是一份來自於中國境外的委託書,屬於涉外證據的范疇。那麼,來自於中國境外的證據如何發揮證明作用,應履行什麼證明手續?

證據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用來確認案件事實的根據。在涉外民事訴訟中,由於案件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外國企業或組織,或當事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終止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或者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物在外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證據是在國外形成的事實。例如,有關書證在我國境外形成的,當事人提供外國人或港澳台居民的證人證言。由於這些證據產生於我國境外,人民法院確認這些證據的有效性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對境外提供的證據有必要在程序及手續上加以限制,以增強其真實性和合法性,盡可能地消除司法權的地域局限給民事訴訟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規定,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委託我國律師或其他人代理訴訟,從我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據此,在我國領域內無住所的外國當事人提交授權委託書必須辦理公證、認證的手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9條的規定,僑居在國外的我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我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這是針對僑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所作的變通的規定。僑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並非外國人,但其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的行為在性質上仍屬於在中國境外形成的證據,因此也要履行一定的手續。但上述規定所指向的對象僅為當事人的授權委託書,對實踐中審查認定涉及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並無專門的規范。而與境外證據有關的,只有《民事訴訟法》第68條第2款的規定,「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11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我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該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規定基本相同,但是將所適用的范圍從授權委託書擴大到了一切證據材料,包括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和授權委託事項的證據,以及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在我國境外形成的證據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有外文文字材料的,還應一並附有中文譯本)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才能發生效力。我國駐外使領館包括大使館、總領事館、領事館等,是我國在國外行使涉外公證認證職能的機構。在我國駐外領事館內,具體行使涉外公證認證職能的部門為領事部,外交使館內的其它部門,如教育處、文化處、商務處等,均無權出具涉外公證認證文書。如果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了證據的證明手續的,可以按該條約的規定辦理。公證認證的程序要求為:首先由外國公證員對有關境外證據進行公證,然後由該外國有關官員對公證員的資格和簽字進行認證,最後由我國駐外領館官員對外國官員的簽字進行認證。

本案中,原告委託代理人劉某代為提起訴訟的委託書系經公證後由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領事部認證,符合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證據規定》關於境外提供證據應履行的證明手續的規定,因此應認定其合法有效。

技巧提示

那麼在港、澳、台形成的證據的證明手續該如何進行呢?

《民事證據規定》第11條第2款規定,在港、澳、台形成的證據,應履行相應的證明手續。具體而言,港、澳居民從香港、澳門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一般按如下規定辦理證明手續,才能發生效力:(1)新華社香港分社、澳門分社等駐港澳機構的工作人員,由所在機構出具證明;(2)香港工會聯合會、澳門工會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成員,由所在的團體出具證明;(3)其它港、澳居民可由我國司法部委託的香港律師辦理證明。

台灣居民從台灣地區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如有台灣公證機關的證明,人民法院承認其效力。公證機關的公證書是人民法院審理涉台案件認定事實的重要依據。除公證機關或其它民間組織出具的證明文書外,涉台案件中,律師調查取證起到了特殊作用。內地的一些律師事務所與台灣地區的律師事務所訂立協議,建立業務聯系,可委託台灣律師調查認證。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證明人,對於書面材料,可由他們在大陸的親友辨認筆跡,人民法院審查無誤後,確認其效力。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熱點內容
江蘇省非稅收入管理條例下載 發布:2025-09-28 07:09:09 瀏覽:995
新婚姻法不結婚天涯 發布:2025-09-28 07:07:44 瀏覽:949
監管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07:04:40 瀏覽:748
破壞司法物證 發布:2025-09-28 06:52:56 瀏覽:396
執法證專業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9-28 06:52:07 瀏覽:325
法院小區凶宅 發布:2025-09-28 06:34:05 瀏覽:821
道德模範評選辦法 發布:2025-09-28 06:17:02 瀏覽:993
世界最早立法的國家 發布:2025-09-28 06:07:50 瀏覽:122
國際勞動法實施 發布:2025-09-28 06:07:06 瀏覽:444
道德之句 發布:2025-09-28 06:05:41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