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引渡法屬於訴訟法嗎

引渡法屬於訴訟法嗎

發布時間: 2021-02-16 02:46:34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中應當拒絕引渡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引渡法》第八條 外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拒絕引渡: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被請求引渡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
(二)在收到引渡請求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司法機關對於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已經作出生效判決,或者已經終止刑事訴訟程序的;
(三)因政治犯罪而請求引渡的,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給予被請求引渡人受庇護權利的;
(四)被請求引渡人可能因其種族、宗教、國籍、性別、政治見解或者身份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提起刑事訴訟或者執行刑罰,或者被請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可能由於上述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請求國法律,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純屬軍事犯罪的;
(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請求國法律,在收到引渡請求時,由於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或者被請求引渡人已被赦免等原因,不應當追究被請求引渡人的刑事責任的;
(七)被請求引渡人在請求國曾經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殘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處罰的;
(八)請求國根據缺席判決提出引渡請求的。但請求國承諾在引渡後對被請求引渡人給予在其出庭的情況下進行重新審判機會的除外。

② 引渡的條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第七條:外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才能准予引渡:

1、引渡請求所指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請求國法律均構成犯罪。

2、為了提起刑事訴訟而請求引渡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請求國法律,對於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均可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其他更重的刑罰;為了執行刑罰而請求引渡的,在提出引渡請求時,被請求引渡人尚未服完的刑期至少為六個月。

3、對於引渡請求中符合前款第一項規定的多種犯罪,只要其中有一種犯罪符合前款第二項的規定,就可以對上述各種犯罪准予引渡。

(2)引渡法屬於訴訟法嗎擴展閱讀

引渡主體:

引渡是國家的主權行為。根據主權不可分割原理,一國的主權必須由國家統一行使,任何國家的公民、內部行政單位或地方政府均無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也無權安排兩國之間的引渡事宜。因此,引渡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包括提出請求的國家和被請求的國家。能夠提出引渡請求的國家包括:

1、犯罪發生地國

這是基於國際法上的「領域管轄原則」,又稱「屬地原則」所進行的管轄。即一國對其所屬領域內的人和物或發生的事件,除國際法另有規定外,按照本國法律和政策獨立處置的權利。

這種管轄是以一國實際控制的領域(包括領土、領空和領海)為其實施范圍的,是國際法中產生最早、最普遍的基本管轄形式。犯罪發生地是否在一國域內,往往成為該國能否成為一個引渡主體的關鍵。

2、罪犯國籍國

這是基於國際法上的「國籍管轄原則」或「屬人原則」進行的管轄(即國家有權對一切具有本國國籍的人實行管轄,而不問其居住在國內或國外)。這就是說,如果犯罪人是屬於本國國籍的公民,國家就可以實行管轄。

3、受害國

根據國家屬地優越權的延伸原則,國家享有保護性管轄權。因此,盡管犯罪行為發生地不在本國,甚至罪犯也不屬於本國人,但如果犯罪行為的後果波及於該國,該國就可以行使管轄權,因而有權請求引渡。

由於犯罪行為發生地國、結果發生地國和罪犯國籍國都有權請求引渡罪犯,當有數個國家為同一罪行或不同罪行請求引渡同一人時,被請求國將罪犯引渡給哪一國,國際法上並無統一規則。但一般來說,被請求國有權決定將罪犯引渡至何國。

③ 引渡法和仲裁法是非訴訟程序法嗎

你好

是的

引渡復法是比較特殊制的

依據

非訟案件也稱為民事非爭議案件,是指不具有民事權利義務之爭但有必要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的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非訴訟程序的種類主要有選民資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具體地說非訴訟程序法主要有《人民調解法》、《仲裁法》、《公證法》等。

引渡法應該也是的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

從國際法的淵源來分析,國際法除了國際公約、條例外,還有各國國內法中涉及國際法的條款也是國際法的一部分,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是國際法的組成。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是國際法嗎

律師解答:
該法不屬於國際法,但是該法規定的內容有涉外因素,但是還是屬於國內法。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屬於國際法嗎

不屬於國際法,是屬於國內法,只不過它的內容有涉外因素。

國際法是指國際法主體之間,而國內法是國內立法機關制定的,只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不管有沒有涉外因素都是國內法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的內容

第一條 為了保障引渡的正常進行,加強懲罰犯罪方面的國際合作,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外國之間的引渡,依照本法進行。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外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進行引渡合作。
引渡合作,不得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外國之間的引渡,通過外交途徑聯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為指定的進行引渡的聯系機關。
引渡條約對聯系機關有特別規定的,依照條約規定。
第五條 辦理引渡案件,可以根據情況,對被請求引渡人採取引渡拘留、引渡逮捕或者引渡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
第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被請求引渡人」是指請求國向被請求國請求准予引渡的人; 「被引渡人」是指從被請求國引渡到請求國的人; 「引渡條約」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引渡條約或者載有引渡條款的其他條約。 第一節 引渡的條件
第七條 外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才能准予引渡: 引渡請求所指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請求國法律均構成犯罪; 為了提起刑事訴訟而請求引渡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請求國法律,對於 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均可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其他更重的刑罰;為了執行刑罰而請求引渡的,在提出引渡請求時,被請求引渡人尚未服完的刑期至少為六個月。
對於引渡請求中符合前款第一項規定的多種犯罪,只要其中有一種犯罪符合前款第二項的規定,就可以對上述各種犯罪准予引渡。
第八條 外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拒絕引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被請求引渡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 在收到引渡請求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司法機關對於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已經作出生效判決,或者已經終止刑事訴訟程序的; 因政治犯罪而請求引渡的,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給予被請求引渡人受庇護權利的; 被請求引渡人可能因其種族、宗教、國籍、性別、政治見解或者身份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提起刑事訴訟或者執行刑罰,或者被請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可能由於上述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請求國法律,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純屬軍事犯罪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請求國法律,在收到引渡請求時,由於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或者被請求引渡人已被赦免等原因,不應當追究被請求引渡人的刑事責任的; 被請求引渡人在請求國曾經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殘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處罰的; 請求國根據缺席判決提出引渡請求的。但請求國承諾在引渡後對被請求引渡人給予在其出庭的情況下進行重新審判機會的除外。 第九條 外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拒絕引渡: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具有刑事管轄權,並且對被請求引渡人正在進行刑事訴訟或者准備提起刑事訴訟的; 由於被請求引渡人的年齡、健康等原因,根據人道主義原則不宜引渡的。 第二節 引渡請求的提出
第十條 請求國的引渡請求應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提出。
第十一條 請求國請求引渡應當出具請求書,請求書應當載明: 請求機關的名稱; 被請求引渡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國籍、身份證件的種類及號碼、職業、外表特徵、住所地和居住地以及其他有助於辨別其身份和查找該人的情況; 犯罪事實,包括犯罪的時間、地點、行為、結果等; 對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追訴時效方面的法律規定。 第十二條 請求國請求引渡,應當在出具請求書的同時,提供以下材料: 為了提起刑事訴訟而請求引渡的,應當附有逮捕證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的副本;為了執行刑罰而請求引渡的,應當附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或者裁定書的副本,對於已經執行部分刑罰的,還應當附有已經執行刑期的證明; 必要的犯罪證據或者證據材料。 請求國掌握被請求引渡人照片、指紋以及其他可供確認被請求引渡人的材料的,應當提供。
第十三條 請求國根據本節提交的引渡請求書或者其他有關文件,應當由請求國的主管機關正式簽署或者蓋章,並應當附有中文譯本或者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同意使用的其他文字的譯本。
第十四條 請求國請求引渡,應當作出如下保證: 請求國不對被引渡人在引渡前實施的其他未准予引渡的犯罪追究刑事責任,也不將該人再引渡給第三國。但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意,或者被引渡人在其引渡罪行訴訟終結、服刑期滿或者提前釋放之日起三十日內沒有離開請求國,或者離開後又自願返回的除外; 請求國提出請求後撤銷、放棄引渡請求,或者提出引渡請求錯誤的,由請求國承擔因請求引渡對被請求引渡人造成損害的責任。 第十五條 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請求國應當作出互惠的承諾。
第三節 對引渡請求的審查
第十六條 外交部收到請求國提出的引渡請求後,應當對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本法第二章第二節和引渡條約的規定進行審查。
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高級人民法院對請求國提出的引渡請求是否符合本法和引渡條約關於引渡條件等規定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進行復核。
第十七條 對於兩個以上國家就同一行為或者不同行為請求引渡同一人的,應當綜合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到引渡請求的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請求國是否存在引渡條約關系等因素,確定接受引渡請求的優先順序。
第十八條 外交部對請求國提出的引渡請求進行審查,認為不符合本法第二章第二節和引渡條約的規定的,可以要求請求國在三十日內提供補充材料。經請求國請求,上述期限可以延長十五日。
請求國未在上述期限內提供補充材料的,外交部應當終止該引渡案件。請求國可以對同一犯罪再次提出引渡該人的請求。
第十九條 外交部對請求國提出的引渡請求進行審查,認為符合本法第二章第二節和引渡條約的規定的,應當將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轉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第二十條 外國提出正式引渡請求前被請求引渡人已經被引渡拘留的,最高人民法院接到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後,應當將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及時轉交有關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
外國提出正式引渡請求前被請求引渡人未被引渡拘留的,最高人民法院接到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後,通知公安部查找被請求引渡人。公安機關查找到被請求引渡人後,應當根據情況對被請求引渡人予以引渡拘留或者引渡監視居住,由公安部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接到公安部的通知後,應當及時將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轉交有關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
公安機關經查找後,確認被請求引渡人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查找不到被請求引渡人的,公安部應當及時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接到公安部的通知後,應當及時將查找情況通知外交部,由外交部通知請求國。
第二十一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對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或者被請求引渡人的其他犯罪,應當由我國司法機關追訴,但尚未提起刑事訴訟的,應當自收到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將准備提起刑事訴訟的意見分別告知最高人民法院和外交部。
第二十二條 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法和引渡條約關於引渡條件等有關規定,對請求國的引渡請求進行審查,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二十三條 高級人民法院審查引渡案件,應當聽取被請求引渡人的陳述及其委託的中國律師的意見。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轉來的引渡請求書之日起十日內將引渡請求書副本發送被請求引渡人。被請求引渡人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意見。
第二十四條 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後,應當分別作出以下裁定: 認為請求國的引渡請求符合本法和引渡條約規定的,應當作出符合引渡條件的裁定。如果被請求引渡人具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暫緩引渡情形的,裁定中應當予以說明; 認為請求國的引渡請求不符合本法和引渡條約規定的,應當作出不引渡的裁定。 根據請求國的請求,在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正在進行的其他訴訟,不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可以在作出符合引渡條件的裁定的同時,作出移交與案件有關財物的裁定。
第二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符合引渡條件或者不引渡的裁定後,應當向被請求引渡人宣讀,並在作出裁定之日起七日內將裁定書連同有關材料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
被請求引渡人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符合引渡條件的裁定不服的,被請求引渡人及其委託的中國律師可以在人民法院向被請求引渡人宣讀裁定之日起十日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
第二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高級人民法院的裁定,應當根據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認為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符合本法和引渡條約規定的,應當對高級人民法院的裁定予以核准; 認為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不符合本法和引渡條約規定的,可以裁定撤銷,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查,也可以直接作出變更的裁定。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在審查過程中,在必要時,可以通過外交部要求請求國在三十日內提供補充材料。
第二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核准或者變更的裁定後,應當在作出裁定之日起七日內將裁定書送交外交部,並同時送達被請求引渡人。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或者作出不引渡裁定的,應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解除對被請求引渡人採取的強制措施。
第二十九條 外交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不引渡的裁定後,應當及時通知請求國。
外交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符合引渡條件的裁定後,應當報送國務院決定是否引渡。
國務院決定不引渡的,外交部應當及時通知請求國。人民法院應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解除對被請求引渡人採取的強制措施。
第四節 為引渡而採取的強制措施
第三十條 對於外國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前,因緊急情況申請對將被請求引渡的人採取羈押措施的,公安機關可以根據外國的申請採取引渡拘留措施。
前款所指的申請應當通過外交途徑或者向公安部書面提出,並應當載明: 本法第十一條、第十四條規定的內容; 已經具有本法第十二條第一項所指材料的說明; 即將正式提出引渡請求的說明。 對於通過外交途徑提出申請的,外交部應當及時將該申請轉送公安部。對於向公安部提出申請的,公安部應當將申請的有關情況通知外交部。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根據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對被請求人採取引渡拘留措施,對於向公安部提出申請的,公安部應當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對方,對於通過外交途徑提出申請的,公安部將執行情況通知外交部,外交部應當及時通知請求國。通過上述途徑通知時,對於被請求人已被引渡拘留的,應當同時告知提出正式引渡請求的期限。
公安機關採取引渡拘留措施後三十日內外交部沒有收到外國正式引渡請求的,應當撤銷引渡拘留,經該外國請求,上述期限可以延長十五日。
對根據本條第二款撤銷引渡拘留的,請求國可以在事後對同一犯罪正式提出引渡該人的請求。
第三十二條 高級人民法院收到引渡請求書及其所附文件和材料後,對於不採取引渡逮捕措施可能影響引渡正常進行的,應當及時作出引渡逮捕的決定。對被請求引渡人不採取引渡逮捕措施的,應當及時作出引渡監視居住的決定。
第三十三條 引渡拘留、引渡逮捕、引渡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三十四條 採取引渡強制措施的機關應當在採取引渡強制措施後二十四小時內對被採取引渡強制措施的人進行訊問。
被採取引渡強制措施的人自被採取引渡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中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公安機關在執行引渡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被採取引渡強制措施的人享有上述權利。
第三十五條 對於應當引渡逮捕的被請求引渡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取引渡監視居住措施。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作出准予引渡決定後,應當及時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如果被請求引渡人尚未被引渡逮捕的,人民法院應當立即決定引渡逮捕。
第三十七條 外國撤銷、放棄引渡請求的,應當立即解除對被請求引渡人採取的引渡強制措施。
第五節 引渡的執行
第三十八條 引渡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於國務院決定準予引渡的,外交部應當及時通知公安部,並通知請求國與公安部約定移交被請求引渡人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執行引渡有關的其他事宜。
第三十九條 對於根據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執行引渡的,公安機關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向請求國移交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因被請求引渡人死亡、逃脫或者其他原因而無法執行引渡時,也可以向請求國移交上述財物。
第四十條 請求國自約定的移交之日起十五日內不接收被請求引渡人的,應當視為自動放棄引渡請求。公安機關應當立即釋放被請求引渡人,外交部可以不再受理該國對同一犯罪再次提出的引渡該人的請求。
請求國在上述期限內因無法控制的原因不能接收被請求引渡人的,可以申請延長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也可以根據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重新約定移交事宜。
第四十一條 被引渡人在請求國的刑事訴訟終結或者服刑完畢之前逃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可以根據請求國再次提出的相同的引渡請求准予重新引渡,無需請求國提交本章第二節規定的文件和材料。
第六節 暫緩引渡和臨時引渡
第四十二條 國務院決定準予引渡時,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機關正在對被請求引渡人由於其他犯罪進行刑事訴訟或者執行刑罰的,可以同時決定暫緩引渡。
第四十三條 如果暫緩引渡可能給請求國的刑事訴訟造成嚴重障礙,在不妨礙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正在進行的刑事訴訟,並且請求國保證在完成有關訴訟程序後立即無條件送回被請求引渡人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請求國的請求,臨時引渡該人。
臨時引渡的決定,由國務院徵得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同意後作出。
第七節 引渡的過境
第四十四條 外國之間進行引渡需要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的,應當按照本法第四條和本章第二節的有關規定提出過境請求。
過境採用航空運輸並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著陸計劃的,不適用前款規定;但發生計劃外著陸的,應當依照前款規定提出過境請求。
第四十五條 對於外國提出的過境請求,由外交部根據本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作出准予過境或者拒絕過境的決定。
准予過境或者拒絕過境的決定應當由外交部通過與收到請求相同的途徑通知請求國。
外交部作出准予過境的決定後,應當將該決定及時通知公安部。過境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等事宜由公安部決定。
第四十六條 引渡的過境由過境地的公安機關監督或者協助執行。
公安機關可以根據過境請求國的請求,提供臨時羈押場所。 第四十七條 請求外國准予引渡或者引渡過境的,應當由負責辦理有關案件的省、自治區或者直轄市的審判、檢察、公安、國家安全或者監獄管理機關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提出意見書,並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及其經證明無誤的譯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分別會同外交部審核同意後,通過外交部向外國提出請求。
第四十八條 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在向外國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前,通過外交途徑或者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請求外國對有關人員先行採取強制措施。
第四十九條 引渡、引渡過境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請求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應當依照引渡條約的規定提出;沒有引渡條約或者引渡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四節和第七節的規定提出;被請求國有特殊要求的,在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可以按照被請求國的特殊要求提出。
第五十條 被請求國就准予引渡附加條件的,對於不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可以由外交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被請求國作出承諾。對於限制追訴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對於量刑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在對被引渡人追究刑事責任時,司法機關應當受所作出的承諾的約束。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負責接收外國准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對於其他部門提出引渡請求的,公安機關在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後,應當及時轉交提出引渡請求的部門;也可以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第五十二條 根據本法規定是否引渡由國務院決定的,國務院在必要時,得授權國務院有關部門決定。
第五十三條 請求國提出請求後撤銷、放棄引渡請求,或者提出引渡請求錯誤,給被請求引渡人造成損害,被請求引渡人提出賠償的,應當向請求國提出。
第五十四條 辦理引渡案件產生的費用,依照請求國和被請求國共同參加、簽訂的引渡條約或者協議辦理。
第五十五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⑧ 在中國具體包括哪些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2、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若干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教師資格條例 教學成果獎勵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幼兒園管理條例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 3、政策規章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管理暫行規定 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管理規定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 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工作規程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辦法 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 特級教師評選規定 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程 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 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教育委員會督學聘任暫行辦法 縣級掃除青壯年文盲單位檢查評估辦法(試行) 高等學校培養第二學士學位生的試行辦法

熱點內容
福州法治報 發布:2025-09-27 22:18:47 瀏覽:660
新加坡刑法鞭刑 發布:2025-09-27 22:17:44 瀏覽:311
沒有編號的限期拆除決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7 22:02:22 瀏覽:700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
法院改革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1:48:49 瀏覽:696
解讀准則條例 發布:2025-09-27 21:37:19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職工供暖費物業費補貼依據 發布:2025-09-27 21:24:49 瀏覽:124
婚姻法中對同房 發布:2025-09-27 21:11:33 瀏覽:647
社會與法男主人失蹤案 發布:2025-09-27 21:00:54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