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開除和勸退
『壹』 勞動法中,辭退、開除、勸退三者有什麼區別
辭退的話他肯定跟開除和勸退他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一般來遲公司辭退你的話他專要多給你三個月屬的工資開除的話是因為什麼情況如果他無緣無故的開除你的話她也要賠償你如果是說你犯了錯誤再開除的話那個又是另外按情節嚴重不嚴重來計算勸退的話就跟你自己辭工一樣
『貳』 在勞動法中,辭退,開除,勸退三者有什麼區別
勞動法中,只有解除勞動關系一說。沒有辭退、勸退的說法。開除也就是除名版,是用人權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的一種。辭退,其實質上也等同於除名。至於勸退,應該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一種方式,即用人單位勸勞動者自行辭職。如果勞動者不辭職,那麼有可能是用人單位會對勞動者予以開除或者辭退。
從本意上來說,辭退和開除意義是一樣的,僅僅是說法不同。而勸退可以理解為一種協商的方式,但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勞動者自己辭職,二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予以開除(也可以說是辭退)。
『叄』 勸退和辭退的區別
1、實施程序不同。
勸退是通過委婉的勸說以及引導等方式使得對方自己主動退出;辭退是一方通過書面或者口頭方式提前主動告知讓另外一方退出。
2、性質不同。
勸退的性質是勞動者或者其他人員在接受勸說以及引導的方式下自習辭職或者離開;辭退是單位帶有強制性的使得勞動者或者學生離開崗位。
3、結果不同。
勸退因是勞動者或者其他人員自行辭職,在單位的角度來說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辭退是單位主動發起的,根據《勞動法》或其他相關規定,是需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的。
(3)勞動法開除和勸退擴展閱讀:
企業辭退員工的賠償標准: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以及第四十七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解除勞動合同的,需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對員工進行補償。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需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對員工補償。
4、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解除勞動合同的,需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對員工進行補償。
『肆』 勸退和開除在法律上的意義
2.勸退:組織編制緊縮或單位並編及撤銷;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員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所在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視為勸退。 3.開除:前提是員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且達到一定程度,比如連續曠工15個工作日。 目前勞動合同法僅有兩個形式:解除(企業主動、違法被動或協商)或終止勞動合同!而辭退、開除及除名均為舊時代產物名詞且僅「適用於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3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如下: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全體職工。 第十二條 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在給予上述行政處分的同時,可以給予一次性罰款。 第十九條 對無故曠工的職工,批評教育不改的,連續曠工時間超過五天,給予警告處分;連續曠工超過十天或全年累計曠工超過二十天者,給予記過處分;連續曠工超過十五天或一年累計曠工超過三十天者,給予除名。 第二十八條 未轉正定級的職工受到記過至留用察看處分者,可延長轉正定級時間六個月至一年,在此期間仍表現不好者,可做辭退或除名處理。
『伍』 公司勸退和開除的區別是什麼
1、辭退,很明確,是用人單位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通常是依據勞動合同版法第三十六條、第四權十條、第四十一條作出的處理。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要支付經濟補償金。2、開除,也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也就是勞動者嚴重違法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給予開除處分的同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還要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3、勸退,字面意義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的含義,協商的目的是請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規避經濟補償金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