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行政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44:01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權利的

規定公民不可以做什麼

這樣犯罪分子就不可以為所欲為做壞事了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Ⅱ 法律賦予的權利還是權力為什麼

從這個意思上講,權利是多種多樣的,其獲得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專現代社會,屬權利依然可通過各種形式獲得,不一定必須通過法律來賦予。比如上級的授權就不需要通過法律。當然,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不同的權利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被賦予或被剝奪,或被固定下來,法律就是這樣的工具。

Ⅲ 論行政法與公民權利的關系1000字左右

一、行政法中有關「平等」若干理論的再澄清
行政法是專門負責調整公民與政府,在日常行政管理領域中相互關系的部門法。理應以明確地肯定、設立並保障實現兩者之間平等的法律關系為其宗旨然而,近年來,在我國行政法學的理論研究中,探討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平等問題,一直被視為畏途
如果分析其社會歷史原因,自然應歸結到從前的計劃經濟體制。該體制使政府行政機關集所有、經營、生產者於一身。生產者或生產組織直至到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生產數量,包括定價銷售等,均須無條件從命於前者。其結果必然導致後者由於是前者的附庸,而最終成為與一般國有山林、土地、公共設施等無異的行政管理標的物至於對客觀存在於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不平等身份、地位加以消極被動地認可,則是其時所謂的行政法所能作的唯一選擇。
市場經濟賦予了一般生產者或生產組織獨立的法律主體資格、使他們能夠真正做為享有充分自主自由權的市場主體,參與社會中的各項經濟政治活動這為實現公民與政府的平等提供了前提條件。
但是,欲將凝聚現代法精義神髓的平等觀念及原則溶入行政法,尚有如下的理論問題需進一步澄清。
(一)應當確認行政法主體之間地位的平等與否
在198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具有添補空白意義的《行政法概要》以及彼時與繼後的眾多教材辭書中,曾把行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不平等,歸結為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要特徵且加以說明論證。
筆者認為,這種理論觀點的主要識障在於,其把行政法律關系只當做行政關系的簡單描述而混淆了一般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的原則區別界限
行政關系,其主要特徵有二:
1.它是一種完全的隸屬關系嚴格說在其中並不會、味看有雙方或多方的存在。所體現出來的僅僅是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部分不能分離或獨立於整體之外諸如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便是如此。
2.它是一種絕對化的支配關系。就是說,只具有「我令你從」這一種單向性的運動程式。以往專制制度下,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管制,就是採取這種方式
3.它表現為一種固定不變的主動與被動關系就是說。其中一方處於絕對、永恆的主動地位。一切意志表示、指示命令等,均由之發出、實行而相對方始終於、過是純粹的客體而已。
而行政法律關系則不同。它的根本性質於:
1.在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存在一種相互獨立的關系一即是說,做為國家權力實際享有者的公民,與公共權力具體行位使者的政府,兩者之間的關系大體近似於信託人和受託人。具有的是雙方在各自意志存在基礎上的一致。
2.它不是一種完全單向性的支配關系具體體現為,行政相對人在一般情況下,是接受支配者。但是在某些特定場合,又可轉化為支配者諸如,公民要求公安機關偵察破案、打擊犯罪等,實質上也含有「支配」的意思即後者只能無條件地服從這種「命令」由此可見,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雙方的支配與被支配關系具有雙向性,即允許角色的相互換位。
3.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主動與被動只是相對的。即是說,其中並不存在絕對的主動者與被動者。諸如,對於行政主體來說,它既是實施管理者,同時又是提供服務者、接受監督制約者。而行政相對人既是接受管理者,也是享受服務者、實行監督制約者。直至罷免權的行使者。再如,在日常行政管理領城中行政主體可以主動要求行政相對人如此這般。而行政相對人也可以主動要求行政主體如此那般。如主動要求其給於救濟扶助、批准其提出的申請等。此外,同一行政主體,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可能是主動的,到廠行政訴訟程序中可能又是被動的。
通過上述比較,不難得出如下結論:如果把行政法律關系僅僅解釋或使之成為行政關系的法律化,那將是荒謬的甚至是倒行逆施的。縱觀與分析現代行政法產生的原因背景。歷史發展等,顯而易見,其根本宗旨和意義,在於要把行政關系民主化,而不是要把行政關系法制化。
當然,不可否認,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確存在或者說保留有某些行政關系中所體現的「不平等」特徵。尤其是在行政實體法律關系中,並一不諸如一般民事法律關系那樣,其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設定與分配幾乎完個對等均衡,而是由行政主體享有較多的指揮命令權乃至行政特權。但是,這僅僅是一種建立於平等基礎之上的有限的「不平等」。絕不能把這種「不平等」的表象做為一種本質加以肯定因為在此,「不平等」實際是為實現最終的「平等」而使用的手段而已。而且還並非是唯一的手段尚還有行政合同、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服務、行政建議等,諸多體現「平等」的,具有契約、給付性質的行政手段與之並用。
(二)關於對行政法本質的認識
我們有待於徹底擺脫前蘇聯的行政法教科書中,關於「行政法即是國家管理法」的理論學說的影響。在我國,曾較為通行的觀點是,把行政法定義為「規定國家各個方面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規的總稱」。解釋說它「負責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可以行使的權力」。認為研究行政法學的目的,在於「以利行政權力的行使」。從這一視管理需要、行政權力行使需要為行政法實質的邏輯推斷,必然會得出行政法不過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專司治民的管理工具的結論。
其實,現代行政法的終極目的,不在於實施管理,甚至也不在於西方行政法理論所提出的「控權」,而在於保障一般公民法人等,被憲法法律所賦予的各項人身、財產、自由權利,不在其接受行政管理的過程中,遭到具有擴張、侵犯本性的行政權力的侵奪吸納。至於負責保證一般行政管理活動順利進行的,_主要是行政權而不是行政。在沒有行政法存在的情況下,國家行政管理行為照樣可以通暢無阻。專制制度下便是如此。
在民主制度一凡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依舊屬於非勢均的故且又永恆存在著矛盾的兩者。就某種意義而言,此起彼伏是雙方基本的運動程式代表開負責維護社會中的公平與正義的法律包括行政法,在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關繫上,該把保護重心置於何處應是不言而喻的。

Ⅳ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權利的

綜上所述,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專面的內容:屬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是復制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我國憲法賦予公民哪些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 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

  1. 平等權,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 參與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的權利,包括:選舉與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 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嚴、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 宗教信仰自由。

  5. 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6. 社會經濟權,包括勞動權、休息權和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7. 文化教育權。

  8. 婦女平等權利及婚姻、家庭、兒童受國家保護的權利。

  9. 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

  • 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

  1. 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2. 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機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 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4. 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 依法納稅。

  6. 勞動和受教育。

  7. 計劃生育。

Ⅵ 法律賦予人民什麼權利

根據《憲法》規定公民有如下權利
1.政治權利和自由

政治權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具體包括兩大方面:第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人身自由權利

廣義的人身自由權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嚴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與人身自由密切聯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4.社會經濟權利

社會經濟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經濟生活和物質利益方面的權利,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它主要包括:第一,財產權;第二,繼承權;第三,勞動權;第四,休息權;第五,物質幫助權;第六,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權。

5.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採取各種措施,發展各種教育事業。

6.特定人的權利

所謂特定人,這里是指包括婦女、母親、兒童、老人、離退休人員、烈軍屬、華僑、歸僑和僑眷在內的人員。其權利包括:第一,婦女、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第二,保障離退休人員和烈軍屬的權利;第三,保護華僑、歸僑和僑眷的正當權益。

7.監督權利

憲法規定公民有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有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Ⅶ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的

行政法主要是調整行政機關內部關系及行政機關外部關系,也就是內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容對人的關系,行政法的立法目的不是為了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而是監督、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利,如果,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犯法定程序、法律授權,同時又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利益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那麼其他受害者可以就該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這就是行政法保護公民的一面。

Ⅷ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權利的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的違法和濫用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Ⅸ 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有什麼

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
(1)平等權,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內
(2)參與社會活動和容政治活動的權利,包括:選舉與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嚴、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6)社會經濟權,包括勞動權、休息權和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7)文化教育權。
(8)婦女平等權利及婚姻、家庭、兒童受國家保護的權利。
(9)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

Ⅹ 初中政治 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有哪些

1.平等權 2.政治權利和自由 3.人身自由權利 4.宗教信仰自由 5.對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 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6.社會經濟權利 7.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8.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9.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這些都是書上的知識點 以下為我找到的問問精華知識 基本權利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 平等權 2 政治權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權 5 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6 社會經濟權 7 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8 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9 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其中政治權利和自由可分為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表現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權 人身自由可分為 1人身自由權 2住宅不受侵犯權 3人格尊嚴權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社會經濟權利可分為 1財產權 2勞動權 3勞動者休息權 4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權 5獲得物質幫助權 6受教育權 獲得救濟的權利可分為 1申訴、控告 2取得國家賠償權 3取得國家補償權 什麼是權力: 權利是指憲法和法律確認並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 權利代表著義務,也代表著你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和地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知識點 在八上或八下的第一課 把書找出來好好看看吧~

熱點內容
福州法治報 發布:2025-09-27 22:18:47 瀏覽:660
新加坡刑法鞭刑 發布:2025-09-27 22:17:44 瀏覽:311
沒有編號的限期拆除決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7 22:02:22 瀏覽:700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
法院改革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1:48:49 瀏覽:696
解讀准則條例 發布:2025-09-27 21:37:19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職工供暖費物業費補貼依據 發布:2025-09-27 21:24:49 瀏覽:124
婚姻法中對同房 發布:2025-09-27 21:11:33 瀏覽:647
社會與法男主人失蹤案 發布:2025-09-27 21:00:54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