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強制措施

行政訴訟法強制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20 15:09:56

Ⅰ 在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我國現行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主要有強制隔離、強制戒毒、限期出境、強制遣返等。

Ⅱ 人民法院對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採取強制措施有哪些

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是指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故意實施的擾亂行政訴訟秩序、妨害行政訴訟正常進行的各類違法行為。「訴訟參與人」不同於訴訟參加人。訴訟參加人,是指原告、被告、上訴人、被上訴人、第三人、訴訟代理人等以自己的名義或者接受他人委託參加訴訟的人。訴訟參與人,則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所有參與訴訟活動的人,除了訴訟參加人,還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其他人」,是指並未參與訴訟活動,但關心訴訟活動進行的人,例如在法庭旁聽的普通公民、記者等。對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保障行政訴訟的順利進行。構成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三個要件:一是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實施。行政訴訟過程,包括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在行政訴訟開始前或者結束後實施的違法行為,例如在起訴前或者執行完畢後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行為,不屬於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應當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可以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有主觀上的故意。過失行為不構成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三是客觀上妨害了行政訴訟的正常進行。只有妨害訴訟的意圖而未實施的,不構成妨害訴訟的行為。1.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根據規定,只有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的,才構成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有義務協助調查的人主要是保存、管理與案件有關的文件、證書、病歷、錄像等證明材料的單位,以及掌握證據或者了解案情的個人等。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主要是掌管、持有、使用執行標的物的單位或者個人,例如被執行人的開戶銀行。2.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證據指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對行政訴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缺乏關鍵證據,案件事實就無法查清。證明材料既包括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也包括證明與案件審理有關的事實、身份、資格等情況的材料。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屬於典型的妨害行政訴訟行為。3.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即妨害作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指使、賄買、脅迫的方式促使他人作偽證,二是通過威脅、阻止的方式,妨礙證人作證。4.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在執行程序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其相關財產,以保證判決、裁定的執行。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任何人不得隱藏、轉移、變賣、毀損。5.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實踐中,行政機關為達到讓原告撤訴的目的,採取欺騙、脅迫等種種非法手段,使得原告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撤訴。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原告的訴訟權利,而且不利於依法解決行政爭議。6.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這類行為的主要目的是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使行政訴訟無法正常進行。實踐中,有的當事人無理取鬧,故意製造混亂,阻礙法庭審理,甚至沖擊法庭,被稱為「鬧庭」。「鬧庭」等行為嚴重損害法律的尊嚴和人民法院的權威,必須予以制止和制裁。7.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這類行為主要是出於阻止調查和執行、打擊報復等目的而對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等有關的個人實施侵害。根據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人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訓誡,是指以口頭方式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人進行批評教育,指出其錯誤,並責令其不得再犯。訓誡是規定的最輕的強制措施。責令具結悔過,是指命令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人向人民法院遞交悔過書,以書面的方式承認自己的錯誤,保證不再犯同樣錯誤。罰款,是指命令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人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屬於對行為人財產的剝奪。而拘留,屬於對行為人一段時間內人身自由的剝奪,是人民法院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人採取的最嚴厲的強制措施。訓誡和責令具結悔過適用於妨害行政訴訟情節較輕的行為,而罰款和拘留只適用於情節較重的行為。由於涉及對行為人財產和人身自由的剝奪,人民法院採取罰款和拘留的強制措施,必須慎重。因此,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此外,刑法對妨害訴訟構成犯罪的行為也規定了刑事責任。例如刑法第307條規定了妨害作證罪和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述罪的,從重處罰。第308條規定了打擊報復證人罪: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09條規定了擾亂法庭秩序罪: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第314條規定了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在以往的行政訴訟實踐中,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單位,一般只處罰其具體工作人員,而在幕後決策、指揮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往往逃脫處罰。針對這一問題,借鑒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有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的;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Ⅲ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有:強制扣留,強制搜查,強制隔離,強制治療,強行回驅答散等。行政拘留不屬於行政強制措施。行政拘留,是行政處罰的一種。是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一個結果,而不是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第二款之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3)行政訴訟法強制措施擴展閱讀:

行政強制措施的特點:

(1)暫時性。行政強制措施採取的目的是為了弄清事實,人身自由和財產權的限制只具有臨時性,待事實清楚後,再作出相應處理。

(2)強制性。即行政強制措施是通過採取強制性的手段和方法,直接施加於人身或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的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以下五條: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網路

Ⅳ 人民法院具有行政強制措施權嘛

人民法院是具有行政強制措施權,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的規定,內行政強制措容施屬於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范圍內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又可以稱為執行性強制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第二款之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之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以下五條: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在實踐中,行政強制措施手段多種多樣,可以分為限制人身自由,處置財物,進入住宅、場所3類。

Ⅳ 行政強制與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逾期不履行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中要求履行義務的相對人,依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強制其履行義務 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行政強制措施。其特徵是:(1)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2)行政強制執行以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理 決定中要求履行的義務為前提。(3)行政強制執行的內容,是行政處理決定中要求相對人履行的義務。(4)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是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理決定中 要求履行義務的相對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有妨害行政訴訟正常進行行為的人,依法採取的一種司 法行政制裁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排除妨害,保障行政訴訟的順利進行。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49條的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 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 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遲、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2)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3)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4)隱 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6)對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罰款、拘留需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對上述強制措施不服的,可以申 請人民法院復議。

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別在於:(1)前提不同。行政強制執行必須以相對人負有某種義務為前提;行政訴訟 強制措施則不一定要求相對人負有某種義務。(2)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是強制相對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義務履行相同的狀態;而行政訴訟強制措施則是 為了強制排除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活動以恢復受到破壞的訴訟程序。(3)採取強制手段的機關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機關可以是行政機關,也可以是人民法院;采 取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機關只能是人民法院。(4)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因只能是義務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而引起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原因則是訴 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妨礙訴訟活動的行為。(5)採用的執行措施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種類較行政訴訟強制措施要寬、要廣。

Ⅵ 妨礙行政訴訟的強制措施有哪些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內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容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的;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Ⅶ 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法律依據是 A行政實體規范 B行政程序法的規范 C 行政訴訟法 D憲法

C
行政訴訟法強制措施,在行政訴訟法中作出規定。

Ⅷ 簡答題 行政執行的強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行政抄執行的強制措施襲由行政訴訟法第九十六規定進行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六條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Ⅸ 人民法院對妨礙行政訴訟的行為人可以採取哪些強制措施

根據情節輕重可以罰款、拘留、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九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的;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二十條 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Ⅹ 在行政訴訟中,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的強制措施種類有哪些

人民法院以劃撥來、拍賣方式強自製執行的
依法拍賣財物,由人民法院委託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熱點內容
江蘇省勞動法職工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9-26 15:20:23 瀏覽:246
保密的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6 15:17:47 瀏覽:502
最新建設工程合同法試題 發布:2025-09-26 15:16:59 瀏覽:76
確認書和承諾書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6 15:16:10 瀏覽:518
刑事訴訟法迴避決定權主體 發布:2025-09-26 14:54:01 瀏覽:19
新鄉律師協會 發布:2025-09-26 14:33:10 瀏覽:487
婚姻法哪一年立法 發布:2025-09-26 14:28:23 瀏覽:318
民事訴訟法證人保護 發布:2025-09-26 14:25:11 瀏覽:115
法院事故組 發布:2025-09-26 14:25:07 瀏覽:474
電子商務網路購物類法規案例 發布:2025-09-26 14:11:25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