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競合
⑴ 求教法律專家:行政法中的法律競合問題
法律競合問題是一個法律原則,個人認為強分部門法並不是很明智的做法,除非部門法中有明確的特別規定,否則應當適用統一規則。
分析競合問題的分析原則:
1、目的與手段的綜合考慮:為了同一目的,採取了數個行為,違反了多條法律規定。應當通過其目的分析所採取的手段,分析其目的和主要手段。
2、適用法律上,分析多個手段的獨立性和目的指向性,如多個手段的獨立性不強或近似,可以認定一個手段從重處罰;如多個手段具有相對獨立性,應以不同名義分別進行處罰(這不影響一事不再罰原則,而是針對多事進行的不同處罰)。
3、處罰結果上。如多個手段無獨立性,應當選則最重最主要的加重處罰。
針對補充的解答:
例如:同一個行為
M
同時違反了法律
A
的
B、C、D
條款,法律
A
針對
B、C、D
分別有
W、X、Y
的處罰條款。如何適用處罰?
首先你這個假設就肯定不能成立,你說同一行為同時違反了同一法律的三個條款,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法律不可能有這樣的規定,你這個題設應該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M,同時違反了三個條款,只有這樣才能在法理上說的通,法律不會對某一具體行為設定三個結果。你可以去找,那部法律也不會有這樣的規定。
像你在補充的中所提到的這種具體情況,一般應當分別進行處罰。因為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而採取的不同手段,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例如:某商店為了謀取暴利,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同時銷售走私商品,這種情況下就應當分別進行處罰,沒收銷毀假冒偽劣並罰款,沒收走私產品並罰款。
⑵ 法律競合
法律責任的競合,是指由於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法律責任產生,而這些責任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⑶ 法律責任競合的意義是什麼啊
責任競合是指由於某一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事責任,這些民事責任被數個法律規范調整,彼此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在民法中,責任競合常常表現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
法律責任競合是法律上競合的一種,它既可發生在同一法律部門內部,如民法上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也可發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門之間,如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之間的競合。
責任競合的特點:
(1)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
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
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
(3)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
(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
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
當責任主體的數個法律責任既不能被其中之一所吸收,也不能並存,而如果同時追究,顯然有悖法律原則與精神時,就發生法律責任間的沖突,產生競合。
(3)行政法律競合擴展閱讀:
1、法律責任競合產生的原因:
因為不同的法律規范從不同角度對社會關系加以調整,而由於法律規范的抽象性以及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不同的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重合,使得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不同的法律規范,面臨數種法律責任,從而引起法律責任的競合問題。
在民法上,違約行為與侵權行為存在明顯區別,如責任主體與受害人之間是否存在合同關系,違反的是約定義務還是法定義務,侵害的是相對權(債權)還是絕對權(物權、人身權等)等。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區別只能是相對的,典型的如產品責任案件,生產或銷售有缺陷產品致他人損害,會構成侵權責任,而如果生產者、銷售者與受害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則會又構成違約責任。
2、法律責任競合的處理
(1)一般規則
對於不同法律部門間法律責任的競合,一般來說,應按重者處之。如果相對較輕的法律責任已經被追究,再追究較重的法律責任應適當考慮折抵。
(2)法律實踐中的做法
目前在實踐中,法律責任的競合較多的是指民事上的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對這種法律責任競合的性質及法律上如何處理,理論上存在爭議,各國的法律規定也有所不同。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22條的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即在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允許受害人選擇其中一種責任提起訴訟。
⑷ 在法律適用中,當涉及不同部門法之間的法條競合問題,其法律適用的規則是:
ABD正確
A 刑事責任有可能是以民事責任來實現的
B 刑事責任優於行政責任
C 刑事責任優遇\於民事責任
D《行政處罰法》第7條第2款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⑸ 如何解決法律規范競合問題
(一)該行政違法行為應當是完整的過程
實際執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一是違法行為實施完畢後被行政機關發現,實施過程不因行政機關的介入而中斷;二是違法行為實施過程中就已經被行政機關發現,對此,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責令改正(當場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人當場改正或者在期限內改正的,則該違法行為結束;三是違法行為被發現後,行政相對人拒不改正的,通過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強制執行或者執行罰),結束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之後,行政相對人再實施同樣的違法行為,則應當認定為新的違法行為。
(二)違法行為應構成一個獨立的違法事實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往往出現一個違法事件由多個違法行為構成的情形,以無證無照佔道經營為例,違法行為人實施無證無照佔道經營是一個完整的違法事件,但是違法行為人實施了無證無照經營、佔道經營等多個違法行為,這就意味著同一個違法事件可能出現多個違法行為同時發生的情況,對此,應當認定其為多個違法行為,分別處罰。
(三)違法行為應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非「一類」行為
行政相對人做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後又陸續做出多個同類違法行為,或者同時實施多個同類違法行為都應當認定為多個違法行為。以專利標注不規范為例,同一個專利號在不同的類型的產品上均存在標注不規范的行為,雖然該類違法行為可能同時或者陸續發生,但是也應當認定為多個違法行為。
⑹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競合是什麼意思
這個情況很來常見,這屬於法條競合,源意思就是在立法過程中,法律條文偶爾會出現「走頂」情況,比如,某人違反了森林法,同時這個情況也違反了環境保護法,這兩部法律都可以對這一個違法事實進行處罰,那麼在行政處罰上,就不能兩部法律同時對著一個違法事實同時進行處罰,這在行政處罰法上也違反一事不再罰原則規定,在這種情況下,那個行政機關處罰在先,後一個行政機關就不能再對此進行行政處罰,如果非要處罰,也只能避開先前處罰的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比如,先處罰的行政機關給與了當事人罰款決定,後一個行政機關就要避開罰款情況,可以給予當事人其他處罰,比如警告,責令改正等都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某人或某單位違反了行政處罰,同時又違反了刑法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行政處罰的執行機關就不能進行行政處罰,構成觸犯刑法了,就要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絕對不能避重就輕,一定要移交公安機關,這在行政處罰法中有規定,關於法條競合的具體說明,在行政處罰法釋義當中有詳細解釋,你可以參考查看
⑺ 「疑似」法條競合如何處理
某葯監部門在對轄區一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醫療機構未按照規定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在對上述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時,執法人員產生了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按照《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處理,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通報批評。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省出台了《葯品使用條例》,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違法行為,規定「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因此,應該按該《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由於上述兩部規章及地方法規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行為所設定的法律責任不同,屬於立法上的沖突,應根據《立法法》第86條第一款第三項「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就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報國務院裁決」。 【分析】 法條競合原則 「法條競合」是刑法上的概念。參照刑法有關規定,對行政法上的法條競合可作如下定義:是指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行政法律法規條文,依法只能適用一個法條規定予以處罰的情況。法條競合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不同法律法規之間的法條競合;二是同一法律法規之中的法條競合。 對於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主要有兩項:一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不同的法律規定,既符合特別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又符合普通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適用法律時按特別法規定處理。二是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同一法律的不同條款,適用法條時按特別條款規定處理。 此外,結合行政法的實際情況,在處理法條競合時還應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等規則來選擇適用法律法規。還需注意的是,由於行政法與刑法打擊或規范的對象不同,刑法中適用原則中「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不適用於解決行政法中的法條競合問題。 「疑似」法條競合 本案屬於「疑似」法條競合,而非實際法條競合。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同時,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部、委制定的規章只可以設定警告和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而《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和「給予通報批評」並不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而屬於行政措施。與之不同的是,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的「警告」、「罰款」則屬於法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因此,《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與該省《葯品使用條例》對於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違法行為,前者設定的是行政措施,後者設定的是行政處罰,二者的規定不屬於「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不屬於法條競合。 綜上,葯監部門發現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行為,應對醫療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改正。如發現其屬於情節嚴重的,則可以依照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
⑻ 關於法律責任競合
本來案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自,這種情況顯然是要適用《產品質量法》。一是《產品質量法》法律效力高於《認證認可條例》;二是本案同一種行為觸犯二種法律,適用吸收原則,選擇較重的違法行為從重處罰;三是根據本案案情看,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財產安全的滅火器產品必須要沒收,如適用《認證認可條例》只能責令其改正並處5-20萬罰款,對產品無權沒收,這顯然有悖於行政法的精神。
⑼ 競合的法律
所謂法律上的競合,也稱法律責任的競合,是指由於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法律責任產生,而這些責任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
法律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要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法律責任的競合的特點為:(1)數個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責任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3)該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
法律責任競合是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研究法律責任競合的意思,也就是為了保證行為人的一行為不被法律重復評價,讓當事人根據法律責任競合的原則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請求權。
⑽ 法律責任競合的概念或定義
1、法律責任的競合,是指由於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法律責任產生,而這些責任之間相互沖突,但又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競合,從語義上講,是競相符合或同時該當之意,即同一行為同時符合不同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從而導致了不同法律責任間的沖突。法律責任競合是法律上競合的一種,它既可發生在同一法律部門內部,如民法上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也可發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門之間,如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之間的競合。
2、特點:
(1)數個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責任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
(3)該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
(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當責任主體的數個法律責任既不能被其中之一所吸收,也不能並存,而如果同時追究,顯然有悖法律原則與精神時,就發生法律責任間的沖突,產生競合。
3、產生原因 不同的法律規范從不同角度對社會關系加以調整,而由於法律規范的抽象性以及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不同的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重合,使得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不同的法律規范,面臨數種法律責任,從而引起法律責任的競合問題。
4、處理 (1)對於不同法律部門間法律責任的競合,一般來說,應按重者處之。如果相對較輕的法律責任已經被追究,再追究較重的法律責任應適當考慮折抵。
(2)目前在實踐中,法律責任的競合較多的是指民事上的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對這種法律責任競合的性質及法律上如何處理,理論上存在爭議,各國的法律規定也有所不同。
○1有的國家禁止競合,規定不得將違約行為視為侵權行為,從而不產生責任競合問題;
○2有的則允許或有限制地允許競合,而賦予當事人選擇請求權。如我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在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允許受害人選擇其中一種責任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