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不可抗力
A. 民事訴訟,何為正當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回
第四百六十條 民事訴答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的正當理由,包括:
(一)因發生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致使利害關系人無法知道公告事實的;
(二)利害關系人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無法知道公告事實,或者雖然知道公告事實,但無法自己或者委託他人代為申報權利的;
(三)不屬於法定申請公示催告情形的;
(四)未予公告或者未按法定方式公告的;
(五)其他導致利害關系人在判決作出前未能向人民法院申報權利的客觀事由。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利害關系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在判決前向人民法院申報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判決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起訴。
B. 急急急!!!經濟法案例 答案 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是不可抗力所致 非主觀過錯
1、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本案不是經濟法案例,而是民法案例,更為准確的說是民法中的合同法的案例。
2、本案中的法律關系為買賣合同糾紛。構成要素:主體:萬方農貿公司、綠島家禽養殖場;客體:給付行為;內容:萬方農貿公司要求對方返還預付款並承擔違約責任;綠島家禽養殖場主張不應承擔違約責任,無權要求返還預付款。
3、《合同法》第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債務相互抵銷;(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五)債權人免除債務;(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94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就該案來說,法律關系終止的原因是91條第2項「合同解除」,而導致合同解除的原因是94條第1項「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因此,引起本案法律管子終止的法律事實是發生禽流感這一不可抗力。
4、《合同法》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因此,綠島家禽養殖場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並未違約。萬方農貿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但不應要求綠島家禽養殖場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97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因此,萬方農貿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綠島家禽養殖場應當及時返還10萬元預付款。
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因此排除法院管轄,只能提交仲裁機構仲裁。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但能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在仲裁過程中存在沒有仲裁協議、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程序違反法定程序、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裁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等情形之一的,可依據《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在對方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下依據《仲裁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向執行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C. 因不可抗力導致過了上訴期,還能上訴嗎
現實困惑
張文與張武是兄弟,二人就其父所留的一處房產發生爭議,最後訴至法院。一審法院經過審理,判決房屋歸張文所有。張武不服,於是向法院提起上訴,但是天公不作美,一審判決後,法院所在地連下暴雨,導致道路被沖斷。等到道路修好後,已經過了上訴期,請問張武還有上訴的權利嗎?律師點評
張武仍然有上訴權。上訴,是指當事人不服地方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定期間內,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法律適用,進行審理的訴訟行為。同很多民事訴訟程序一樣,上訴也是有時效限制的,當事人必須要在法定的時間內提起上訴才有效。但是該規定有例外情況,即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耽誤了上訴期間的,在障礙消除後10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間,法院視其為法定上訴期間。本案中,由於天災影響,張武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提起上訴,屬於不可抗力,無法避免。如果張武在道路恢復暢通後10日內,提起上訴,法院會認定其仍在法定上訴期內,張武依然享有上訴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三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特別提醒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事實,遇到不可抗力耽誤上訴期間的,當事人可以在障礙消除後申請順延期間。
D. 訴訟時效規定的不可抗力具體指什麼
不可抗力抄是一項免責條款,是指襲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 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E.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1.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5.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7.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5)民事訴訟法的不可抗力擴展閱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F.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怎麼理解
37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內.
人民法院之間容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特殊原因"包括事實原因和法律原因,如不可抗力\地震\全體迴避\認為自己沒有管轄權\以該法院為被告等,由它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發生管轄權爭議後,應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其共同上級法院指定管轄.
G.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解釋
本條是對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被告應當配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在人民法院傳票傳喚之後,按時出庭,以便人民法院及時查明案情,正確適用法律,公正裁判。
被告確有不能按時到庭的事由,應當及早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正當,確實不能到庭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並將延期審理的情況及時通知原告。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不正當,可以決定不延期審理,並將不延期審理的決定通知被告。被告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後,應當按時出庭。如果被告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被告雖然到庭,但在審理過程中,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對於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拘傳的強制措施。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勞動報酬案件和離婚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兩次傳票傳喚,指人民法院送達傳票,並由受送達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無正當理由,一般指沒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使被告無法到庭的特殊情況。
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都是關於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的法律後果的規定。本次修改後的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十一)項規定的「末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再審情形與這兩條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缺席判決是一種對缺席當事人的權益保護非常不利的處理方式,為了正確判決,確保司法公正,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其適用規定了必須經傳票傳喚的前提條件。
對於各級人民法院而言,在具體適用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時要特別注意遵守法定程序,慎重適用缺席審判,否則就可能導致案件進人再審程序,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司法資源消耗。現在人民法院在訴訟准備階段向當事人提供的《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第十三條中明確提示,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按自動撤回起訴處理;被告反訴的,人民法院將對反訴的內容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缺席判決。對於當事人而言,也要明確訴訟中也會因自己的不當行為帶來不必要的訴訟風險,尊重法庭,遵守規則。
H. 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版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權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I.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73條
民事訴訟復法第七十三條制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