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133條解釋
『壹』 民事訴訟法第111條具體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民事訴訟法第133條解釋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了對符合條件的人可以司法拘留,以下介紹什麼是司法拘留
司法拘留是拘留的一種。人民法院對妨害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情節嚴重的人,在一定期間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拘留的期限為15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貳』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怎麼理解
37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內.
人民法院之間容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特殊原因"包括事實原因和法律原因,如不可抗力\地震\全體迴避\認為自己沒有管轄權\以該法院為被告等,由它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發生管轄權爭議後,應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其共同上級法院指定管轄.
『叄』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513條 能否對該條進行詳細解釋
該條解釋是關於已經有了判決的「三費」案件是否可以再起訴的問題。該條對應的新修訂的民訴法是第124條,原民訴法是第111條。即關於立案的規定,修訂時只是增加了對調解書申請再審的規定,其他基本沒變。
「新民訴法」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原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肆』 民事訴訟法第137條
訴訟中止僅僅是訴訟過程的暫停,引起訴訟中止的特殊原因消失後,訴訟程序可以恢復,而訴訟終結則是訴訟程序的永久性結束,即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的特殊原因,使訴訟程序無法繼續進行或者繼續進行已無必要時,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程序的法律制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的規定,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終結訴訟: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此時等於案件沒有原告,人民法院無法審理該案件。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人民法院對此類案件即使經過審理之後作出判決,該判決也會因無財產可供執行,而又沒有義務承擔人而失去意義。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這類案件需注意,婚姻關系因當事人一方死亡自行消滅,但是,存續一方當事人的繼承權並未喪失。這是因為在一方當事人死亡這個時間點上,身份關系的消滅、訴訟的終結和繼承權的產生是同時出現的。
4. 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
由於這類案件是基於人的特定身份關系而產生的,訴訟進行過程中,無論是享有權利的一方當事人死亡,還是需要承擔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死亡,身份關系的消失自然導致基於該特定身份關系而產生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消失,訴訟無法繼續進行。
『伍』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513條 如何具體理解
Lz你好,你看這個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可以什麼問題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內於民事訴訟證容據的若干規定》第1、2條分別規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這些規定表明,原告在民事訴狀中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相關的事實、理由是起訴能夠成立的法定條件。
『陸』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73條
民事訴訟復法第七十三條制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柒』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三十二條規定定如何理解
民事訴訟抄法解釋第三百三十二條規定的是一個意思的兩種形式。
一是立案時認為不屬於法院管轄或者審理的,裁定不予受理,而是立案後審理過程中認為不屬於法院管轄或者審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而中院認為屬於法院管轄,就會裁定由原法院繼續審理。
『捌』 2013民事訴訟法第133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當事人專沒有爭議,屬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二)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三)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解釋
本條是對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被告應當配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在人民法院傳票傳喚之後,按時出庭,以便人民法院及時查明案情,正確適用法律,公正裁判。
被告確有不能按時到庭的事由,應當及早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正當,確實不能到庭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並將延期審理的情況及時通知原告。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不正當,可以決定不延期審理,並將不延期審理的決定通知被告。被告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後,應當按時出庭。如果被告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被告雖然到庭,但在審理過程中,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對於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拘傳的強制措施。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勞動報酬案件和離婚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兩次傳票傳喚,指人民法院送達傳票,並由受送達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無正當理由,一般指沒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使被告無法到庭的特殊情況。
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都是關於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的法律後果的規定。本次修改後的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十一)項規定的「末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再審情形與這兩條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缺席判決是一種對缺席當事人的權益保護非常不利的處理方式,為了正確判決,確保司法公正,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其適用規定了必須經傳票傳喚的前提條件。
對於各級人民法院而言,在具體適用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時要特別注意遵守法定程序,慎重適用缺席審判,否則就可能導致案件進人再審程序,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司法資源消耗。現在人民法院在訴訟准備階段向當事人提供的《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第十三條中明確提示,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按自動撤回起訴處理;被告反訴的,人民法院將對反訴的內容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缺席判決。對於當事人而言,也要明確訴訟中也會因自己的不當行為帶來不必要的訴訟風險,尊重法庭,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