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中止法條

行政訴訟法中止法條

發布時間: 2021-02-23 13:59:04

『壹』 行政訴訟法(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具體指哪些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源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這其中「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是指上面六種情形之外的,其他與其相當的情形,避免了列舉的不全面,增加了靈活性,以適應立法時不能預見的情況。

『貳』 行政訴訟法可以中止先確權嗎

決定權在合議庭。如果理由足夠充分,且該事件與判決結果有直接關系,一般是可以中止的。

『叄』 行政訴訟時效中止怎麼辦

訴訟時效一經開始,便向著完成的方向進行。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訴訟時效在進行過程中會發生某些特殊情況。其中,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表現為阻礙訴訟時效在法定期間完成的情況,民法學上稱為時效完成的障礙。
行政訴訟法對時效的中止有著明確的規定,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解釋進一步將中止的原因擴大到「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並規定「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這是解釋保護行政相對人訴權保護的一個具體體現。
民法上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實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其特點在於均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起訴、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出現即引起時效的中斷。
具體行政行為以實現現行決策目標為宗旨,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來調整和制約社會行為,達到管治社會的目的,因而一經作出,其內容即具有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的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其變更或者撤銷必須經過法定的途徑,相對人不服該行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期限不以行政相對人與行政長官之間存在請求撤銷或者同意撤銷、請求變更或者同意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意思表示而中斷,因此筆者認為,民法上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不適用行政訴訟時效的中斷。
行政訴訟時效的中斷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依法提起行政復議,二是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肆』 行政訴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執行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作出的,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發現行政行為自身錯誤或者情勢變更不適宜執行的,可以由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職權決定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

(二)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為了貫徹行政訴訟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宗旨,立法應當賦予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的權利。同時,為了平衡原告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立法賦予人民法院對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進行審查的權力。

1、審查被訴行政行為的執行是否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例如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一旦被拆除,當事人即使提起行政訴訟並勝訴,客觀上也不能恢復原狀,也難以用賠償來彌補損失。

2、審查停止執行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關於判斷是否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有損害,人民法院在進行審查時需與申請人的個人利益共同考慮,存疑的情況下應從立法的基本原則和態度出發進行推定。

我國偏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採取訴訟不停止執行原則,因此在對是否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懷疑時,應推定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

(三)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4)行政訴訟法中止法條擴展閱讀:

申請停止執行是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一項重要的程序權利,能夠通過臨時性救濟避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往往關繫到勝訴以後能否順利實現其實體權利。為了保障當事人申請停止執行的權利,新行訴法規定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在行政訴訟期間,如果出現上述的四種情形,民事訴訟行政行為停止執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民事訴訟法庭是沒有權利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但是出於對當事人訴訟權益的考慮等原因,有學者認為應當賦予民事訴訟法庭審查行政行為的部分權力。因此說,法律所規定的合法性審查,可以理解為對定案證據的合法性負責。



『伍』 什麼情況下應中止行政訴訟

《行政來訴訟法》自第六十一條在涉及行政許可、登記、徵收、徵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審理需以民事訴訟的裁判為依據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訴訟。
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陸』 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的情形適用哪些法律

您好,根據2014年修訂的《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由此可見,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的情形適用應當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被訴行政行為必須經法院裁定才能停止執行
二、申請停止執行行政行為的申請人范圍
三、依申請和依職權裁定停止執行兩種情形
四、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作出後的救濟途徑
一般而言,如果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都是可以通過上訴的途徑來救濟,但如果當事人不服行政訴訟中的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是否也可以上訴呢?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由此可見,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一經作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不能上訴,只能通過復議來救濟,且只能復議一次。
綜上所述,訴訟期間不停止被訴行政行為的執行是原則性規定,除非滿足必要的條件且經人民法院審查才能裁定停止或者不停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行政訴訟期間行政行為能否停止

能。《行政訴訟法》第56 條第1 款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容的,裁定停止執行:(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2)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3)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4)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捌』 中止審理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概念
中止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作出判決之前,出現了某些使審判在一定期限內無法繼續進行的情況時,決定暫時停止案件審理,待有關情形消失後,再行恢復審判的活動。
二、刑事訴訟法關於中止審理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的規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後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並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於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三、民事訴訟法關於中止審理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四、行政訴訟法關於中止審理的規定
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但是如果發現裁判文書或者裁決文書認定的事實有重大問題的,應當中止訴訟,通過法定程序予以糾正後恢復訴訟。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 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 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 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 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 案件涉及法律使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 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 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玖』 行政法中訴訟中止的概念

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過程中,訴訟程序因特殊情況的發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種法律制度。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熱點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119 發布:2025-09-25 19:21:40 瀏覽:66
合同法之分則 發布:2025-09-25 19:16:46 瀏覽:521
芝加哥華人律師王志東 發布:2025-09-25 19:13:39 瀏覽:244
沭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9:08:30 瀏覽:184
重慶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18:52:50 瀏覽:845
監察委法治倒退 發布:2025-09-25 18:31:42 瀏覽:910
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9-25 18:23:58 瀏覽:83
我國特色立法解釋 發布:2025-09-25 18:22:23 瀏覽:745
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8:14:30 瀏覽:71
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講稿 發布:2025-09-25 18:01:38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