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試述行政法的效力

試述行政法的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2-23 15:22:28

行政法的效力

法律效力問題是部門法的基本問題,它是指「法的生效范圍,即法律規范對什麼人,內在什麼地方和什麼容時間發生效力」。這種規制力常常被表述為確定性、拘束性、執行性、強制性等。所謂確定性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規范可以把某種存在權益爭議的事項予以澄清,並使各主體能夠明確在某種權益關系面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拘束性是指一個法律規范一旦予以公布,它就能夠約束參與到該規范中的相關主體,使這些主體只能根據該規范的內容選擇權利和履行義務,而不能作出否定這一規范的選擇。執行性是指法律規范所確定的狀態除了對於直接的權利和義務人有約束性以外,它還對相關的法律實施主體和其他局外人產生相應的約束作用。執行性雖然比較抽象,但它反映了一個單一法律規范與整個法律體系之間的關系,正是這些單一的法律規范被執行而最終使法律體系得以實現。強制性是對否定某一法律規范行為的再否定,即某一法律規范頒行以後,無論是直接的當事人還是間接的參與人都必須依該規范所設定的權利義務而為之,若某一主體敢於對該規范設定的權利說「不」,那麼它將會帶來法律上的麻煩,這個麻煩或者是人身方面的、或者是財產方面的、或者是資格方面的等等。

Ⅱ 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

看管理辦法是哪個層級部門制定的,按說應該是屬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效內力明顯是低於憲法和法律的容,但是高於其他部門制定的地方性或者部門性的法規,行政法規可以設置除了人身自由意外的其他的行政處罰或者是處分,所以你按照你所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來解決對方的 質詢時可以的。

Ⅲ 如何判定行政法規的效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法學研究從無到有,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可觀的成績,行政法律越來越健全。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對行政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政法制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系著這一要求。我門不僅要健全行政法律,還要健全各種法規、規章,從而建立一個層次分明、效力清晰的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規與行政法律體系
如何看待其他法治發達國家的行政規范體系,能否以中國式的層級化的思維去分析國外的行政規范體系呢?作者首先對國外的行政規范體系作了簡明精當的梳理和評述。其中對美國行政規范體系的把握,尤為客觀准確。在美國行政法規可以分為實體性法規、解釋性法規和程序性法規。「實體性法規」又稱「立法性法規」,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授權,調整私人權利義務的規則,具有法律的效力和效果;「解釋性法規」是澄清或者說明現有法律或實體性規則的規則,不能為人們設定新的權利和義務;「程序性規則」則是行政機關頒布的規定機關履行其職責的內部程序規則和具體操作的實踐准則。制定程序性法規是行政機構的「固有權力」,不需法律的授權。應該看到,中國行政法學所討論的「法規」,與美國法中的「實體性法規」更為接近。
我國2000年頒布的《立法法》中,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規章。但現實行政法規卻呈現了多種面相。而我國目前對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的區分,背後則是由相應行政職權的等級高低所決定的。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行政等級國家,我國之所以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隔離開來,也正是這種權力文化傳統的作用。歐美國家的行政法治要求法規必須秉承授權立法的要求,而我國的行政規范體系更多是行政主導的產物,雖然有「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也難免受行政機關自身規則和原則的約束。
二、行政法規的法理學依據與適用
(一)行政規則的外部化
在現代行政國家下,「行政規則的外部化現象」日益受到關注。發布行政規則的依據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指揮監督權。在日本,行政規則被分為組織規則、解釋基準、裁量基準、給付規則、指導綱要等類型。行政規則被認為沒有規范上的約束力,但在實務中具有事實上的約束力。而美國學者也指出,盡管解釋性規則、政策說明等都不具有法律拘束效果,但當機關將其作為確立影響私人權利義務的標准時,它們就有了實踐上的拘束力。

Ⅳ 論述法的效力原則

根據《立法法》相關規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則:
⑴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專立法法》第79條規屬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8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⑵ 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⑶ 新法優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Ⅳ 試述行政法的淵源體系與效力分級的主要內容

行政來法淵源有單一式和混合式兩種自。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行政法的淵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在我國,行政法一般來源於成文法: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法規
(6)行政規章
(7)有權法律解釋
(8)國際條約與協定
(9)其他行政法淵源,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機關與有關組織聯合發布的文件等。我國港澳特別行政區使用的法律淵源有其特殊性,只適用於該特別行政區。

Ⅵ 試述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

行政行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為所發生的法律上的效果和作用。我國行政法學界多認為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四類型效力。

Ⅶ 簡述行政法的效力有哪些請談談對這些效力的理解

行政法的效力應具有確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執行力等四種效力。它們既相互回獨立答又互相依存。
對他們的理解:確定力。它又稱不可改變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不受任意改變的法律效力。
拘束力。即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限制和約束行政主體和相對人行為的法律效力。

Ⅷ 行政法的立法效力是什麼有案例給我理解下么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是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國家法律規范體系中的地位。憲法回具有最高法律答效力,法律、法規、規章不能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規章;省級人民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Ⅸ 簡述行政權力產生效力的條件

內容
行政立法權
行政立法權是指行政機關制定普遍性行為規范的權力,在現代社會中,各國政府的行政權力中幾乎無例外地都擁有行政立法權。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立法權屬於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只是執行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但是隨著西方社會行政國現象的出現,現代社會中行政機關具有廣泛的職責。
行政機關為有效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僅靠立法機關的立法已遠遠滿足不了履行職責對法律的需要,於是,憲法和法律便賦予行政機關以一定范圍內的立法權,允許行政機關為履行職責的需要,根據法律的精神和原則,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用以調整各種行政關系,規范行政相對方的行為。所謂行政立法權,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發布一般性行政法律規范的權力。不過,行政機關的行政立法權是一種不完全的立法權,必須在法定許可權內行使。也就是說,第一,行政立法必須要有憲法和法律的依據,或者要有權力機關或具體法律的授權。第二,行政立法的內容不能與憲法、法律相抵觸。
行政決策權
行政決策權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重大行政管理事項制定計劃、作出決定的權力。行政決策是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貫穿於行政活動的整個過程。
行政決策權對於行政機關有效地履行職責起著積極的作用。行政決策往往成為行政的政治課題,決策是否符合實際,決策的效果或結果如何,決定著社會及民眾對決策的態度及評價。政府在行使決策權時應該確保傾聽人民意見的渠道通暢,始終將公共利益的實現作為決策追求的目標,保證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
行政組織權
行政活動的特點之一是其組織工作,組織活動對於實現行政管理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行政組織權指行政機關對其行政組織內部的崗位和人員的設置權,包括對行政機構和人員的法律權利義務和職責許可權等的設定、變更和廢止的權利;對作為管理對象的社會公眾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的設定、變更和廢止的權力等。
行政決定權
行政決定權指行政機關依法對行政管理中的具體事項進行處理的權力。行政處理權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履行行政職責中最經常、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行政權力,因為行政機關最經常性的工作就是對日常事務作出具體行政決定。行政機關大量職責的履行,是通過行政決定實現的。行政決定權具體表現為行政機關對行政事務的行政許可權、行政徵收權、行政確認權、行政獎勵權、行政合同權等。
行政命令權
行政命令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通過作出行政決定,依法要求被管理對象作出某種行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權力。行政命令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通告、通令、布告、規定、決定、命令等。
行政命令可以是針對特定的人和事的,也可以是不針對特定的人和事的。不針對特定人和事的行政命令與行政立法相似,往往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發布。它與行政立法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制定和發布的主體不同。行政立法的主體是擁有行政立法權的特定的行政機關,而行政命令的主體則是一般的行政機關。第二,制定和發布的程序不同。行政立法的程序接近於立法的程序,可以說是一種准立法程序,而行政命令的制定和發布則沒有嚴格的程序要求,它與行政立法相比要簡單得多。
行政執行權
行政執行權指行政機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命令等,具體執行行政事務的權力。行政機關行使行政執行權,必須是對法律、法規或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命令的具體執行。這一點和公民、組織的權利不同。公民或社會組織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以從事許多法律、法規未明文禁止的活動。而行政機關行使行政執行權,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根據是不行的。
行政監督檢查權
行政監督檢查權指行政機關為保證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對其管轄范圍內的被管理對象遵守及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的權力,包括專門監督主體所行使的監督檢查權和業務主管部門或職能部門所行使的監督檢查權。
行政監督檢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檢查、審查、審計、檢驗、查驗、鑒定、勘驗等。行政監督檢查權既是一種獨立的權力,同時又是行政立法權、行政命令權、行政決定權實現的保障。
行政處罰權
行政處罰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對其所管轄范圍內的被管理對象違反有關法律規范的行為,依法給予處罰等法律制裁的權力。行政處罰是現代國家普遍採用的管理手段之一。
為實現行政管理目的,行政機關常常會對公民的行為作出種種規定,公民則有服從的義務。如果公民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不履行相關義務,行政機關可依法給予處罰。根據各國行政法規范所設定的行政處罰權,一般都包括申誡罰、財產罰、行為罰和人身罰等。由於行政處罰權的行使涉及到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因此,行政處罰權的行使要貫徹處罰法定原則,包括處罰主體法定,處罰依據法定以及處罰程序法定等,以避免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行政強制執行權
行政強制執行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對不依法履行義務的被管理對象採取法定的強制措施,以促使其履行法定義務的權力。行政強制執行的內容一般包括強制劃撥、強制拆除、強制檢查以及執行罰等強制執行措施。行政機關是國家機關,為了保證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制止違法行為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法律賦予其行政強制權是必要的。但是,行政強制權因涉及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法律必須對之加以嚴格的限制和規范。因此,行政強制執行的行使,必須有法律的依據,並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行政機關行使時也必須非常慎重,不是在必要時不行使,必須行使時亦應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內,否則,將導致行政專制和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犯。行政強制執行權與行政處罰權的區別在於二者的目的和形式不同,行政處罰權的目的主要在於制裁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者,行政強制執行權的目的主要在於迫使不履行行政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為罰款、拘留、沒收、弔扣證照等,行政強制執行的形式主要為查封、扣押、凍結、劃撥及對人身的強制措施,如扣留、約束等。
行政司法

行政司法權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方裁決爭議、處理糾紛的權力。裁決爭議、處理糾紛的權力本來屬於司法機關,是法院的固有權力,但是在現代社會,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行政管理涉及的問題越來越專門化,越來越具有專業技術性的因素。這樣,普通法院在處理與此有關的爭議和糾紛方面越來越困難和越來越感到不適應,而行政機關因為長期管理這方面的事務,恰恰具有處理這類爭議、糾紛的專門知識、專門經驗和專門技能。
於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以一定范圍內的司法權,允許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裁決和處理與行政管理有關的民事、行政爭議和糾紛,如有關商標、專利、醫療事故、交通事故、運輸;勞動就業以及資源權屬等方面的爭議和糾紛。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直接裁決和處理與此有關的爭議、糾紛,顯然有利於及時解決社會矛盾,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當然,為了保障公正和法治,行政機關的行政裁決行為通常還要受到司法審查的監督。
我國的行政權力來源於憲法和組織法,其權力行使的主體主要是國家行政機關,也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行政機關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行政機關大體上也具有上述一般行政權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權;行政命令權;行政處理權;行政監督權;行政裁決權;行政強制權;行政處罰權等。

Ⅹ 行政行為的效力有哪些

1、公定力

具體行政行為一旦作出,假定該行為合法,不因復議或訴訟而停止執行。回

2、確定力

具體行答政行為一旦作出,不得隨意更改,已確定的行政決定公民無權自行變更,已確定的行政執法行為非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改變。

3、拘束力

具體行政行為生效後,必須按照已經確定的內容實施行為,即相對人必須遵守和實際履行行政行為規定的義務。

4、執行力

國家強制當事人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所要求的義務。

(10)試述行政法的效力擴展閱讀

行政行為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就效力而言,行政行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1、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以行政行為的適用與效力作用的對象范圍為標准劃分。內部行政行為,如行政處分等;外部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為等。

2、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以行政行為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劃分。抽象行政行為,如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行政行為,它包括行政立法行為與制定不具有法源性規范性文件的行為兩類;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許可行為、行政處罰行為等。

熱點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119 發布:2025-09-25 19:21:40 瀏覽:66
合同法之分則 發布:2025-09-25 19:16:46 瀏覽:521
芝加哥華人律師王志東 發布:2025-09-25 19:13:39 瀏覽:244
沭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9:08:30 瀏覽:184
重慶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18:52:50 瀏覽:845
監察委法治倒退 發布:2025-09-25 18:31:42 瀏覽:910
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9-25 18:23:58 瀏覽:83
我國特色立法解釋 發布:2025-09-25 18:22:23 瀏覽:745
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8:14:30 瀏覽:71
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講稿 發布:2025-09-25 18:01:38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