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客運違法行為適用的行政法規范
1. 非法營運車輛處罰標准怎麼規定的
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非法客運違法行為適用的行政法規范擴展閱讀:
非法營運是指沒有依法取得營運權而實施了營運行為。即未按規定領取有關主管部門核發的營運證件和超越核定范圍進行經營。
非法運營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釋義》、《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等,非法營運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
一、道路運輸經營:
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
所謂道路運輸,是指在道路上通過交通運載工具運送旅客或者貨物的活動。道路運輸活動根據是否以盈利為目的可以區分為經營性道路運輸和非經營性道路運輸。
經營性道路運輸,也就是道路運輸經營,主要指為社會提供服務、發生費用結算或者獲取報酬的道路運輸。經營性道路運輸過程中發生各種方式結算除運費單獨結算這種方式處,還包括運費、裝卸費與貨價並計,運費、裝卸費與工程造價並計,運費與勞務費、承包費並計等結算方式。
非經營性道路運輸,是指為本人生產、生活服務,不發生費用結算或者不收取報酬的道路運輸。
二、客運:
(一)未取得道路客運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客運經營的;
(二)未取得道路客運班線經營許可,擅自從事班車客運經營的;
(三)使用失效、偽造、變造、被注銷等無效的道路客運許可證件從事道路客運經營的;
(四)超越許可事項,從事道路客運經營的。
三、貨運:
(一)未取得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的;
(二)使用失效、偽造、變造、被注銷等無效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件從事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的;
(三)超越許可的事項,從事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的。
2. 誰能解釋道路運輸法第64條
問題之一是《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中表述的「沒有違法所得」是否即違法行為未實施終了?問題之二是違法行為未完成是否視同違法行為已經完成給予同樣的行政處罰?
當違法行為正在進行中遇到運政稽查等情況,違法行為有可能無法繼續,例如原乘客未交錢放棄乘座涉嫌非法營運車輛,或者非法經營者在遭遇譴責又無法繼續實施運營時向乘座人退款,這是我想到的唯一 「沒有違法所得」但應當依法處罰的情形。有搞客貨運輸管理或稽查執法的同行能提供更多屬於非法經營但沒有違法所得的具體情形嗎?總之,因違法行為行為已經發生,在證據確鑿的前提下,即使「沒有違法所得」,應當可以依據「沒有違法所得……處……罰款」規定依法處罰。
問題之三是所謂「違法所得」是指總收入(成本加利潤)還是凈利潤?這一問我從互聯網這個大學校、閱覽室中找到了回復,原來這是在行政法律學里尚有爭議的一個問題。但爭議歸爭議,法律法規既定,則必須有統一、具體的認定,不能隨人隨地怎麼「理解」就怎麼執行,在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尚沒有明確的認定時,一些行政機關根據法理和事實,已經作了統一、具體的認定。請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國家工商總局令2008年第37號和關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的法律解讀。
《道路運輸條例》中的行政處罰規定存在同類的問題。我認為現在交通運輸部就可以、應當作出統一、具體的認定,二是在修改條例時可予以明確(很簡單,第64條另行一行:違法所得按照……計算)。
游手版主還認為:「在執法實踐中,要查明「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是比查實「黑車」更加困難的任務。但我們似乎都不曾引起重視。」也就是說,取得當事人確屬非法經營的證據之後,有可以確定其違法所得金額的情形,但當事人「沒有違法所得」(有可能是不清楚有沒有違法所得)和有違法所得但確定違法所得數額屬於 「不足2萬元」(違法所得足或是不足2萬元根本是不切合實際的)的查實是很難的。
由此,我深感運輸行業的特殊性,它不象從事工礦及商業貿性質的違法經營,可以去查財務帳,確定其非法所得的具體數額或是否「不足」X萬元。因此這個《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不是照搬其他法律法規規定那樣簡單。不成熟的意見, 《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針對非法客貨運輸的規定,是否可以這樣: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旅客或貨物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罰款;無違法所得以及違法所得不確定的,處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具體金額為舉例,確定罰款幅度的起點和最高點應結合實務,綜合考慮論證後確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法所得按照全部收入扣除違法營運單程所使用的燃料費和公路通行費計算。
以上規定的原則,一是將所謂廣義的「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改為確定的「未取得道路旅客或貨物運輸經營許可」(「道路運輸條例釋義」讓人理解的所謂「對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廣義的種種說法,還是具體到對應的違法行為法律責任條款去明確規定的好),二是不採用以違法所得倍數定罰款幅度的做法,直接對有違法所得和沒有違法所得(以及違法所得不確定)規定罰款幅度,三是有違法所得和無違法所得的罰款幅度的起點一樣,淡化對違法所得的沒收,重在罰款(當事人不承認有違法所得或沒有證人證明有違法所得時,可以因證據不足忽略沒收)另外,罰款的幅度改為X千元至X萬元,應當是對採用客運班線及包車、旅遊客運形式從事非法經營予以處罰時,符合實際並具有操作性的。
若拋開原條款的規定思路,符合道路運輸行政處罰實務,我更傾向於取消「無違法所得」以及足不足X萬元的定性說法,將「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單列,並根據貨運、客運、危運的不同性質改第64條為: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旅客或貨物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並負責聯系合法經營者運送旅客或危險貨物;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運輸普通貨物的,並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違法運輸旅客的,並處4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罰款;違法運輸危險貨物的,並處6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具體金額為舉例,確定罰款幅度的起點和最高點應結合實務,綜合考慮論證後確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法所得」按照全部收入扣除違法營運單程所使用的燃料費和公路通行費計算;「違法運輸危險貨物的」是指違法運輸危險化學品以外其它危險貨物的。
以上兩個修改草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評價、推敲、修改。此外,是否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法》在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一章中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的規定,對非法經營行為再增加一款嚴厲處罰:N次從事非法經營的,沒收違法運輸車輛。
游手版主又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名稱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更為貼切」,結合對非法從事經營性運輸活動的處罰我有以下感慨:
如果車輛監理職責仍然由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負責履行,對車輛未經許可非法從事經營性運輸活動的監管,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可以有更多的措施和手段,行政處罰也可以有更合理、更具威懾性的具體規定。現行車輛登記制度及核發機動車行駛證件的職責由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對未經許可非法從事經營性運輸活動的車輛和駕駛人員沒有行政罰款以外的其他任何約束權利和手段,很無奈。本論壇中曾有人在帖子中說,他感覺《道路運輸證》是內容更全面、更科學的《車輛行駛證》,我以為然。
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卻只能在其第二條規定:「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應當遵守本條例「,將同為道路運輸、性質不一的其他運輸活動排除在遵守和監管之外(所有機動車輛的行駛,都是運輸)。因此,若給現行該條例貼切、准確定名,游手版主認為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我倒覺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營性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更貼切、准確。
二、個人學習所得
1.對客運非法經營行為人(特製所謂「黑車」車主)的行政處罰,在確定未經許可屬非法經營之後,首先需要確定該經營行為是計程車客運經營形式、還是《道路運輸條例》規范的班車客運、包車客運或旅遊客運。屬於計程車客運經營的,應當適用所在地省級**制定的計程車管理地方法規,沒有地方法規的,則應按照國務院法制辦2005年對原交通部、建設部的復函((見:交通部關於轉發國務院法制辦關於明確對未取得計程車客運經營許可擅自從事經營活動實施行政處罰法律依據的復函的通知,同期國務院法制辦對原建設部也有一個復函,與給原交通部的內容一樣)所明確的,按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國務院令第370號)有關規定執行。
由於現行《道路運輸條例》第八十二條已經明確規定:「計程車客運和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因此,對採用計程車客運方式從事非法經營的行為人(特製所謂「黑車」車主)以《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作出處罰決定,顯然是錯誤的(一些案例顯示,法院在有關審判時,也有對屬於計程車客運非法經營的違法行為錯誤地引用《道路運輸條例》) 第64條的情況)。
2、落實《道路運輸條例》,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重點對汽車站附近以及城市內形成的客流集散地進行監控,重點查處那些對經過行政許可的客運班線及旅遊客運影響、沖擊的所謂「黑車」的非法經營行為。我所在的城市就有這樣的「集散地」,竟然長年存在,不見被打擊和取締,想到在 西安運管自曝執法內幕:不罰款無法養活自己 一篇新聞報道中,有運管人員自暴:「2001年起,交通部解釋:經營行為的「黑車」必須是在固定地點停靠「擺埠」候客的自備車輛,行駛途中被人攔下而將人送至某一目的地,無論是否收取運費,一般不得視為違章。」的說法。這個新聞報道中的說法雖是無依據的杜撰,倒覺得有些道理。
3、我也贊成「違法所得50元,只能按違法所得2至10倍處罰100元或500元而起不到處罰作用的說法」。但我仍然認為對《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確定的「有違法所得」金額和「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應按照該條款區別規定的罰款幅度執行(現行法規它就是這樣明確規定的,無論是誰的「釋義「或「理解「,「釋義「及「理解「的再有道理也只是一種見解或認識,它不能取代通過法定程序形成的,應當遵照執行的法律法規或者規范性文件的具體規定)。
在互練網上搜索到張庭柱教授的文章--罰款3萬元為何難到位?,文章對我的看法早已進行批判:
這種「肢解」法規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當是: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超過2萬元,不足5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超過5萬元的,構成非法經營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司法解釋,違法所得超過5萬元的,構成非法經營犯罪。
根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梯形排序」的要求,在對不構成非法經營犯罪的違法行為設定處罰要按「由重到輕」 排序,對有違法所得超過2萬元,不足5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對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因此對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行為,最低的罰款是3萬元(來源:中國交通報)。
不懂教授指出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梯形排序」是什麼科學原理方式,但按照教授認為「正確的理解」,將第64條寫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超過2萬元,不足5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超過5萬元的,構成非法經營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覺得比現行第64條好,當初為何不將64條這樣寫入《道路運輸條例》,為什麼呢?天知道。領導、專家教授以及交通運管部門、機構為什麼都「梯形」地「理解」,而遭遇處罰的當事人及律師為什麼都會「菱形」地「理解」,是不是與「利益」相關,我不去探究了(不過上面的寫法還是有兩點小問題:(一是「不足5萬元的」和「有違法所得超過5萬元的」應拿掉,按司法解釋,5萬元是針對違法經營收入定的標准,不是指違法所得;二是把「沒收違法所得」改寫在第一句的末尾,然後再用分號,否則還有好事者要不顧已經的「理解」。要提出為什麼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不沒收違法所得的問題)。
江蘇省交通廳法規處處長在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上撰文認為(此處僅摘錄有關內容):「現行法律法規關於行政處罰規定的標准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致使很難執行到位。例如國務院《道路運輸條例》規定無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除責令改正、暫扣車輛外,處以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國務院《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規定,無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許可證從事道路危險品運輸的,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我省對無證從事營業性道路運輸行為,至今還未處罰過10萬元的罰款,3萬元以上的罰款也是鳳毛麟角,而幾乎罰款都在3萬元以下。對此有人認為,中國式的非法營運,大部分都是弱勢群體,主要是以謀生為目的,往往一輛非法營運的車輛,本身價值就只有1到2萬元,所以3萬元起點罰款規定太高不切實際,是立法脫離實際」 。
很多省、市及縣級交通部門或運管機構對執行《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制定了自由裁量的實施規定及基準制度、根據違法情節後果或者違法所得足不足幾萬元,按違法程度輕微、一般、較重、嚴重、特別嚴重規定最低3萬、5萬、6萬、8萬、10萬,但這些執法裁量標准只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實。而江蘇省交通廳在2007年印發了一個關於新增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免於處罰事項和明確部分重大交通行政處罰減輕處罰標準的通知(蘇交法[2007]93號),在「部分重大交通行政處罰減輕處罰實施標准」中,對部分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道路旅客運輸行為按數千元至3萬元以下規定為減輕處罰的標准;福建省也在2008年制定了福建省交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福州市零裁量權20081215定稿),對符合《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規定部分違法行為按違法程度輕微規定了小客車處8000元罰款,小型麵包車處5000元的罰款,貨車處3000元的罰款的處罰標准。
江蘇省和福建省的做法不知道是否已經執行或仍在執行,顯然,他們在設法修正《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的不符合實際,但卻是涉嫌違法的做法啊。
當務之急,是國家交通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組織對《道路運輸條例》第64條以及交通法規中同類問題進行論證研討,提交建議至國務院法制辦要求盡早解決。長期因立法定位不準,對處罰規定額度過高,難以實際執行,在加上法規條文原則/模糊/含混/概括,實際操作性不強致使有法不能依、依不了,依不到位以及靠解釋或理解執法,豈不是法治形式人治為實,違法執法治理違法經營。
筆者從事運管工作,但從未作過行政處罰業務,轉發帖子後才臨時學習思考,不當之處,希望常在本版塊發表意見、評說有水平的朋友予以指正,並就此話題議論道路運輸法規建設和法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發表建設性意見。
3. 單位組織非法營運是否犯罪,非法收入金額每年達到20萬是否犯罪,具體犯什麼罪《是未取得營運證拉客》
非法營運來是違法行為,一般是依據 行政自法規 來處理,最常見行政處罰種類就是罰款。當然也有可能被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沒收車輛。根據國家規定是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4. 請問定性「非法營運」的標准
非法營運是指沒有依法取得營運權而實施了營運行為。即未按規定領取有關主管部版門核發的營運證件和權超越核定范圍進行經營。
如果沒有金錢交易行為或不能查證(取證)有金錢交易行為不算非法運營,那麼就不違法。
(4)非法客運違法行為適用的行政法規范擴展閱讀:
非法營運的法律構成要件:
1.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
2.以營利為目的;
3.服務對象為必須是不特定的社會公眾;
4.利用客運,貨運車輛;
5.服務內容為道路運輸服務;
以上五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否則不構成非法營運
參考資料:網路-非法營運
5.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第90條非法營運怎麼處理
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釋義] 本法是關於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通行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概括規定。這一規定,需要配套法規根據具體的違法行為種類以及各地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
機動車違反道路通行規定的情況非常復雜,在實踐中比較突出的違法行為有酒後駕駛機動車、疲勞駕駛機動車、超速行駛、逆向行駛、違章超車、違章會車、違章轉彎、違章裝載、違章停車、違章掉頭、違章滑行、違章變更車道、不按照規定讓行、違章佔道行駛、違章使用燈光、縱向間距不夠、人工直接供油、准駕車型不符、違章操作、違反交通信號、違反標志標線、駕駛的車輛機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在禁行的時間或者道路上行駛、不按照規定保持安全車距、不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等。
對於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交通警察可以進行現場處罰,超過五十元以上的罰款,應當適用一般程序進行處罰。根據《交通違章處罰程序》的規定,適用一般程序予以處罰的,應當按照下列程序實施:(一)通知當事人按照規定的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罰;(二)由兩名交通民警以上(含)進行調查。調查時應當詢問當事人、證人,並製作筆錄。被詢問人拒絕接受詢問、簽名或者蓋章的,在詢問筆錄上註明情況;(三)書面告知;(四)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進行復核。復核應當製作文書,由當事人和交通民警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在文書上註明情況;(五)作出處罰決定的,製作《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並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六)作出罰款處罰決定的,告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到代收機構繳納罰款;當場收繳罰款的,填寫罰款收據,交付當事人;(七)作出弔扣、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決定的,收留機動車駕駛證。
本條最後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這是因為,本條的規定只是對機動車駕駛人一般違章行為的概括性規定,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通過設置專門的條款,規定了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也可以這樣說,本條的意義主要是對機動車駕駛人一般違章行為進行處罰規定一個處罰種類和罰款幅度的要求,以便於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根據這一規定對機動車駕駛人違章行為規定新的處罰;同時,本條還有限制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對機動車駕駛入的一般違法行為設置過高處罰的作用
6. 非法營運怎麼處罰
、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在市場經營活動中,違反國家規定進行非法經營,情節不嚴重的,屬於一般違法行為,應當由國家工商管理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只有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才給予刑事處罰。
2、本罪是從原投機倒把罪中分離出來的。但應當看到,這種犯罪仍然具有相當的概括性。因此,應特別注意,在適用本罪時,嚴格把握立法精神,防止本罪成為新的「口袋罪」。依照本罪處理的應當是發生在生產、流通領域中嚴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並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3、本罪的刑事違法性與其行政違法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非法經營者必然違反有關的工商法規、沒有行政違法性就不存在刑事違法性,在我國目前行政經濟法規不很健全的情況下,考察某一經膏行為是否違反國家規定,一定要把國家政策的精神吃透,對既不宜提倡、也不宜急於取締的,要因勢利導,使其向有利於社會的方向發展,不要輕易作犯罪處理。
4、本罪在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必須是出於故意,對於因不知其為非法而進行非法經營的,不認為構成本罪,而只能給予行為人以行政處罰。
5、本罪在犯罪情節上要求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而認定情節是否嚴重,應以非法經營額和所得額為起點,並且要結合行為人是否實施了非法經營行為,是否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引起其他嚴重後果,是否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悔改等來判斷。
二、非法經營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非法經營食鹽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處罰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食鹽20噸以上不滿30噸的,為拘役刑或罰金刑。非法經營食鹽30噸的,為有期徒刑一年,每增加6噸,刑期增加一年。
曾因非法經營食鹽行為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食鹽10噸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2噸,刑期增加六個月。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食鹽50噸,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10噸,刑期增加一年。
曾因非法經營食鹽行為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食鹽25噸的,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10噸,刑期增加一年。
【單位犯罪責任人員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單位犯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述法定基準刑參照點量刑。
【升格量刑特別規定】
慣犯、利用委託代銷食鹽身份非法經營,依照前述法定基準刑參照點擬處罰金刑的,升格為拘役刑;擬處拘役刑的,升格為有期徒刑;擬處有期徒刑的,重處10%。
2、非法經營煙草製品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未經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無生產許可證、批發許可證、零售許可證,而生產、批發煙草製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情節嚴重,法定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
(一)個人非法經營數額達5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滿1萬元;
(二)單位非法經營數額達50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滿10萬元;
(三)曾因非法經營煙草製品行為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數額達2萬元的。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煙草製品情節特別嚴重的,法定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五年。
3、非法經營電信業務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處罰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電信業務數額在150萬元以內的,為罰金刑;1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為拘役刑;200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5萬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電信業務數額500萬元的,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10萬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單位犯罪責任人員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單位犯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述法定基準刑參照點量刑。
【升格量刑特別規定】
慣犯、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非法經營受過兩次以上處罰,擬處罰金刑的,升格為拘役刑;擬處拘役刑的,升格為有期徒刑;擬處有期徒刑的,重處10%。
4、非法經營出版物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處罰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非法經營出版物數額10萬元或者違法所得3萬元或者經營報紙5500份或者期刊5500本或者圖書2500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550張 (盒)以內的,為罰金刑;非法經營數額10萬元以上不足12萬元或者違法所得在3萬元以上不足4萬元或者經營報紙5500份以上不足6000份或者期刊 5500本以上不足6000本或者圖書2500冊以上不足3000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550張(盒)以上不足600張(盒)的,為拘役刑;非法經 營數額達12萬元或者違法所得4萬元或者經營報紙6000份或者期刊6000本或者圖書3000冊或者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600張(盒)的,為有期徒刑 六個月,每增加犯罪數額3000元或者違法所得800元或者報刊200份或者圖書20冊或者
7. 非法營運如何申請從輕處罰
主動承來認錯誤,源盡量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或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7條的規定,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8. 非法營運如何申請從輕處罰
這個有啥範文的,也就是書寫的態度好一點而已。
一開始把非法營運的經過寫一下,版不要不承認,既然已權經是申請從輕處罰,那就是認了,就老實寫,再接下來就就說家裡怎樣經濟困難,才來跑黑車,而且是第一次,並保證不再重犯,就這樣寫就好了。
9. 上海非法客運規范標准2015
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已經2014年7月14日市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長 楊雄
2014年7月29日
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
(已經2014年7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0號公布)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保障乘客安全,規範本市客運市場秩序,制止車輛非法客運行為,根據《上海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上海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管理條例》、《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若干規定》等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管理部門)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車輛非法客運查處的管理;浦東新區、閔行、寶山、嘉定、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范圍內車輛非法客運查處的管理。
市和區、縣交通行政執法機構(以下統稱「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按照規定職責,負責本轄區范圍內車輛非法客運的監督檢查。
本市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法規規定,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三條(一般禁止規定)
未取得營業性客運證件的汽車不得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
摩托車、三輪車、電力助動車等車輛不得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
三輪車不得安裝駕駛座以外的座位等客運設施。
第四條(禁止假冒客運出租汽車)
除客運出租汽車外,其他汽車不得噴塗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不得安裝頂燈、計價器等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和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除客運出租汽車外的其他汽車噴塗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或者提供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設施。
第五條(客運出租汽車退出營業規定)
客運出租汽車車輛報廢或者更新時,經營者應當清除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專用營運標識和設施,並在車輛報廢或者更新後5個工作日內,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營運證件注銷手續。
第六條(招攬行為)
除營業性客運汽車駕駛員外,其他人員不得在機場、車站、港口、醫院、商業網點、旅遊集散點以及道路等公共場所招攬乘客。
第七條(專用候客區域)
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市或者區、縣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機場、車站、港口、醫院、商業網點、旅遊集散點以及道路等公共場所,劃定客運出租汽車專用候客區域。
客運出租汽車應當在專用候客區域內候客,其他車輛不得在專用候客區域內停靠。
第八條(信息服務管理)
利用互聯網網站、軟體工具等提供召車信息的服務商,應當遵守客運出租汽車調度服務規范,並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客運服務駕駛員和車輛的信息。
經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認定客運服務駕駛員或者車輛不具備營運資格的,前款規定的服務商不得提供召車信息服務。
第九條(監督檢查)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加強對車輛非法客運的監督檢查。對機場、車站、港口、醫院、商業網點、旅遊集散點以及道路等公共場所,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加大對車輛非法客運的查處力度。
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配合交通行政執法機構等管理部門的檢查,並提供相關的資料,不得拒絕、阻撓。
第十條(宣傳動員和社會舉報機制)
交通、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非法客運行為的危害性,動員市民積極配合查處車輛非法客運工作。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應當設立舉報車輛非法客運的專用電話,並向社會公布。受理舉報的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接到舉報後,應當立即開展調查,並在一個月內將查處車輛非法客運的有關情況反饋舉報人。
第十一條(證據採集)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和公安機關依法收集的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以及檢查筆錄等,可以作為認定車輛非法客運的證據。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和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不得採用威脅、引誘、欺騙等方式收集車輛非法客運的證據。採用上述方式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查處車輛非法客運的依據。
第十二條(違反一般禁止規定的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非法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的,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對非法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再次被查獲且存在安全隱患的,依法定程序沒收用於非法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的車輛。對非法從事經營性客運活動的駕駛員,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暫扣其機動車駕駛證3個月至6個月;對有依法應當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
違反本辦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摩托車、三輪車、電力助動車等車輛非法客運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道路檢查,收集有關證據後,將案件材料移送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三輪車安裝座位等客運設施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三條(假冒客運出租汽車的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處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非客運出租汽車噴塗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的;
(二)非客運出租汽車安裝頂燈等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的;
(三)非客運出租汽車安裝計價器等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設施的。
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噴塗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安裝頂燈和安裝計價器等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設施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車輛和頂燈、計價器等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設施,並可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為非客運出租汽車噴塗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或者提供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營運標識、設施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涉及使用偽造、變造的客運出租汽車專用牌照、營運證件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違反退出營業規定的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每輛車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清除客運出租汽車專用車身顏色、專用營運標識或者專用營運設施的;
(二)未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營運證件注銷手續的。
第十五條(招攬行為的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營業性客運汽車駕駛員以外的人員在機場、車站、港口、醫院、商業網點、旅遊集散點以及道路等公共場所招攬乘客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
招攬乘客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十六條(違反專用候客區域規定的處理)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非客運出租汽車在客運出租汽車專用候客區域內停靠的,由公安機關、交通行政執法機構負責處理。
第十七條(違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處理)
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利用互聯網網站、軟體工具等提供召車信息的服務商未遵守客運出租汽車調度服務規范、未提供相關駕駛員和車輛信息或者為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者車輛提供召車信息服務的,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八條(收費搭載乘客行為的處理)
未取得營業性客運證件的汽車駕駛員有收費搭載乘客行為的,由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按照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當事人有正當事由的,可以不予處罰。
第十九條(扣押車輛的處理)
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對非法客運的車輛予以扣押,並通知違法行為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到指定的地點接受處理。
被扣押的車輛達到報廢條件的,依法予以報廢。
按期接受處理並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交通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及時歸還扣押車輛。
無法查明違法行為人或者違法行為人逾期未接受處理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發布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60日內,違法行為人仍無法查明或者仍未接受處理的,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對扣押車輛依法作出拍賣等處理;所得款項按照規定,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
第二十條(行政處罰的委託)
違反本辦法的行為,由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處罰的,市或者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委託交通行政執法機構進行處罰。
第二十一條(案件移送)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執法檢查時,發現有違反稅務、環保、規費收繳、道路交通安全、客運經營等有關規定的行為,但不屬於本部門管理范圍的,應當及時移送相關管理部門,由相關管理部門及時予以處理。
第二十二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查處車輛非法客運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綜合運用各種措施,制止車輛非法客運行為。
第二十三條(非法客運信息管理)
非法客運違法行為人的有關信息納入本市個人信用信息系統。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非法客運違法行為人的身份信息和相關處罰信息,送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納入本市居住證積分扣減的審核內容;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非法客運車輛信息以及非法客運違法行為人的身份信息和相關處罰信息,送交公安機關納入本市交通管理、人口管理等信息系統。
第二十四條(妨礙公務的處理)
交通行政執法機構在查處車輛非法客運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請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圍堵、傷害執法人員的;
(二)搶奪扣押的非法客運車輛的;
(三)暴力破壞執法設施、執法車輛的;
(四)在執法機構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執法機構的;
(五)在執法機構辦公場所內滯留、滋事的;
(六)其他暴力抗拒執法的。
第二十五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2010年11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9號公布,根據2012年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1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內河港口管理辦法?等15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第一次修正,2012年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9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規定?的決定》第二次修正並重新公布的《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規定》同時廢止。
10. 公安機關是否有權利處理非法營運,如果有適用法律條款是什麼。
非法營運是指沒有依法取得營運權而實施了營運行為。即未按規定領回取有關主管部門核發答的營運證件和超越核定范圍進行經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