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十八細則規定二項細則

刑事訴訟法十八細則規定二項細則

發布時間: 2021-02-26 06:43:23

⑴ 重慶市有關濫伐林木罪的解釋

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一案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
刑事判決書

(2007)渝四中法刑終字第41號

原公訴機關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羅洪順,男,1964年3月31日出生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石柱縣),土家族,高中文化,待業,住(略)。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於2006年9月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4日被逮捕,同月16日被取保候審,2007年2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於石柱縣看守所。
辯護人劉育剛、冉啟碧,重慶經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男,1957年5月26日出生於石柱縣,土家族,初中文化,農民,住(略)。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於2006年9月27日被取保候審。
石柱縣人民法院審理石柱縣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一案,於二○○七年二月十二日作出(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羅洪順不服,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指派檢察員張紹瓊出庭履行職務,原審被告人馬培華、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劉育剛、冉啟碧均出庭參加訴訟。
原審判決認定,2006年7月底至8月初,被告人馬培華、羅洪順夥同餘紹江(另案處理)購買了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山丘河壩扁(小地名)曾洪平家及背灣(小地名)曾茂茲家自留山上的榿木共84株,三人未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就擅自進行了砍伐,並將砍伐的林木銷售給石柱縣南賓鎮紅衛木材加工廠。同年9月6日,被告人馬培華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經鑒定,被砍伐的林木計立木材積為41.89M3。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證人曾洪平、曾茂茲等人的證言;現場勘查筆錄、指認現場筆錄等書證;林木材積鑒定結論以及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供述與辯解等證據。石柱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結伙違反國家對林木資源的管理,購買私人自留山上的林木後未辦理採伐許可證即擅自進行採伐,採伐林木數量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濫伐林木罪。鑒於被告人馬培華自動投案並如實交待其犯罪事實,系自首,可以從輕處罰,對被告人馬培華適用緩刑將不致再危害社會,可適用緩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和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判決:一、被告人羅洪順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被告人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二、作案工具電鋸一把、電線一圈予以沒收。
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自首情節;羅洪順系從犯;羅洪順有立功情節;羅洪順的認罪態度好,家庭有困難,請求改判緩刑。
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對原審判決無異議。
經審理查明,2006年7月底至8月初,上訴人羅洪順、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夥同餘紹江(另案處理)購買了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小地名山丘河壩扁處曾洪平家以及小地名背灣處曾茂茲家自留山上的榿木共計84株,三人在未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就擅自進行了砍伐,並將砍伐的林木銷售給石柱縣南賓鎮紅衛木材加工廠等處。同年9月6日,馬培華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經鑒定,被砍伐的林木計立木材積為41.89M3。
上述事實,有經一、二審當庭舉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的下列證據證實:
1、按受刑事案件登記表。證明2006年9月6日,馬培華到派出所報案稱,同年7月底,他和羅洪順、余紹江將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曾洪平、曾茂茲家中的榿木80多株進行了砍伐,被砍林木運往石柱縣城銷售。
2、證人曾洪平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中旬的一天,馬培華找他買木料,他就帶馬培華找曾茂茲、廖輝瓊講好買樹的事。7月下旬的一天,馬培華帶羅洪順、余紹江、向增學來砍樹。鋸樹的工具是兩把電鋸,主要是馬培華、余紹江、向增學在鋸樹,羅洪順負責指揮,有時拉一下繩子。先砍的是廖輝瓊家的樹,然後砍的曾茂茲背灣處的榿樹,接著砍的他家自留山上的七根榿樹,最後是羅洪順請曾茂茲和他砍陳正祥家的10多棵樹。後來,羅洪順僱人將這些樹拉走了。沒看見馬培華、羅洪順有林木採伐證,當時說好一切手續由買方負責。
3、證人曾茂茲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馬培華找他買樹,他和馬談了價格並約定一切手續由買方負責,當時未說定。7月底,羅洪順、馬培華、余紹江來砍樹,他和羅洪順講的價,講成150元一個立方米,手續由羅洪順負責。馬培華、余紹江就用電鋸去砍他家自留山上的榿樹,鋸了三四天才鋸完,量成20多立方米。他不清楚羅洪順砍樹時辦沒辦林木採伐證。
4、證人譚本恆、謝幫春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底,他們幫羅洪順搬過木料,木料是從曾洪平和曾茂茲家山林中砍下來的木料。
5、證人廖輝瓊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底,馬培華找他買了三根麻柳樹、兩根榿木樹,後來馬培華拿電鋸來鋸。當時賣了一千元錢,錢是羅老闆給的。
6、證人彭六雲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份的一天,馬培華找他買了2棵泡桐樹,2棵楊槐樹,後來馬培華拿電鋸來將樹砍走了。
7、證人陳正祥的證言。證明2006年8月左右,羅洪順找他買了10多株樹,這些樹是其房前屋後的零星樹木。
8、證人馬培權的證言。證明2006年8月左右,羅洪順一共拉了四車木料約二十多立方米木料賣給他們紅衛加工廠,他給了羅八千多元錢。
9、證人馬勤華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羅洪順找他去龍沙鎮拖了六車樹到石柱縣城的紅衛加工廠。
10、石柱縣龍沙鎮政府的證明材料。證明曾洪平系曾茂林之子。
11、石柱縣政府林權證存根。證明曾茂林家在山丘河壩扁處有一自留山。曾茂茲家在背灣處有一自留山。
12、石柱縣龍沙鎮政府的證明材料。證明2006年8月左右,馬培華找彭六雲、廖輝瓊、陳正祥買的樹是房前屋後的雜樹。
13、公安機關關於馬培華投案自首的說明。證明原審被告人馬培華於2006年9月6日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
14、現場指認筆錄。證明原審被告人馬培華指認出濫伐林木現場位於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背灣和山丘河壩扁處。
15、現勘筆錄、示意圖和照片。證明濫伐林木的地點位於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背灣和山丘河壩扁處,現場共有84根木樁。
16、扣押物品清單。證明從曾洪平處扣押電鋸一把,電線100米。
17、被砍樹木的立木材積鑒定書。證明被砍樹木的立木材積為41.89M3。
18、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的供述。證明2006年7月中旬,他找曾洪平、曾茂茲和廖輝瓊買樹,並談好了價錢,因為沒有錢,所以一直沒有去砍。7月下旬,羅洪順打電話問他最近在做什麼,他說買了一些樹,沒有本錢,沒有動工砍。羅洪順提出和他合夥做,賺錢大家平分,於是羅洪順、余紹江、向增學就到他家,他們四人約定合夥去買他講的那些樹,具體分工是:由馬培華提供電鋸並和余紹江負責砍樹,向增學負責找人扛木料(後向增學退出),羅洪順負責其他一切事務。他們到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帶了兩把電鋸和300米線,砍了曾茂茲家的七八十根榿木,在砍曾茂茲家的樹時,他催羅洪順先去把手續辦了再砍,羅洪順就叫曾茂茲寫了一份申請,村組蓋章後,拿到鄉政府辦手續,羅洪順回來說辦了70立方米,他沒看到手續,不知道具體情況。最後砍的是曾洪平那六根榿木。羅洪順把這些樹賣到了縣城的紅衛加工廠。
19、上訴人羅洪順的供述。證明2006年7月底的一天,他打電話給馬培華,問馬最近在干什麼,馬培華說買了一些樹,因沒有本錢,沒有敢動工砍。他提出找余紹江合夥做,一起賺錢,大家平分。他就和余紹江、向增學一起到馬培華家。他們進行了分工:羅洪順負責運輸、銷售和其他一切事務,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砍樹,向增學負責找人杠木料(向增學後來退出)。他們到了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先找廖輝瓊買了10根樹,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砍,他負責剃樹枝,運到石柱縣層板廠銷售。其次又找曾洪平和曾茂茲家買了幾十根水青杠,由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用電鋸砍伐,他負責拉繩子。另外還砍了陳正祥的幾根樹。這些樹由他請的馬大華全部運到層板廠(彭大久的加工廠)和紅衛加工廠,共賣了萬多元。結果他們每人倒虧了500元。當時只寫了一個申請到龍沙鎮政府蓋了章,沒有辦林木採伐手續。他拿申請去辦的運輸手續。
另查明,2006年9月8日上午,公安機關通知上訴人羅洪順到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處理其當日運輸木料一事。當日下午,羅洪順自動到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在公安人員訊問其知道公安機關為何通知其接受調查時,羅洪順便如實供述了其濫伐林木的事實。羅洪順歸案後,向公安機關檢舉了三起他人濫伐林木的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調查,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事實存在,但達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只屬於一般違法行為;另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情況已達到了刑事案件偵查的標准,公安機關對該線索尚需進一步調查。
上述事實,有經一、二審庭審舉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的下列證據證實:
1、證人李賢寬的證言。證明2006年9月8日上午,他開車幫羅洪順拉木材,羅洪順、譚寧祥在車上。羅洪順給林場派出所的陳金權打電話。後在冷水溪便遇見了派出所的警車,羅洪順拿著手續給派出所的人看,並到了警車上去。他便開車跟到警車走。在六塘街上時,羅洪順又上了他的車,他們就到了石柱縣城。到了石柱縣城後,羅洪順說有事要辦,就走了。等到了6點多鍾,羅洪順被警車送過來,羅將拉木材的手續給他,叫他把木料拉走,羅說他(羅洪順)暫時不能走了。
2、證人陳金權(七躍山派出所幹警)的證言。證明2006年9月6日,馬培華投案後,他們就掌握了羅洪順、馬培華、余紹江濫伐林木的情況。2006年9月8日上午,因為其他的事情,他們所里的幹警在六塘鄉設卡准備抓捕余紹江,羅洪順打電話說他拖了一車木料,有手續,並說他在六塘上面的地方。隨即他們開車上去攔住了羅洪順的車,他們扣了羅洪順的運輸手續,要求其下午到派出所就所運木材接受調查,然後將羅洪順和拉木材的車放走。他們通知羅洪順去派出所的真實目的除了要調查木料來源以外,還想調查羅洪順與馬培華等人濫伐林木的事情。因為在9月8日上午,對羅洪順濫伐林木的事情並不清楚,故在攔羅洪順車時沒有對羅採取強制措施,是在了解具體案情後才決定對羅洪順採取強制措施的。當日下午,羅洪順便自動到了七躍山森林派出所,並交待了濫伐林木的犯罪事實。
3、上訴人羅洪順的第一次供述(2006年9月8日)。證明公安人員在訊問羅洪順知道為何事找他時,羅洪順回答知道是因為砍樹的事,並如實供述了其與馬培華、余紹江濫伐林木的事實。證明羅洪順明白公安人員找他的原因是他和馬培華等人濫伐林木的事情。
4、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關於羅洪順檢舉有人濫伐林木的回復。證明羅洪順歸案後,向公安機關檢舉了三起他人濫伐林木的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調查,其中一條線索查證不實;另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事實存在,但被伐林木數量達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還有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數量已達到了刑事案件偵查的標准,但由於所伐樹木是修公路所砍,公安機關對該線索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之中。
本院認為,上訴人羅洪順和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在明知沒有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違反國家對林木資源管理的相關規定,濫伐林木,數量較大,其行為構成濫伐林木罪,應依法處罰。原審被告人馬培華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屬於自首,可予以從輕處罰。上訴人羅洪順在接到公安人員要其到派出所調查其運輸木材一事的通知後,其明知可能因濫伐林木被查處,而能自動到派出所接受調查,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屬於自首,予以從輕處罰,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自首情節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成立,予以採納。原審法院判決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在緩刑考驗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改判。
關於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系從犯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羅洪順和馬培華等人在明知無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按照分工對合夥購買的樹木進行砍伐,羅洪順、馬培華在本案中的作用相當,原審判決未劃分主從並無不當,故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採納。
關於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立功情節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因羅洪順所檢舉的線索尚在進一步偵查中,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其檢舉他人犯罪的線索屬實,故不能認定其有立功情節,但羅洪順檢舉他人違法行為成立,可作為量刑情節,酌情予以考慮。故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採納。
綜上,鑒於上訴人羅洪順犯罪後能投案自首且有檢舉他人違法行為的情節,確有悔改表現,對其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可對其適用緩刑。原判認定事實清楚,審理程序合法,但根據二審中新的事實和證據,本院對上訴人羅洪順和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的刑罰部分予以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第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第一項對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定罪部分即「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和第二項即「作案工具電鋸一把、電線一圈予以沒收」。
二、撤銷(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第一項對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量刑部分,即「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和「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被告人在緩刑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
三、被告人羅洪順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被告人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萍
代理審判員 蒲開明
代理審判員 侯 迅

二○○七年五月一十四日

書 記 員 洪 平

⑵ 公安幹警私自錄音交與它人造成後果追責嗎

你好,公安幹警私自將錄音交與其他人造成後果,這種情況屬於是,公安幹警違規操作,應該受到處罰,謝謝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2款是什麼

第十八條 刑事案來件的偵查由公安源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款就是檢察院立案偵查的。

⑷ 公安機關如何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取筆錄

您好!公安部門在預審犯罪嫌疑人時要同時做好錄音錄像工作。詳細內容請您閱讀《公安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工作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保證公安機關依法訊問取證,規范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工作,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是指公安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記錄的同時,利用錄音錄像設備對訊問過程進行全程音視頻同步記錄。

第三條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應當對每一次訊問全程不間斷進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選擇性地錄制,不得剪接、刪改。

第四條對下列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一)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二)致人重傷、死亡的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案件;

(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包括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案件;

(四)嚴重毒品犯罪案件,包括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數量大的,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情節嚴重的,走私、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數量大的犯罪案件;

(五)其他故意犯罪案件,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前款規定的「訊問」,既包括在執法辦案場所進行的訊問,也包括對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指定地點或者其住處進行的訊問,以及緊急情況下在現場進行的訊問。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和「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是指應當適用的法定刑或者量刑檔次包含無期徒刑、死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第五條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在看守所訊問或者通過網路視頻等方式遠程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第六條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未成年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

(二)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較強或者供述不穩定,翻供可能性較大的;

(三)犯罪嫌疑人作無罪辯解和辯護人可能作無罪辯護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對案件事實、證據存在較大分歧的;

(五)共同犯罪中難以區分犯罪嫌疑人相關責任的;

(六)引發信訪、輿論炒作風險較大的;

(七)社會影響重大、輿論關注度高的;

(八)其他重大、疑難、復雜情形。

第七條各級公安機關應當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實現對所有刑事案件訊問過程全程錄音錄像。裝備財務、警務保障、科技、信通等部門應當為訊問錄音錄像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二章 錄 制

第八條 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可以使用專門的錄制設備,也可以通過聲像監控系統進行。

第九條 訊問開始前,應當做好錄音錄像的准備工作,對訊問場所及錄音錄像設備進行檢查和調試,確保設備運行正常、時間顯示准確。

第十條 錄音錄像應當自訊問開始時開始,至犯罪嫌疑人核對訊問筆錄、簽字捺指印後結束。訊問筆錄記載的起止時間應當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反映的起止時間一致。

第十一條 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應當對偵查人員、犯罪嫌疑人、其他在場人員、訊問場景和計時裝置、溫度計顯示的信息進行全面攝錄,圖像應當顯示犯罪嫌疑人正面中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畫中畫技術同步顯示偵查人員正面畫面。

訊問過程中出示證據和犯罪嫌疑人辨認證據、核對筆錄、簽字捺指印的過程應當在畫面中予以反映。

第十二條 訊問錄音錄像的圖像應當清晰穩定,話音應當清楚可辨,能夠真實反映訊問現場的原貌,全面記錄訊問過程,並同步顯示日期和24小時制時間信息。

第十三條 在製作訊問筆錄時,偵查人員可以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進行概括,但涉及犯罪的時間、地點、作案手段、作案工具、被害人情況、主觀心態等案件關鍵事實的,訊問筆錄記載的內容應當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記錄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一致。

第十四條 訊問過程中,因存儲介質空間不足、技術故障等客觀原因導致不能錄音錄像的,應當中止訊問,並視情及時採取更換存儲介質、排除故障、調換訊問室、更換移動錄音錄像設備等措施。

對於本規定第四條規定以外的案件,因案情緊急、排除中止情形所需時間過長等原因不宜中止訊問的,可以繼續訊問。有關情況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載明,並由犯罪嫌疑人簽字確認。

第十五條 中止訊問的情形消失後繼續訊問的,應當同時進行錄音錄像。偵查人員應當在錄音錄像開始後,口頭說明中斷的原因、起止時間等情況,在訊問筆錄中載明並由犯罪嫌疑人簽字確認。

第三章 資料管理和使用

第十六條 辦案部門應當指定辦案人員以外的人員保管訊問錄音錄像資料,不得由辦案人員自行保管。訊問錄音錄像資料的保管條件應當符合公安聲像檔案管理有關規定,保密要求應當與本案訊問筆錄一致。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實行信息化管理,並與執法辦案信息系統關聯。

案件偵查終結後,應當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和案件卷宗一並移交檔案管理部門保管。

第十七條 訊問錄音錄像資料應當刻錄光碟保存或者利用磁碟等存儲設備存儲。

刻錄光碟保存的,應當製作一式兩份,在光碟標簽或者封套上標明製作單位、製作人、製作時間、被訊問人、案件名稱及案件編號,一份裝袋密封作為正本,一份作為副本。對一起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多次訊問的,可以將多次訊問的錄音錄像資料刻錄在同一張光碟內。刻錄完成後,辦案人員應當在24小時內將光碟移交保管人員,保管人員應當登記入冊並與辦案人員共同簽名。

利用磁碟等存儲設備存儲的,應當在訊問結束後立即上傳到專門的存儲設備中,並製作數據備份;必要時,可以轉錄為光碟。

第十八條 刑事訴訟過程中,除因副本光碟損壞、滅失需要重新復制,或者對副本光碟的真實性存在疑問需要查閱外,不得啟封正本光碟。確需調取正本光碟的,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使用完畢後應當及時重新封存。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辦案和案件審核、執法監督、核查信訪投訴等工作需要使用訊問錄音錄像資料的,可以調取副本光碟或者通過信息系統調閱。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調取訊問錄音錄像資料的,辦案部門應當在三日內將副本光碟移交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利用磁碟等存儲設備存儲的,應當轉錄為光碟後移交。

第二十條 調取光碟時,保管人員應當在專門的登記冊上登記調取人員、時間、事由、預計使用時間、審批人等事項,並由調取人員和保管人員共同簽字。

對調取、使用的光碟,有關單位應當妥善保管,並在使用完畢後及時交還保管人員。

調取人歸還光碟時,保管人員應當進行檢查、核對,有損毀、調換、滅失等情況的,應當如實記錄,並報告辦案部門負責人。

第二十一條通過信息系統調閱訊問錄音錄像資料的,應當綜合考慮部門職責、崗位性質、工作職權等因素,嚴格限定使用許可權,嚴格落實管理制度。

第四章 監督與責任

第二十二條訊問錄音錄像工作和訊問錄音錄像資料的管理使用情況,應當納入所在單位案件審核和執法質量考評范圍。

對本規定第四條規定的案件,辦案部門在報送審核時應當同時提交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審核部門應當重點審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形:

(一)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二)未在訊問室訊問犯罪嫌疑人;

(三)未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四)訊問筆錄記載的起止時間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反映的起止時間不一致;

(五)訊問筆錄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內容嚴重不符。

對本規定第四條規定以外的案件,存在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嫌疑的,審核部門應當對訊問錄音錄像資料進行審查。

第二十三條 審核部門發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將犯罪嫌疑人供述作為提請批准逮捕、移送審查起訴的依據:

(一)存在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情形的;

(二)存在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二項至第五項情形而未進行補正、解釋,或者經補正、解釋後仍不能有效證明訊問過程合法性的。

第二十四條 對違反本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一)未對本規定第四條規定的案件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導致有關證據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排除的;

(二)訊問筆錄與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內容嚴重不符,影響證據效力的;

(三)對訊問錄音錄像資料進行剪接、刪改的;

(四)未按規定保管,致使訊問錄音錄像資料毀損、滅失、泄露的;

(五)私自或者違規調取、使用、披露訊問錄音錄像資料,影響案件辦理或者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

(六)其他違反本規定,應當追究責任的。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需要對詢問被害人、證人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的,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六條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需要對詢問違法嫌疑人、被侵害人、證人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的,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並報上一級公安機關備案。

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第二項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回有下列情答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5)刑事訴訟法十八細則規定二項細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二項

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6)刑事訴訟法十八細則規定二項細則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條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通緝在案的;

(三)越獄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⑺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四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五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7)刑事訴訟法十八細則規定二項細則擴展閱讀:

實施案例:

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2018年11月28日,記者從銀川市西夏區法院獲悉,該院積極探索證人出庭作證保護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成銀川市首家「隱身」證人作證室,有效保護刑事案件庭審證人、鑒定人、偵察人員出庭作證時的身份信息安全,打消了出庭作證人員的疑惑和顧慮,有效促進和激勵了證人出庭作證。

證人作證室位於刑事法庭南側,與法庭一牆之隔,將證人與法庭在物理空間上完全隔開,證人可以通過作證室內的庭審現場視頻清晰地看到庭審全過程,並與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人進行「隔空對話」。

庭審現場除法官之外的其他人面前呈現的是經過馬賽克處理的證人圖像,經過人聲變音系統處理過的聲音。此舉使得證人在自身得到保護的同時,進一步還原案件真相,真正做到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

除此之外,西夏法院通過細化規則提高證人出庭的可操作性,合理確定並逐步擴大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范圍,要求關鍵證人「應出盡出」。在送達出庭通知書時耐心細致的進行解釋和說明,並根據規定給予人身保護,打消證人出庭的思想顧慮,緩解其緊張情緒。

今後,西夏法院將進一步完善證人出庭保護機制,促進證人保護機制的人性化、常態化運行,逐步提高證人出庭作證率,將庭審實質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華興時報-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2款

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專家工作人員的瀆屬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款就是檢察院立案偵查的。

⑼ 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三章
迴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內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容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熱點內容
認證認可條例釋義 發布:2025-09-24 22:51:51 瀏覽:607
法院筆 發布:2025-09-24 22:46:45 瀏覽:512
2017勞動法職工請假規定 發布:2025-09-24 22:35:59 瀏覽:135
美國控煙條例 發布:2025-09-24 22:23:25 瀏覽:84
為人師表道德 發布:2025-09-24 22:22:33 瀏覽:388
刑事訴訟法簡述地區管轄 發布:2025-09-24 22:19:03 瀏覽:947
臨時購房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4 22:01:03 瀏覽:598
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4 21:45:04 瀏覽:196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八點 發布:2025-09-24 21:34:49 瀏覽:97
律師三階段 發布:2025-09-24 21:32:03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