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審理未成年人

刑事訴訟法審理未成年人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18:53

1. 《刑事訴訟法》中訊問未成年人時的問題

無論是訊問還是詢問,《刑訴法》規定均是「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十四條 二款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第九十八條 二款

「詢問不滿十八歲的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應當「的說法在未成年人可以保護法里找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五十六條第一款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詢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1)刑事訴訟法審理未成年人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百六十六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承辦。

第二百六十七條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六十八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第二百七十條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刑事訴訟法——人大網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已於2000年11月15日由最高人民專法院審判委員屬會第113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廢止依據:2015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法釋〔2015〕2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十一批)的決定》。廢止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已被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修對規定予以廢止。

3. 對未成年人犯罪審理有哪些

因為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對自己行為的理性控制能力不夠,因此從法律上規定了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並在審理程序上予以保護其合法權利的明確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承辦。
第二百六十七條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六十八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第二百七十條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詢問未成年被害人、證人,適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第二百七十一條 對於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的意見。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請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4. 《刑事訴訟法》第14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19條的關系。

你好,
請注意時間,「在訊問和審判時............」「開庭審理前...............」
這不是完全等同的一個時間段哈,不能混淆了的。

5. .《刑事訴訟法》規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開審理。關於該規定中未成年人「年齡」的理解

未成年人年齡的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

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第二百八十六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根據上述規定,我國對未成年人案件是否公開審理,以審理時是否滿十六周歲為界實行區別對待,十六歲以下的絕對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的原則上不公開審理,但確有必要時,也可以公開審理。

(5)刑事訴訟法審理未成年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的規定

第四十四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司法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

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

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六條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對因不滿十六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

或者被判處非監禁刑罰、被判處刑罰宣告緩刑、被假釋的未成年人,應當採取有效的幫教措施,協助司法機關做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可以聘請思想品德優秀,作風正派,熱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離退休人員或其他人員協助做好對前款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條 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或者刑罰執行完畢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6. 《刑事訴訟法》規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開審理。關於該規定中未成年人「年齡」的理

答案是B。
理由其實一樓說得夠明白了,如果你還沒弄懂,我再說兩句: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2、《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對在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對在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因此,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開審理的條件是:1、必須是未滿十八周歲;2、必須是在開庭審理時。上述選項中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只有B(而且是法律具體規定),而A、C、D都不完全符合。

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的具體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依法懲罰和教育未成年罪犯,保障無罪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追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國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本規定有特別規定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執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加強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的聯系,堅持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以保證公正、及時地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要加強同政府有關部門、共青團、婦聯、工會等人民團體以及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等有關社會團體的聯系,共同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挽救工作。
第六條 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庭。條件尚不具備的地方,應當在刑事審判庭內設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或者由專人負責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審判庭內設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
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庭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統稱少年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設立少年法庭指導小組,指導少年法庭的工作,總結和推廣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少年法庭指導小組應當有專人或者設立辦公室負責具體指導工作。
第七條 審判第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議庭,可以由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與人民陪審員組成。依照法律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除外。
第八條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的審判長,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審判員擔任,並且應當保持其工作的相對穩定性。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人民陪審員,一般由熟悉未成年人特點,熱心於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工作,並經過必要培訓的共青團、婦聯、工會、學校的幹部、教師或者離退休人員、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工作人員等擔任。
第九條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注意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依法准確,及時地查明起訴指控的案件事實;對於構成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幫助其認識犯罪原因和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做到寓教於審,懲教結合。
第十條少年法庭受理案件的范圍:
(一)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
(二)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並被指控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
其他共同犯罪案件有未成年被告人的,或者其他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是否由少年法庭審理,由人民法院院長根據少年法庭工作的實際情況決定。
第十一條 對在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對在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如果有必要公開審理的,必須經過本院院長批准,並且應限制旁聽人數和范圍。
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證人是未成年人的,除法律規定外,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不出庭。
第十三條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決前,審判人員不得向外界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訴訟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閱、摘抄、復制以外,未經本院院長批准,不得查詢和摘錄,並不得公開和傳播。
第十四條 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在訴訟中享有申請迴避、辯護、發問、提出新的證據、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提出上訴等訴訟權利。在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經審判長許可,法定代理人可以發表意見。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保證未成年被告人獲得辯護。
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在審判過程中,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為他辯護。
第二章 開庭前的准備工作
第十六條 對於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法院除依照《解釋》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外,還應當查明是否附有被告人年齡的有效證明材料。對於沒有附送被告人年齡的有效證明材料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在三日內補送。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當向其講明被指控的罪行和有關法律條款;並告知訴訟的程序及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緊張情緒。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向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當告知其訴訟權利、義務和在開庭審判中應當注意的有關事項。
第十九條 開庭審理前,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無法出庭或者確實不適宜出庭的,應另行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出庭。經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成年近親屬不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卷。
第二十條 開庭審理前,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判長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安排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教師等人員與未成年被告人會見。
第二十一條 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分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並製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託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進行調查。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以及同在押未成年被告人會見和通信提供便利條件。經人民法院許可,其他辯護人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未成年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二十三條 少年法庭應當將開庭前的准備工作和活動記錄存卷。
第三章 審 判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辯護台靠近旁聽區一側為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設置席位。
第二十五條 在法庭上不得對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未成年被告人在法庭上可以坐著接受法庭調查、詢問,在回答審判人員的提問、宣判時應當起立。
第二十六條 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委託的辯護人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為其另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並宣布延期審理。
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託辯護人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並宣布延期審理。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為其辯護,如確有正當理由,合議庭應當同意並宣布延期審理,人民法院應當為未成年被告人另行指定辯護律師。
重新開庭後,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再次當庭拒絕重新委託的辯護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的,一般不予准許。如果重新開庭時被告人已滿十八周歲的,應當准許,但不得再行委託或者由人民法院再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上述情況應當記錄在卷。
第二十七條 法庭審理時,審判人員應當注意未成年被告人的智力發育程度和心理狀態,要態度嚴肅、和藹,用語准確、通俗易懂。發現有對未成年被告人誘供、訓斥、諷刺或者威脅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制止。
第二十八條 法庭調查時,審判人員應當核實未成年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揮的行為時的年齡。同時還應當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實施被指揮的行為時的主觀和客觀原因。
第二十九條 法庭審理時,控辯雙方向法庭提出從輕判處未成年被告人管制、拘役宣告緩刑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等適用刑罰建議的,應當提供有關未成年被告人能夠獲得監護、幫教的書面材料。
第三十條 休庭時,可以允許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教師等人員會見被告人。
第三十一條 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決應當公開進行,但不得採取召開大會等形式。
第三十二條 定期宣告判決的,合議庭應當通知公訴人、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庭。
法定代理人不到庭或者確實無法到庭的,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近親屬到庭,並在宣判後向其送達判決書副本。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判決未成年被告人有罪的,宣判後,由合議庭組織到庭的訴訟參與人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教育。如果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以外的其他成年近親屬或者教師、公訴人等參加有利於教育、感化未成年被告人的,合議庭可以邀請其參加宣判後的教育。
對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可以圍繞下列內容進行:
(一)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和應當受刑罰處罰的必要性;
(二)導致犯罪行為發生的主觀、客觀原因及應當吸取的教訓;
(三)正確對待人民法院的裁判。
第三十四條 開庭審理的上訴和抗訴案件,參照上述規定進行。
第四章 簡易程序
第三十五條 少年法庭應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及《解釋》的有關規定,確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否適用簡易程序。
第三十六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出庭。
第三十七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法庭教育適用本《規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第五章 執 行
第三十八條 對於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並應當收監服刑的未成年罪犯,少年法庭應當填寫結案登記表並附送有關未成年罪犯的調查材料及其在案件審理中的表現材料,連同起訴書副本、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副本、執行通知書,一並送達執行機關。
第三十九條 少年法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未成年罪犯服刑場所建立聯系,了解未成年罪犯的改造情況,協助做好幫教、改造工作;並可以對正在服刑的未成年罪犯進行回訪考察。
第四十條 少年法庭認為有必要時,可以敦促被收監服刑的未成年罪犯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及時探視,以使未成年罪犯獲得家庭和社會的關懷,增強改造的信心。
第四十一條 對於判處管制、拘役宣告緩刑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等的未成年罪犯,少年法庭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同其所在學校、單位、街道、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監護人等制定幫教措施。
第四十二條 少年法庭可以適時走訪被判處管制、拘役宣告緩刑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等的未成年罪犯及其家庭,了解對未成年罪犯的管理和教育情況,以引導未成年罪犯的家庭正確地承擔管教責任,為未成年罪犯改過自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四十三條 對於判處管制、拘役宣告緩刑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等的未成年罪犯具備就學就業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就其安置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並且附送必要的材料。
第四十四條 對於執行機關依法提出給未成年罪犯減刑或者假釋的書面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予以審核、裁定。

8.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了: 審判未成年人犯罪時,要通知有其監護人到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七十條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版,在訊問和審判權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詢問未成年被害人、證人,適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本質的理解 發布:2025-09-23 22:27:12 瀏覽:193
中國經濟法的內容 發布:2025-09-23 22:16:03 瀏覽:6
隸屬關系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22:10:32 瀏覽:329
原告申請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23 22:09:43 瀏覽:609
新經濟對勞動法的挑戰及處理方案 發布:2025-09-23 21:59:53 瀏覽:748
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3 21:59:52 瀏覽:206
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什麼 發布:2025-09-23 21:59:48 瀏覽:816
合同律師官司費用 發布:2025-09-23 21:52:55 瀏覽:562
促進執法規范 發布:2025-09-23 21:50:21 瀏覽:899
法院宣告死亡有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3 21:47:40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