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民事訴訟法必須到庭

新民事訴訟法必須到庭

發布時間: 2021-03-03 19:59:22

Ⅰ 民事訴訟,被告必須的出庭嗎

被告經法院傳呼而不到庭的,分兩種情況: 1、有正當理由不到庭,法院可延期審理。 2、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法院可缺席判決。 另外,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對其實行拘傳。 被告拒不到庭,實際上是放棄了自己的答辯權,對原告反而有利。對被告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如果必須她到庭的,法院會強制她到庭,如果不是必須她到庭的,法院可缺席判決,判決結果可能對她不利。另外,也不可能藉此拖時間,每個案件都有審限的,二審案件的審限一般為三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第一百三十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第一百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的必須到庭的被告,是指負有贍養、撫育、扶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Ⅱ 民訴必須到庭的當事人有哪些和訴訟參與人有哪些

不到庭案子沒法審全部必須到庭的
贍養,撫育,扶養義務的被告必須到庭
損害國回家集體利益的未成年的法答定代理人必須到庭
離婚的當事人原則上要到庭 不到庭可以提交書面意見
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原則上要到庭 不到庭法院查清事實可以直接判

Ⅲ 哪些民事案件當事人必須到庭呢

‍‍

通常情況下,復民事案件的當事制人可以委託律師和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代自己出庭進行訴訟。但是,有些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必須到庭。

這里所說的拘傳,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拘傳的對象必須是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2、拘傳前必須經過兩次合法傳喚;

3、被告拒不到庭須是無正當理由。

此外,拘傳進行前,人民法院應告知被拘傳人拒不到庭的後果,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如其仍拒不到庭,方能執行。

‍‍

Ⅳ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中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對

B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一十二條進一步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的必須到庭的被告,是指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給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須到庭,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適用拘傳。

這里所說的拘傳,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拘傳的對象必須是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2、拘傳前必須經過兩次合法傳喚;

3、被告拒不到庭須是無正當理由。

此外,拘傳進行前,人民法院應告知被拘傳人拒不到庭的後果,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如其仍拒不到庭,方能執行。

(4)新民事訴訟法必須到庭擴展閱讀:

拘傳,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況下強制被告到庭的一種強制措施。它針對的是必須到庭的被告。比如訴訟標的為贍養、撫育、扶養的案件中,原被告之間具有一定親屬關系,適宜調解,如果被告不到庭就不利於案件調解進行和合理解決。

在程序上,被拘傳被告必須是通過了兩次傳票的傳喚,也就是說,在採取拘傳之前,法院必須發兩次傳票。正當理由是指不可抗力的事由或事實使被告無法預見和難以自行克服困難,只有沒有這些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才可以拘傳。

對被拘傳人的調查詢問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調查詢問後不得限制被拘傳人的人身自由。

在本轄區以外採取拘傳措施時,應當將被拘傳人拘傳到當地法院,當地法院應予以協助。

Ⅳ 民事訴訟案證人必須出庭嗎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當事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只要知道案件情況的,就可以作為證人。
一、基本要求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二、作證的形式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准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3)、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Ⅵ 民事訴訟證人必須出庭嗎

不是必須要出庭作證。

根據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之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根據第五十七條《民事訴訟法》,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根據第五十八條《民事訴訟法》,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6)新民事訴訟法必須到庭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個人認為,具體個案中需根據證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另外,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參考來源:東方紅林區法院網-民事訴訟中證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熱點內容
撓癢癢刑法 發布:2025-09-23 08:48:19 瀏覽:465
安財經濟法 發布:2025-09-23 08:36:56 瀏覽:438
法官作風整頓檢查 發布:2025-09-23 08:36:41 瀏覽:933
法治應知應會五十條 發布:2025-09-23 08:35:42 瀏覽:167
經濟法本票期限 發布:2025-09-23 08:27:22 瀏覽:445
經濟法強制性標准 發布:2025-09-23 08:18:28 瀏覽:526
勞動法試用期怎麼發工資嗎 發布:2025-09-23 08:16:57 瀏覽:722
大學刑法網課 發布:2025-09-23 08:15:56 瀏覽:121
南沙勞動律師 發布:2025-09-23 08:15:44 瀏覽:894
法院開的本票 發布:2025-09-23 08:15:41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