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執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A. 什麼是行政法,它調整什麼關系
行政法,是規范有關行政之組織、職權、任務、程序以及國家暨其他行政版主體與人民間之權利義權務關系之法規例外情形亦包括人民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系的公法法規。行政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規定著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此來調整國家和各種行政機關之間,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同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這個定義有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所謂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就是規定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B. 行政法 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之間有什麼關系
治安管理條例已經廢除改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也屬於行政法類。你的問題直接就歸於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
簡言之,刑法所規定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構成刑事犯罪後按照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公安立案,檢察院公訴,法院判決,監獄等司法機關執行。
而行政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便於行政機關管理公民,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另一種是便於維護公民權利提供救濟,如行政復議法等。行政主體是行政機關。你提到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主要是解決那些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但尚構不成犯罪的行為,通俗點就是小打小鬧,這時候只需要由公安機關一家就可以做出處罰決定,而不需要移交司法機關。
C.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D. 行政法和治安管理法的關系
1、行政處罰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區別:《治安管理處罰法》是公安機關對於危內害社會治安管理的行為容實施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是行政機關對於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是進行處罰的依據。
2、《治安管理處罰法》與《行政處罰法》的關系應當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因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條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這一條明確規定了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優先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
E.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
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5)暴力執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F. 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的關系
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的關系是互補的關系:
1、行政執法是指國家機關為了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實現國家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影響其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執法的內容十分豐富,方式多樣,按照法定分類有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確認、行政監察、行政裁決等。
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行為中的重要方面,它有廣義的行政執法和狹義的行政執法之分。
廣義的行政執法,是指所有的行政執法主體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動中遵守和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行政管理的活動,它可以發生在抽象和具體的行政行為之中。如:浙江省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和發布《浙江省商品條碼管理辦法》,旨在對商品條碼實施規范管理,這就屬於廣義行政執法中採取的抽象行政行為,該行為的指向不是特定的具體對象。
狹義的行政執法,是指法律、法規、規章所規定的行政執法主體,把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適用於具體對象或案件的活動,它一般只能發生在具體的行政行為中。如,縣工商局對某企業生產的假冒服裝依法檢查並給予罰款3000元的處罰,這就屬於狹義行政執法中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該行為的指向必須是特定的具體對象或案件。
根據我國行政法的要求,無論是廣義的行政執法,還是狹義的行政執法,行政執法的主體、內容和程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特點是:
(1)行政執法是行政行為的一種,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間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具有國家強制性。
(2)行政執法是執行法律、法規的活動,也是立法工作的延續,是行政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3)行政執法是對特定人或特定事項採取的行政行為。行政執法沒有普遍的約束力,不是針對一般人和一般的事的,而是特定人和特定事。就是說,在行政執法中,相對人一般來說是確定的,因此,行政執法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直接同相對人之間形成法律關系的行為。行政管理法規的制定和發布,並不能直接、立即使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發生行政法律關系。只有行政機關主動、積極地對行政管理法規加以實施,才能使行政法律關系得以形成。
2、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組織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權力和法律為基礎,對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自身內部事物所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活動。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與動機在於謀求社會的公共利益,政府行政措施都要顧及全局長期,公平,公正與公開,為全體公民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是謀求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的特殊利益。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企業行政管理的特點是:
1、權威性。
企業行政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上級權利與權威基礎上的,上級行政機構沒有相應的權利和權威就不能下達命令、指示或規定等。但是,還要指出的事,現代企業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還要取決於上級權力是否運用得當和下級的是否服從等諸因素。
2、及時性。
由於企業行政管理使用命令、指示等來調整人、財、物、產、供、銷等生產經營活動,鼓起手段和方式直接具體,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又配以對違抗管理的懲罰措施,因而能迅速發揮作用;而通過經濟手段進行管理或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達到管理目的時,則必須由執行——回饋——調整——執行的操作過程,因而常發生滯後。因此,在企業大量性日常性經營活動處理及人事處理中,或企業遇到突發事件及企業環境不穩定時,行政管理就能發揮重大作用。
3、 縱向性。
因為企業行政管理主要是通過企業行政組織內部的行政關系進行自上而下的指揮和協調,往往是企業上級行政機構對下級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主要是縱向性的。
G. 如何理解行政法與法治的關系
行政法是法律體系裡的專門法律,是具體的東西,法治是依法治理國家,專是抽象屬的概念。
行政法與法治的關系:
1、是數字與運算方法的關系。行政法好比數學里的具體數字。法治就像抽象的運算方法。具體的數字運用一定的運算方法,得出正確的答案。
2、是建材與建築的關系。行政法好比建材,法治好比建築,建材只有通過建築才能成為房子。
3、是食材與烹飪的關系。行政法好比食材,法治好比烹飪,食材通過烹飪才能成為美食。
4、是布料與縫紉的關系。行政法好比布料,法治好比縫紉,布料通過縫紉才能成為衣服。
5、比喻關系列舉不盡,總之是 材料與運用材料的關系。
6、行政法是法律體系裡極小極小一部分,如天上一顆星,海里一滴水。法治是運用所有法律治理國家。
H. 侵權責任法與行政法的聯系
《侵權責任法》第5條作為該法的基本規范,是行政法對侵權責任認定產生專規范效應的連結屬點。藉助該連結點,行政規范的功能、價值與精神得以內化於侵權責任法中,實現行政法對侵權責任法的間接規范效應。對《侵權責任法》實施前後647件侵權案件及其中47個行政規范的實證研究發現,對民事侵權責任認定產生規范效應的行政規范,當為可以在平等主體間創設具體法律關系的裁判規范。同時,《侵權責任法》第5條和第58條准用性規范的出現,不僅彰顯了行政規范對侵權責任影響之規范效應,亦蘊涵了行政規范體系內生的以義務為中心的趨勢性立法要求。
I. 行政管理和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法學屬於法學,行政管理學屬於公共管理學,這是目前國內外一致接內受的學科劃分方容式。然而,這兩個學科又是不同學科體系中相互關系最為緊密的學科。
這不僅表現在他們各自的研究都與「行政」密切相關,而且表現在他們各自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產生,本來就有著共同的社會背景和學術背景;進而,他們在當代的發展,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過去兩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行政法學與行政管理學一直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在今天依然如此。盡管它們在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各不相同,盡管它們對「行政」的關注各有側重,但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它們在服務於其經濟基礎這一點上是共同的。這也決定了它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是既追求民主和公平,又重視成果和效率;既要法治和人權,又要強有力的政府的一對孿生兄弟的角色。
它們各自的發展,是相濡以沫的關系。只有不斷地從各自身上汲取營養,才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J. 行政法與行政的關系極其密切.要了解什麼是行政法,有必要先弄清楚什麼是行政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版制權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