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關於失去勞動能力的

勞動法關於失去勞動能力的

發布時間: 2021-03-05 23:11:19

勞動法對勞動能力做了哪些規定

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分為兩個部分: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勞動權利能回力是指勞動者依答法享有勞動的權利承擔勞動義務的能力;強調享有勞動權利資格。
勞動行為能力是指勞動者能夠依法行使權力和履行勞動義務的能力。強調實際行使勞動權利能力。

❷ 我公司有個員工因常年飲酒至喪失勞動能力,請問<勞動法>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職工怎麼處理

只有因工傷或職業病引起的喪失勞動能力才能得到賠償,而常年飲酒引起身體喪失勞動能力不屬於職業病的范圍。

❸ 2020年勞動法員工病後失去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該如何補償

員工喪勞可至所在地社保申請喪勞鑒定,由相關機構鑒定後做出決定,確定退休或休養。用人單位不需補償。除非因工傷喪勞且解除勞動合同。

❹ 中國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如傷殘失去勞動力因按什麼辦理

應盡早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
在發生工傷後,所在單位應內當在事故傷害後30天內容提出申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認定工傷時會根據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申請、醫療工傷診斷書、企業工傷報告等資料,在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勞動能力鑒定行為則是在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以後,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請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工
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也可委託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
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
工傷認定結論一經作出,如果認定職工屬因工負傷,職工就可以享受報銷掛號費、住院費、醫療費、葯費等待遇,工傷醫療期還可領取工傷津貼。
勞動能力鑒定主要是對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如果職工傷殘等級評定後,則應當停發工傷津貼,改為享受傷殘待遇,領取傷殘撫恤金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❺ 勞動法中 在上班期間犯病導致失去勞動力 工作單位應該怎麼處理

您好,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七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回經醫生或醫療機答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先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再以此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待遇。

❻ 法律規定什麼是喪失勞動能力的人

喪失勞動能力,是已經失去勞動的能力,無法從事勞動。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印發《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的通知。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判定原則
3.1本標准中勞動能力喪失程度主要以身體器官缺損或功能障礙程度作為判定依據。 3.2本標准中對功能障礙的判定,以醫療期滿或醫療終結時所作的醫學檢查結果為依據。

判定依據
4.1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條件 4.1.1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周圍神經肌肉疾病等,經治療後遺有下列情況之一者: (1)單肢癱,肌力2級以下(含2級)。 (2)兩肢或三肢癱,肌力3級以下(含3級)。 (3)雙手或雙足全肌癱,肌力2級以下(含2級)。 (4)完全性(感覺性或混合性)失語。 (5)非肢體癱的中度運動障礙。 4.1.2長期重度呼吸困難。 4.1.3心功能長期在Ⅲ級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數≤50%。 4.1.4惡性室性心動過速經治療無效。 4.1.5各種難以治癒的嚴重貧血,經治療後血紅蛋白長期低於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全胃切除或全結腸切除或小腸切除3/4。 4.1.7慢性重度肝功能損害。 4.1.8不可逆轉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期。 4.1.9各種代謝性或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導致心、腦、腎、肺、肝等一個以上主要臟器嚴重合並症,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4.1.10各種惡性腫瘤(含血液腫瘤)經綜合治療、放療、化療無效或術後復發。 4.1.11一眼有光感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半徑≤20度。 4.1.12雙眼矯正視力<0.1或視野半徑≤20度。 4.1.13慢性器質性精神障礙,經系統治療2年仍有下述症狀之一,並嚴重影響職業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減退);持續或經常出現的妄想和幻覺,持續或經常出現的情緒不穩定以及不能自控的沖動攻擊行為。 4.1.14精神分裂症,經系統治療5年仍不能恢復正常者;偏執性精神障礙,妄想牢固,持續5年仍不能緩解,嚴重影響職業功能者。 4.1.15難治性的情感障礙,經系統治療5年仍不能恢復正常,男性年齡50歲以上(含50歲),女性45歲以上(含45歲),嚴重影響職業功能者。 4.1.16具有明顯強迫型人格發病基礎的難治性強迫障礙,經系統治療5年無效,嚴重影響職業功能者。 4.1.17符合《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1至4級者。 4.2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條件 4.2.1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周圍神經肌肉疾病等,經治療後遺有下列情況之一者: (1)單肢癱,肌力3級。 (2)兩肢或三肢癱,肌力4級。 (3)單手或單足全肌癱,肌力2級。 (4)雙手或雙足全肌癱,肌力3級。 4.2.2長期中度呼吸困難。 4.2.3心功能長期在Ⅱ級。 4.2.4中度肝功能損害。 4.2.5各種疾病造瘺者。 4.2.6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4.2.7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3。 4.2.8雙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半徑≤30度。 4.2.9雙耳聽力損失≥91分貝。 4.2.10符合《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5至6級者。

判定基準
5.1運動障礙判定基準 5.1.1肢體癱以肌力作為分級標准,劃分為0至5級: 0級:肌肉完全癱瘓,無收縮。 1級:可看到或觸及肌肉輕微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肌肉在不受重力影響下,可進行運動,即肢體能在床面上移動,但不能抬高。 3級: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動作,但不能對抗外加的阻力。 4級:能對抗一定的阻力,但較正常人為低。 5級:正常肌力。 5.1.2非肢體癱的運動障礙包括肌張力增高、共濟失調、不自主運動、震顫或吞咽肌肉麻痹等。根據其對生活自理的影響程度劃分為輕、中、重三度: (1)重度運動障礙不能自行進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 (2)中度運動障礙上述動作困難,但在他人幫助下可以完成。 (3)輕度運動障礙完成上述運動雖有一些困難,但基本可以自理。 5.2呼吸困難及肺功能減退判定基準 5.2.1呼吸困難分級 5.3心功能判定基準 心功能分級 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 Ⅱ級:靜息時無不適,但稍重於日常生活活動量即致乏力、心悸、氣促或心絞痛。 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靜息時無不適,但低於日常活動量即致乏力、心悸、氣促或心絞痛。 Ⅳ級:任何體力活動均引起症狀,休息時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絞痛。 5.4肝功能損害程度判定基準 5.5慢性腎功能損害程度判定基準 附件 正確使用標準的說明 1.本標准條目只列出達到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起點條件,比此條件嚴重的傷殘或疾病均屬於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2.標准中有關條目所指的「長期」是經系統治療12個月以上(含12個月)。 3.標准中所指的「系統治療」是指經住院治療,或每月二次以上(含二次)到醫院進行門診治療並堅持服葯一個療程以上,以及惡性腫瘤在門診進行放射或化學治療。 4.對未列出的其他傷病殘喪失勞動能力程度的條目,可參照國家標准《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GB/T16180—1996)相應條目執行。

❼ 勞動法對沒有勞動能力切沒到退休年輕齡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規定: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企業職工,經相關機構鑒定後,女45周歲、男50周歲可以申請辦理退休。

❽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如何規定的

喪失勞動能力主要從進食、洗臉、翻身、方便、行動五個方面進行判斷,五項全喪失的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三項以上的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❾ 勞動法裡面規定:1、職工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企業不可以終止和解除其勞動合同。

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要賠償給你一筆費用!

熱點內容
中國十大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22 21:01:20 瀏覽:992
工業創業園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20:56:27 瀏覽:536
法學體系與法律體系 發布:2025-09-22 20:47:30 瀏覽:551
2019民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09-22 20:44:50 瀏覽:420
勞動者違法勞動合同法的後果 發布:2025-09-22 20:37:11 瀏覽:517
法官出入茶樓 發布:2025-09-22 20:35:22 瀏覽:748
裝修破壞結構刑法 發布:2025-09-22 20:34:47 瀏覽:373
道德說明書 發布:2025-09-22 20:20:50 瀏覽:365
私辦教育機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2 20:08:54 瀏覽:269
138婚姻法 發布:2025-09-22 20:01:48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