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事訴訟法247條
1. 警察抓人後證據不足可否拘留超過24小時
在沒有證抄據或證據襲不足的情況下,檢察院不會批捕,那公安機關最多可進行刑事拘留37天。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2. 刑法 254條
第二編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第一章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立案管轄】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范圍的規定》(高檢發釋字〔1998〕1號 1998年5月11日發布實施)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現將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的范圍規定如下:一、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確規定依照第八章相關條文定罪處罰的犯罪案件: 1、貪污案(第382條,第183條第2款,第271條第2款,第394條); 2、挪用公款案(第384條,第185條第2款,第272條第2款); 3、受賄案(第385條,第388條,第163條第3款,第184條第2款); 4、單位受賄案(第387條); 5、行賄案(第389條); 6、對單位行賄案(第391條); 7、介紹賄賂案(第392條); 8、單位行賄案(第393條); 9、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第395條第1款); 10、隱瞞境外存款案(第395條第2款); 11、私分國有資產案(第396條第1款); 12、私分罰沒財物案(第396條第2款)。二、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案件: 1、濫用職權案(第397條第1款); 2、玩忽職守案(第397條第1款);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案(第397條第2款); 4、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5、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6、枉法追訴、裁判案(第399條第1款); 7、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399條第2款); 8、私放在押人員案(第400條第1款); 9、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案(第400條第2款); 10、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第401條); 1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第402條); 12、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案(第403條); 1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案(第404條); 14、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案(第405條第1款); 15、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案(第405條第2款); 16、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案(第406條); 17、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案(第407條); 18、環境監管失職案(第408條); 19、傳染病防治失職案(第409條); 20、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案(第410條); 21、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第410條); 22、放縱走私案(第411條); 23、商檢徇私舞弊案(第412條第1款); 24、商檢失職案(第412條第2款); 25、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案(第413條第1款); 26、動植物檢疫失職案(第413條第2款); 27、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案(第414條); 28、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案(第415條); 29、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案(第415條); 30、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1款); 31、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2款); 32、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第417條); 33、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案(第418條); 34、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案(第419條)。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 1、非法拘禁案(第238條); 2、非法搜查案(第245條); 3、刑訊逼供案(第247條); 4、暴力取證案(第247條); 5、虐待被監管人案(第248條); 6、報復陷害案(第254條); 7、破壞選舉案(第256條)。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案件來源】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第八十五條【報案形式和受理程序】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第八十六條【審查立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八十七條【立案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六部委」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1998年1月19日發布實施) 7.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機關在收到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後七日內應當將說明情況書面答復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發出《通知立案書》時,應當將有關證明應該立案的材料同時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收到《通知立案書》後,應當在十五日內決定立案,並將立案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提起自訴】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
3. 刑事訴訟法規定,「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這里所指的年齡是指什麼
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這里所指的年齡是在審判時未成年人的年齡。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為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五條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第二百八十六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3)日本刑事訴訟法247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對於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六條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4. 簡述人民玲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范圍
來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源的案件范圍在《刑事訴訟法》中有明確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立案是多少條
第二編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第一章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立案管轄】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范圍的規定》
(高檢發釋字〔1998〕1號 1998年5月11日發布實施)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現將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的范圍規定
如下:
一、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確規定依照第八章相關條文定罪
處罰的犯罪案件:
1、貪污案(第382條,第183條第2款,第271條第2款,第394條);
2、挪用公款案(第384條,第185條第2款,第272條第2款);
3、受賄案(第385條,第388條,第163條第3款,第184條第2款);
4、單位受賄案(第387條);
5、行賄案(第389條);
6、對單位行賄案(第391條);
7、介紹賄賂案(第392條);
8、單位行賄案(第393條);
9、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第395條第1款);
10、隱瞞境外存款案(第395條第2款);
11、私分國有資產案(第396條第1款);
12、私分罰沒財物案(第396條第2款)。
二、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案件:
1、濫用職權案(第397條第1款);
2、玩忽職守案(第397條第1款);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案(第397條第2款);
4、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5、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6、枉法追訴、裁判案(第399條第1款);
7、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399條第2款);
8、私放在押人員案(第400條第1款);
9、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案(第400條第2款);
10、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第401條);
1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第402條);
12、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案(第403條);
1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案(第404條);
14、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案(第405條第1款);
15、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案(第405條第2款);
16、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案(第406條);
17、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案(第407條);
18、環境監管失職案(第408條);
19、傳染病防治失職案(第409條);
20、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案(第410條);
21、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第410條);
22、放縱走私案(第411條);
23、商檢徇私舞弊案(第412條第1款);
24、商檢失職案(第412條第2款);
25、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案(第413條第1款);
26、動植物檢疫失職案(第413條第2款);
27、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案(第414條);
28、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案(第415條);
29、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案(第415條);
30、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1款);
31、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2款);
32、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第417條);
33、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案(第418條);
34、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案(第419條)。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
1、非法拘禁案(第238條);
2、非法搜查案(第245條);
3、刑訊逼供案(第247條);
4、暴力取證案(第247條);
5、虐待被監管人案(第248條);
6、報復陷害案(第254條);
7、破壞選舉案(第256條)。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
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案件來源】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第八十五條【報案形式和受理程序】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第八十六條【審查立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八十七條【立案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六部委」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1998年1月19日發布實施)
7.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機關在收到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後七日內應當將說明情況書面答復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發出《通知立案書》時,應當將有關證明應該立案的材料同時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收到《通知立案書》後,應當在十五日內決定立案,並將立案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提起自訴】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6. <<刑法>>第247條是什麼...
該條的犯罪抄主體是特殊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
<<刑法>>第247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構成刑訊逼供罪或暴力取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刑法》第232條規定: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該罪由檢察機關直接立案查處。
7. 關於刑法第247條和248之內容請提示。謝謝!
第二百來四十七條司法工作源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八條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8. 法律 刑事訴訟法 案例題
1 人民檢察院認為一審法院對甲、乙、丙判刑都偏輕,也直接向上一級法院提出回抗訴。 這里錯了答。 刑訴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法院。
2 不正確, 根據刑訴司法解釋247條規定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3二審法院對甲改判比原判重沒有違反了上訴不加刑原則。 根據刑訴第一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上訴不加刑的限制。
9. 《刑事訴訟法》案例 一個案例寫作
(1)本案的處理上,存在哪些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的錯誤?
解答:
(錯誤一)根據刑訴法第15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起訴書中指控的內容只能進行程序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認為起訴書中指控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屬於實質審查,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庭前審查的法理。《刑訴法解釋》第116條、第117條也有相應規定。在《刑訴法規定》第37條最為明確說明:「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為由而不開庭審判。」因此法院不應退回補充偵查,而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錯誤二)「一審當庭宣判後,王某當即表示向市中級法院上訴,孫某、趙某表示不上訴。於是一審法院在將判決書送達給三被告的次日,將孫某、趙某交付執行,將王某連同全案卷宗移送市中級法院二審。」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6條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刑訴法解釋》第246條、第247條也有相應規定。因此,法院應當對全案重新進行審理,一審判決並未生效,不得將案件中其他未上訴的被告交付執行,因為未生效判決不得執行。
(錯誤三)「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一審適用法律不當,裁定撤銷原判,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第2項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因此,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適用法律不當,裁定撤銷原判,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是錯誤的,應當依法改判,不得發回重審。
(錯誤四)「一審法院由原合議庭成員重新審理後,改判王某有期徒刑6年,並宣布改判後的判決為終審判決,被告人不得上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92條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於重新審判後的判決,依照本法第180條、第181條、第182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因此,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法院必須另行組成合議庭,而不能由原合議庭重新審理,宣布改判後的判決應依照一審程序處理,不能作為終審判決,被告人當然可以上訴,檢察機關也當然可以抗訴。
總之,該案例羅列的所有程序均存在錯誤,嚴重違反程序法。
(2)結合本案論述論述我國刑事訴訟法關於二審審判的方式及結果的規定。
解答:
一,結合本案第一個程序錯誤,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包括《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解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庭前審查,我國採用的審查制度屬於程序性審查,而非實質性審查,只有公訴機關提交的各種文件符合程序法要求的形式要件,法院就應當開庭審理,法院不能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實質性要件退回公訴機關。
二,結合本案第二個程序錯誤,說明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對待上、抗訴問題的基本制度可以歸結為「一人上訴、全部上訴」的基本法理。二審在一人上訴的情況下,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在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根據這個法理,審判不能部分生效、部分不生效,而審判效力是全有或全無的方式,不得將案件中其他未上訴的被告交付執行,因為未生效判決不得執行。
三,結合本案第三個程序錯誤,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二審發現一審程序中出現的不同的情況,區分進行不同的處理。對於原判完全正確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對於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四,結合本案第四個程序錯誤,說明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於二審程序中發回重審的處理,並不剝奪被告人和檢察機關的二審終審的制度。只要案件存在新的情況,需要兩次確認才能裁判的案件事由,都必須適用二審終審制度,以確保當事人充分享有二次審理的權利。二審發回重審後,一審法院首先要啟用新的合議庭,以確保重審的公正性,其次重審之後新的判決產生,這時必須保障當事人擁有救濟權,對新的判決有權進行第二次審理,即可以上、抗訴。
總之,本案中二審程序始終貫穿著有利於被告人的一些刑事訴訟法基本的一些法理。
#############################
法律依據一:《刑事訴訟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第一百五十條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第一百八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第一百八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第一百九十二條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於重新審判後的判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
#########################
法律依據二:《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
http://www.tongwanglawfirm.com/article.php?articleid=423
37.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對於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人民法院都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為由而不開庭審判。如人民檢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檢察院補充材料,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補送。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
###########################
法律依據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97
第116條(略)
第117條(略)
第246條(略)
第247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