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提供虛假訴訟材料
㈠ 民事經濟糾紛案件原告方惡意向法院提供虛假訴訟應該承擔怎樣的法律師責任
對於虛假訴訟的處理
沒有實際的利益紛爭,原告與被告之間惡意串通,通過訴訟版的手段,拿到權具有執行力的判決書和調解書,以達到不當目的的行為被稱作「虛假訴訟」。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 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請去法律咨詢貼吧 去尋問http://tieba..com/f?kw=%B7%A8%C2%C9%D7%C9%D1%AF&fr=index。
㈡ 最高法關於虛假訴訟的有關規定
最高法關於虛假訴訟的有關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網頁鏈接:
㈢ 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虛假訴訟是行為人因利益驅動而採用虛擬的事實、虛擬的法律關系而提起的訴訟,假用法律程序的調整來達到損害他人權利或公共利益、實現自我不當利益的惡意訴訟行為。對於虛假訴訟行為的處罰是有法律規定的,但對於虛假訴訟的認定,尚未見權威解釋或認定標准。最高人民法院雖然發布過《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認定虛假訴訟案》的指導案例,但也沒有提出具體的認定方式與操作指導意見。只能在司法實踐中,根據虛假訴訟的法律特徵、虛假訴訟的表現形式、虛假訴訟行為方式的推定等法律要素來確定慮假訴訟的行為構成。
一、虛假訴訟的法律特徵:
1、行為人主觀上都存在過錯或惡意,其行為均具有違法性。
2、行為人均以侵佔他人財產或獲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為追求目的。
3、行為人都以民事訴訟的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隱蔽性。
4、行為人非法目的的實現都有賴於法院的審判權和執行權,訴訟的合法外衣被行為人惡意利用。
二、虛假訴訟的表現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頻繁,社會投資風險加大,近年來虛假訴訟成為不法分子「漂白」「淘金」的一種慣用伎倆。從簡單的逃避債務、逃避法院執行,到變相套取合夥人資產,將抽逃出資行為「合法化」等,以達到節省費用、稀釋債務、轉移財產等其他非法目的。
其表現形式復雜多樣,比如虛構借款、簽訂假合同、偽造證據材料、假倒閉、假離婚等,大多數虛假訴訟是在親屬、夫妻、同學、朋友之間串通,但已有逐漸演變為威脅、賄買作假證之勢。虛假訴訟多發於民間借貸、項目工程建設、破產清算及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等幾類案件當中。
三、虛假訴訟行為的定性:
虛假訴訟行為侵犯的客體主要屬於妨害司法罪的范疇。虛假訴訟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它不僅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產權、資格權等,還嚴重妨害了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但從本質上看,虛假訴訟主要是通過對訴訟程序的惡意利用,從而達到侵犯財產等非法目的,不僅嚴重浪費了司法資源,也影響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因此,在虛假訴訟侵犯的客體中,侵犯財產權、資格權等其他權利與妨害司法機關正常訴訟活動相比,是一般與特殊、偶然與必然、次要與主要的關系,所以,認定虛假訴訟行為侵犯的客體應體現其特殊性、必然性和主要性特點,將虛假訴訟歸入妨害司法罪中。
四、慮假訴訟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1)、《刑法》修正案九,對虛假訴訟的規定:
第三百零六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2)、《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他人合法權益,包括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
第三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提起撤銷之訴,經審查,原案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進行虛假訴訟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處理。
第一百九十一條 單位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或者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該單位進行罰款,並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關事實接受詢問。在詢問當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簽署保證書。
保證書應當載明據實陳述、如有虛假陳述願意接受處罰等內容。當事人應當在保證書上簽名或者捺印。
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拒絕到庭、拒絕接受詢問或者拒絕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第三百零一條 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審理期間,人民法院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裁定再審的,受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將第三人的訴訟請求並入再審程序。但有證據證明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先行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裁定中止再審訴訟。
㈣ 虛假訴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證明
事實虛假,證據虛假,反駁方提供證據證明,法院如果審理認為虛假,也會依職權審查。
㈤ 律師提供虛假訴訟材料應該犯什麼罪
我國《刑法》第三百零六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 或者做偽證的,是犯罪行為,應當判處刑罰。
羅爺手機app應用上面有很多律師的,是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各個領域的律師的,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找你當地的律師問該怎麼解決。
㈥ 虛假訴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證明
虛假訴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證明
虛假訴訟,需要證明虛假訴訟行為,當事人之間有無訴訟糾紛,這些可以通過當事人陳述、第三人證言、錄音錄像、書面證據等資料證明。
㈦ 向法院提供偽造證據會怎麼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3款規定,凡是偽造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36條規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時,應當依法處理;第68條和第115條均規定,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第41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可以先行拘留。
刑法307條: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7)民事訴訟法提供虛假訴訟材料擴展閱讀
一、司法工作人員為了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的,又觸犯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屬牽連犯罪,對之,應當擇重罪即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從重處罰。
二、本罪與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罪的界限
1、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l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而後者為特殊主體,只有刑事訴訟中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才能構成其罪。
2、幫助的對象不同。本罪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中的當事人,既包括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也包括民事、經濟、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而後者的當事人,則僅限於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
3、毀滅、偽造的證據范圍不同。本罪證據既可以是刑事訴訟證據,也可以是民事、經濟及行政訴訟證據;而後者則僅限於刑事訴訟包括附帶民事訴訟的證據。
4、對情節的要求不同。本罪必須以情節嚴重為構成要件;而後者則無這一要求。
5、發生的時間不同。本罪既可以發生在刑事訴訟中,又可以發生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還可以發生在上述訴訟前;而後者則僅只能發生在刑事訴訟中。在刑事訴訟前,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構成犯罪的,仍要以本罪治罪科刑,而不是構成後罪。
6、所侵犯的客體不盡相同。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既包括司法機關正常的刑事訴訟活動,也包括司法機關正常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而後者則所侵害的僅是司法機關正常的刑事訴訟活動。
㈧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規定:
1、在民間借貸、離婚析產、以物抵債、勞動爭議、公司分立(合並)、企業破產等虛假訴訟高發領域的案件審理中,要加大證據審查力度。對可能存在虛假訴訟的,要適當加大依職權調查取證力度。
2、涉嫌虛假訴訟的,應當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有關案件事實接受詢問。除法定事由外,應當要求證人出庭作證。要充分發揮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規定的作用,探索當事人和證人宣誓制度。
3、訴訟中,一方對另一方提出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且不符合常理的,要做進一步查明,慎重認定。查明的事實與自認的事實不符的,不予確認。
4、要加強對調解協議的審查力度。對雙方主動達成調解協議並申請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注重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要按照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5、在執行公證債權文書和仲裁裁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過程中,對可能存在雙方惡意串通、虛構事實的,要加大實質審查力度,注重審查相關法律文書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存在上述情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必要時,可向仲裁機構或者公證機關發出司法建議。
(8)民事訴訟法提供虛假訴訟材料擴展閱讀: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關系包括:
(1)當事人為夫妻、父母等近親屬關系或者關聯企業等共同利益關系;
(2)原告訴請司法保護的標的額與其自身經濟狀況嚴重不符,被告存在經濟狀況惡化意圖轉移有效資產等特殊情況;
(3)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合常理;
(4)訴訟參與人之間無實質性民事權益爭議,被告主動應訴並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5)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單一,前後矛盾,不能形成證據鏈條;或者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案件事實存在,但雙方並不存在爭議焦點。
(6)案件證據不足,但雙方仍然主動迅速達成調解協議,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在對案件事實查證中甄別虛假訴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