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扣留公積金
❶ 關於法院有權凍結債務人住房公積金的法律條款
住房公積金能否被強制執行,雖然我國現有法律缺乏明確規定。住房公積金不屬於可以主張執行豁免的財產范圍。
公民住房公積金滿足被申請執行的財產范圍,當屬於可強制執行財產。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財產。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條
條件要以不違背設立目的,在符合一定的條件的前提下住房公積金可以強制執行,公民必須以個人所有財產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承擔無限責任。
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工資的一部分,職工對其擁有完全的所有權,不能對抗法院的強制執行、凍結財產的規定的個別條文規定之中,但主張豁免的財產范圍僅限於法律明確規定的財產。
(1)民事訴訟法扣留公積金擴展閱讀
符合公積金提取的銷戶提取的條件
1、離退休:離退休證或勞動部門的相關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2、戶口遷出本市:公安部門出具的戶口遷出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3、出國定居:戶口注銷證明。
4、喪失勞動能力且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部門提供的職工喪失勞動能力鑒定及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5、進城務工人員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提供戶口證明和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
6、職工在職期間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刑期期滿時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應當提供人民法院判決書。
7、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應當提供職工死亡證明若其繼承人、受遺贈人提取的,還需提供公證部門對該繼承權或受遺贈權出具的公證書或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
❷ 法院可以對個人的住房公積金執行強制扣劃嗎
法院可以對個人的住房公積金執行強制扣劃。
因為住房公積金同樣屬於被執行人的財產。
這樣的案例基本上每個法院都有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❸ 請問法院對強制執行公積金問題有無專門的法律規定
我國法律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定,加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列》對住房公積金的用途、提取等設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條件,給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帶來了諸多法律障礙,實踐中操作也不盡相同,亟需通過立法或者出台相關司法解釋予以完善。
一、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法理基礎
司法實踐中對於住房公積金能否被強制執行主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住房公積金具有很強的人身屬性和專用性,不能被強制執行,另一種意見認為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合法收入,可以被強制執行。
1、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收入,可以成為強制執行的標的物。《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所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1條第2項也明確規定住房公積金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財產。因此,住房公積金本質上仍屬於個人收入,只是其提取、使用受到限制。
2、住房公積金不屬於執行豁免范疇。所謂執行豁免是指在民事執行過程中,出於對被執行人基本人權的保護,以及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由債務人享有的在一定財產和時間范圍內免受強制執行的權利。它是為保護被執行人的基本人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設計,豁免的財產范圍僅限於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對於執行豁免財產的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住房公積金並不包含在上述規定的豁免財產范圍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也無住房公積金豁免執行的相關條款,因此住房公積金理應屬於可供強制執行的財產范圍。
二、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現實障礙
雖然住房公積金在理論上可以被強制執行,但現行的公積金立法卻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了不少障礙。1、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扣劃協助對象限於金融機構和收入發放單位,但公積金管理部門並非金融機構也不是收入發放單位。由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其為扣劃協助對象,大多數地方的公積金管理部門據此認為自身沒有協助法院執行義務,並以此為由拒絕法院的扣劃要求。2、住房公積金提取的條件不充分。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當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四條還專門規定了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六種情形,包括:(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離休、退休的;(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4)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導致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公積金管理部門因此規定只有達到提取條件後方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只有住房消費類的案件才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在離婚析產執行案件中,公積金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可以扣劃。這已成為司法實踐中制約公積金強制執行的最主要障礙。
三、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應具備的條件
司法實踐中,部分法官認為只要當事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上有餘額就可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住房公積金與公民的個人存款有本質上的區別,它是職工及其單位按規定繳納的長期住房儲備金,具有生存保障的「生活必需品」性質,因此在執行上應該有嚴格的限制性條件並區別不同情形具體分析。
(一)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應遵循的原則。1、以窮盡執行為原則。要求法院在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時必須已經窮盡一切強制執行措施,即只有在被執行人無金錢給付能力,也沒有查找到被執行人有便於執行的其他財產時,才能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否則,法院執行住房公積金將會成為一些當事人通過虛構債務來惡意套取公積金的工具。2、以適度執行為原則。要求對被執行人的執行必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執行目的與執行措施之間、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利益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這與《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中規定的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是相契合的。
(二)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的分類條件。1、因購買、建造、大修、租賃住房等產生的債務糾紛以及因離婚糾紛需要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的,應無條件納入強制執行的范疇。2、因侵權、普通借貸等糾紛而引發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的,則應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方能強制執行:(1)申請執行人因該債務生活陷入困境;(2)被執行人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3)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住房公積金是否能被執行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是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應當有條件的予以強制執行。
具體分析如下:
1、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條的規定,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個人繳存或其所在單位為其繳存的住房儲備金,雖屬於職工個人所有,但適用范圍上受嚴格限制。因住房公積金問題復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在法律、法規未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定前,不宜輕易強制執行。
2、住房公積金問題復雜,涉及民生,政策性強。在法律、法規未作進一步明確規定之前,關於住房公積金的執行問題,執行法院應確保住房公積金對案涉當事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功能,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著審慎原則,依法妥善處理。
3、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條件,在保障被執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條件的情況下,執行法院可以對被執行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強制執行。
4、《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為:「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最高院對住房公積金能否執行這個問題一直持有審慎態度,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對於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是可以申請強制執行的。就目前而言,只有被執行人在符合《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24條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條件,在保障被執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條件的情況下,法院才可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
拓展資料
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現實障礙
雖然住房公積金在理論上可以被強制執行,但現行的公積金立法卻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了不少障礙。
1、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扣劃協助對象限於金融機構和收入發放單位,但公積金管理部門並非金融機構也不是收入發放單位。由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其為扣劃協助對象,大多數地方的公積金管理部門據此認為自身沒有協助法院執行義務,並以此為由拒絕法院的扣劃要求。
2、住房公積金提取的條件不充分。
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當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四條還專門規定了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六種情形,包括:
(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離休、退休的;
(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4)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導致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公積金管理部門因此規定只有達到提取條件後方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只有住房消費類的案件才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在離婚析產執行案件中,公積金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可以扣劃。這已成為司法實踐中制約公積金強制執行的最主要障礙。
3、《民事訴訟法》規定除了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外,公民的合法收入都可以依法被強制執行,如前所述,住房公積金亦屬於公民的合法收入,從法律效力來講,民事訴訟法屬於法律而且是上位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是下位法,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不能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將住房公積金排除在強制執行的范圍之外。
❺ 個人賬戶上的住房公積金法院可以扣押嗎
住房公積金同樣是個人財產,法院可以扣押,凍結。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❻ 法院有權扣劃住房公積金嗎
一般來說是可以的,住房公積金的最高法規為國務院頒發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而版法院強制執行依據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律高於法規,因此出現了法院要求強制劃扣債務人(繳存人)的住房公積金,公積金中心一般無法拒絕。 不過這個問題也是公積金部門所質疑的,因為條例規定公積金應用於住房支出,被劃扣出去似乎不符合要求,所以有的地方公積金中心有一些自創的額外的規定,比如通過當地政府發文來限製法院隨意劃扣,又或者要求被劃扣的公積金不能直接提取,而是轉入債權人的公積金賬戶(如債權人不是公積金繳存人則為其在公積金中心開戶),等債權人符合公積金提取政策時再提取等等,但這些都是個別地方的做法,大部分地方公積金中心還是配合法院強制執行的。
❼ 法院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扣劃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能否被法院強制執行,一直是司法界爭論的熱點問題。有人認為,公積金屬公民個人財產,在法律未禁止情況下可以被強制執行。有人認為,公積金作為保障公民住房權利的專項基金,應該專款專用,不應被強制執行。公積金屬公民個人財產,在法律未禁止情況下,可以被強制執行。因為,《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沒有規定住房公積金不得執行,司法解釋也沒有相關規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對住房公積金使用的限制,只是為了保證其用於居住條件改善目的的實現。
❽ 住房公積金法院可以扣劃嗎
住房公積金屬於個人所有的專款專用資金,屬於個人財產的范疇,法院是可以扣劃的。
2017年2月12日鳳凰網就以《安徽馬鞍山:老賴一直不還錢 法院扣劃公積金》為題,報道了這樣的案例。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住房公積金是否能被執行的
最高人民法院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是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應當有條件的予以強制執行。
具體分析如下:
1、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條的規定,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個人繳存或其所在單位為其繳存的住房儲備金,雖屬於職工個人所有,但適用范圍上受嚴格限制。因住房公積金問題復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在法律、法規未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定前,不宜輕易強制執行。
2、住房公積金問題復雜,涉及民生,政策性強。在法律、法規未作進一步明確規定之前,關於住房公積金的執行問題,執行法院應確保住房公積金對案涉當事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功能,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著審慎原則,依法妥善處理。
3、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條件,在保障被執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條件的情況下,執行法院可以對被執行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強制執行。
4、《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為:「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最高院對住房公積金能否執行這個問題一直持有審慎態度,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對於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是可以申請強制執行的。就目前而言,只有被執行人在符合《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24條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條件,在保障被執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條件的情況下,法院才可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
拓展資料
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現實障礙
雖然住房公積金在理論上可以被強制執行,但現行的公積金立法卻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了不少障礙。
1、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扣劃協助對象限於金融機構和收入發放單位,但公積金管理部門並非金融機構也不是收入發放單位。由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其為扣劃協助對象,大多數地方的公積金管理部門據此認為自身沒有協助法院執行義務,並以此為由拒絕法院的扣劃要求。
2、住房公積金提取的條件不充分。
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當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四條還專門規定了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六種情形,包括:
(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離休、退休的;
(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4)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導致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公積金管理部門因此規定只有達到提取條件後方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只有住房消費類的案件才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在離婚析產執行案件中,公積金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可以扣劃。這已成為司法實踐中制約公積金強制執行的最主要障礙。
3、《民事訴訟法》規定除了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外,公民的合法收入都可以依法被強制執行,如前所述,住房公積金亦屬於公民的合法收入,從法律效力來講,民事訴訟法屬於法律而且是上位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是下位法,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不能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將住房公積金排除在強制執行的范圍之外。
❿ 法院能強制扣劃債務人的公積金嗎
一般來說是可以的,住房公積金的最高法規為國務院頒發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而法院強制執行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律高於法規,因此出現了法院要求強制劃扣債務人(繳存人)的住房公積金,公積金中心一般無法拒絕。
不過這個問題也是公積金部門所質疑的,因為條例規定公積金應用於住房支出,被劃扣出去似乎不符合要求,所以有的地方公積金中心有一些自創的額外的規定,比如通過當地政府發文來限製法院隨意劃扣,又或者要求被劃扣的公積金不能直接提取,而是轉入債權人的公積金賬戶(如債權人不是公積金繳存人則為其在公積金中心開戶),等債權人符合公積金提取政策時再提取等等,但這些都是個別地方的做法,大部分地方公積金中心還是配合法院強制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