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hr必須知道的勞動法

hr必須知道的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3-11 20:38:48

❶ HR們要知道哪些法律、法規

做HR的,必須要懂法律。包括有關經濟犯罪的法律,包括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的規定也算,比如有關最低工資的),包括財務制度和法律,等等。可以說,現在沒有幾個公司是完全乾凈的。大多數行業的利潤如果完全合法就都給國家了。但是要知道自己哪裡不幹凈。否則,一旦出了問題,倒霉的就是管理人員。
力資源管理。企業對人力配置規劃使用的部門,分6個模塊: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配置,薪資福利,員工關系,培訓和發展,績效管理.
管理者圍繞下述3個P所採取的政策與做法:崗位,人員,績效。
首先要界定崗位使命,職責,及入職要求等;
再以次確保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歸根結底要確保該崗位上的人工作卓有成效,實現崗位使命與關鍵績效。

人力資源規劃內容
(一) 預測未來的組織結構
一個組織或企業經常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未來組織結構的預測評估應列為第一步。
(二) 制定人力供求平衡計劃
該計劃應考慮以下三點:
(1) 因業務發展、轉變或技術裝備更新所需增加的人員數量及其層次。

(2) 因員工變動所需補充的人員數量及其層次,這種變化包括退休、辭職、傷殘、調職、解僱等。

(3) 因內部成員升遷而發生的人力結構變化。

(三) 制定人力資源徵聘補充計劃

徵聘原則包括:

(1) 內部提升或向外徵聘以何者為先?

(2) 外聘選用何種方式?

(3) 外聘所選用的人力來源如何?有無困難?如何解決?

(4) 如果是內部提升或調動,其方向與層次如何?

(四) 制定人員培訓計劃

人員培訓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它包括兩方面:對內遴選現有員工,加強對員工進行產品專業知識及工作技能培訓;對外應積極獵取社會上少量的且未來極需的人才,以避免企業中這種人才的缺乏。至於人員的培訓內容,可包括:

(五) 人力使用計劃

人力規劃不僅要滿足未來人力的需要,更應該對現有人力做充分的運用。人力運用涵蓋的范圍很廣,而其關鍵在「人」與「事」的圓滿配合,使事得其人,人盡其才。人力使用包括下面幾項:
(1) 職位功能及職位重組;
(2) 工作指派及調整;
(3) 升職及選調;
(4) 職務豐富化;
(5) 人力檢查及調節。
人力資源規劃預測方法
一、公司人力規劃的概念
公司人力規劃分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一般來說,長期規劃是10年以上,中期規劃是1-10年,年度計劃即當年計劃。年度計劃是執行計劃,是中長期規劃的貫徹和落實,中長期規劃對企業人力規劃具有方向指導作用。
二、公司人力規劃的內容
公司人力規劃一般包括崗位職務規劃、人員補充規劃、教育培訓規劃、人力分配規劃等等。
三、公司職工的分類
依據公司編制人力規劃的要求,可以把公司職工劃分為以下六類: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包括基本生產工人和輔助工人、學徒工、服務人員、其他人員。
四、公司職工的需求預測
公司職工的需求預測是根據公司發展的要求,對將來某個時期內公司所需職工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預測,進而確定人員補充的計劃方案實施教育培訓方案。
職工需求預測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種:
1.經驗估計法:就是利用現有的情報和資料,根據有關人員的經驗,結合本公司的特點,對公司職工需求加以預測。經驗估計法可以採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
2.統計預測法:就是運用數理統計形式,依據公司目前和預測期的經濟指標及若干相關因素,作數學計算,得出職工需求量。這類方法中採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趨勢法,回歸分析和經濟計量模型比較復雜,用得也不多。
3.工作研究預測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工作研究(包括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來計算完成某項工作或某件產品的工時定額和勞動定額,並考慮到預測期內的變動因素,確定公司的職工需求。
五、公司職工的供給預測
職工供給預測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職工狀況,如公司職工的部門分布、技術知識水平、工種、年齡構成等,了解公司職工的現狀。
(2)分析目前公司職工流動的情況及其原因,預測將來職工流動的態勢,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動,或及時給予替補。
(3)掌握公司職工提拔和內部調動的情況,保證工作和職務的連續性。
(4)分析工作條件(如作息制度、輪班制度等)的改變和出勤率的變動對職工供給的影響。
(5)掌握公司職工的供給來源和渠道。職工可以來源於公司內部(如富餘職工的安排,職工潛力的發揮等),也可來自於公司外部。

答案補充

勞動法》是HR必須知道的呢

HR是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很多工作會涉及《勞動法》規定,如果不懂《勞動法》,開展工作會很困難。

❸ 為什麼說要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必須懂勞動法

人力資源就是管理公司及企業內部員工薪酬及崗位待遇等方面的實質性問題的,所依據的法律就是勞動法,當然密不可分了。

❹ 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需要了解哪些法律規

1、《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法律。

2、《工資支付回暫行規定》、勞動部關於答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最低工資規定》是關於工資的相關法律規定。

3、《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其實施辦法》關於假期的相關法律。

4、《工傷保險條例》、《社會保險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等是關於社保、公積金的法律。

❺ 做人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知道哪些勞動法

人事工作人員需要掌握很多基礎知識:

1、事務性工作

所謂事務性的工作就是人力資源日常工作內容: 例如郵件查收、常去瀏覽的網站內容、勞動關系管理、公積金管理、勞動合同簽訂 這些需要工作經驗。

2、人力資源基礎知識

需要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人力資源基礎工作分析、崗位分析、如何進行招聘、什麼是績效考核、什麼是薪酬管理、什麼是福利、福利在薪酬管理中起到什麼作用等等。

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規:

所有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都應該了解人力資源管理設計的法律法規。 熟悉法律法規也是人力資源工作的基礎。《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5)hr必須知道的勞動法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是通過模塊劃分的方式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涵蓋的內容進行的一種總結。具體是指: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

人力資源(HR)是社會各項資源中最關鍵的資源,是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資源,歷來被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業所重視。許多企業就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配置就是指在具體的組織或企業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化而實行的對組織或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

HR(Human Resource)各大模塊的工作各有側重點,但是各大模塊是緊密聯系的,就像生物鏈一樣,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失衡,所以,HR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必須到位,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斷地調整工作的重點,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管理保持良性運作,並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

❻ HR該懂得哪些法律啊

一、勞動法律法規匯總:

A.《憲法》:憲法中的規范都只是原則性的規定,一般不能直接適用;

B.勞動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勞動方面的基本法律與一般法律;包括《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職業病防治法》等;

C.勞動行政法規 :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規範文件,包括《工傷保險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等;

D.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含《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共四個;

E.地方性勞動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包括《工資支付條例》等;

F.部門規章:國家各部門制定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包括《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最低工資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等;

G.地方勞動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適用於本地區的規范性文件;

H.仲裁會議紀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爭議仲裁委會員發布;

I.重要判例:法院系統的勞動爭議指導性案例,雖不能直接適用,但其裁決依據值得關注。

二、重要的勞動法律法規:

網說從事勞動關系的HR每天要與64部法律法規打交道,則HR一生涉及的法律超百部,如此眾多的法律法規不僅是新入門的HR無所適從,也讓老HR茫然無緒,其實捋一下,不難發現,最重要最常用的法源依據是:三法、四解釋。

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訂)

《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制訂)

《工資支付條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訂)

四解釋: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

北宋趙普戲言:半部論語治天下,三法四解釋包解勞動爭議也頗有此境。

如HR能夠閱讀並領悟三法四解釋,則90%以上的勞動爭議可解。如欲做到人劍合一的境界,則應進一步加強實務操作。三茅是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台,建議多參加一些案例的討論。

❼ 做人力資源應該了解哪些法律法規

1、《勞動合同法》:涉及員工的入職、離職與調動,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2、《勞回動合同法實答施條例》:相當於《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細則,需要全面了解。

3、《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是為了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根據勞動法和公務員法,制定的條例。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

5、《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而制定的辦法。

6、《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是為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有關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規。

7、《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為規范社會保險稽查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的條例。

❽ 做HR該掌握的人事政策和勞動法規有哪些

做HR的,必須要懂法律。包括有關經濟犯罪的法律,包括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的規定也算,比如有關最低工資的),包括財務制度和法律,等等。可以說,現在沒有幾個公司是完全乾凈的。大多數行業的利潤如果完全合法就都給國家了。但是要知道自己哪裡不幹凈。否則,一旦出了問題,倒霉的就是管理人員。
力資源管理。企業對人力配置規劃使用的部門,分6個模塊: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配置,薪資福利,員工關系,培訓和發展,績效管理.
管理者圍繞下述3個P所採取的政策與做法:崗位,人員,績效。
首先要界定崗位使命,職責,及入職要求等;
再以次確保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歸根結底要確保該崗位上的人工作卓有成效,實現崗位使命與關鍵績效。

人力資源規劃內容
(一) 預測未來的組織結構
一個組織或企業經常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未來組織結構的預測評估應列為第一步。
(二) 制定人力供求平衡計劃
該計劃應考慮以下三點:
(1) 因業務發展、轉變或技術裝備更新所需增加的人員數量及其層次。

(2) 因員工變動所需補充的人員數量及其層次,這種變化包括退休、辭職、傷殘、調職、解僱等。

(3) 因內部成員升遷而發生的人力結構變化。

(三) 制定人力資源徵聘補充計劃

徵聘原則包括:

(1) 內部提升或向外徵聘以何者為先?

(2) 外聘選用何種方式?

(3) 外聘所選用的人力來源如何?有無困難?如何解決?

(4) 如果是內部提升或調動,其方向與層次如何?

(四) 制定人員培訓計劃

人員培訓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它包括兩方面:對內遴選現有員工,加強對員工進行產品專業知識及工作技能培訓;對外應積極獵取社會上少量的且未來極需的人才,以避免企業中這種人才的缺乏。至於人員的培訓內容,可包括:

(五) 人力使用計劃

人力規劃不僅要滿足未來人力的需要,更應該對現有人力做充分的運用。人力運用涵蓋的范圍很廣,而其關鍵在「人」與「事」的圓滿配合,使事得其人,人盡其才。人力使用包括下面幾項:
(1) 職位功能及職位重組;
(2) 工作指派及調整;
(3) 升職及選調;
(4) 職務豐富化;
(5) 人力檢查及調節。
人力資源規劃預測方法
一、公司人力規劃的概念
公司人力規劃分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一般來說,長期規劃是10年以上,中期規劃是1-10年,年度計劃即當年計劃。年度計劃是執行計劃,是中長期規劃的貫徹和落實,中長期規劃對企業人力規劃具有方向指導作用。
二、公司人力規劃的內容
公司人力規劃一般包括崗位職務規劃、人員補充規劃、教育培訓規劃、人力分配規劃等等。
三、公司職工的分類
依據公司編制人力規劃的要求,可以把公司職工劃分為以下六類: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包括基本生產工人和輔助工人、學徒工、服務人員、其他人員。
四、公司職工的需求預測
公司職工的需求預測是根據公司發展的要求,對將來某個時期內公司所需職工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預測,進而確定人員補充的計劃方案實施教育培訓方案。
職工需求預測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種:
1.經驗估計法:就是利用現有的情報和資料,根據有關人員的經驗,結合本公司的特點,對公司職工需求加以預測。經驗估計法可以採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
2.統計預測法:就是運用數理統計形式,依據公司目前和預測期的經濟指標及若干相關因素,作數學計算,得出職工需求量。這類方法中採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趨勢法,回歸分析和經濟計量模型比較復雜,用得也不多。
3.工作研究預測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工作研究(包括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來計算完成某項工作或某件產品的工時定額和勞動定額,並考慮到預測期內的變動因素,確定公司的職工需求。
五、公司職工的供給預測
職工供給預測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職工狀況,如公司職工的部門分布、技術知識水平、工種、年齡構成等,了解公司職工的現狀。
(2)分析目前公司職工流動的情況及其原因,預測將來職工流動的態勢,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動,或及時給予替補。
(3)掌握公司職工提拔和內部調動的情況,保證工作和職務的連續性。
(4)分析工作條件(如作息制度、輪班制度等)的改變和出勤率的變動對職工供給的影響。
(5)掌握公司職工的供給來源和渠道。職工可以來源於公司內部(如富餘職工的安排,職工潛力的發揮等),也可來自於公司外部。

❾ 做人力資源應該了解哪些法律法規

1、《勞動合同法》:涉及員工的入職、離職與調動,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內

2、《勞動合同法實施容條例》:相當於《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細則,需要全面了解。

3、《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是為了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根據勞動法和公務員法,制定的條例。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

5、《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而制定的辦法。

6、《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是為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有關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規。

7、《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為規范社會保險稽查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的條例。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簽定勞動合問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8:05 瀏覽:641
拖欠工資屬於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9-21 21:26:44 瀏覽:861
勞動法關於僱傭臨時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4:53 瀏覽:778
河南全國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21 21:24:51 瀏覽:724
有工商法嗎 發布:2025-09-21 21:18:09 瀏覽:613
勞動法休息日 發布:2025-09-21 21:12:13 瀏覽:501
各法規的備案 發布:2025-09-21 21:07:21 瀏覽:447
反貪污立法提出 發布:2025-09-21 20:59:23 瀏覽:787
勞動法能考什麼證 發布:2025-09-21 20:57:07 瀏覽:604
未入額法官怎麼辦 發布:2025-09-21 20:54:33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