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由什麼機關審議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2.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分別由哪些機關制定
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政法規國務院,地方法規和規章由地方人大及常委會
3. 國家行政機關通過什麼制定行政法規
有權制定和頒布行政法規的國家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根據回憲法第八十九條規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4. 行政法規由什麼部門設定
國務院制復定行政法規,制制定依據是:
1、【國務院職責】《憲法》第89條第1項:(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2、【制定機關】《立法法》第56條第1款: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3、【行政法規規定事項】《立法法》第56條第2款: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4、【授權立法】《立法法》第56條第3款: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另見該法第9~11條,但這三條實際是第56條第3款拆分後的表述。
5. 行政法規由哪一主體簽署公布
1、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總理以國務院令形式簽署公布。
2、相關規定:《行政法規制回定程序條例》
答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對行政法規草案的審議意見,對行政法規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報請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施行。
簽署公布行政法規的國務院令載明該行政法規的施行日期。
6.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分別是由哪些級別的機關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指省級人民政府和各同級部門的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是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7. 安全生產法由那個行政機關審議通過
由國家立法機關發布,一般情況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由國家主席簽署予以公布,安全生產法是由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號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是由常委會發布的
8. 根據現行憲法,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憲法及法律的機關。根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立法方面的權力主要是: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委員長一人、副委員長若幹人、委員若幹人、秘書長一人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立法方面的主要職權是:解釋憲法、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進行部分的修改和補充,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法規;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②泛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創製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享有國家立法權以外,根據現行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國務院享有制定行政法規的權力,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的權力;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可以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發布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民族自治區和自治州、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9. 行政法規草案由誰審議、審批
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由國務院審批。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版行政法規草案時權,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或者起草部門作說明。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對行政法規草案的審議意見,對行政法規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報請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施行。 簽署公布行政法規的國務院令載明該行政法規的施行日期。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匯編出版行政法規的國家正式版本。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