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訴訟代表人
❶ 關於行政訴訟參加人有何規定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依法參加行政訴訟活動,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的當事人和與當事人訴訟地位相似的訴訟代理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
網友咨詢:
關於行政訴訟參加人有何規定?
律師解答: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律師補充:
「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託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近親屬起訴時無法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取得聯系,近親屬可以先行起訴,並在訴訟中補充提交委託證明。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和具體許可權。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託的,也可以由他人代書,並由自己捺印等方式確認,人民法院應當核實並記錄在卷;被訴行政機關或者其他有義務協助的機關拒絕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實的,視為委託成立。當事人解除或者變更委託的,應當書面報告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原告資格】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❷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內容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對行政行為不滿,可依據《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但排除刑事授權、調解仲裁等非訴訟途徑。
受案范圍包括國家行為和特定決定,例如獎懲任免、終裁行為等。
訴訟管轄:
訴訟管轄由各級法院負責,專門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
復議決定影響原行政行為的,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訴訟參與人:
訴訟參與人包括近親屬和利益相關方,例如被限制人身自由者的代理人、合夥企業等組織。
訴訟代表制度明確,可針對土地使用權處分行為等提起訴訟。
訴訟權利:
訴訟權利明確,包括委託代理、證據舉證責任、起訴期限等。
法院對起訴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並在7日內作出決定。
訴訟過程規定:
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強調迴避申請的處理、證據保全、缺席處理、訴訟請求審查等規定。
判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時,法院有權採取相應措施。
上訴、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
對上訴、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再審案件需在判決生效後2年內申請。
執行程序:
第九十條至九十七條詳細規定了裁決執行、申請執行、財產保全、強制執行、罰款處罰等具體操作。
執行程序也有相應的規則和申請期限。
實施時間:
自2000年03月10日起,本解釋取代原有規定,具體執行按新解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