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產生條件

行政法產生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3-16 14:54:31

❶ 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行政相對人復行政違法的構製成要件有:
1)行政相對人具有責任能力;
2)行政相對人從事了違反行政法規的禁止性義務的行為;
3)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侵害了行政法所保護的行政關系;
4)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主觀上有過錯。

❷ 行政法產生的過程

行政法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維護社會秩序,保證公共利益。行回政權是建立社會秩答序、實現公益的基礎,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權力授予、運行的法律規范。在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方面,行政法具有重大作用。
二、規范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權力是一柄雙刃劍,一旦違法行使,極有可能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可以有效地預防和補救違法行政給相對人帶來的危害。

❸ 法國行政法產生的歷史條件

對於法國行政法學的認識,首先必須提及其「行政法母國」的顯赫地位。作為一種客觀現象,行政法首現見於法國;而作為專門研究這一客觀現象的法學學科,行政法學也被公認為肇端於法國。因此,要了解現代行政法各項制度的生成和原則的發展,要理解現代行政法學的基本精神和原理,就必須對法國行政法特別是法國行政法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有基本的掌握。

一、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與發展

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以現代行政法的出現為前提。現代行政法是相對於古代行政法而言的,它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法,只有在依法行政的法治國條件下才能產生。[1]「法治國」要求公民有權讓國家和政府遵守法律,而所遵守的法律又是由公民或者其代表制定。由此可知,現代行政法只能產生於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因為那時才有真正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法治國觀念的存在。所以說,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不會早於19世紀的中後期。

應注意的是,法國行政法學並非與法國行政法處於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具有滯後性。行政法學作為一門系統的獨立學科,而不僅僅是行政法律和法規的分類、整理和解釋,在法國的發生是相當晚的。[2]與法國其他法學學科,諸如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相比,行政法學算是「朝陽學科」。盡管法國最早的行政法學著作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然而法國行政法學的研究在19世紀的後期才開始展開。[3]關於法國行政法學誕生的時間與原因,我國著名行政法學家王名揚先生認為有如下幾點[4]:

一是行政法須誕生於法治國條件下才稱其為現代行政法,因而只有到了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才能產生行政法及行政法學,這一點與民法、刑法的產生時間和條件有大大的不同。[5]

二是法國行政法學的產生與法國的行政法院的建制密不可分,因而行政法院的建立與成熟也制約著法國行政法學的發展。法國最高行政法院自從1799年成立以來,逐步改進直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才完全定型,成為現代的行政法院,作出有影響的判決。法國早期的經典行政法學理論的提出都是與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密不可分的。

法國行政法已有大約150年的歷史,但法國行政法學的飛躍發展則是近20內實現的。在此之前,法國行政法學則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6]根據法國著名行政法學家莫里斯·奧利弗的研究,法國行政法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潛在的創造期」(1800~1818)、「明顯的形成發展期」(1818~1860)、「組織化的時代」(1860~20世紀20年代)三個階段:[7]

(一)「潛在的創造期」(1800年~1818年)

該時期,法國行政法院的審判職能還不健全,處理行政案件的判例尚未公開,有關行政法研究的系統著作也沒有面世。隨著法國行政法院各種活動的展開,學者們已經注意到它在法國政治和法律生活的重要意義,從此就開始對未公開的判例進行闡釋。1814年出版的馬卡雷爾(Macarel)的《行政判例要論》(E『lemens de jurisprudence administrative)是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二)「明顯的形成發展期」 (1818年~1860年)

該時期在法國行政法學界出現了幾件較大的事件,這些事件有力的推動了法國行政法的發展,從而最終導致了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第一件大事是1818年至1860年法國行政法學界關於行政法院改革的論戰。由於自1799年法國行政法院建立以來,它的功能並不是十分完善。因而眾多學者都在討論行政法院的功能轉變問題,其中有「行政國家論」的觀點,也有「司法國家論」和「行政裁判國家論」的觀點。經過論戰,「行政裁判國家論」成為主流觀點。第二件大事是行政法講座在法國大學的開設。1819年3月24日根據國王的敕令,在巴黎大學法學院創設了「行政法講座」(une chaire de droit administratif),以此來適應有產階級與市民了解國家租稅、警察行政、土地徵用、公共工程建設事業等方面行政法知識的需要。自此至1837年12月12日,根據法王的敕令,法國全國各個大學的法學院中全部設立了「行政法講座」。第三件大事是「巴黎學派」和「普瓦捷學派」的形成和發展。這兩個學派分別依託於巴黎大學法學院和普瓦捷大學法學院,故而得名。「巴黎學派」和「普瓦捷學派」的形成及其活動,積極地推動了法國行政法學的發展。第四件大事是論述行政法各論的作品大量出現。1840年以後,法國出現了以行政法院成員為核心的構築行政法學總論體系的活動,行政法院副院長、建設部部長和國會議員維因(Vivien)在1845年出版的《行政研究》(Etudes Administratives)一書中,首次將行政法分為總論(總則)和各論(分則)兩大部分,從而在法國(不言而喻,也是在世界上)最早開始對行政法總論的研究。第五件大事是行政法各論的論述作

❹ 行政法合同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你好, 行政合同的原則是行政合同在訂立、履行、變更和解除過程中所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

依據行政法原理,行政合同的原則有:

公開競爭原則

公開競爭原則,是指行政合同一般應當在公開招標、投標,公開競爭的基礎上訂立。 該原則不僅是民事合同訂立的原則,也是行政合同訂立時應遵循的原則。由於行政合同 的行政性,該原則對合法的行政合同的達成至關重要。以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的簽訂 為例。法律規定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可以採用協議、拍賣和投標的方式簽訂。但體現公開 競爭原則的招標方式和半公開或秘密的協議方式,在合同簽訂的結果方面差異明顯。以上海市為例,自年至年,土地出讓中採用招標方式的每平方米單價都在美元以上,而採用協議方式最低只有美元(平方米,一般在幾百美元之間。可見,招標方式的採用,使得政府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公開競爭原則的運用,使得政府行為透明度大為增加,使經濟管理行為處於監督之下,而不公開的協議方式則為權錢交易打開了方便之門。

行政合同的公開競爭原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訂立行政合同要求行政主體事先公開表示訂立合同的意向及公布合同內容。如行政主體欲出讓國有土地,應當事先公開訂立合同的要約及出讓土地的位置、面積、用途、使用年限等,使行政相對方能全面了解行政主體簽訂合同的要約。同時,公開競爭原則的遵守也是行政機關保護相對方的信息自由權的表現。在行政活動中,行政相對人都

行政合同漫畫
有權獲得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之外的信息。

(2)行政合同在簽訂過程中要求行政主體平等地對待行政相對各方,讓參與的各方有均等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優勢和實力。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既能保證公益的達成,減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益,也有利於防止腐敗。

全面履行原則

全面履行原則,是指行政合同依法成立之後,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雙方必須根據行政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全面履行行政合同的條款。行政合同的全面履行是行政合同依法成立的必然結果,並構成行政合同法律效力的核心內容和行政合同消滅的主要原因。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❺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具體行政行為成立的一般條件是:

1、在主體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是享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實施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工作人員意志健全具有行為能力。如果作出行政決定的不是執行國家職務、可以承擔國家責任的國家機關或者其他合法的實施者,該決定不能發生法律上的效力,也無法按照行政法上的救濟方式追究法律責任

2、在內容上,向對方當事人作出具有效果意思的表示。效果意思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所希望達到的法律效果,即設立、變更和消滅對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行政機關要求對方當事人應當做什麼或者不準做什麼的意思,應當以正確和可識別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來,使對方當事人知道行政機關為其安排了什麼樣的權利義務。

3、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和方式進行送達。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內容限於領受送達的內容,領受送達的時間是對方當事人開始履行義務的最早時間點。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不發生法律約束力。

(5)行政法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可以分為若干種,一般包括拘束力、執行力和確定力。

  1. 拘束力,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經生效,行政機關和對方當事人都必須遵守,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成員必須予以尊重的效力。對於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不但對方當事人應當接受並履行義務,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更改,而且其他國家機關也不得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再次受理和處理該同一案件,其他社會成員也不得對同一案件進行隨意的干預。

  2. 確定力,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不再爭議、不得更改的效力,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取得不可撤銷性。一般而言,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後都會有一個可爭議和可更改期。權益受到損害的當事人可以利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或者其他法定途徑獲得救濟,行政機關也可以通過行政監督程序撤回已經生效卻有法律缺陷的具體行政行為。但是出於穩定行政管理關系的需要,這一期限不可能無限延長。當法定的不可爭議不可更改期限到來時,該具體行政行為也就取得了確定力。當然這是形式意義的確定力。

  3. 執行力,是指使用國家強制力迫使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以其他方式實現具體行政行為權利義務安排的效力。這是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國家意志性的體現。理論上,具體行政行為發生拘束力後,有關當事人應當積極主動地履行相關義務。如果當事人不能自動履行這些義務,具體行政行為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無法實現,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力就可以發生作用。有關機關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依職權或者依申請採取措施,強制實現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利義務安排。

❻ 簡述行政權力產生效力的條件

內容
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權是指行政機關制定普遍性行為規范的權力,在現代社會中,各國政府的行政權力中幾乎無例外地都擁有行政立法權。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立法權屬於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只是執行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但是隨著西方社會行政國現象的出現,現代社會中行政機關具有廣泛的職責。
行政機關為有效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僅靠立法機關的立法已遠遠滿足不了履行職責對法律的需要,於是,憲法和法律便賦予行政機關以一定范圍內的立法權,允許行政機關為履行職責的需要,根據法律的精神和原則,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用以調整各種行政關系,規范行政相對方的行為。所謂行政立法權,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發布一般性行政法律規范的權力。不過,行政機關的行政立法權是一種不完全的立法權,必須在法定許可權內行使。也就是說,第一,行政立法必須要有憲法和法律的依據,或者要有權力機關或具體法律的授權。第二,行政立法的內容不能與憲法、法律相抵觸。
行政決策權
行政決策權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重大行政管理事項制定計劃、作出決定的權力。行政決策是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貫穿於行政活動的整個過程。
行政決策權對於行政機關有效地履行職責起著積極的作用。行政決策往往成為行政的政治課題,決策是否符合實際,決策的效果或結果如何,決定著社會及民眾對決策的態度及評價。政府在行使決策權時應該確保傾聽人民意見的渠道通暢,始終將公共利益的實現作為決策追求的目標,保證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
行政組織權
行政活動的特點之一是其組織工作,組織活動對於實現行政管理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行政組織權指行政機關對其行政組織內部的崗位和人員的設置權,包括對行政機構和人員的法律權利義務和職責許可權等的設定、變更和廢止的權利;對作為管理對象的社會公眾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的設定、變更和廢止的權力等。
行政決定權
行政決定權指行政機關依法對行政管理中的具體事項進行處理的權力。行政處理權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履行行政職責中最經常、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行政權力,因為行政機關最經常性的工作就是對日常事務作出具體行政決定。行政機關大量職責的履行,是通過行政決定實現的。行政決定權具體表現為行政機關對行政事務的行政許可權、行政徵收權、行政確認權、行政獎勵權、行政合同權等。
行政命令權
行政命令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通過作出行政決定,依法要求被管理對象作出某種行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權力。行政命令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通告、通令、布告、規定、決定、命令等。
行政命令可以是針對特定的人和事的,也可以是不針對特定的人和事的。不針對特定人和事的行政命令與行政立法相似,往往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發布。它與行政立法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制定和發布的主體不同。行政立法的主體是擁有行政立法權的特定的行政機關,而行政命令的主體則是一般的行政機關。第二,制定和發布的程序不同。行政立法的程序接近於立法的程序,可以說是一種准立法程序,而行政命令的制定和發布則沒有嚴格的程序要求,它與行政立法相比要簡單得多。
行政執行權
行政執行權指行政機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命令等,具體執行行政事務的權力。行政機關行使行政執行權,必須是對法律、法規或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命令的具體執行。這一點和公民、組織的權利不同。公民或社會組織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以從事許多法律、法規未明文禁止的活動。而行政機關行使行政執行權,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根據是不行的。
行政監督檢查權
行政監督檢查權指行政機關為保證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對其管轄范圍內的被管理對象遵守及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的權力,包括專門監督主體所行使的監督檢查權和業務主管部門或職能部門所行使的監督檢查權。
行政監督檢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檢查、審查、審計、檢驗、查驗、鑒定、勘驗等。行政監督檢查權既是一種獨立的權力,同時又是行政立法權、行政命令權、行政決定權實現的保障。
行政處罰權
行政處罰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對其所管轄范圍內的被管理對象違反有關法律規范的行為,依法給予處罰等法律制裁的權力。行政處罰是現代國家普遍採用的管理手段之一。
為實現行政管理目的,行政機關常常會對公民的行為作出種種規定,公民則有服從的義務。如果公民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不履行相關義務,行政機關可依法給予處罰。根據各國行政法規范所設定的行政處罰權,一般都包括申誡罰、財產罰、行為罰和人身罰等。由於行政處罰權的行使涉及到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因此,行政處罰權的行使要貫徹處罰法定原則,包括處罰主體法定,處罰依據法定以及處罰程序法定等,以避免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行政強制執行權
行政強制執行權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對不依法履行義務的被管理對象採取法定的強制措施,以促使其履行法定義務的權力。行政強制執行的內容一般包括強制劃撥、強制拆除、強制檢查以及執行罰等強制執行措施。行政機關是國家機關,為了保證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制止違法行為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法律賦予其行政強制權是必要的。但是,行政強制權因涉及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法律必須對之加以嚴格的限制和規范。因此,行政強制執行的行使,必須有法律的依據,並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行政機關行使時也必須非常慎重,不是在必要時不行使,必須行使時亦應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內,否則,將導致行政專制和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犯。行政強制執行權與行政處罰權的區別在於二者的目的和形式不同,行政處罰權的目的主要在於制裁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者,行政強制執行權的目的主要在於迫使不履行行政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為罰款、拘留、沒收、弔扣證照等,行政強制執行的形式主要為查封、扣押、凍結、劃撥及對人身的強制措施,如扣留、約束等。
行政司法權

行政司法權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方裁決爭議、處理糾紛的權力。裁決爭議、處理糾紛的權力本來屬於司法機關,是法院的固有權力,但是在現代社會,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行政管理涉及的問題越來越專門化,越來越具有專業技術性的因素。這樣,普通法院在處理與此有關的爭議和糾紛方面越來越困難和越來越感到不適應,而行政機關因為長期管理這方面的事務,恰恰具有處理這類爭議、糾紛的專門知識、專門經驗和專門技能。
於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以一定范圍內的司法權,允許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裁決和處理與行政管理有關的民事、行政爭議和糾紛,如有關商標、專利、醫療事故、交通事故、運輸;勞動就業以及資源權屬等方面的爭議和糾紛。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直接裁決和處理與此有關的爭議、糾紛,顯然有利於及時解決社會矛盾,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當然,為了保障公正和法治,行政機關的行政裁決行為通常還要受到司法審查的監督。
我國的行政權力來源於憲法和組織法,其權力行使的主體主要是國家行政機關,也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行政機關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行政機關大體上也具有上述一般行政權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權;行政命令權;行政處理權;行政監督權;行政裁決權;行政強制權;行政處罰權等。

❼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須具備哪些條件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內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容組織。行政主體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須具備的條件如下: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託的組織
受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❽ 行政法律的產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特徵

一般認為,行政法律行為具備以下特徵:[1]
(1)主體資格要件,即作出行內政行為的主體必須合法;
(2)職權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行容政主體行使法定行政職權的行為;
(3)法律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一種法律行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
(4)程序要件,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的程序必須合法,符合法律規定的步驟、方式、方法、時限和順序。

❾ 為什麼說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是法治國家形成的基本條件

因為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要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有法可依是前提,所以國家必須要制訂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證我國法制化建設的有序進行。

❿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具體要求是什麼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訴訟法各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03 15:24:27 瀏覽:985
公司經理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3 15:03:24 瀏覽:507
道德經推導 發布:2024-05-03 14:05:12 瀏覽:677
道德層面 發布:2024-05-03 13:49:19 瀏覽:226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
刑事訴訟法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百度文庫 發布:2024-05-03 11:33:06 瀏覽:143
南岸區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4-05-03 11:14:36 瀏覽:63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予續簽 發布:2024-05-03 04:53:47 瀏覽:188
工勤人員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4-05-03 01:02:13 瀏覽:493
醫療損害鑒定司法鑒定 發布:2024-05-03 01:01:57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