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侵犯隱私權
『壹』 誰能舉幾個例子說明是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並且現行法律有哪些具體規定
您好,
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關於隱私權的明確規定只是在《侵權責任》第二條進行了確立,但關於隱私權的保護卻體現在了《民法通則》、《憲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侵權責任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隱私權有如下法律特徵: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的秘密(實際上即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有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侵犯隱私權的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根據國情和社情,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隱私的情況。
『貳』 侵犯個人隱私觸犯民事訴訟法那一條
侵犯的不是民訴,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損害責任版若干問題的解釋,第權一條第二款: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民訴是程序法不是實體法。
『叄』 侵犯涉嫌隱私權案件中,在哪種情形下,個人信息不屬於隱私
1、隱私案件是指涉及公民不願告人或不願公開的個人私事的民事案件。同“陰私案件”一樣屬不宜公開審理的案件,但“陰私案件”是涉及兩性關系或侮辱婦女的刑事案件,因其涉及受害人名譽且有傷風化而不宜公開;
隱私案件主要涉及個人、夫妻、家庭的不宜告人或公開的生活私事,如戀愛史、婚姻史、夫妻生活、生理缺陷等。
(3)民事訴訟法侵犯隱私權擴展閱讀
隱私權有以下四項權利:
1、隱私隱瞞權。隱私隱瞞權是指權利主體對於自己的隱私進行隱瞞,不為人所知的權利。
2、隱私利用權。隱私利用權是指自然人對於自己的隱私權積極利用,以滿足自己精神,物質等方面需要的權利。
3、隱私維護權。隱私維護權是指隱私權主體對於自己的隱私權所享有是維護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犯時可以尋求公力與私力救濟。
4、隱私支配權。隱私支配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支配。
『肆』 別人侵犯我的隱私權,怎麼告
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去法院起訴立案需要有原告身份證明,起訴狀,並預交訴訟費用。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伍』 列舉幾種侵犯個人隱私權的現象有哪些
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關於隱私權的明確規定只是在《侵權責任》第二條進行了確立,但關於隱私權的保護卻體現在了《民法通則》、《憲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侵權責任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隱私權有如下法律特徵: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的秘密(實際上即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有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侵犯隱私權的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根據國情和社情,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隱私的情況。
『陸』 涉嫌侵犯他人隱私的案件要怎麼處理
不公開開庭.
作為公民的一項人格權,隱私權在性質上是絕對權,其核心內容是對自己的隱私依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侵害的義務。
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另外,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七條也對為保護公民隱私而不公開審理作了規定。這些規定其實是對公民隱私權最明顯的司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