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中調解方面說法
A. 行政訴訟能否調解結案
行政訴訟案件不適用調解,這是原則,但也有例外,就是牽扯到賠償、補償以及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進行調解,前提是原告要同意才行,這是《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明文規定的。
除了賠償、補償和自由裁量,其他類型的事項為什麼不能調解呢?因為行政法律關系中,最基本的原則是:法無規定不可為。
各個行政機關做什麼,必須以現有法律法規為邊界,否則就會導致公權力過於膨脹,侵犯到個人領域的私權。
也就是說,除了三種可以變動商量的案件,其他事項都規定的死死的,不能隨意變動和改變,任何變化都活讓法的尊嚴受到破壞。
與此相近的,是訴訟法對法院的約束,在訴訟法中沒有規定的程序,法院也無權處理,比如行政訴訟案件以訴前調解的形式受理,要經過行政庭調解過後才決定是否立案,哪怕這個案件不屬於調解的案件呢。
訴前調解是近幾年法院緩解民事案件數量過多的舉措,但現在放到行政訴訟中又是什麼邏輯呢?
B.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調解原則適用於
B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回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答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C. 關於行政訴訟法律規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正確答案是B,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不同,行政訴訟主要解決的是對於行政機關的行內政行為撤銷,因容此,不適用調解;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是倒置的,由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詳細法律規定見於《行政訴訟法》。
D. 2014年《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中關於調解制度的內容在哪一條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調解制度,是第60條。
《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條 人民法回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答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E.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的調解行為是什麼意思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的調解行為,意思是行政機關主持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或者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達成的調解協議,是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F. 依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行政訴訟案件中一律不適用調解 為什麼是錯的沒搞懂。。麻煩高手解答
依我的理解 行政訴訟是不適用調解的 因為行政機會的行為要麼合法 要麼違法 而且權力機關要是允許調解的話 他們的責任會大大的降低吧 但是在行政訴訟案件的具體賠償當中 是允許調解的 所以這句話太絕對了 應該是不正確的 這是我個人理解哈
G. 下列關於行政訴訟中的調解問題的表述中哪個是正確的: 請解釋。
A是正確的,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訴訟不得以調節方式結案。人民法院當然可以以調節方式結案,但是對於行政案件是不能的,所以B中的說法就錯誤了。
H. 行政訴訟法第61條規定的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原則有哪三種例外情況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在涉及行政許可、登記、徵收、徵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專議所作的裁決的行政訴屬訟中,當事人申請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審理需以民事訴訟的裁判為依據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訴訟。
I. 行政訴訟可以適用調解嗎
不可以,但行政賠償部分可以調解。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專審理行政案件,不屬適用調解。第六十七條第三款規定,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7條規定和《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都明確規定,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被告有權提供不予賠償或者減少賠償額方面的證據。
(9)行政訴訟法中調解方面說法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勝訴權。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 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