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中專家輔助人
Ⅰ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和專家輔助人的區別
首先,概念不同。證人是指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專家輔助人是指在科版學、技術以及權其他專業知識方面具有特殊專門知識或者經驗的人員根據當事人的聘請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庭輔助當事人對訴爭的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或者發表意見和評論的人。
其次,法律地位不同。證人證言屬於民事訴訟法中一項單獨的證據種類,而專家輔助人的意見並非單獨的證據種類,而是被視為當事人陳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
再次,出庭人數是否受限不同。證人出庭不受人數限制,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應當出庭作證;但專家輔助人出庭有人數限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當事人只能申請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然後,舉證針對的對象不同。證人出庭作證,只能就其直接感知的事實提供證言,不得就其感知的事實發表意見或者作出推斷;而專家輔助人與證人恰好相反,只能針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湖綜合對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業問題提出個人的意見。
最後,出庭作證啟動程序不同。出庭作證的證人,可以由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也可以依法院職權要求證人出庭;而專家輔助人只能依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並經法院同意才能出庭。
Ⅱ 鑒定人的與專家輔助人
鑒定人,是指對訴訟中爭議的專門性問題作出鑒定結論的機構或自然人。專家輔助人(也稱訴訟輔佐人),是指由當事人聘請,幫助當事人向審判人員說明案件事實中的專門性問題,協助當事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質證的人。
鑒定人與專家輔助人都是利用專門知識對訴訟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或確定,但二者有明顯區別:
第一、產生的方式不同。鑒定人主要是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或法院指定的,一方當事人單方面委託的比較少見;而專家輔助人則不同,雖然是否需要使用專家輔助人要由法院決定,但法院同意後,由雙方當事人各自聘請,因而可以分為原告方的專家輔助人和被告方的專家輔助人。
第二、所起的作用不同。鑒定人的作用是運用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對鑒定對象進行鑒定後得出結論性意見,其所作的鑒定結論是一種證據;而專家輔助人只是幫助當事人對一些專門性問題作出解釋、說明,其陳述不是一種證據。
第三、費用的承擔不同。鑒定的費用作為訴訟費用原則上應當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而專家輔助人的費用由提出該輔助人的當事人承擔。
Ⅲ 民訴中專家輔助人需要迴避嗎
民訴中專家輔助人不需要迴避。
法庭審判時,專家輔助人不適用迴避制度,其設置是為了幫助一方說明問題,費用由申請人承擔,也說明了,專家輔助人不具有中立地位;
在偵查、檢查活動中,專家輔助人是為了幫助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查明案情,有居於中立地位的義務,此時適用關於鑒定人的迴避規定,需要迴避。
(3)訴訟法中專家輔助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因公司設立、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Ⅳ 什麼是專家輔助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准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負擔。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詢問。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由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就有案件中的問題進行對質。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可以對鑒定人進行詢問。這里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是通常所說的專家輔助人。
Ⅳ 專家輔助人的意見是不是法定證據
根據2015年民訴解釋122條,專家輔助人的陳述視為當事人陳述,屬於法定證據。
Ⅵ 如何理解新刑訴法中的「專家輔助人」條款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192條首次將「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引入到刑事訴訟程序中來。此舉旨在強化對庭審中涉及的鑒定意見的實質性質證,進一步規范質證程序,提高對科學證據的質量要求。「專家輔助人」是學界的一種普遍稱謂,而非法律上明確規定的概念。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也出現了「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當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請由專業人員出庭進行說明,法庭也可以通知專業人員出庭說明」的規定。在這兩個司法解釋中分別出現新概念「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和「專業人員」,在學界被稱作「專家輔助人」。
「專家輔助人」是指在某一專業領域方面具有專門的知識或經驗,為了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就訴訟中涉及到的專業性問題作出自己的判斷,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審判者對案件事實進行准確認定的人員。新刑訴法第192條規定,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各級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了解和正確對待刑事訴訟中的這一「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作出相應調整。
新刑訴法對於「專家輔助人」的具體地位和作用,僅做出比較籠統的規定。為了深入理解法律規定中「專家輔助人」的地位與作用,不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就訴訟地位而言,「專家輔助人」是訴訟參與人的一種,但「專家輔助人」的訴訟地位又不等同於鑒定人。在我國當前的刑事法律體系中,只有偵查機關和法院有權決定是否聘請鑒定人對案件中涉及的專業問題進行鑒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無權決定是否聘請鑒定人,只能申請補充鑒定或重復鑒定。但對於是否聘請 「專家輔助人」,可以由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自行決定並申請法庭通知其出庭。
其次,「專家輔助人」的訴訟作用,集中體現在出庭質證的過程中。它應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維護聘請方當事人的法益,就對方提出的涉及鑒定意見或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或質詢,作出說明或對質;二是協助聘請方對鑒定人或對方聘請的「專家輔助人」進行詢問,並對案件涉及的鑒定意見加以質證。
兩個方面皆是為對鑒定意見進行實質性質證,使鑒定意見在質證中得到檢驗,有利於審判者對案件涉及的專業性問題進行正確理解,從而對鑒定意見是否客觀公正做出更准確的判斷,確保訴訟程序的正當性。
Ⅶ 刑事訴訟中專家輔助人必須要出庭嗎
第一百八十七條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所以在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時,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必須出庭。
Ⅷ 如何申請專家輔助人出庭
向法院遞交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