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遲到按勞動法可以扣除嗎
❶ 公司勞動法,為了遲到能扣錢
用人單位制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時,要經職工討論,並經公示或者告知職工,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有關員工遲到扣工資的規定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情況下制定是不違法的。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4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❷ 勞動法有沒有關於遲到怎麼扣錢的相關條例
員工違反勞動紀律是否可以被企業處罰,需要依據具體所在省份具體分析。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於08年1月被廢止,部分地區譬如《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亦規定禁止企業對員工行使罰款權。
但是,由於各地的地方性法規規定企業有罰款權,且尚未予以修改,所以,很多企業至今仍然在對違紀員工進行經濟處罰。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或者其扣減工資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這就直接從立法上禁止了企業對員工行使罰款權。
以深圳為例,2008年11月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單項和當月累計處分金額不得超過該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且對同一違紀行為不得重復處分。實施處分後的月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雖然深圳市屬廣東省行政管轄,但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授權深圳經濟特區制定地方性法規,根據《立法法》第八十一條之規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的效力高於廣東省指定的地方性法規,因此,在深圳經濟特區內的企業對員工仍具有違紀經濟處罰權。
❸ 在不違反勞動法的情況下,員工遲到後在工資里怎麼扣
這個沒有來一個具體金額數,要根據自所在單位的實際情況而定。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須經公示後生效。經公示後的規章制度具有效力,員工應當尊照執行。按員工月工資除以每月法定工作天數21.75得出日工資,各個單位對於考勤都有自己的實施辦法,根據遲到時間計算扣款金額,比如遲到5分鍾不扣,遲到半小時算曠工一點等等,每個單位不一樣,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❹ 遲到扣工資合法嗎
您好:員工上班遲到被扣工資不合法,
但是因勞動者的原因造成公司損失可扣除工資,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其他。上班遲到是很多人都會經歷過的事,在許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都有對員工遲到罰款的一條。這里要說明的是,盡管用人單位沒有法定的罰款權,但法律是公平公正的,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對用人的單位的合法權益也是如此。勞動者如存在肆意遲到等行為應屬於違反勞動紀律,企業和僱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制定,合乎情理的考勤扣款是被允許的,而一些用人單位超出員工正常日薪的罰款肯定是不合法的。一般來說,許多公司都會給員工每個月幾天自由選擇放假的時間作為福利,但存在一些用人單位為避免員工請假,規定請假期間扣除員工正常工資以上甚至三倍的工資,這樣的規定明顯是違法的。根據相關《勞動法》條例,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檢查期間的工時應按出勤對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曠工處理。如果用人單位因女職工請假去產前檢查而罰款,那麼就屬於違法行為。工資是用人單位使用勞動者的勞動力所必須支付的報酬。換句話說,用人單位即使經營虧損甚至破產,也必須支付勞動者的工資。所以,用人單位以員工未達標剋扣工資也是違法的。如果用人單位以遲到、請病假等為理由扣除員工的工資的,員工可以進行投訴,或者是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單位支付足額的工資,如果單位拒不支付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裁決,並申請強制執行,從而拿回自己應得的勞動報酬。
【法律依據】: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剋扣勞動者工資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❺ 員工遲到,該怎麼計算扣錢才算合理呢
上班遲到是很多人都會經歷的事情。工人的任性遲到行為違反勞動紀律。公司有權在規章制度或企業獎懲制度中對此類行為進行一定的處罰,以實現雙方權利義務平等。那麼遲到扣工資合法嗎?遲到剋扣工資合法嗎?除了這五種情況之外,還應對違法行為進行賠償
不可抗力是勞動者無法預見、避免和克服的客觀情況。可能有人會發現交通擁堵好像是不可抗力,是否不應該從工資中扣除。事實上,每天上班的工人經常會遇到交通堵塞。它們是可以預見和克服的客觀情況(例如,提前開始)。但是,由於自然災害造成工人日常工作道路的坍塌、中斷或其他情況,工人必須改變工作路線。這種情況是不可預測的,工人無法避免或克服,所以是不可抗力。
第四,工人因病不能按時上班
工人因病不能按時上班,所以工人不能按時上班,也受到勞動法規定的待遇期限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將勞動者的遲到行為作為應受工資處罰的情形是不合適的。當然,如果工人是遲到各種原因,最好能提供一些證據來證明這一點。勞動爭議發生後,可以作為免除扣罰責任的理由。
動詞 (verb的縮寫)由於公司安排的事務遲到
其實這種情況不屬於遲到。雖然工人沒有在通常的時間到達工作地點,但在到達工作地點之前,他已經按照僱主的要求履行了勞動合同。因此,公司不能扣除工人的工資。
如果工作人員是遲到由於上述情況,最好保留相應的證據。為防止公司做出錯誤判斷或故意做出違法判斷遲到剋扣工資,損害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