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被迫離職賠償
㈠ 勞動法,離職公司是否會給賠償
深圳的律師:
見我的空間文章:
勞動者離職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因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等行為,被用人單位合法解僱。這種情況下,勞動者沒有經濟補償金;
2. 勞動者因個人原因自行辭職,沒有經濟補償金;
3. 勞動者勞動合同到期後,用人單位不願意續簽合同。則用人單位應當補償從2008年1月1日起至合同到期的年限工齡,每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足半年按半年計算(即半個月工資);
4. 用人單位在合同期內解僱員工,無法證明其屬於合法解僱(例如員工有嚴重違紀的情形),則用人單位應當補償雙倍的工齡。例如如該員工的工齡為5年零一個月,則按照雙倍的5年半計算。應當補償11個月工資;
5. 用人單位因為停業、經濟性裁員、員工不勝任工作等原因辭退員工,應當按照工齡年限,每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足半年按半年計算(即半個月工資);
6. 如用人單位拖欠、剋扣工資,未購買社保等原因導致員工被迫辭職,則應當按照工齡年限,每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足半年按半年計算(即半個月工資);
根據你的情況,建議你通知公司不同意公司對你崗位的調動,因為這不符合勞動合同的約定。如公司將你炒掉,很可能賠償你雙倍工資。
㈡ 員工不同意調崗被迫離職,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
公司是一定要給經濟補償的。因為公司沒有經過員工的同意,就私自給員工調崗,使員工被迫離職,公司這樣的做法已經侵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員工是可以通過相關部門要求公司給予賠償的。
現在是一個法治社會,所有人都需要按照規定去做事情,有違反規定的,就要付出代價,這樣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和諧,作為用人單位就應該切實地為員工著想,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他就會覺得更加有歸屬感,工作的時候也會更加有狀態,如果企業不想用,這個員工要給出正當的理由,而不是通過一些齷齪的手段逼迫員工離職,這不是一個正規企業該做的事情,這樣的企業遲早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㈢ 被迫離職有賠償嗎
因為公司原因導致員工被迫離職的情形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1、公司沒有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保;
2、公司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或者雙方約定的內容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比如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資待遇、勞動報酬數額及工作崗位等與約定內容不一致;
3、公司未按期足額向勞動者發放勞動報酬;
5、公司用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在乘人之危的情形下,迫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
6、公司在勞動合同或者規章制度中排除了自己的法定責任、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
7、公司提出與勞動者解除合同並且與勞動者協商一致;
8、公司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因為公司降低原勞動合同約定條件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的;
......
賠、補償項目
1、如果是因為公司原因被迫辭職,且符合本文情形,則勞動者可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
2、如果是因為公司違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則勞動者可以主張公司支付經濟賠償金;
3、如果公司未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則可以主張公司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差額;
4、如果公司未依法支付加班費,則可以主張公司支付加班工資,但勞動者要提交證據證明存有加班事實;
5、如果公司未依法繳納社保,則可以要求公司補繳,同時如果在該期間內發生了自費醫療情形,可主張公司賠償可報銷但因未交社保導致無法報銷部分的損失;
6、如果未安排未休年休假,則可以主張公司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
......
上述僅為一部分常規賠、補償項目,並非所有可主張賠、補償項目。
(3)勞動法被迫離職賠償擴展閱讀:
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律依據是《勞動法》第二十八條和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主要情形有,
1、經雙方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或者職工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因此解除勞動合同的,單位應根據職工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2、職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3、勞動合同簽訂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又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按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4、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被迫辭職的情況下,勞動者主張經濟補償金的主要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用人單位利用掌握了生產資料的剩餘分配權,利用職權強迫勞動或者限制人身自由,扣除工資或無故拖欠工資。勞動法作為保護勞動者弱勢地位的保護法,維護勞動者的權利是其必然使命。
地方勞動法規中賦予勞動者單方即時解除勞動合同權利中規定的事由與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被迫辭職獲得經濟補償金的事由范圍不一致。所以出現某些情況下可以單方即時解除勞動合同,但不能獲得經濟補償金。
㈣ 工作3個月,「被迫」辭職,公司如何賠償
1、按照勞動合同法,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公司需支付雙倍工資,所以公司還應支付你1500*3個月=4500的工資補償;
2、沒有交社保,可以讓公司補交3個月的社保,你本人支付3個月個人部分,具體金額按不同地區的社保基數而定,需咨詢當地社保機構;
3、平日加班支付15倍加班工資,周六周日加班需支付你2倍的工資,節假日加班需支付你3倍的工資,但是你需要出具你加班的證明,比如經領導確認的加班單原件、復印件。或者工資條上顯示的你的出勤天數多於22天。加班工資計算方法:1500元月工資/22天*15倍或2倍或3倍*加班天數。這部分需要你自己計算。
4、半年內公司辭退你,應該支付你半個月工資作為補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應該補償可以翻倍,也就是應該支付你1個月工資作為辭退你的經濟補償。
最後,要得到這些經濟補償,你需要去勞動沖裁部門去申請勞動仲裁。
㈤ 勞動法 離職 賠償
1.要求支付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08.2.1至公司作出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時間為止,不能超過一年
2.超過一年,你可以要求確認單位與你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要求繼續履行,或者要求支付違法解除合同的賠償金,10個月工資(5*2),如果沒有補簽書面無固定期限合同,還可以要求,自簽訂之日至解除之日的雙倍工資,但這個多半不被支持。
3.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要補足低於的部分,還可以要求25%的經濟補償金(差額部分的)
證據:1.勞動關系成立:工資條,工資卡,工作服、工作證、等等。
2.公司作出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決定,如果沒有書面的,可以去錄音。
其他的,越多越好最少要有以上兩條
有問題可以給我發站內信
㈥ 員工被迫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員工因以下原因被迫辭職有經濟補償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 【經濟補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一點 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五)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6)勞動法被迫離職賠償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
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書、調解書,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調解書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審查核實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之規定,裁定不予執行:
(一)裁決的事項不屬於勞動爭議仲裁范圍,或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二)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三)仲裁員仲裁該案時,有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四)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勞動爭議仲裁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執行的裁定書中,應當告知當事人在收到裁定書之次日起三十日內,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