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法規不正確
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不一致如何適用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和行政內法規不一
致的應當容執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的復函
1993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閩法行其〔1991〕017號請示收悉。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國務院法制局的意見,答復如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三十條規定:「未按本法規定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性節嚴重的,並可以沒收漁具。」這一條未規定可以沒收漁船。《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未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或者偽造捕撈許可證進行捕撈,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這是與漁業法的規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執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
2. 行政法高手進!關於行政法規
第4個不對,和第3個重復了。2、3抵觸時候,不當然適用法律,你這個說法我還是今天第一次聽說。我得查一查再告訴你。
3. 以下關於行政立法程序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確的
以下關於行政立法程序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確的?
A.一般而言,行政立法要經過起草與立項、審查、決定和公布幾個步驟
B.起草過程中必須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意見,聽取意見必須採取聽證會的形式
C.其審查機構是國務院法制機構
D.審查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對於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可以酌情作出說明
答案:A.一般而言,行政立法要經過起草與立項、審查、決定和公布幾個步驟
4. 下列關於行政法規解釋的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國務院各部門法制機構請求國務院法制機構解釋,國務院法制機構專可以研究答復。沒有條文規定屬國務院部門可以解釋行政法規。
最高院怎麼能解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呢?這個是常識問題,不需要理由吧?最高院在行政案件中如果發現不知該如何適用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問題,應當中止行政案件的審理,逐級上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裁決。
對具體應用行政法規的問題,各級政府法制機構請求國務院法制機構解釋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研究答復。不是各級政府。
5.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如果發現有關行政法規違法或不適當怎麼處理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如果發現有關行政法規違法或不適當,則應該不適用該行內政容法規,而應直接適用法律。
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所實施的、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尚未構成犯罪的有過錯的行政行為。行政違法是一種違法行為,其主要特徵有:
一、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的行為。行政違法不是一種違紀行為,而是一種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
二、行政違法是一種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較之犯罪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輕微。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犯罪違反的是刑事法律規范,依法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
三、行政違法是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
6. 行政法規不包括地方法規嗎
不包括。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7. 關於行政強制行為的設定,哪些說法不正確
行政強制行為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其中行政強制執行只能由法律設定,而強制措施除了可以由法律設定外,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凍結之外的措施,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查封和扣押。
8. 關於行政法規,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拘留處罰 錯誤
《立法法》:「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回制定法律:…… (五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B.行政法規對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時可以增設行政許可 【正確】
《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C.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錯誤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D.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 院法制辦裁決 錯誤
《立法法》:「第八十五條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9. 下列有關行政法律關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B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回產生(引發答)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不同於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行政法調整的對象,而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調整的結果。行政法並不對所有行政關系作出規定或調整,只調整其主要部分。因此,行政法律關系范圍比行政關系小,但內容層次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