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的時效規定
A. 請問勞動法中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臨時工也是工人,和有勞動合同的工人得賠償標准一樣。仲裁的時效為二個月。
B. 勞動法有勞動關系時效規定嗎
勞動關系時效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為一年;因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等原因仲裁時效中斷的,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他。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C. 勞動法訴訟時效是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專裁的時效期間為屬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3)勞動法中的時效規定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目的: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時間及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范圍: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D. 勞動法中的訴訟時效是一年,這個時效是從哪一天開始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內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容。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E. 勞動法中對加班費的時效限制規定是多長時間
1.根據勞動部1995年3月25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企業由於生產經營需要而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的 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突發性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情形。可見,國家不提倡加班加點,但也不是完全禁止。
《勞動法》的確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而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300%的工資報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在休息日休息是沒有工資的,所以休息日加班工資應該在按月發放的正常工資之外另按日工資標準的200%支付。但是,國家規定法定節假日期間,用人單位應該向勞動者支付工資,也就是說,單位按月發放的工資中已經包括了法定節假日的工資,所以,單位在支付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時,只須另外支付日工資標準的200%,加上包含在按月發放的正常工資中的法定節假日工資,就符合了《勞動法》規定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300%的工資報酬。
原勞動部發布的《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勞部發〔1995〕226號)明確規定,凡是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補休的,均應該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准150%、200%的工資;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則應該另外向勞動者支付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小時或日工資標准300%的工資。
如果企業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按規定,企業除了應當補足勞動者的加班工資外,還要按不足部分的25%支付補償金。
不過現在小企業基本上不管那麼多了,關鍵在於加班的那句,「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大部分人都選擇默認接受,就怕丟了飯碗。
2.關於不定時工作制:也不是隨便可以制定的,前提勞動局審批企業的申請崗位和勞動者協商同意並給於補償
3.可以先到勞動局的監察大隊請求出面給於協調和幫助,不行的話寫書面的仲裁書到勞動局仲裁委員會仲
F. 急求新《勞動法》中關於勞動時間的詳細規定!
勞動法第四章都是規定勞動時間和休假的
第四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G. 勞動法規定時間
按照國家統一作息時間:
上午早08:00——11:30;
下午14:00——17:30 ;
不是24小時值班;
法定節假日、公休日不受理投訴。
勞動局包括勞動分局和勞動就業服務中心 。
一: 勞動分局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勞動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實施市制定的勞動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2、綜合管理轄區內城鄉勞動力就業、流動就業、涉外就業;綜合管理轄區內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考核鑒定;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和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3、綜合管理轄區內各類企業勞動關系協調工作,負責轄區內企業勞動合同鑒證、勞動爭議處理、勞動爭議仲裁工作;
4、依法行使勞動行政監督檢查權,監督檢查轄區內企業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組織查處勞動違法案件,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負責勞動信訪工作;負責勞動普法工作。
5、綜合管理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承辦勞動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H. 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是多長
勞動法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