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治內部監督是什麼
1. 行政系統內部監督的定義
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是指國家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對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守國家法律和紀律或對有關公共事務的處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檢查、調查、處理或提出建議的制度。
內部監督又分為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1、一般監督主要指層級監督。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繫上產生的一種相互監督的關系和活動。一般監督是行政機關內部監督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監督,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廣泛性等特點。
2、專門監督分為行政監察和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審計監督。
2. 在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中有法制部門的監督。請問法制部門是指的什麼
法制部門是指襲
(1)從廣義上來說,分為司法部門: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立法部門:全國人大,地方人大,國務院法制局;執法部門:行政執法等。而政府的法制部門從屬於政府,並對其有監督作用。一般為各級政府的法制辦辦公室。
(2)通常的法制部門是指公、檢、法、司,即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人大內設的法制部門不應該算,僅是人大機關的內設機構。
行政法制又稱政府法制。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管理行政事務中與公民和社會組織之間各種縱向關系(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人身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總稱。
行政法制機關的特點表現為,
(1)在調整行政法律關系時,一般採用單方意思表示的方式,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機關單方表示意志,無需徵得管理相對人的同意即告成立,並以行政機關自身具有的強制力保證這種社會關系的建立和運轉。
(2)它與調整橫向的平等、有償主體之間社會關系的民事法制,與以制裁嚴重破壞民事和行政法制為主要任務的刑事法制,在目的、任務、方法以及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3. 行政內部監督包括什麼監督
我國行政內部監督體系包括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其中一般監督主要包括層級行政監督、主管監督和職能監督;專門監督主要包括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4. 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
行政監督系統是指由不同類型、不同方式、不同內容及不同效力的行政監督所構成的相對獨立的有機統一的監督體系。
在行政監督系統中,組成行政監督系統的各個部分監督是監督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監督中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對行政管理的整個過程進行著強有力的監督。但是,各個不同部分監督不是孤立地發揮各自的功能,而是作為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有機統一的整體從多方面共同對行政管理過程發揮作用、完成行政監督任務的。行政監督系統的這種有機整體性在行政監督中表現為各部分監督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分工協助,密切配合,全方位地同時監督行政管理活動,並貫穿於行政監督系統運動的始終。在這一監督過程中,既發揮了各部分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監督系統的整體功能。因此,要增進行政監督系統的整體功能,就必須使各種監督機制在整體上協調一致。
5. 行政系統的內部外部監督怎麼區分吶
1、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主要是審計署監察局或是紀委.職工代表大會之類的,
內部監督有:監察部門監督、法制部門監督、上級政府監督、審計部門監督等。
2、外部監督主要是全國人大,群眾輿論監督。
外部監督有: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等。
(5)行政法治內部監督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又分為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1、一般監督主要指層級監督。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繫上產生的一種相互監督的關系和活動。一般監督是行政機關內部監督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監督,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廣泛性等特點。
2、專門監督分為行政監察和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審計監督。
二、外部監督
1、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外部監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部行政監督體系
6. 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是什麼意思行政外部監督呢
一、內部監督
行政監督的內部監督包括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一般監督包括三點:日常監督,職能監督和主管監督。
1、日常監督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在日常工作中根據需要隨時進行的各種雙向監督,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這兩種形式。比如,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對其所直屬下級機構各部委等進行日常的工作監督(自上而下),與此同時,各部委也可以對中央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自下而上)。
2、職能監督就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職權范圍內對其他部門所實施的監督。例如,財政部對其他部委所進行的有關財政方面的監督就屬於職能監督。
3、主管監督是上級政府的工作部門對下級政府相應的工作部門所實施的監督。
二、外部監督
1、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拓展資料
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7.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包括哪些內容
(1)行政監察機關:行復政監制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2)、國家審計機關: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3)、上級行政機關: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活動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
8. 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和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分別有哪些
一、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是指國家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對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守國家法律和紀律或對有關公共事務的處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檢查、調查、處理或提出建議的制度。
內部監督又分為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1、一般監督主要指層級監督。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繫上產生的一種相互監督的關系和活動。一般監督是行政機關內部監督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監督,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廣泛性等特點。
2、專門監督分為行政監察和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審計監督。
二、外部監督
1、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9. 行政監督體系的內部監督都有什麼
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系統包括一般監督與專門監督等子系統。具體包括:上級政府、下級政府、審計部門。
內部專門監督,主要是指政府專設的監督機構實施的行政監督以及各類專業性行政監督,包括: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物價監督和質量監督等專業性行政監督。
內部非專門監督,包括:上下層級監督,即各級行政機關及其主管按行政隸屬關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進行直線監督;平行部門監督,即政府職能部門就其所轄事務,在自身許可權與責任范圍內對其它相關部門實施監督 。
(9)行政法治內部監督是什麼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行政機關的內部自身監督有多種方式,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以公民請願、訴願為核心的自身監督。請願權是一項古老的權利,指人民就某項事情,向國家機關陳述意見的權利。
一旦訴願提出,行政機關就對其所作出的決定進行核查,核查的過程既是對行政官員的檢查過程,也是改正錯誤決定和公民得到幫助的過程。另一種是在行政部門內部設立專職監督檢查機關進行監督。
為了更有效地加強行政監督,促進行政管理科學化、法制化,許多國家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立了各種檢查約束機制。如美國1978年後,在各行政部門設立監察長的制度。監察長由總統任命,並由國會參議院同意。監察長直接向上級首長負責,獨立行使職權,地位相當於副部長。
10.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