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對曠工離職的處理

勞動法對曠工離職的處理

發布時間: 2021-12-05 22:53:00

⑴ 《新勞動法》規定曠工應該如何處理

國家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以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確定的。勞動合同法和人民法院在裁決時,也會考慮實際情況和審判習慣來確定的。但是用人單位在規定製度只有符合法律規定製定的,才具備法律效力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⑵ 員工曠工幾天屬於自動離職勞動法中哪條有明確規定

對於曠工,我國法律中是沒有相關規定的。

根據《勞動法》第條、《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規定用人單位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如果公司規定的員工手冊中,有員工曠工幾天算自動離職的規定,單位就可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給你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如果只是口頭說,沒有正式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你們之間的勞動合同就是有效的。

⑶ 關於員工曠工,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處理的

《勞動法》賦予用人單位有制定和執行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的權力。

曠工是內一種違反勞動紀容律的行為。曠工嚴重的,甚至會被用人單位除名。用人單位依據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對其予以處分和罰款,是一種正常的企業管理。

至於對曠工的處罰與安全積分和年終獎金掛鉤,也是法規允許企業應有的自主權。因為各個公司的經營特點不同,可以制定側重點不同的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比如有的公司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對勞動紀律會松一些。有的公司24小時運行,不允許崗位缺人,就得嚴肅勞動紀律。

鑒此,公司對你曠工的處罰(罰款100元,與安全積分和年終獎金掛鉤)是必要的,只是罰款100元可能會有問題。

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對你罰款100元肯定超過20%,具體超過多少,要以你的月標准工資來計算。

⑷ 關於曠工和離職,勞動法是怎麼規定的

您好。曠工可以不發工資,可以按相關管理制度處理,但不能罰款,包括100元/天和500元的罰款都是違法的。可向勞動部門投訴,電話12333。祝順利。

[ 律師咨詢預約電話:15322998014 ,QQ:260159 ]
[ 因無法檢視您的證據材料,僅依據文字陳述提供咨詢,如有需請當面垂詢律師。]

⑸ 請問勞動法規定累積三天曠工當自動離職處理嗎,

曠工屬於違反勞動紀律。一個月累積曠工3天,單位對你做出自動離職處理,從法律上來講,並無不當。雖然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管理有所限制,但企業自身仍享有管理員工的自治權利。這種情況下,只要廠里與你結清工資,辦理離職即可。

⑹ 員工長期曠工離職怎麼處理

一、實務中對曠工理解和運用的「亂象」

在員工離職階段,最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青睞的就是員工能主動提出辭職或者以員工曠工為由解除其勞動合同兩種處理方案。因為這兩種方案對用人單位來說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然而,在實務中,用人單位在理解和處理以員工曠工為由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極為隨意和率性,可謂「亂象叢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規章制度中沒有關於曠工的具體界定、請假制度、考勤制度等相關條款的設置,或者相應條款設置缺乏明確性、系統性和關聯性而無法有效適用;

第二,隨意認定曠工,只要不來上班就算曠工,根本不考慮原因;

第三,利用考勤、請假等制度,人為製造曠工事實,只為解除員工的勞動合同。事實上,第三點用人單位用得最多,但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最大。

二、曠工的界定

相關立法對何為曠工並不明確,根據《現代漢語辭典》的解釋,「職工不請假而缺勤」就是曠工。顯然,這一解釋僅是從請假程序上進行界定,並不涉及是否需要曠工的實體理由。然而,實踐中我們通常也將曠工等同於無故曠工,即沒有正當理由不來上班,貌似我們在理解和處理曠工的時候需要關注曠工的實體理由。認定曠工到底是只需要實體理由還是只需要程序條件,亦或是實體、程序都需要?目前尚無定論。

根據筆者的觀察,實踐中,對曠工的理解經歷了「形式主義」(或「程序主義」)到「實質主義」(或「實體主義」)的變化過程。所謂形式主義,就是認定曠工的時候只要員工沒有請假或用人單位不知情的情況下不來上班,就視為曠工。而所謂實質主義,就是在認定曠工過程中還要看是否有正當理由,換言之,即使沒有請假或請假手續不全的,但若有正當理由也不能視為曠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勞動立法對規章制度的重視和完善,沖裁員、法官越來越傾向於實質主義的認定標准。據此,用人單位在日常管理中當然傾向於我們對曠工的傳統理解,即只要不請假而缺勤就視為曠工,但必須注意實務部門的傾向性認知。

三、曠工的正確應對

由上分析可知,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對曠工的理解和處理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具體如何應對?這就需要用人單位對規章制度的精細化處理。具體而言,建議關注以下幾點:

1、在規章制度中明確界定曠工。前已分析,理論和實務界對曠工沒有統一的界定,只是在認定曠工的過程中傾向於不同的觀點,此時就更需要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具體界定。比如,可界定為:「員工不來上班,又不按照規章制度的規定請假或說明的,屬於曠工」。

2、規章制度中有明確的請假制度體系。合理、完善的請假程序,不僅能方便員工請假,也方便用人單位的管理。當員工置請假制度於不顧,則按曠工處理就順理成章。問題的關鍵是很多員工臨時遇到急事未能及時請假,或者無法按照規章制度中規定的程序或流程請假的如何處理?可以設置兩種方案加以應對:第一,事後補假和說明制度的完善。員工出於正當理由無法及時請假或無法請假的,應該在制度中賦予其彌補機會;第二,當事員工拒絕彌補或以其他不正當理由彌補或說明的,可以在規章中設置成轉化條款,即視為嚴重違規,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3、曠工及其處理的具體標准應該明確可操作。如曠工多長時間對應什麼樣的處理方案?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解除勞動合同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曠工標准?遲到、早退與曠工的關系怎麼界定?按時上下班,但不在崗是否算曠工以及如何以此計算曠工時間?等問題都需要明確。

4、避免在規章制度中規定「員工曠工,視為自動離職」。

⑺ 新勞動法對員工曠工怎麼處理

勞動法沒有規定曠工具體處理辦法,只是規定了「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專」的,用人單位可屬以解除勞動合同。曠工是驗證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達到一定天數(按司法實踐一般需要連續曠工3天以上,具體由所在單位依法制定規章制度明確),可以構成「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情形。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熱點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 發布:2025-09-17 05:43:37 瀏覽:915
2014司法考試刑法真題 發布:2025-09-17 05:43:36 瀏覽:194
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監督檢查 發布:2025-09-17 05:32:39 瀏覽:970
近現代行政法是控權法的原因 發布:2025-09-17 05:18:22 瀏覽:94
合資公司怎麼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5:14:14 瀏覽:546
公司收款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5:07:04 瀏覽:190
事業單位教育管理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7 04:58:06 瀏覽:764
東莞勞動法關於產假的規定 發布:2025-09-17 04:41:07 瀏覽:897
南開大學經濟法考研紅寶書 發布:2025-09-17 04:41:06 瀏覽:175
經濟法階段練習一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4:40:30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