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原告的確定
Ⅰ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民事原告是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第四十九條規定了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其中包括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的權利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Ⅱ 民事訴訟法規定原告是否可以一個以上
可以來
原告人數沒限制,只要是和源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就可以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Ⅲ 關於當事人的確立在民事訴訟法的第幾條
當事人的確立在民事訴訟法的第119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Ⅳ 民事訴訟法原告資格包括哪些
任何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均可以成為原告,到具體的案件中需要根據案情判斷是否具有原告地位。
Ⅳ [民訴案例]:如何確定當事人
甲、乙、己根據「經交警勘察,丙屬於違章駕駛。」均可以將丙作為當事人,因為其是因果的主要造成者,在這根據新《交法》有幾種情況,一是丙是否符合《交法》的相關規定(有合法的駕駛證),如果沒有,戊將車租賃或僱傭丙駕駛車輛,可以以丙為訴訟主體,戊為第二被告;二是丙有有合法駕駛證,僅是被戊僱傭駕駛車輛,訴訟同一,三是丙有合法駕駛證,戊是將合法的車租賃給了丙,就只能起訴丙,按新《交法》不與戊發生訴訟關系。
還有幾種是以前面分析為基礎的訴訟
一是甲乙為訴訟主體起訴,要求甲賠償損失,乙再以丙為訴訟主體起訴主展自己的權益,包括賠償甲的損失和自己的醫療費;丙以此類推起訴丙主展自己的權益,包括賠償乙賠償甲的損失、自己賠償乙的房屋損失。
己可以直接起訴丙要求房屋賠償。也可以起訴乙,乙再去起訴丙主自己的權益。
Ⅵ 【民訴】二審中,當事人如何確定
如何列二審當事人
1�共同上訴
根據《民訴意見》第176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訴的,均為上訴人。
注意:這種情況下,沒有被上訴人。
2�必要共同訴訟中部分共同訴訟人上訴
根據《民訴意見》第177條的規定,必要共同訴訟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訴的,按下列情況處理:
(1)該上訴是對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其他共同訴訟人利益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
(2)該上訴僅對共同訴訟人之間權利義務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對方當事人利益的,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
(3)該上訴對雙方當事人之間以及共同訴訟人之間權利義務承擔有意見的,未提出上訴的其他當事人均為被上訴人。
注意:總結為一句話:誰對一審判決有意見,就是上訴人;對誰有意見,即對與誰之間的權利義務劃分有意見,誰就是被上訴人;其他人按照原審訴訟地位列名。
3�普通共同訴訟中部分人上訴
普通共同訴訟中,部分共同訴訟人的行為對其他人不發生法律效力,部分共同訴訟人上訴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未提起上訴的其他共同訴訟人不作為二審中的當事人。
4�訴訟代表人
訴訟代表人不服一審法院的裁判,不僅可能因提起上訴而成為上訴人的訴訟代表人,也可能因對方當事人上訴而成為被上訴人的代表人。
5�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以本訴訟的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提起上訴,成為上訴人,也可以成為本訴訟的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的被上訴人。
6�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可以成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在法院判令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實體義務的情況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起上訴,而成為上訴人,也可以因參加之訴中對方當事人提起上訴而成為被上訴人。
有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需要注意:
(1)根據《民訴意見》第182條的規定,對當事人在一審中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原審人民法院未作審理、判決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2)根據《民訴意見》第183條的規定,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在一審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注意:1)發回重審的裁定書不列應當追加的當事人;2)這里是指存在一審中應當參加而沒有參加的訴訟當事人,如果是屬於權利義務承擔的情況,可以直接變更當事人。例如,二審中當事人死亡,法人、其他組織分立為兩個法人、其他組織。
(3)根據《民訴意見》第184條的規定,在第二審程序中,原審原告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就新增加的訴訟請求或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4)�根據《民訴意見》第185條的規定,一審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上訴後,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應當判決離婚的,可以與子女撫養、財產問題一並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Ⅶ 關於民事訴訟法的確認之訴
確認之訴必須具有需要訴訟救濟或保護的法律利益,並且這種狀態能夠通過確回認除去。法律之答所以規定提起確認之訴必須具有確認利益,是因為如果對於請求確認的對象不以法律明文加以限制,那麼當事人對於任何事情均可請求予以確認,法院將因此不堪重負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司法功能。一般情況下,當事人若能夠通過其他訴訟得到救濟,則不能提起確認之訴。但對於將來給付請求權以及對於作為請求權基礎的借貸關系,所有權是否存在以及在確認判決足以滿足債權的行使情況下則可以提起確認之訴。
Ⅷ 民事訴訟法中"原告就被告"什麼意思
原告就被告,是民事訴訟案件在區域管轄的原則,即被告在哪個法回院轄區,原告就答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這樣做有利於法院送達法律文書,節約訴訟成本、縮短訴訟周期,也有利於最終的執行。
Ⅸ 遺產繼承的訴訟中如何確定原告被告呢
遺產繼承的訴訟中確定原告被告的方式:原告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並提交起訴狀的一方當事人。而被告是指接受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並提交答辯狀的一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Ⅹ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
1、可以在侵權行為地B縣法院起訴。
2、原告就被告是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民訴第內二十一條是對這一原則的具容體解釋。第二十八條在侵權行為地是一個特別規定,在規定管轄范圍時可以依據特別規定,而不依普遍性原則。
3、你只針對管轄權的話,可以向B縣法院提管轄權異議,這種情況,在法定期間內寫個異議書遞交立案庭就可以了。假如說你問的是答辯理由的話,具體情況你也沒寫,我建議你可以從洪水的不可抗力上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