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九條二款
① 關於勞動合同 第九條:其他(二)下列文件規定為本合同附件,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勞動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民法意義上的擔保是指債權人為確保債務得到清償,而在債務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權利上設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財產的一種權利的行為。本條所稱的擔保並不是民法意義上的擔保。而是用人單位以此為名義非法向勞動者收取風險抵押金、扣押勞動者身份證件的行為。
在實踐中,有些用人單位為防止勞動者在工作中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不賠償就不辭而別的情況,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在招用勞動者時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風險抵押金的行為,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勞動監察部門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大量查處,執法力度較大,使大多數用人單位不敢再明目張膽地向勞動者收取抵押金,轉而採取了一些變相的方法或手段,達到向員工收取抵押金的目的。如收取服裝費、電腦費、住宿費、培訓費、集資款(股金)等,變相獲取風險抵押金。甚至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勞動者求職心切,收取高額抵押金後逃之夭夭,造成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此外,用人單位還通過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如暫住證、資格證書和其他證明個人身份的證件等,以達到掌控勞動者的目的。因此本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
用人單位違法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建立勞動關系時收取風險抵押金等項費用,對不交者不與其建立勞動關系,對交者在建立勞動關系後又與其解除勞動關系且不退還風險抵押金等項費用;另一種是建立勞動關系後全員收取風險抵押金等項費用,對不交者予以開除、辭退或者下崗。因此,無論是在建立勞動關系之前,還是在建立勞動關系之後,只要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即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者有權拒絕用人單位以各種形式和名義向自己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根據原勞動部1995年《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對違反規定的,由公安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給勞動者本人。本法第八十三條也規定了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法律責任,即: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按每一名勞動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依照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及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賠償經濟損失的數額,應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額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准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如果能夠迅速改正錯誤,表現良好的,賠償金額可以酌情減少。
在勞動者中確實有少數違法亂紀分子利用工作條件的便利,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同時由於他們流動性較大,不易於管理和索賠,導致個別用人單位只能通過收取風險抵押金、抵押物或扣押身份證等方式來避免損失,這樣做是不合法的。如果用人單位想要避免勞動者給單位造成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就離職的風險,應當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來解決,而不能簡單地採用收取抵押金(物)的錯誤方式。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條規定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③ 我想問一下勞動法第九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④ 勞動法第九條規定
勞動法第九條原文如下: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⑤ 如何認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二款
首先,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是通過民主程序公之於眾,其次,勞動者的行為客觀存在,並且是屬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
何為「嚴重」,一般應根據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限度和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所規定的具體界限為准。最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處理是按照本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辦理的,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5)勞動法第九條二款擴展閱讀:
案例:違反單位「戀愛禁令」淮安一女子被開除
因為違反單位內部規定——不允許職工之間談戀愛,淮安某機械公司職工李麗(化名)被單位開除了。李麗認為單位侵犯了她自由戀愛與婚姻自由權,於是將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賠償金5萬余元。記者6日從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經過審理,法院最終判決該機械公司賠償李麗5萬余元經濟損失。
2013年1月,李麗應聘進入淮安某機械公司上班,該公司規章制度明確規定:在公司上班期間不得與本單位其他員工建立戀愛關系,否則構成違約,公司有權將其開除,且員工不得索要相應的經濟賠償金或者經濟補償金。
李麗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亦明確禁止公司員工內部戀愛。然而,在上班期間,李麗與公司員工張強(化名)因工作接觸產生好感,建立了戀愛關系。礙於公司規定,兩人不敢公開戀情,只能偷偷交往。但隨著時間推移,兩人的戀情還是被公司發現。
今年3月7日,該機械公司以李麗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為由將其開除。被開除後的李麗心有不服,認為該機械公司「禁止公司員工內部戀愛」的規定,侵害了她婚姻自主的權利,該規定無效,於是將該機械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支付其經濟賠償金5萬余元。
機械公司則稱,公司內部員工建立戀愛關系可能損害公司利益,單位規章制度明確規定「禁止公司員工內部戀愛」,且李麗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亦有該條款,李麗應當知曉該規定,公司依照單位規章制度作出的開除處理決定並無不當。
淮安市中院經審理認為,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但該規定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國家強制性的法律規定。
我國婚姻法賦予每個公民婚姻自由的權利,機械公司「禁止公司員工內部戀愛」的規定,侵害了李麗的婚姻自由的合法權利,違反了我國法律關於公民婚姻自由的規定,應當無效。
⑥ 勞動法勞動合同第九條什容
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內,不得要求勞容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法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⑦ 勞動法中哪一章哪一條規定,不許收取員工押金及扣押身份證如果違反了,將處以什麼刑罰
是《勞動合同法》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回,不得扣押勞動答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處罰:《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⑧ 勞動合同法第九條如何理解
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版居民身權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1丶在實踐中,有些用人單位為防止勞動者在工作中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不賠償就不辭而別的情況,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在招用勞動者時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風險抵押金的行為,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勞動監察部門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大量查處,執法力度較大,使大多數用人單位不敢再明目張膽地向勞動者收取抵押金,轉而採取了一些變相的方法或手段,達到向員工收取抵押金的目的。
2丶如收取服裝費、電腦費、住宿費、培訓費、集資款(股金)等,變相獲取風險抵押金。甚至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勞動者求職心切,收取高額抵押金後逃之夭夭,造成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此外,用人單位還通過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如暫住證、資格證書和其他證明個人身份的證件等,以達到掌控勞動者的目的。因此本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
⑨ 勞動合同法第九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