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的相關案例

訴訟法的相關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08 05:10:56

訴訟法案例

9年的改成7年,然後在2-9(2+7)年之間量刑。因為上訴不加刑原則,既不能加重原決定執行的刑期,也不能單獨加重某個罪名的量刑,所以這個案例,只能把搶劫罪9年改判為7年。

② 刑事訴訟法相關案例---請教

(一)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
(二)在實際的刑事訴訟中,我們實際履行檢察官職權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
第一、在審查起訴環節要履行好告知義務,告知犯罪嫌疑人有以下的基本權利(1)要求偵察機關告知追訴理由的權利,(2)自行進行辯護的權利,(3)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具有部分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訊問時有要求其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在場的權利,(4)控告偵察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權權利,(5)要求偵察機關適用法律平等的權利,(6)要求偵察機關保證訴訟權利的形勢權,(7)認為自己屬於法定不追究形式責任時,請求相關機關撤消案件的權利,(8)申請檢察官、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及其司法警察迴避的權利,(9)申請迴避被駁回,申請復議的權利,(10)聾、啞、盲的犯罪嫌疑人要求相關機關為其提供知曉和表達意思表示的權利,(11)在移送審查起訴起三日內告知有權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提出控告的權利,(12)在接受訊問時拒絕回答與案件無關問題的權利,(13)接受詢問後,閱讀或者要求訊問人員予以宣讀並修改讀問筆錄的權利(14)要求親筆書寫供述的權利,(15)依法會見律師的權利,(16)要求檢察機關聽取自己意見,要求檢察機關依法不起訴的權利等與犯罪嫌疑人切實相關的權利。
第二、在審查起訴環節中認真審查案件事實和相關證據。這個環節在實際操作中大家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的工作方式,只注重對犯罪嫌疑人定罪,罪重的證據,很少去審查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責任的的證據,這對於犯罪嫌疑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和我們審查案件事實的宗旨:查清案件事實真相,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減輕或者免除的證據也是案件事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應當注意審查的,但也是我們經常忽視的。
第三、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的充分行使。在法定的時間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聘請辯護律師,或者讓其法定的代理人知曉,在訊問犯罪嫌疑人時要尊重犯罪嫌疑人的辯解意見,因為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最清楚自己是否實施了被指控的犯罪,因此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也有利於檢察機關查明事實真相。對於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出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被告人,如果其沒有聘請律師或者法定代理人檢查機關有義務為其指定法定的代理人或者律師為其辯護。這是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的。
第四嚴格執行迴避制度,刑訴法第28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我們必須自覺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杜絕既當裁判員又當球員的尷尬局面,這是司法機關公正處理案件的重要訴訟保障,是公正司法的基本前提,這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必要保障,也是司法人性化的具體體現。
第五、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依照法律規定收集證據,嚴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同時對一切案件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在現實中屢屢發生刑訊逼供的情況存在,因為以前陳腐觀念的影響把口供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本,是證據之王,在現實的實踐中大家取得證據的途徑之一就是先由犯罪嫌疑人進行供述,再通過供述的線索或者材料去獲取、查事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證據,而不是通過先經過合法的方式和程序獲得犯罪嫌疑人供述以外的證據去印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屬實。這種取得證據的方式有待改變。加上有罪推定的流毒還沒有肅清,不少人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同了有罪的犯人了,這樣他們始終要想他們犯罪嫌疑人能夠自證其罪,或者希望從他們口中掏出證據或者證據線索,再去找證據,不容質疑,如果犯罪嫌疑人開口說實話,的確有利於證據的收集,減輕了辦案的難度,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不開口或者不能自證其罪就施以刑訊,不承認犯罪就認為不老實,這會嚴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權,是對他們合法權利的肆意踐踏,執法者如果違法肆意踐踏他人人權,談何公正執法,更不用討論執法訴訟的司法價值了。同時,這也是對司法機關執法形象的嚴重損害。文明執法、文明辦案是司法、執法人員的起碼職業道德,刑訊逼供的行為,不僅違法職業道德而且還觸犯了國家的法律,破壞了國家的威信,容易導致被詢問者及其親友與政府產生對立情緒,形成不安定因素,破壞了國家法治的秩序,也沒有實現刑事訴訟的價值目的。
第六、在出庭支持公訴的環節,我們不僅有作好代表國家機關出庭支持公訴控告被告人犯罪的義務,也有依法保護被告人合法權利的義務。在指認其犯罪時,不僅要指認其犯罪的事實,也要向法庭提供其罪輕的證據和事實,要綜合考慮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做到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司法效率以及司法人性化的有機統一。盡管要作到這一點很難,但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第七、認真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能。我門不僅有代表國家機關支持公訴的職能,對刑事訴訟也有執法監督的職能。在偵察環節要監督好偵察機關嚴格依法辦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取證,嚴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不得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採取強制措施,不得隨意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尤其是人身權,在偵察過程中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在審判環節監督法院保障被告人合法權利,保障被告人公正接受審判的權利,對法院在審判環節侵犯被告人權利的行為要提出檢查建議,要求其予以糾正,對一些量刑畸重也要依法提起抗訴。對於法院不按照法定程序,違法法定程序影響案件公正審判的行為要予以糾正。只有在公正的審判環境中被告人的權利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③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

下落不明的公民在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後如果重新出現,人民法版院應當依據民事權訴訟法規定,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作出如下處理決定:
1.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人民法院經查明確系本人重新出現,應當作出新判決。新判決的內容是撤銷原判決和其他必要的事項。
2.關於財產的處理。新判決作出後,被宣告死亡的財產代管人應當向被宣告失蹤又重新出現的人返還財產。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現的人如果要求返還被繼承的財產,繼承人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在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發生爭議的,另外起訴,由人民法院按民事案件審判。本案中,因為劉淑蘭已將3間北房及不用傢具等賣給他人,他人是善意取得,不能向他人要求返還了,只能要求劉淑蘭予以補償。
3.關於婚姻關系。在宣告死亡後配偶已婚的,原婚姻關系不能自然恢復。

④ 訴訟法 案例分析

[答案與分析]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足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回行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判答拘束,與案件審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本案中丙不具備當事人的資格,她不是發生爭議的法律關系(婚姻關系)中的主體,故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也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不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約束。法院無論如何判決,在法律上均與丙無關,因此她不能作為本案的原告起訴。所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正確的。 剛找到的!不是本人寫的!!將就下了!!!

⑤ 訴訟法案例分析

您好,若甲某沒有證據證明乙某還欠他另一筆債務,而又對收到乙某賣車款1.8萬元沒有異議,從法律上講,法院應認定乙某欠甲某的錢以償還,且沒有其他債務。

⑥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甲乙之間屬於委託合同關系。
甲委託乙代為管理房屋,要看具體委託事項中版是否包含權對房屋所有權的處分。
假設不含處分權,則乙出賣房屋的行為屬於效力待定行為,須經甲追認後買賣合同生效。本案中甲未追認,則合同無效。乙應當返還押金。該押金的性質如何認定?如果是定金,則乙雙倍返還丁。如果是預付款,原數返還就可以了。
如果甲授權乙管理的許可權中包含對所有權的處分,則要考慮丙的優先購買權。
由於丙是房屋承租人,享有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而乙和丁簽訂合同時,並未通知丙,故丙可以主張合同無效。但是丙提出的異議理由是租賃期未滿,並未涉及優先購買權的問題,所以法院應向丙釋明,在丙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認定合同有效。丁向甲支付房款,乙向甲交付押金;甲協助丁辦理更名手續;丙繼續承租(買賣不破租賃)。

以上是從民商事法律關系角度分析。
下面從民事訴訟角度分析。

丙在執行過程中提出異議,法院應審查後在15天內作出異議是否成立的裁定。
甲提出執行異議,由於甲是房屋所有權人,在本案中屬於必要共同訴訟人。法院判決生效,屬於遺漏必要訴訟人,應中止執行,案件進入再審,適用一審程序重新審理。

⑦ 民事訴訟法案例

1997年,甲縣a公司和乙縣b公司在丙縣訂立了一份水泥供銷合同。合同約定:「運輸方式:由a公司代辦托運;履行地點:a公司在丁縣的倉庫。」a公司依約履行了合同,b公司尚欠a公司30萬元的貨款。四個月後,b公司在當地報紙上刊登了「大幅度降價處理水泥」的廣告。同時,著手准備分立為兩個公司。為此,a公司以b公司的行為影響貨款的償還和b公司即將分立為由,向乙縣人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要求凍結b公司銀行存款30萬元,同時提供了同等數額的資金擔保。人民法院審查以後依法作出了凍結存款的裁定。後由於b公司向該法院提供了同等數額的財產擔保,法院依法作出解除凍結的裁定。後a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中,被告b公司反訴要求原告a公司承擔由於其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給自己造成的損失。(1)對於本案何法院有管轄權?為什麼?(2)如果b公司提出管轄權異議應當在何時間提出?該異議能否成立?(3)b公司的反訴請求是否正確?答:一、本案有管轄權的法院是b公司所在地乙縣法院和丁縣法院。《民訴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丁縣是合同履行地,所以也有管轄權。二、如果b公司提出管轄權異議應當在答辯期內提出,答辯期是受到起訴書之日起十五日。該異議不能成立。因為問題一已經說明乙縣法院有管轄權,管轄權異議成立,必須是受理法院沒有管轄權。所以乙縣法院有管轄權,就不能成立。《民訴法》等三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

⑧ 2邢事訴訟法--相關案例分析

刑訴法第48條第2款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即: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中不能辨是非、不能正確表達,不能提供合法有效證言的人,如患病的精神病患者、無能力提供有效證言的幼兒等,都不能作證人。除此以外,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中能辨是非、能正確表達,能提供合法有效證言的人,如可以通過翻譯陳述其所看到的案情的聾啞人,能辨別是非並又可正確表達的,在法定代理人在場也可以提供與其認知能力相適應的證言的幼兒等,都能作證人;完全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的自然人,如處在精神病間歇期的精神病患者等,都能作證人。
本案中,該小女孩雖然年齡只有10歲,但身體和智力發育正常,可以正確表達和辨別事非,因此,是可以作為證人出庭的

⑨ 有關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張某系一農戶,娶妻劉某,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張某以務農為生計,用自己的收入蓋了十六間磚房並依法辦理了相關房產手續,該十六間房產都在張某的名下。後來兒女都長大,大兒子結婚後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小兒子沒有結婚,兩個兒子和張某夫婦住在一起。女兒結婚後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兒子,女兒住在其丈夫家中。

1990 年春天,為了進城購買春耕的種子和化肥,張某向同村的李某家借了一輛客貨車和大兒子小兒子一起進城,當時化肥和種子都比較緊缺,因此在進城之前,張某寫信給他經常采購化肥和種子的何某,信中稱張某決定購買若干化肥和種子,要求何某為他保留該批貨物,因為以往在化肥和中子緊缺的情況下張某都是通過寫信的方式向何某訂貨的,因此未等到何某的回函張某就帶著兩個兒子進程采購貨物了。但是途中因為張某駕車不慎並且山路濕滑該客貨車不幸翻落,被人發現時,張某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死亡,該客貨車也已經完全報廢。後來經過了解,李某的該客貨車在當年並未依照規定進行年檢和保險。

事故發生後,張某一家都非常的悲痛,在辦理完張某和兩個兒子的後事之後,劉某決定將家產予以分配,劉某認為,該十六間房產是其丈夫的,因此都應該歸她所有,她同意將其中的一間房產借給大兒媳婦和孫子住,但是她提出如果大兒媳婦再嫁就要把這間房子騰出來,而對於女兒,她認為女兒已經嫁人了是「潑出去的水」沒有資格再回娘家分財產。女兒對此很不滿意,向劉某提出要求繼承張某的房產,雙方協商未果,女兒向劉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人民法院確定她的繼承權和繼承份額。此時,同村的李某找到劉某要求劉某賠償其客貨車的損失,劉某答復他車是張某損壞的,「現在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可賠的」,拒絕賠償,於是李某也向劉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劉某賠償其客貨車的損失。過了一段時間,城裡的何某來信詢問張某何時進城購買化肥和種子,但是劉某並未予以答復,後來何某親自來找劉某,劉某告知其張某已經死亡,現在不需要這批化肥和種子了,但是何某堅持要求劉某支付該化肥和種子的費用並提貨,因為何某為了給張某留著這批貨,在當時化肥和種子很緊缺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賣出該批貨,現在購買的時節已經過了如果劉某不購買該批貨物,該批貨物將無法出售。但是劉某認為,貨物是張某訂購的,現在張某已經死亡她不應該承擔責任,而且當時張某給何某寫信表示需要這批貨物時何某也沒有給明確的答復,她當然可以不再購買。幾經反復,何某的這批化肥和種子終於還是沒有賣出去,造成了何某的損失,何某於是也向劉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劉某支付該化肥和種子的貨款。

當地人民法院在接到這三份起訴狀之後,認為被告是同一個人,因此可以將這三個案件合並審理,於是法院以傳票的形式通知三個案件的當事人同時參加訴訟。以法官蔡某組成的合議庭一審對三個案件進行了合並審理,對於張某女兒的訴求,合議庭認為男女平等,張某的女兒也有合法的繼承權,張某的遺產由劉某和張某的女兒共同繼承,一人一半,因此判決劉某將八間房產交付張某的女兒作為她合法繼承的遺產,另外八間歸劉某所有;對於李某的訴求,合議庭認為李某未按照相關規定辦理車輛年檢和保險手續,本身存在過錯,但是張某確實毀壞了李某的車輛,考慮到張某的收入主要用於張某和劉某的生活使用,因此劉某作為張某的妻子應當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判決劉某從其繼承的遺產中賠償李某車損的一半,價值按照李某購車時的車價和相關費用的總數計算;對於何某的訴求,合議庭認為張某寫信要求何某保留貨物,但是何某並沒有及時答復,雙方並沒有成立合同關系,因此何某的損失劉某不應賠償。

本案是一個關於繼承和合同關系的案例,對於本案的分析,還是要先理順其中存在的法律關系,再對各個法律關系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此為基礎來評價當地人民法院的判決。

一、張某死亡之後其遺產繼承的法律關系,這里主要是哪些財產是張某的遺產,哪些人有繼承權,各繼承人的繼承份額是多少。

(一)確定張某的遺產范圍,即哪些財產是張某的遺產。根據案例所述,該十六間房產均在張某名下,但是這樣並不意味著該十六間房產均歸張某所有,雖然在房屋產權證明文件上並沒有標明劉某作為房屋所有權人或者共有人,但是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除了下列財產之外均應視為夫妻共有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而且根據繼承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因此,該十六間房產中有八間房產因張某和劉某的夫妻關系應屬於劉某所有,其他的八間房產應當作為張某的遺產由合法繼承人予以繼承。

(二),應當確定哪些人對張某的遺產有繼承權。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的兒媳對公、婆,喪偶的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而且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才有繼承權。同時繼承法明確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因此,劉某和張某的女兒肯定應當有繼承權。但是,由於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一同死亡而且無法確定死亡的先後順序,那麼他們之間的遺產繼承關系如何確定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本案中因為無法確認張某和兩個兒子的死亡順序,根據上述規定應當推定張某先死亡。因此,本案中張某的財產應當有如下繼承人: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

(三),在確定了張某遺產范圍和有權繼承人之後應當確定該遺產如何分配。張某的遺產為八間房產,由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平均分配,各得二間。由於張某的兩個兒子也已經死亡,張某大兒子的遺產應當首先分出一半即一間房產作為夫妻財產歸張某大兒子的妻子所有(理由如前所述),另一間房產由張某大兒子的妻子、張某大兒子的兒子和劉某平均繼承。根據繼承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因此劉某告訴大兒媳婦如果再婚就騰出房產的要求顯屬違法。張某二兒子的遺產,根據繼承法的規定應當由劉某繼承。因此,僅就遺產繼承考慮,張某的遺產繼承完畢後,劉某應當取得十二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大兒媳婦應當取得一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孫子應當與其母和劉某共同所有一間房產;張某的女兒分得兩間房產。

二、張某對李某客貨車毀損的責任以及賠償的問題。

張某向李某借客貨車並造成該車輛全損,張某應當對此承擔賠償責任,由於張某死亡,因此根據繼承法應當由張某的繼承人從張某的遺產中先行支付該賠償款。根據當地法院的判決,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一下:

(一),李某隻起訴劉某請求賠償法院應否認可。造成李某車輛毀損的責任人是張某,由於張某的死亡,才導致李某起訴張某的繼承人從張某的遺產中支付該筆賠償款,賠付的最終責任財產仍然是張某的財產,張某的繼承人在李某車輛毀損這一事件上並無過錯,只是基於繼承關系和繼承財產的處分才成為本案的被告,或者說張某的繼承人是因為繼承關系而成為張某的代理人參與關於可能對張某財產加以處分的司法程序。而本案中,劉某、張某的女兒都是張某財產的合法繼承人,李某對車損賠付提起的訴訟,法院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追加張某的女兒為共同被告。而對於張某的大兒媳婦和張某的孫子,他們雖然實際上因為張某死亡基於繼承關系取得了張某的財產,但由於本案中他們對於張某的財產並沒有直接的繼承權利,而是基於他們和張某大兒子的婚姻關系和對張某大兒子的繼承關系取得的,因此張某的大兒媳婦和孫子不應當列為李某訴訟的共同被告。

(二),李某未對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的過錯是否可以作為張某的繼承人減免賠付責任的適法理由。筆者認為,李某未對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確實違反了有關車輛管理的規定,但這是李某和當地車輛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關系的過錯,該過錯並沒有影響李某和張某之間出借和賠償的民事關系,法院在審理張某是否應當在雙方租借關系中對可歸則於張某的原因導致的車輛毀壞承擔責任及承擔多大責任的民事案件中,不應當將李某在行政管理關系中的過錯作為張某減免民事賠付責任的適法理由。因此,張某的繼承人應當以張某的遺產為限對李某的車輛毀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三),賠償金額的確定標准問題。法院判決中的賠付標準是以李某購買車輛時的價款和辦理車輛牌照手續的相關費用的總和來計算,本案中所述李某未對其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應當認定這輛客貨車至少已經使用一年以上,作為一種可磨損的消耗品,車輛價值在其使用之後應當有相應的貶損,法院應當考慮已經使用的車輛價值的折舊問題,以該車輛的價值和辦理手續的相關費用減除成本折舊之後計算張某應當賠付的款項。如果原被告一方或者雙方對價值確定存在爭議,還應當由法律認可的機構對該車輛當時的實際價值進行評估。

三、張某向何某致函的法律關系。張某向何某致函要求何某為其預留春耕的化肥和種子,這一行為應當屬於要約。何某確實在當時化肥和種子都很緊缺的情況下為了照顧老客戶為張某預留了這些物品,但是並沒有以合同法上一般的承諾方式??通知的方式作出,因此何某提起訴訟的關鍵問題即是何某的行為是否為有效的承諾,張某遭遇不幸之後,劉某在何某的催促之下告知其張某要求何某預留的貨物不再需要是否為有效的要約撤銷,張某和何某的合同關系是否成立。

(一),根據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由於張某和何某是常年的貿易夥伴,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交易習慣和交易默契,因此何某有理由相信該要約的有效性並且根據雙方一貫的交易習慣只要預留該批貨物張某就會按期采購,而且根據張某的指示何某不需要通知張某,只要將相應數量的化肥和中子准備好等待張某前來購買就可以了,雖然這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方式,但是也確實符合張某要約(信函)中的明確指示,所以對於合同法第二十二條所述的「通過行為作出承諾」中的「行為」我們當然也可以認定為包括不作為的方式。

(二),根據合同法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的規定,要約撤銷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但是如下情況要約不得撤銷:「(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二) 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如上所述,雖然何某並沒有發出承諾通知,但是根據雙方的交易習慣以及張某在要約中的指示,何某實際上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雖然是不作為方式,但是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何某完全可以將該批貨物出售而不至積壓受損,因此劉某的撤銷要約的行為是無效的。因此,張某與何某的合同關系已經成立並且有效,張某的意外不幸不能作為何某損失的免責事由,何某的損失應當從張某的遺產中先行支付。

四、法院對上述三個案件的審理。

(一),法院合並審理上述三個案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 2 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可見,合並審理應當符合一定的條件,三個案件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張某的遺產,雖然他們對該訴訟標的的訴求即他們對訴訟標的的權利義務並不一致,但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也認可了這種共同訴訟的合法性,但是三個案件的被告是同一人並不能成為合並審理的適法理由,因此該法院合並合理三個案件的理由不能成立。而且法院合並審理這三個案件並沒有經過三個案件的當事人同意應屬程序違法,因此該法院合並審理不符合法律規定。

(二),法院對於張某女兒的繼承權的確認和繼承份額的確認損害了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的權利。關於張某女兒的繼承份額在前面已經闡述了,法院認定的份額有誤。此處要探討的是法院的這一判決是否損害了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應當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他們沒有要求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他們參加訴訟,即使他們沒有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在判決分割張某遺產時,也應當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確定他們的繼承份額,而不應當因為他們沒有參加訴訟而剝奪了他們的繼承權利。

關於該法院判決的其他不當之處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詳述,此不贅言。

熱點內容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
合同法249條 發布:2025-09-16 21:20:51 瀏覽:760
法官官職大嗎 發布:2025-09-16 21:19:55 瀏覽:943
國家對開發區條例 發布:2025-09-16 21:19:52 瀏覽:869
法規先鋒 發布:2025-09-16 21:15:15 瀏覽:157
民事法律責任的主要特點 發布:2025-09-16 21:12:50 瀏覽:615
危險化學品相關法規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20:47:16 瀏覽:393
法治宣傳宣誓 發布:2025-09-16 20:41:25 瀏覽:809
海門法院上訴 發布:2025-09-16 20:37:21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