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戶籍改革與行政法

戶籍改革與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1-12-08 06:33:33

㈠ 戶籍制度改革的好處

戶籍制度是一項基本的社會管理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形成了以非農業和農業戶口區分城鄉居民為主要特徵的戶籍管理制度,曾在加快工業化、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流動人員增多,迫切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回應社會期待、順應發展要求,國務院今年7月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意味著對人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制度的全面改革正在加速,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社會公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許多農業轉移人口長期在城鎮穩定就業,但難以在城鎮落戶,不能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改革傳統戶籍管理制度,統籌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發展,將使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擁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發展機會,促進社會公平。

促進經濟增長。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將促進勞動力加速從低效率的農業部門向城鎮高效率的二、三產業轉移。一方面,這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之後,消費傾向和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購買力和對工業品的需求將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還會產生基礎設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資需求,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促使經濟增長由過多依靠外需轉向內外需協調拉動。這也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促進城鎮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將幫助那些已經進入城市多年的農業轉移人口過上與城市人一樣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的全面規劃,將在全國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這對合理引導人口流動、優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布局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充分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逐步消除制約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將有利於發展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化解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我國加快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和改革紅利。

㈡ 戶籍和戶口有什麼區別

區別:

戶籍是對自然人按戶進行登記並予以出證的公共證明簿,記載的事項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親屬、婚姻狀況等。它是確定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戶口,是指國家主管戶政的行政機關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身份證明。

(2)戶籍改革與行政法擴展閱讀:

戶籍,又稱戶口,是指國家主管戶政的行政機關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身份證明。

戶籍是對自然人按戶進行登記並予以出證的公共證明簿,記載的事項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親屬、婚姻狀況等。它是確定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登記戶口的冊籍:古時也稱戶版、丁籍、黃籍、籍帳。我國戶籍制度建立於商朝。

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戶口的載體為戶籍(戶口簿),是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賦稅、夫役、兵丁,皆出於人口。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後,人們自由活動的范圍更加廣泛、相互交往更加頻繁,戶口管理所提供的住戶人口基本信息也就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社會服務管理、國家行政司法都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戶口管理也就成為近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公共信息管理系統,其限制甚至鎮壓職能將完全褪去,而協調、服務職能不斷增強。

因此,戶口管理在未來社會不僅不會也不能被削弱,更不可能被「取消」,而只能依法科學地得到穩步強化,以便為公眾生活、群體生產、社會服務、政府行政和國家其他行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發揮其應有的更廣泛、多樣、持續的巨大作用。

㈢ 戶籍制度改革的好處是什麼

戶籍制度改革的好處是: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城鎮化、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

㈣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是行政法規嗎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是規章

《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是國務院下發的行政法規;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是國土資源部印發的規章。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因此《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是國務院下發的行政法規。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土資源部印發的規章。

㈤ <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相關行政法溯及力問題,能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處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內議通過,容

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對2002年9月1日發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規定辦理,對2002年9月1日起發生的事情按現在條例的規定辦理.

以就是說,本條例無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廣東,如認定你超生,需要交納「社會撫養費」應當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從出生日起60日內已補辦結婚證件.當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處理。

引用法律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㈥ 戶籍制度改革是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嗎

非常時期,非常對待

㈦ 戶籍制度改革的看法

背景:今年兩會上,公安部承諾,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對《公安部關於進一步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見(送審稿)》進行修改完善,加緊《戶籍法》的立法調研工作,力促早日出台。 李建華認為,如果說過去50年間,現行的戶籍管理政策尚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那麼事到如今,這一政策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因素,應當予以改革,更重要的,這一改革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在李教授看來,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城市和小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為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奠定了基礎。而允許城鎮中一些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有謀生手段的公民在常住地落戶,並不構成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和沖擊。同時,與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掛鉤的民政、勞動保障、教育、計劃生育等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明顯進展,為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李建華提出,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應以承認和尊重人的自由為理性基礎,還原戶籍管理的本來意義,變管理為服務,堅持「人戶實際結合」的服務原則,防止戶籍制度成為權力部門「搭車」的平台,最終實現戶籍制度的單一性、服務性和信息化目標。 事實上,近年來各種改革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國家1992年就成立戶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組,並於1993年6月草擬出戶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包括「取消農業、非農業二元戶口性質,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實行居住地登記戶口原則,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等主要生活基礎為基本落戶條件,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的改革目標。 各地的改革,也早已在進行之中。河北、遼寧、山東、廣西、重慶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性質劃分,統一了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統稱為居民戶口。為推動改革政策的順利實施,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主動配合民政、勞動保障、計劃生育、教育等部門調整相關配套的經濟社會政策。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治安工作會議上,公安部宣布,我國將大力推進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為重點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性質,實現公民身份平等。 除此之外,我國還將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落戶條件,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促進人才交流和人口的合理有序轉移;完善暫住戶口登記,探索建立居住證制度;放寬夫妻投靠、老年人投靠子女到城市落戶的條件限制,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 對暫住證制度的改革,上海、重慶、沈陽、成都等地走在前面。他們實行居住證制度,保證領取居住證的流動人口與當地居民在納稅等方面履行同等義務的同時,享有市民待遇,促進流動人口融入當地生活。 難在配套改革 必須穩妥推進背景:很多地方的戶籍改革,因為相關配套沒有跟上,無力承擔附加在戶口上的諸多福利而緊急叫停。例如,鄭州市在2003年宣布入戶政策完全放開、允許外地人員以「投親靠友」等方式辦理戶口,但一年之後卻以「暫緩人口激增帶來的城市壓力」為由,踩了「急剎車」。 改革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效果似乎不盡如人意。 許多地方,農民有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居民戶口」後卻發現,教育、醫療保障、就業等卻沒有隨之「升級」,有了進城的「門票」卻享受不到「市民待遇」。 城裡人也有怨言:戶口一放開,龐大的農民涌進城,城市就真正變成「鬧市」,不得安寧了。況且大家如果完全平等,不是來分我們的「蛋糕」嗎? 改革步伐快的地方政府也很頭疼:放寬城市戶口限制,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不但增加了人口管理的難度,還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容量。如果完全放開,城市肯定會「不堪重負」。 李建華認為,戶籍改革多年來進展不大,甚至有反復,正是戶籍制度改革的復雜性所致。戶籍制度改革涉及非常廣泛的權利與利益的再分配。單靠城市政府和戶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技術上想辦法,不可能找到改革的正確途徑與方案。 與李建華的看法一樣,在今年的兩會上,楊春興委員提交了一份《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消除束縛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的大會發言,他認為,如果戶籍改革與經濟社會配套政策未能銜接好,其他方面還是二元的,僅戶口改成一元的,沒有實際意義。國家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步伐,探索和制定相應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對社會公共資源要讓全體公民共同享有,不分地域、不論身份和職業,實行權利與責任、權利與義務對等。 許多有識之士還提出,對於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除了國務院積極調研協調,還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發揮作用,因為戶籍制度實際上涉及公民十分要緊的權利問題。戶籍制度是一項公共政策,其改革應該廣泛聽取民眾意見,而不能由相關部門「關起門來」進行。 李建華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經過多年的醞釀准備和各種形式的實驗,戶籍政策改革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技術上亦完全可行,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有關管理部門放下思想包袱,拋卻部門利益,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 戶籍制度牽涉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推進戶籍這項改革,既符合大多數公民的意願,也是落實「科學發展,共建和諧」這一社會管理目標的必要前提,應當穩妥而積極地推進。

㈧ 國家何時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區別

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公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等改革措施。

資料拓展

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戶口的載體為戶籍(戶口簿),是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賦稅、夫役、兵丁,皆出於人口。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後,人們自由活動的范圍更加廣泛、相互交往更加頻繁,戶口管理所提供的住戶人口基本信息也就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社會服務管理、國家行政司法都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戶口管理也就成為近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公共信息管理系統,其限制甚至鎮壓職能將完全褪去,而協調、服務職能不斷增強。

因此,戶口管理在未來社會不僅不會也不能被削弱,更不可能被「取消」,而只能依法科學地得到穩步強化,以便為公眾生活、群體生產、社會服務、政府行政和國家其他行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發揮其應有的更廣泛、多樣、持續的巨大作用。

戶口管理,也稱戶籍管理、戶口行政管理、戶籍行政管理、戶政管理、戶政,是戶政學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依法搜集、確認、提供本國公民的個人身份、親屬關系、法定住址等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的國家行政管理。

取消農業戶口,是自2006年徹底取消農業稅以來,又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舉措。從今往後,至少從身份上,中國再無「農」和「非農」的區別。改革在扭轉城鄉差距、改變因戶籍導致的權利不平等現象上,邁出了至為重要的一步。

戶口_網路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_網路

㈨ 戶籍制度改革的影響

戶籍制度的優點:
戶籍制度改革是當前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戶口,或許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戶籍制度無疑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適應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確保中國經濟長期保持穩定發展等都具有重大意義。當前,全國各地正結合本地實際,加快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戶籍制度的弊端:
1、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不利於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實現。遷徙自由是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國際人權兩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是落實《世界人權宣言》的兩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其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2條第1款規定「合法處在一國領土內的每一個人在該領土內有權享受遷徙自由和選擇住所的自由。
2、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實上的不平等。如求職與求學的不平等:農業戶口和城鎮戶口享有不平等的權利,其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承載了太多的附加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戶口簿不僅是一種身份的體現,而且是一種資源享有權的確認。最突出的就是在就業和受教育兩方面,如有的城市規定:某些行業和工種必須持有所在城市的戶口才能被錄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許多持農業戶口者在城市裡工作多年,有穩定收入,但因為子女沒有所在城市的戶口,不得不交納一定的借讀費,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由於「戶籍制度」而失去。
3、戶籍制度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發展。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戶籍管理制度,戶口遷移政策統得過死,由國家統一分配戶口遷移計劃指標的做法,難以適應不同地區需要。如受指令性政策限制,農村婦女嫁到城市,其戶口難以遷入城市,今後子女隨父落戶也不容易;到城市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投資辦廠、購房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引進人才都不能落戶,其身份、地位得不到確認,給生產經營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也給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4、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阻礙了城市化進程,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一是因為城市偏向,削弱了農業自身積累能力和再生產能力。據統計,1959—1978年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一項就「掠奪性」地轉移農業積累4075億元,占同期財政收入的21.3%。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繼續為工業輸血……
5、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也產生了一些腐敗現象。為獲得城市戶籍而拉關系、向官員行賄就不用說了,據稱一些城市為了彌補財政問題,還公開實行了戶口買賣,明碼標價!

㈩ 我國戶籍制度弊病的原因

許多人認為,中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改革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難就難在明明知道這個戶籍制度有很多的弊病,但由於擔心改革會引起更大的問題,因此寧願忍著不急於去改革。比如,北京大學法學院著名行政法專家陳端洪也承認了中國現行戶籍制度的不合理性:「這種制度把中國公民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從秩序模式看,它違背自由;從資源分配模式看,它違背平等。是一個很不公平的制度。」但他認為,就算這種特有的戶籍制度有多大的不公平、不合理性,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秩序。如果戶籍改革要完全取消戶口界限,一步到位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管理制度,恐怕會打亂這種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得不償失。

這種為了擔心打亂目前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而放慢戶籍改革步伐的心態是不可取的。改革戶籍制度不但不會打亂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反而能促進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穩定,因為社會是否穩定的關鍵在於改革是否符合民心民情,任何符合民心民情的改革都只會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而不會有害於社會的穩定。得到公民衷心擁護的戶籍改革可以成為促進中國社會改革的突破口,通過戶籍改革的突破也能促進目前處於膠著狀態的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

本書為了適應網上閱讀的需要,分為52個小標題對中國戶籍改革的思路進行了分析、思考和建議。這里有對中國戶籍制度由來和改革現狀的介紹,有對北京、上海、深圳、東莞等城市人口狀態與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城市的分析比較,通過比較,筆者意外發現北京市目前的人口密度幾乎只有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城市的十分之一。分析和考察了中國小城鎮化發展道路的效果,卻痛心地發現河北省在經過十年小城鎮建設試點之後,不但沒有使這一地區得到迅速發展,反而形成了一個「環京津地區大規模的貧困帶」!

本書針對中國的國情、以開放社會的理論為指導,本著「漸進改革、持續推進」的原則,提出了另外一條在中央政府的強力主持下的中國城市化道路,即以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走優先發展「大城市帶」、共建「健康城市」的道路。圍繞這個思路,筆者逐一對戶籍制度、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制度、稅收制度、城市交通、能源及環保、三農問題、民族工業的發展、農民進城的住房和社區融合、行政資源的配置、以及人大代表制度改革等進行了系統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思考。戶籍制度改革與其他改革密不可分,只把戶籍改革的許可權和范圍限定在公安部門管轄許可權之內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持續了近三十年,中國政府也在努力說服世界各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然而面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模式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如果一些專家學者卻以恐怕打亂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為借口而遲遲不提出具體有效的戶籍改革方案,如果一些權力在手的官員和部門也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對可行的改革方案遲遲不去推行,那將是一種恥辱和悲哀。

筆者來自民間,對那些連續幾代人遭受戶籍歧視的痛苦感同身受,恨不能早一日解除他們為此遭受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尤其是當我知道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朝鮮和貝南這三個國家的公民還在遭受這樣的戶籍歧視,更是忍不住悲從中來!當然,我更加深刻地知道,僅有感性的呼喊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我們更加需要的是理性思考和改革的可行性方案。所以,筆者不揣淺陋,以拋磚引玉之誠意,將此草案就教於各位行家裡手之足下,並期待各位多多斧正、共同探討出更加切實可行的中國戶籍改革方案。
你可以看看這個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464044.shtml

熱點內容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
合同法249條 發布:2025-09-16 21:20:51 瀏覽:760
法官官職大嗎 發布:2025-09-16 21:19:55 瀏覽:943
國家對開發區條例 發布:2025-09-16 21:19:52 瀏覽:869
法規先鋒 發布:2025-09-16 21:15:15 瀏覽:157
民事法律責任的主要特點 發布:2025-09-16 21:12:50 瀏覽:615
危險化學品相關法規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20:47:16 瀏覽:393
法治宣傳宣誓 發布:2025-09-16 20:41:25 瀏覽:809
海門法院上訴 發布:2025-09-16 20:37:21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