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建設勞動法農民工
A. 對於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勞動法》都有什麼相關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1)針對建設勞動法農民工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強調:「帶著對農民工的真摯情感,扎實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強化欠薪違法懲戒,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工資。」
各地區各部門要有清晰認識,切實保障好農民工工資支付,是黨中央的要求,是政治任務,必須不折不扣貫徹執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農民工拿不到血汗錢,向政府部門求助,相關方面如果置之不理、不擔當不作為,甚至如前述通報中描述的,農民工多次在東城區人力社保局勞動監察投訴窗口舉報或了解處置情況,並多次討薪。
「相關部門工作進展緩慢,未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問題解決」,這就不是小問題了。如此這般,寒了農民工的心,破壞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B. 勞動法保護農民工嗎
1、勞動法保護農民工的。
2、《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版、個體經濟權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C. 勞動法規定工作時間每周40小時對建築工地的農民工適用嗎
勞動法當中並沒有規定每周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勞動法當中規定的內是,正常的工作時容間是8個小時,在保證員工健康的情況下是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是最多不能超過三個小時。
勞動法無論是在任何企業都是適用的,所以對於建築工地農民工也是使用的。
D. 農民工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在學理來上,一般將自勞動者界定為職工,勞動者即勞動法意義上的職工。職工是由用人單位所錄用(僱傭)並在用人單位管理下從事勞動以獲取工資收入的法定范圍內的勞動者。國家公務員、軍事人員、農業工人、家庭傭人、企業經理等分別在有的國家被勞動法排除在職工范疇之外。在我國的勞動法學理上,雖然還沒有直接將農民工納入職工的范疇,但也並沒有將農民工排除在外。
國辦發【2004】78號第12條規定,施工企業招用農民工,必須按照《勞動法》及相關規定,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勞社廳 函【2003】180號規定,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應當適用《勞動法》。從這些規范性文件來看,農民工只要與用人單位又勞動關系,應當屬於勞動法上的勞動者,享有與城鎮職工一樣的勞動者權利,必然受《勞動合同法》的調整。
E. 勞動法對農民工有哪些條款
看問題內容,主要想問《勞動法》針對於農民工,有哪些條款適用(包含正常與回違規)!
現在答國家針對勞動者正在使用的主要有兩類法律《勞動合同法》《勞動法》
只要隸屬關系屬於勞動關系(不管是不是農民工),都是適用於這兩款法律!由於法律法條較多可以自行搜索下載、查詢!
如果對不明白的細節條款可以追問。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F. 勞動法對農民工在工地上的意外事故有什麼規定
農民工在工地上出現意外事故,先申請工傷認定,賠償金額只有等鑒定等級後才能最終確定。
1、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公司需要在事故發生的一個月內申報,如果公司不申請,則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需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2、如果經過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4、如果你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你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後,再申請工傷認定。
(6)針對建設勞動法農民工擴展閱讀:
請求工傷的途徑:
打工者在工地發作事端後,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則,員工發作事端損傷,所在單位應當自事端損傷發作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分提出工傷確定請求。
如果單位在正常情況下未向社保部分請求工傷的,工傷員工或許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端損傷發作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分提出工傷確定請求。
打工者在受傷後,在包工頭不能足額補償的情況下,在事端發作一年內可以向修建工程所在地或許分包給包工頭的修建單位所在地社會保險行政部分進行請求工傷。
G. 建築工地農民工勞動法
沒有建築工地農民工勞動法。根據國家法律規定,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目前只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適用於國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發生勞動糾紛都是依據這些法律。
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