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上遲到扣工資合法嗎
❶ 有關勞動法:公司沒有全勤獎卻因遲到而扣工資的行為是否合法
當地都有最低工資的,打12333問,還有就是公司有規章制度說此道罰款的話,那就是合理的,但是每月罰款不能超過工資的20%,被罰後也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
我幾乎每天都會上來這里為大家解答問題,如有疑問咨詢請留言,我會盡快回復您 ,祝你順利。我的網路hi也經常在線。
❷ 勞動法 上班遲到怎麼扣錢的
勞動法並沒有授權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處罰。所以,勞動者不論有什麼違規行為,用人單位都無權作出罰款的決定,更不能剋扣工資。
對於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用人單位可以採取警告等措施預防其再犯,另外,如果勞動者經常遲到,可以視為對勞動合同的嚴重違反,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法上遲到扣工資合法嗎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
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❸ 由於上班遲到而被扣工資是否違勞動法
當然可以,並不違法,因為你的遲到違反了公司的規定,而這個規定並不規范,並專且屬你的遲到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也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根據以上規定,在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不得扣發勞動者的工資,否則即侵犯了勞動者獲取勞動報酬的權利。但是,這並不是說用人單位就不能扣發勞動者的工資。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者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因此,職工工作失誤對單位造成損失可扣發工資,但必須按上述規定扣發,不能扣發勞動者的全部工資。你可以在60日內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❹ 遲到扣工資合法嗎
您好:員工上班遲到被扣工資不合法,
但是因勞動者的原因造成公司損失可扣除工資,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其他。上班遲到是很多人都會經歷過的事,在許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都有對員工遲到罰款的一條。這里要說明的是,盡管用人單位沒有法定的罰款權,但法律是公平公正的,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對用人的單位的合法權益也是如此。勞動者如存在肆意遲到等行為應屬於違反勞動紀律,企業和僱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制定,合乎情理的考勤扣款是被允許的,而一些用人單位超出員工正常日薪的罰款肯定是不合法的。一般來說,許多公司都會給員工每個月幾天自由選擇放假的時間作為福利,但存在一些用人單位為避免員工請假,規定請假期間扣除員工正常工資以上甚至三倍的工資,這樣的規定明顯是違法的。根據相關《勞動法》條例,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檢查期間的工時應按出勤對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曠工處理。如果用人單位因女職工請假去產前檢查而罰款,那麼就屬於違法行為。工資是用人單位使用勞動者的勞動力所必須支付的報酬。換句話說,用人單位即使經營虧損甚至破產,也必須支付勞動者的工資。所以,用人單位以員工未達標剋扣工資也是違法的。如果用人單位以遲到、請病假等為理由扣除員工的工資的,員工可以進行投訴,或者是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單位支付足額的工資,如果單位拒不支付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裁決,並申請強制執行,從而拿回自己應得的勞動報酬。
【法律依據】: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剋扣勞動者工資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❺ 勞動法遲到扣工資的規定
勞動法遲到扣工資規定:用人單位可以通過考勤卡或其他證據作為員工遲到違紀事實基本依據,對其遲到造成的經濟損失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扣除相應的工資作為處罰,扣除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