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法規效力
A. 教育行政法規是由誰制定和發布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
教育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我國目前生效的教育行政法規,按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批準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標准,形式和內容都比較規范的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1992年2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19號發布);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1988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
《殘疾人教育條例》(1994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0年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8號發布);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1990年6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10號發布);
《教師資格條例》(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1981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
《幼兒園管理條例》(1989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4號發布);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1986年12月15日國務院發布);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1988年3月3日國務院發布);
《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發布,1990年6月7日國務院令第60號修改);
《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1995年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
《社會力量辦學條例》(1997年7月31日由國務院發布)。
B. 教育行政法規的適用地區
不對。教育法屬於法律,不是行政法法規。從名稱上能夠區別,只有版法律才能稱為「權xx法」。其次,制定者是人大,而不是國務院。不可能是行政法規。【依據】《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09年8月27日,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5年12月27日,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C. 行政法規和政府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行政法規,屬於法律范疇,具有法律效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
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政府文件屬於規范性文件,一般僅僅是行政文書,對一定范圍的人或事有約束力,而不像法律有普遍約束力。
「規范性文件」是法律中經常出現但又並不局限於法律領域的一個概念,它主要是指具有規范性(即規定權利和義務)的、適用於不特定對象的各種文件。在非法律領域,「規范性文件」主要被用來指對某一群體具有紀律約束力的文件。
例如,2013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就將共產黨的某些紀律性文件稱為「規范性文件」。正因為「規范性文件」也用於法律之外的領域,因此有的國家機關或者學者有時會使用「法律規范性文件」或者「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概念來特指那些法律上的規范性文件。
但一般的政府文件會做出相應的規定,但具體到個案時還是會根據文件再套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則此時就具備了法律效力。
(3)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擴展閱讀:
政府文件(各級司法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
「規范性文件」是在法律體系中數量可觀、對公民權利和義務具有重大影響但其性質和地位卻又不甚明確的一類法律文件。
在法律缺乏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於這類法律文件的界定和對效力等級的確定都只能在堅持法律體系統一性的前提下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予以推論。
正是基於這個指導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部門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與規范性文件不加區分的做法是錯誤的,目前法理學教科書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法律、將國務院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行政法規的觀點也是不能成立的。
而要解決司法機關規范性文件的亂象,最可行的方法莫過於從憲法解釋入手,將這些文件直接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的范疇。
當然,要將上述推論和方案真正付諸法律實踐還有待於法律予以明確規定。
D. 教育行政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必須具備哪四個因素呢
1、主體合法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2、內容合法
A、行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有充分的事實根據。
B、行為有明確的依據,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C、行為必須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
4、職權合法
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必須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實施。行政機關的職權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不得自我授權,更不得越權行為。行政機關的立法權不僅要受到授權、職許可權制,而且要受到法律保留、法律優先原則的限制。同時,行政主體不得濫用職權。
(4)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擴展閱讀
教育行政行為的意義
1、對於教育行政相對方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含有約束其行動、需要遵守與執行的意義,教育行政相對一方就要接受教育行政行為為其設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約束,滿足實現該教育行政行為所要求的狀態,這是教育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結果。
2、對於上級行政機關而言,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可以在教育行政復議中對其進行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審查,對該教育行政機關進行合法性監督,同時,對教育行政相對方受侵犯的權益給予補救。
3、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就可以在行政訴訟中對其進行審查。法院在立案受理時首先要確定爭議的對象是否是教育行政行為,只有教育行政行為才能進入教育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才能成為人民法院審查的對象。
4、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教育行政行為是教育行政機關從事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則。教育行政行為要受法律的制約,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判定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於何種行為,直接關繫到應遵循何種規則,因為教育行政行為有其特有的法律規則。
E. 教育行政規章和教育行政法規的區別
F. 教育法的效力是如何劃分的
教育法效力是指教育法的有效范圍。包括對人、地、時的效力。(1)人的效力,包括對自然人和法人。中國教育法對人的效力實行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即:中國公民在境內,適用中國教育法;中國公民在境外,原則上適用中國教育法,但也適用所在國的教育法,有沖突時由兩國協商解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侵犯中國國家和公民教育權益時,適用中國教育法。[1]
(2)地的效力即教育法在什麼地域發生效力。是從法律生效的地域角度觀察對人的效力。凡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教育規范性法律文件,一般在全國有效;地方制定的教育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本行政區內有效;在特定區域有效,有的法律不但在國內有效,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超出國境。(3)時的效力即教育法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和溯及力。教育法的生效時間,一般在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也有的規定在法律文件到達各地之日起生效。教育法效力終止時間有幾種情況:教育法本身自行規定有效時間,到時限屆滿又無延期規定者自行失效;新法施行,相應舊法失效;頒布特別決議或通過法典編纂、法律清理將某些教育法廢除。教育法的時間效力涉及其溯及既往的效力,各國的通例是一般只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實和關系,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實和關系
G. 教育行政法規有哪些
教育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根據憲法和教育專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教育屬行政法規在內容上是針對某一類教育管理事務發布的行為規則,而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事件和具體問題作出決定,在形式和結構上必須比較規范,在時效上必須有相對的穩定性;其制定、審定、發布須經過法定的程序。只能了解這個。。
H. 教育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必須符合()的形式和要求
法定抄的形式和要求。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教育行政行為是教育行政機關從事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則。教育行政行為要受法律的制約,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判定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於何種行為,直接關繫到應遵循何種規則,因為教育行政行為有其特有的法律規則。
(8)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擴展閱讀
《教育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一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I. 想問一下 教育政府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的制定主體分別是誰以及效力排序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優先順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單行內條例)=部門容規章
帶「法」字的屬於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憲法》是例外。
從名稱上來看,你列舉的這些,效力優先順序全部在法律之下。
行政法規:教育政府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
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教育單行條例,制定主體人大及其常委會
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規章。
對於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這三個是平級關系,誰也不能比誰高一頭。
J. 教育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分別是什麼
條例,辦法,規定。
參考來自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