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效力
Ⅰ 法律法規效力問題
、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比某些具體法條還靠得住,專所以司法解釋必然是有法律屬效力的,因為司法解釋本身就是最高院對於各級法院判案的一個規定,所以各級法院在審判案件是當然會依照其解釋進行。
另外,國務院的意見,只能算作一般規范性文件,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或者你的意思是國務院的規定,這個算行政法規,這是國務院行政立法權的一項,是具備法律效力的。從法律效力上講,行政法規高於部門行政規章,部門行政規章高於一般行政規范性文件。由於法律效力的差異,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也採取了不同的處理原則: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至於規章以下的一般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僅具有參考意義。
Ⅲ 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
兩高解釋比法律本身對審判的影響還要大,因為法律常常是原則性的,司法解釋確是具體的,是對法律的詮釋。行政法規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效力在審判案件中效力遠沒有兩高司法解釋大。
Ⅳ 最高院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該如何解決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這是一個前提。至於司法解釋效力,個人分析如內下:
從法律解釋容主體上看,根據憲法,法律解釋權應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他國家機關並無解釋法律的權力。從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看,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司法解釋的主體與效力問題,法律卻並沒有明確規定。
目前兩高進行司法解釋的權力來源主要是依據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該決議明確了法律解釋工作的分工,應當視為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兩高進行法律解釋的權力,即司法解釋權。既然兩高的司法解釋權是來源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委託,那麼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委託而制定司法解釋應當具有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解釋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司法解釋也應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綜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時,應採用高位法優於低位法原則,優先適用司法解釋。
Ⅳ 各種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法律地位各是怎樣的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回單行條例、答規章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3)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大原則就是上面這個。至於後面的通知、意見之類的,不屬於正式的法律,而是行政體系的概念,更多的是在行政單位體系內發揮效力
Ⅵ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和國務院部委的行政法規,誰的法律位階高
司法解抄釋並不是我國正式法律的范疇,所以不能去比較司法解釋和國務院部委的行政規章(注意不是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規章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中僅是參考適用,不是必須適用。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由於是指導下級法院司法審查的標准,所以在司法實踐中當行政規章與司法解釋沖突的時候,法院一般適用的是司法解釋。
Ⅶ 法律和行政法規誰的效力等級最高
法律和行政法規,當然是法律的效力等級最高。
如果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法律條文沖突,就必須依照法律規定。
Ⅷ 法律與司法解釋哪個效力大
廣義的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司法工作人員在司法工作和訴訟程序中對法律的闡釋,狹義的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就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製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另外還有立法解釋,學理解釋,任意解釋。
立法解釋同被解釋的法律一樣,具有普遍約束力.因為作出立法解釋的是立法機關,也是法律的制定機關,因此他們的效力是等同的.
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是適用法律的時候,結合客觀實際作出的解釋,其運用於審判/檢察等司法活動的實踐中.在我們實際操作中,他的效力也是很高的,但是從法理上來說,司法解釋效力低於法律.
學理解釋是專家學者從法律理論/各家學說的角度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沒有法律強制力,不是法官審判案件的依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是從法律的淵源及將來的發展來看,學理解釋是一個很重要的法學發展的推動力量.
任意解釋是任意人員作出的解釋,不具備法律強制力,不是法官審判案件的依據,不具法律效力,沒有約束力.
Ⅸ 法律解釋與條例哪個效力等級高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專的國家結構中屬,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從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淵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該效力本身並不存在差異;但是,不同淵源的法律規范卻存在等級。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部委規章屬於最底法律位階,所以省級條例法律效力大。
Ⅹ 法律上如何確定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效力,從法理上來說,司法解釋效力低於法律,但高於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的含義是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司法解釋包括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兩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對屬於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布指導性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五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