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同工同酬文件
⑴ 新勞動法.同工同酬
首先公司之前未來與你們簽訂勞動自合同,屬於違反勞動法的行為,你們可以要求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補償並且要求補足社保;
其次公司現在和你們簽訂勞動合同,降低了工資標准,這個是法律不允許的,你們有權利要求補足降低的工資差價
⑵ 同工同酬的法律規定
為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內法。
依據《勞動合同容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
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要求:
1、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2、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3、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⑶ 新勞動法的同工同酬實施了嗎
同工同酬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那個代價是巨大的,企業虧損或者大幅裁員或者正式職工回減收,答國家不會出頭的,現在在修訂工資法
據說已同工同酬為重點,只不過是個拖延時間的緩兵之計,猴年馬月才修訂完成還不一定,等實施的時候,咱們這類人基本已經···哎
總之
別指望了
⑷ 7月1日實施《新勞動法》中的「同工同酬」的問題。
你想想,真正要執行這些東西的是哪些人,是正式工,他們降低自己工資然後專給你們漲工屬資?換成你你會這么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過戶個房子女婿都能和丈母娘結婚,到時候來點小把戲有啥難度,而且這個活你不幹有大把的人等著干,所以你明知道不公平還得接受
⑸ 勞動法如何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並不是說相同的的所得到的工資是一樣的。同工同酬是一個原則,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同一工作的勞動者,也有資歷、技能水平、能力、經驗、擔任的責任等方面的差異。勞動報酬有一些差別,只要大體相同,也不違反同工同酬的原則。也就是說同工同酬並不否認勞動者之間由於上述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的工資上的差異。
其次,從法條上看。勞動合同法第11、18條均提及了「同工同酬」的問題,但都有前提條件,即都是在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才可適用「同工同酬」。由此可知,在報酬的問題上,法律是以雙方約定優先適用為原則(只要約定的報酬大體合理),而將同工同酬作為救濟條款使用的,是有條件的適用。
⑹ 請問新勞動法裡面的「同工同酬」是什麼概念
同工同酬
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網友亟盼同工同酬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
勞動量
,就獲得相同的
勞動報酬
。
⑺ 新的勞動法中的同工同酬是必須執行嗎反之會犯法嗎
勞動法中的同工同酬必須執行。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如果企業沒有執行同工同酬的規定,勞動者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要求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處罰:
一、與單位協商解決或將意見公會。
二、將情況反映給單位所在地的勞動行政部門。
三、如果你的利益受損可以進行勞動仲裁。
四、如果單位非法用工涉嫌觸犯刑法可以向當地公安局反映。
具體的處罰結果需要依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體現著兩個價值取向: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同等的勞動報酬。
(7)勞動法同工同酬文件擴展閱讀:
未享受同工同酬的勞動者可以用以下方案追回自己的損失:
方案一,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勞動者三方協商一致,用人單位與用工單位解除《勞務派遣協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計付);
方案二,向用工單位或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部門投訴;
方案三,以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第38條之(三)、(四)為由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其支付經濟補償金;
方案四,以用工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第63條的規定,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工單位同工同酬,享受同等福利待遇。
⑻ 勞動法中同工同酬是按公司的來執行呢還是按分公司執行呢
應當是按照公司的,因為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不能做為勞動法上約定的用人單位的資格,分公司招收員工,理應視同總公司的行為之一。(個人理解)
⑼ 新勞動法出台,同工同酬如何操作,同工同酬的標准認定
同工同酬是勞動法確立的一項基本規則,用人單位必須嚴格遵守。但由於勞動者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不能簡單以不同勞動者是否在相同崗位工作作為「同工」的標准,而應綜合考慮勞動者的個人工作經驗、工作技能、工作積極性等特殊因素,允許用人單位依此對相同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在勞動報酬方面有所差別。 條款解讀:《勞動合同法》在「勞務派遣」部分,對用工單位管理正式勞動者和被派遣勞動者作了「同工同酬」的規定。但對於什麼是「同工同酬」,《勞動合同法》和《實施條例》並沒有明確的說法。《意見》立足企業管理的具體實際,對「同工同酬」作了拓展性的解釋,即不能簡單以不同勞動者是否在相同崗位工作作為「同工」的標准,而應綜合考慮勞動者的個人工作經驗、工作技能、工作積極性等特殊因素。《意見》在此基礎上,認可了用人單位依此對相同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在勞動報酬方面有所差別。 企業應對:「同工同酬」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實際執行中需要靈活加以判斷和處理。企業可以通過對薪資結構、獎金結構和福利結構的靈活處理,來實施員工薪酬的合理化差異。另外,企業在招用派遣員工、臨時性員工時,均可通過靈活的薪酬制度進行合理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