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秩序價值
Ⅰ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
刑事來訴訟法的價值保證刑法的正確自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
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1)刑事訴訟法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十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Ⅱ 刑事訴訟價值是什麼
刑來事訴訟價值包括兩自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二是指刑事訴訟法自身價值。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涉及到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問題。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刑事訴訟法除具有工具性價值以外,其還具有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認為,刑事訴訟的價值目標應當是"公正優先,兼顧效率"。這是因為:刑事訴訟作為分配權利義務,並據以解決糾紛創造合作關系的活生生的程序,其存在的前提,便是人類社會的公正秩序受到了犯罪行為的破壞,國家設立刑罰權的目的就是為恢復被破壞的正義。為了保證刑罰權的實現不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國家報復,必須對國家追訴犯罪的行為予以程序規范,以保證國家刑罰權實施的公正性。因而刑事司法程序的設計和程序權利與義務的分配都應以公正為價值趨向。但是,在我們充分關注公正價值目標的同時,也不應忽略刑事司法對效率的追求。
Ⅲ 新刑事訴訟法關於法庭秩序的規定
法庭審理過程中,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當遵守以下紀律:(1)服從法庭指揮,遵守法庭禮儀;(2)不得鼓掌、喧嘩、哄鬧、隨意走動;(3)不得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攝影,或者通過發送郵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傳播庭審情況,但經人民法院許可的新聞記者除外;(4)旁聽人員不得發言、提問;(5)不得實施其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94條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的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擾亂違反法庭秩序的,審判長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1.情節較輕的,應當警告制止並進行訓誡。
2.不聽制止的,可以指令法警強行帶出法庭。
3.情節嚴重的,報經院長批准後,可以對行為人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15日以下拘留。
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對人民法院罰款、拘留的決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也可以通過決定罰款、拘留的人民法院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通過決定罰款、拘留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的,該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3日內,將復議申請、罰款或者拘留決定書和有關事實、證據材料一並報上一級人民法院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決定的執行。
擔任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律師嚴重擾亂法庭秩序,被強行帶出法庭或者被處以罰款、拘留的,人民法院應當通報司法行政機關,並可以建議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4.未經許可錄音、錄像、攝影或者通過郵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傳播庭審情況的,可以暫扣存儲介質或者相關設備。
5.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在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比較中如何體現
首先,你提的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病句。
1、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是刑事訴訟的法律依據,前者解決程序問題,後者解決實體問題。
2、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法律的實施和罪行法定的依據會同時展開,程序表現實體,實體承載程序。
刑事訴訟發的價值就是保障法律對犯罪行為制裁的展開,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和教育公民自覺守法維護法制秩序。
以後,提問題想一想問題中各部份的關系,小傻瓜!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5)刑事訴訟法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Ⅵ 刑事訴訟法在現實中的作用
刑事訴訟法的作用是: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秩序。最大限度的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運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維護法律的尊嚴,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民主權利或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Ⅶ 怎樣理解刑事訴訟法的作用
刑訴法的作用可以從其第一條(立法目的)以及第二條(任務)來理解,專即刑事訴訟法的作屬用是: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最大限度地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Ⅷ 簡述軍事刑事訴訟法的意義。
我國現行的軍事刑事訴訟立法屬於「混合模式」。我國還沒有頒布專門的軍事刑事訴訟法律,現行軍事刑事訴訟活動的依據主要是國家的普通法,如《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和《刑事訴訟法》,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等。為了適應軍事刑事訴訟的特點,軍隊有關部門還頒布了大量的軍事刑事訴訟法規,如中央軍委頒布的《關於軍隊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總政治部頒發的《軍隊保衛部門偵查工作細則》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警檢察機關偵查工作細則(試行)》等。
為了正確地反映軍隊的特殊性,有效地實行對軍事司法活動的法律調整,就需要制定相應的特別法,包括軍事司法機關組織法,使我軍司法機關的法律地位得到確認,並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具體意義是:
1、保證軍事刑法的正確實施;
2、懲罰軍人職責犯罪;
3、保護軍事秘密,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4、維護軍隊正規秩序;
5、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軍人犯罪事實,正確應用軍事法律,懲罰軍人犯罪;
6、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軍人自覺遵守軍隊條令條例和國家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軍隊正規秩序和安全,保護軍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軍隊各項戰備訓練和作戰的順利進行。
Ⅸ 簡述刑事訴訟法的意義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版、法機關在當事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Ⅹ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秩序、公正、效益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一部懲「惡」的法律,更是一部揚「善」、求「美」的法律。不僅是一部懲罰法,更是一部保障法,它不僅賦予公檢法追究懲罰犯罪的職權,而且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藉以自保的權利。
懲治犯罪,是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實施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所在。保障人權,則是從價值論的高度賦予刑事訴訟法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終極價值目標。
刑事訴訟中,集中體現了公民的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緊張沖突與衡平關系。限於國家權力的強大和個人權利的渺小,要求國家機關在處分公民權益時必須遵循正當、合法的程序進行,以防止國家權力的恣意、專斷,這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10)刑事訴訟法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注重程序正義是現代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刑事訴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以恢復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為目標的認識活動,而且也包含著一種程序道德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過程。那就是,刑事訴訟法旨在追求看得見的正義,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於工具價值之外的公正價值。
如果把刑事訴訟法比喻成一座神聖的宮殿,那麼刑事訴訟法原則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程序法定在我國的首次提出,是謝佑平教授和當時還是他的研究生的萬毅教授2000年合寫的一篇題為《程序法定原則初探——評司法機關的解析權》的論文。
在兩年後的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中,則系統地闡述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特徵、體系、分類、功能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將刑事訴訟法原則區分為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並縱橫捭闔、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方法,闡述最深奧的原則。
用競技運動的精神,來觀察和理解刑事訴訟活動的原理、原則,既簡單,又深刻,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重權力輕權利」「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輕保護」之積弊,實在需要引進或提出一種與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對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和極致追求形成強烈的沖擊。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國際准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控辯平等未能實現,強化偵查措施的法定化程度不足,司法獨立缺乏制度保障,無罪推定原則的弱化,訴訟難以及時終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法定化等。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一次修改,隨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有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有些問題仍然還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