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行政法法源
Ⅰ 行政法的法源是什麼
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1.我國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於制定法。
2. 作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 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條約和協定。
〈1〉 憲法:是我國最高位階的法源。
〈2〉 法律:作為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 定的非基本法律。
〈3〉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依〈憲法〉或〈法律〉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 在數量上是行政法的主要法源。
〈4〉 地方性法規:是指〈憲法〉和〈立法法〉所確認的有許可權的主體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5〉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 制定的條例。
〈6〉 部門規章: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 構發布的規章。
〈7〉 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直瞎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 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 法律解釋:僅指國家機關的規范性解釋。
Ⅱ 試述行政法的法源
一、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淵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現形式。
二、根據制定主體、效力等級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別,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憲法。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據。其中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對行政法的各種具體規范起統率作用。因而憲法中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組成及基本職權、職責、活動原則,公民在有關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等的規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
2.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作為行政法淵源的法律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某一項法律的全部法律規范均屬於行政法規范;二是某一項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條款屬於行政法規范,其他部分或條款屬於其他性質的法律規范。
3.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部門規章則是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淵源。
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地方行政規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關於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活動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規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淵源。
5.與行政法有關的法律解釋。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以及有權進行解釋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對有關行政法規范所作的解釋,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6.行政法的其他淵源。包括我國政府簽訂、加入或承認的國際條約中有關行政管理的內容、中共中央與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有關法律文件等。
Ⅲ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行政法的淵源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也稱行政法的法源。
各國法律制度和法律傳統專不同,行政法的法源也存屬在區別 。
主要表現:
一、成文法法源。成文法法源在各國都存在,如憲法、法規、條約等。
二、不成文法法源(非制定法法源)
1.判例;即可作為先例據以決案的法院判決。判例不僅在英美法系國家普遍是行政法的淵源,在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如法國等,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2.習慣和慣例;習慣和慣例是兩種不同的 行政法淵源。作為行政法淵源的是習慣是指某種社會習慣。而慣例則指行政慣例。
3.行政法原理。在許多西方國家(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行政法不僅以制定法、判例和習慣、慣例為法源,而且以權威法學著作、學說確立的行政法基本原理、原則為法源。行政法著作、學說確立的原理、原則經常為西方國家法院適用,甚至直接在判決書中引用。在法院適用後,轉化成判例法規范,有的國家甚至通過制定法予以固定。
我國行政法的淵源,以制定法為主要形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章(部門規章和特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含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國際條約。
Ⅳ 簡述當代中國的法源
憲法及其相關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程序法【分析】 有法可依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構成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法律部門主要有憲法及其相關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和程序法7個法律部門。
憲法及其相關法作為部門法之一的憲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礎和主導性的法律部門,是其他部門法所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據,處於特殊的地位和起著特殊的作用。憲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除了包括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佔主導地位的法律文件外,還包含有一些處於附屬層次的法律文件: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國籍法、國旗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權利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權法,等等。
行政法
行政法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由調整行致管理活動中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發生的行政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組成的。行政法與行政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是規范和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的總稱。行政法規作為一種法的淵源,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行政法是由眾多的單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構成的。行政法可以分為—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兩個部分。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有: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等等。特別行政法則指對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規范性法律文件有:國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監獄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海關法,等等。
民商法
民商法是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商法分為民法和商法兩個次級法律部門。關於民法和商法是分立還是合一,各國做法不268盡相同。從立法模式上看,我國採取的是民商合一的模式。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婚姻、家庭、收養、繼承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商法是民法的一個特殊部分,是指調整商事法律關系主體和商業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在民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適應現代商事活動的需要逐漸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公司、破產、證券、期貨、保險、票據、海商等方面的法律規范。
經濟法
經濟法是有關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的法律,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政策的法律,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統計法,農業法,企業法,銀行法,市場秩序法,稅法,等等。
社會法
社會法是一個新興的法律部門,關於這一法律部門的理論還不完善。一般認為,社會法是指調整國家在解決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主要功能是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該部門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規范,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規范,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法律規范,如環境保護法、能源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生態法等;促進社會公益的法律規范,如社區服務法、彩票法、人體器官與遺體捐贈法、見義勇為資助法等;促進科教、文衛、體育事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如教師法、科技進步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衛生法,等等。
刑法
刑法是規定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刑法是一個傳統和基本的法律部門,在國家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一個法律部門。我國有關犯罪和刑罰的基本規定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這一法典中。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單行決定。這些規范都是刑法部門的組成部分。
程序法
程序法部門指規范因訴訟和非訴訟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由訴訟程序法與非訴訟程序法兩部分構成。訴訟程序法是有關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簡稱訴訟法。我國的訴訟法主要由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組成。非訴訟程序法主要包括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調解法等基本法律構成。
Ⅳ 什麼是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來法的涵義
1、含義:指源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Ⅵ 簡述行政法的法源,跪求!
你沒課本嗎?
Ⅶ 簡答題: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是按照制定行政法規范的國家機關不同,由此而決定其法律地位和有回效力的不同的各種行答政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在我國,行政法淵源包含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種法律淵源中,在我國具體的法律規范表現形式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以及正式(有權)法律解釋中都包含有行政法律規范,它們共同構成行政法部門。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規定或批復、我國締結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協定以及習慣法、法理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Ⅷ 簡述行政法的法源形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國際條約
Ⅸ 簡述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我國的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根本原則,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作為行政法規范的憲法規定,又是行政法的立法依據和一切行政活動的指導原則.
2.法律.法律作為行政法的淵源有兩種情況,一是其全部法律規范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一是部分法律規范屬於行政法規范,如<擔保法>中關於辦理抵押登記的部門的規定.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製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行政法淵源.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空間效力限於制定主體所轄區域,其中的行政法規范是該區的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從事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據之一.因此,當地方性法規規定有行政法規范時,該法規就成為行政法的淵源.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不違背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前提下,可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在法定的范圍之內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的規定.因而是我國行政法的淵源之一.
6.規章.規章制定權是行政機關行政權的一個方面,其內容自然要涉及行政管理事項,而且由於我國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層次較多,因而規章也就成為我國重要的行政法淵源.
除了以上6種之外,我過參加或批準的國際條約,協定以及法律解釋,只要涉及到有關行政管理的內容,也都屬於我過行政法的淵源.
Ⅹ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規范行政組織及其職權 行政行為的條件與程序,以及對行政活動予以監督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也叫做行政法主體,它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組織或個人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通過一定得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行政職責所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該行政主體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法律規定的其他行政行政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適當性進行審查病做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依法履行職責,侵犯公民 法人 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