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合理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合理性審查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2-18 05:32:02

『壹』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行政行為合理性審查及決定結果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都是解決行政爭議,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進行監督,對行政相對人遭到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侵害給予救濟的法律制度。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又是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主要區別有:

①性質不同。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活動,受理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是行政機關,它是一種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制度,對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行政救濟的手段;

而行政訴訟則是一種司法制度,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活動,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對行政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訴訟救濟的手段。

②程序不同。前面提到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在程序上有相類似的地方,但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程序。行政復議人們稱之為「准司法程序」要比訴訟程序簡便。

比如審理方式上復議主要採取書面審,一般實行一級復議制;而行政訴訟程序則較為嚴格,審級是兩審終審制,審理方式一般不是書面審,而是用開庭審理方式。

③受案范圍不盡一致。《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受案范圍要比《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受案范圍廣。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限於人身權和財產權方面: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除行政行為對人身權、財產權的侵犯外,還包括對受教育權和其他權利的侵犯。

④審查的范圍不同。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監督制度,是高層級的行政權對低層級行政權的監督。所以監督是全面的,不僅限於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還包括對具體行政行為合理性的審查。

甚至不僅包括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而且在對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同時,還可以審查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章以下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而行政訴訟是行使司法權來審查行政行為,一般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合理性,則不屬於審查范圍。

法律效力不同。行政復議一般沒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相對人對復議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只有在法律規定復議裁決為終局裁決的情況下,復議才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相對人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

只有全國人大及其黨委會制度的法律才有權規定哪些案件的行政復議能夠有終局裁決權。行政機關自己制度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不能為自己設定終局裁決權。

地方法規也無權規定行政復議的終局裁決權。行政訴訟則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無論有沒有經過行政復議的案件,一經行政訴訟,訴訟的裁判結果就是有最終效力的結果,不能再由行政機關復議。

它們的相同點有:

①產生的根據相同。都是基於行政爭議的存在,用以解決爭議的法律制度。

②目的和作用相同。都是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效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③審查的對象基本相同。都要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只是復議機關作為行政機關,所以審查范圍要寬一些。可以同時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以及作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④產生的條件相同。都是一種依申請啟動的活動。兩種程序的啟動,都有賴於相對人的申請。

⑤法律關系相似。在解決爭議的過程中,行政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都是居中的裁決者,所以行政復議屬於行政司法的范圍,與法院的審判活動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⑥在適用的原則、程序上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1)行政訴訟法合理性審查原則擴展閱讀

一、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被動行政行為,它兼具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和行政司法行為的特徵和屬性。它對於監督和維護行政主體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行政復議有以下四個特點:

1、提出行政復議的人,必須是認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當事人提出行政復議,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已經做出行政決定之後,如果行政機關尚沒做出決定,則不存在復議問題。復議的任務是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解決民事或其他爭議。

3、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規定,向有行政復議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4、行政復議,主要是書面審查,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二、行政訴訟對保障一個國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利免受行政權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訴訟有以下五個特點:

(1)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

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2)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

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中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行政訴訟並不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爭議,有的行政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均無類似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限制。至於,不屬於行政訴訟解決的行政爭議只能通過其他的救濟途徑解決。

(5)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具有恆定性。

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

『貳』 行政訴訟的合法性審查原則該怎樣去分析

從職權依據,程序依據,事實依據,法律依據四方面進行合法性審查。

相對應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只要有一方面不合法,被告就可能導致敗訴。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叄』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中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為例外

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相比,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是行政訴訟法最有特色的基本原則回。從內容上答看,人民法院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為原則,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為例外,這一例外即體現在《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第(四)項變更判決的規定上。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肆』 行政法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合理行政原則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行政合理性原則與行政合法性原則同屬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但適用范圍上略有區別。行政合理性原則在適用范圍上的特殊性來自於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合理性原則只適用行政自由裁量權范圍以內的行為,不適用羈束行為。前面說過,行政合理性原則主要基於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以及對它的控制而確立。行政合理性原則確立以後,也主要在行政自由裁量許可權范圍內發生作用,在自由裁量許可權以外以及對於羈束行為,不再是合理性問題,而是合法性問題。合理是指合法范圍內的合理,而不是指合法范圍以外的合理性。這一點我們將在後面講到。
第二,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的原則,而不是行政訴訟法的原則。因而它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是適用的,但不適用司法機關所主持的行政訴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1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12第1條所規定的任務,不僅在於糾正"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且同時要糾正"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這說明: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既適用合法性原則,又適用合理性原則;而司法機關的行政審理行為則僅適用合法性原則。

『伍』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有哪些

依據《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主要審查如下內容:
一、合法審查。回
合法的答具體行政行為必須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具備以上條件時,判決維持。
二、違法審查。
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審查。
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陸』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合法性審查原則

(一)合法性審查原則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二)合法性審查原則只審查合法性,原則上不審查其合理性(三)以合法性審查為原則,以合理性審查為例外。(四)司法權不代行行政權

『柒』 如何推動法院審查行政訴訟的合理性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般進行合法性的審查,對於合理性的審查通常在對於合法性進行審查完之後進行。合法性是行政訴訟中的原則性問題,而合理性在行政訴訟中則是例外性的問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捌』 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案件實行() A.合理性審查原則 B.合法性審查原則

當然是b。如果是c,不就意味著,一些行政訴訟案件可以不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這是不對的。任何行政案件都要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沒有例外

熱點內容
法院書記員考試考什麼 發布:2025-09-15 07:28:36 瀏覽:966
小區配電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5 07:20:42 瀏覽:17
美國的一部經濟法性質的法律是 發布:2025-09-15 07:16:06 瀏覽:824
民革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 發布:2025-09-15 07:10:17 瀏覽:701
建設單位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6:58:31 瀏覽:941
法律咨詢服務部設立的條件 發布:2025-09-15 06:45:03 瀏覽:193
經濟法調整對象不包括 發布:2025-09-15 06:45:02 瀏覽:323
代運航空違禁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6:41:27 瀏覽:86
少先隊的各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5 06:29:07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