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共同訴訟法需具備的要件是

共同訴訟法需具備的要件是

發布時間: 2021-12-18 10:58:12

A. 必要共同訴訟和普通共同訴訟的構成要件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共同訴訟有必要共同訴訟和普通共同訴訟兩種類型。其中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的共同訴訟,是必要共同訴訟;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同種類的共同訴訟,是普通共同訴訟。

B. 共同訴訟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2)共同訴訟法需具備的要件是擴展閱讀: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C. 必要共同訴訟的構成條件及具體情形

必要共同訴訟 一說:必要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為二人以上,對訴訟標的有共同的利害關系而形成的共同訴訟。 二說:必要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2 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須合並審理並在裁判中對訴訟標的的合一確定的訴訟。 必要共同訴訟具有下列特徵: 1、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2人以上的多數當事人。 2、多數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 3、法院必須合並審理多數當事人之間的訴訟,並在裁判中合一確定訴訟標的,對多數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作出內容相同的裁判。

D. 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必要共同訴訟人在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一)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程序法中的情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6條第2款規定,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被告。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7條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此種情形必須與合夥組織相區別。《民訴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組織。區別個人合夥與合夥組織的關鍵在於三點:其一,合夥組織是否合法成立;其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後,是否各自出資形成合夥組織的獨立財產;其三,合夥組織是否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如果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當以該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如果不具備,則應當由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第50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第52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因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實際上是借用了一個法人的名義,此時,出借人與借用人之間必然形成了一種不可分的權利義務關系。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根據該條文,在當事人對保證責任形式未作出明確約定時,即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第54條規定,在繼承遺產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當然,如果未共同起訴的部分繼承人就所爭議的遺產享有遺囑繼承權,則享有遺囑繼承權的繼承人應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二)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在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分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第6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此時可以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6條規定,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擔保法解釋》第124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8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民訴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可見,我國民事訴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人確立的是強制追加制度。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就應當依法憑職權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對不符合要求的追加申請則應依法裁定駁回。

E. 必要共同訴訟的構成條件及具體情形

必要共同訴訟構成條件: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在兩人以上,具有同一訴訟標的,法院必須合並審理並在裁判中對訴訟標的合一確定的共同訴訟。

必要共同訴訟具體情形:

1、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2、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3、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4、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6、在繼承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

7、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為共同訴訟人。

8、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應當列為共同訴訟人。

9、在因連帶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中,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

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5)共同訴訟法需具備的要件是擴展閱讀

共同訴訟與單一訴訟區別

行政訴訟基本上系由單一之原告對單一之被告,就單一之起訴聲明及單一之訴訟標的起訴,即所謂的單一之訴,共同訴訟只是單一之訴為原則之下的一種特殊規則。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類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根據本條規定,行政訴訟中的共同訴訟包括兩種情形。

一種是因同一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在此情形下,既有可能是由數個行政機關共同作出一個行政行為,也有可能是一個行政行為針對數個相對人作出,如果案件必須合一確定,則可將數個原告或數個被告視為一體,一同起訴或一同被訴。

共同訴訟的另一種情形是因同類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法律之所以允許合並審理,並非必須合一確定,而是為了訴訟經濟以及防止裁判發生矛盾。但對於同類行政行為,本應分別提起訴訟,只有當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再將數個起訴合並審理。

《行政訴訟法》對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作出了規定,這一制度對於解決民事行政爭議相互交織、減少循環訴訟、避免民事行政裁判的相互矛盾和相互推諉,均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行政訴訟法》所確立的「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在性質上是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一並解決」,而不是「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確切地說,是為了訴訟便利的考慮將兩個不同性質的訴訟一並審理。

一並審理後,仍然存在行政與民事兩類訴訟、兩個爭議。正是基於這一特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F. 法學 民事訴訟法 高手麻煩來看下!

1、 管轄權恆定原則的具體含義;
就是根據當事人起訴時確定的級別和地域管轄,一經法院受理後,不因當事人提高訴訟請求和行政區劃的改變而改變

2、必要共同訴訟的構成條件及具體情形
一)必要共同訴訟人的概念和構成條件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兩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人.
構成必要共同訴訟人應具備以下條件:1,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2,訴訟標的是共同的.3,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43,46,47,50,52條至56條對必要共同訴訟的具體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二)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的追加
由於在必要共同訴訟中,訴訟標的具有共同的,因此,在起訴或應訴時,如果有部分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就需要追加當事人.追加當事人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由人民法院依職權進行;二是由人民法院根據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如果被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
(三) 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
__我國民事訴訟法以承認原則來處理必要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即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

3、提起反訴的條件。
(一)須由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
(二)須在本訴進行中提出
(三)須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出,且受訴法院對反訴有管轄權
(四)須與本訴適用同一訴訟程序
(五)須反訴與本訴之間存在牽連關系

4、談談對民事訴訟法中第三人制度的理解;
建立保護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程序保障機制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訴訟經濟原則設立的,然而片面追求訴訟經濟或片面強調第三人訴訟權利都有悖於這一制度.前者容易導致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濫用,後者則有悖於訴訟經濟原則。但是,訴訟制度真正永恆的生命基礎在於它的公正性。公正是訴訟的最高價值,效益還只能視為訴訟的第二價值。正因為如此,嚴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法律認定,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是極其必要的。為確保認定準確,防止司法權的濫用,除了提高司法幹部本身素質外,還必須有健全的程序保障制度和補救措施。為此,筆者認為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建立保護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程序保障機制。

首先,將民訴法第56條修改為:「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申請且經過原告的同意情況下,作出是否追加第三人的決定,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理由是:第一,只有被告才有能力且有權提出申請。因為只有被告才能較為完整提供和第三人糾紛的情況,被告和第三人糾紛如何解決,決定權應在被告。是在申請追加以後在同一案中解決,還是另外訴訟或非訴訟,只有被告申請才能保護被告這一合法權益。第二,一定要經過原告同意。為了及時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被告的申請應徵得原告的同意。第三,應由法院審查決定。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濫列第三人,導致訴訟程序混亂。法院的嚴格審查可以有效防止這種程序上的不嚴肅。

第二,建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異議制度。異議制度是訴訟中一項極其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它對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乃至實體權益起著重要作用。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的認定直接關繫到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益的保護。因此,法律明確賦予其主體資格異議權是十分必要的。具體來說,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異議制度是指依本人申請或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當事人或被通知參加人認為法院對其主體資格認定有錯誤,要求人民法院撤回通知的一項訴訟法律制度。

第三,建立賠償制度。本文所指賠償制度是指因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或當事人的偽造欺詐行為,致使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認定錯誤並造成其損失而由法院或當事人予以賠償的一項法律制度。這項制度對於打破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增強審判人員責任感,嚴格依法辦事無疑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具體就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主體資格認定而言,對於因人民法院及其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錯誤認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並給其造成損失的,設立司法賠償條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於當事人的偽造欺詐行為,致使人民法院認定錯誤,並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可直接令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延期審理、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的區別。
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訟無法繼續進行或不宜進行,因而法院裁定暫時停止訴訟程序的制度。這里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因為發生了某些使訴訟無法進行的事項,所以訴訟過程要暫時停止一下,待到該事項經過,訴訟重新進行。這里需要注意:訴訟終止事項只是對訴訟進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並不能達到終止訴訟的程度。
訴訟中止的情形包括:
第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如果繼承人准備繼續參加訴訟,則訴訟繼續進行;如果繼承人不願意繼續參加訴訟,則訴訟終結)
第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第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第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第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理完結的;
第六,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導致借貸關系無法查明的或者在審理過程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實難以查清的;
第七,人民法院受理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後,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宣告該專利無效,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訴訟。
延期審理是指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後,由於發生某種特殊情況,使開庭審理無法按期或者繼續進行,從而推遲審理的制度。這里區分延期審理和訴訟中止,主要看阻止程序進行的事項發生在哪個階段。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
延期審理的情形包括:
第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第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第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第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終結審理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的訴訟終結的原因,使訴訟程序繼續進行已經沒有必要或者不可能繼續進行,從而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程序的制度。簡言之,終結審理的本意就是:既然訴訟當事人中缺少了一方,訴訟繼續進行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不如直接終結的好。
終結審理的情形包括:
第一,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第二,被告死亡,沒有一場,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
第三,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G. 必要共同訴訟人有哪些法律規定

你好。
(一)程序法中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
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6條第2款規定,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被告。
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7條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 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此種情形必須與合夥組織相區別。《民訴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組織。區別個人合夥與合夥組織的關鍵在於三點:其一,合夥組織是否合法成立;其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後,是否各自出資形成合夥組織的獨立財產;其三,合夥組織是否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如果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當以該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如果不具備,則應當由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
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50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
第52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因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實際上是借用了一個法人的名義,此時,出借人與借用人之間必然形成了一種不可分的權利義務關系。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
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根據該條文,在當事人對保證責任形式未作出明確約定時,即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
第54條規定,在繼承遺產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當然,如果未共同起訴的部分繼承人就所爭議的遺產享有遺囑繼承權,則享有遺囑繼承權的繼承人應作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二)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分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
第6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
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此時可以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6條規定,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
《擔保法解釋》第124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
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8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民訴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 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可見,我國民事訴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人確立的是強制追加制度。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就應當依法憑職權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對不符合要求的追加申請則應依法裁定駁回。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熱點內容
電瓶車頭盔立法 發布:2025-09-15 05:33:43 瀏覽:151
北京地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5 05:33:38 瀏覽:243
黃島區立法 發布:2025-09-15 05:29:51 瀏覽:282
烏魯木齊法律援助機關 發布:2025-09-15 05:29:14 瀏覽:895
長三角律師 發布:2025-09-15 05:18:34 瀏覽:320
2013年中級經濟法 發布:2025-09-15 05:08:44 瀏覽:883
武大經濟法考試 發布:2025-09-15 05:08:04 瀏覽:734
惠山法院王臻 發布:2025-09-15 05:02:59 瀏覽:205
四川省司法鑒定收費 發布:2025-09-15 04:45:28 瀏覽:389
服飾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5 04:45:19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