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負責人

行政訴訟法負責人

發布時間: 2022-01-05 20:03:55

① 行政訴訟法案例

「北京市最大的建材綜合市場」——上地建材城於去年七月被北京海淀城管大隊以版違法建築為由夷為權平地。四日,上地建材城的負責人郭俊琴以越權執法為由將海淀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告上法庭,索賠六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北京市最大的一起行政訴訟案。

上地建材城,位於全國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正常營業已六年。它匯集六百多家廠商,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建材批發市場。去年七月該建材城被海淀區城管大隊斥為違法建築,七天後,六萬多平方米的建材城即被夷為平地。

郭俊琴訴稱,城管大隊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上地建材城符合「未經批准」、「搭建」以及「影響市容」三個條件。其次城管大隊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僅賦予城管大隊行政處罰權,而不是限制和強制拆除的許可權。根據有關規定,海淀區城管大隊只有權拆除十平方米以下的不符合市容標準的建築物,拆除六萬多平方米的建材城已經超越了它的許可權。

海淀區城管大隊稱,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的通知規定,凡不符合市容市貌標準的,城管大隊有許可權期強制拆除。上地建材城侵佔了市區規劃的綠化隔離帶,影響了市容市貌,屬於違法建築。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② 新行政訴訟法是否必須要求被告法人出庭

新行政訴訟法的第三條中所說的負責人是指正職和副職的負責人,同時規定,如果出現特殊情況,正職和副職都不能到場,應當讓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這一條款主要解決的是行政機關只委託律師,而不出庭應訴的問題。

③ 新的行政訴訟法第64條

2014年11月1日,十復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新法於2015年5月1日施行。
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④ 法定代表人行政訴訟是否一定要出庭

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不一定親自出庭。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第三條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一般是行政機關正職負責人。所以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不一定親自出庭。

(4)行政訴訟法負責人擴展閱讀:

法定代表人被告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

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根據行政訴訟法和最高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行政主體作被告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幾類: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2)「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與非行政機關共同署名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為被告,非行政機關不能作被告。

⑤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 "民告官"有哪些新變化

此次2014年大修行政訴訟法後主要變化如下: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十大亮點

◆ 擴大受案范圍

增加可提起訴訟的情形:對徵收、徵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等。

◆ 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院立案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應當登記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 起訴期限延長到六個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涉及不動產的可延長至二十年。

◆ 增加調解制度

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

◆ 完善審判監督

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案件的受理、審理、執行等問題要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行政訴訟合同的監督,檢察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 行政首長應當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 可跨區域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 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執行的行政機關直接責任人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⑥ 行政訴訟法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新證據,是指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的證據。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⑦ 行政訴訟法2015 行政機關負責人必須出庭嗎

你好,中國快律為您解答。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專,應當委託行屬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一般情況下,是應當出庭的,除非有特殊原因,但是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所以一般是必須出庭的。這是新《行政訴訟法》很大的一個修改。

⑧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負責人不出庭是否可拘傳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負責人不出庭不能拘傳。
因為行政訴訟法沒有對此作出規定,法院版不能違法辦案。
《行政訴權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⑨ 打行政官司,新行政訴訟法是否必須要求原告法人出庭,可否委託代理人

原告也就是行政相對人,行政訴訟法只是要求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出庭,並沒有要求原專告的法人出庭,原告可以直接委屬托自己的員工或律師參加訴訟。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一審事實不清 發布:2025-09-11 11:05:00 瀏覽:40
民事訴訟法第64和144條 發布:2025-09-11 11:03:44 瀏覽:885
勞動法規定加班時間不能多久 發布:2025-09-11 10:52:3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法261 發布:2025-09-11 10:40:11 瀏覽:253
法律法規效力級別 發布:2025-09-11 10:34:38 瀏覽:91
法院辦公系統 發布:2025-09-11 10:33:50 瀏覽:616
法律知識比賽團隊展示 發布:2025-09-11 10:29:15 瀏覽:853
免費的醫療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1 10:29:12 瀏覽:94
句容法院淘寶網 發布:2025-09-11 10:23:55 瀏覽: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9-11 10:21:49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