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參與分配

民事訴訟法參與分配

發布時間: 2022-01-05 23:08:10

⑴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程序中多個債權人參與分配的若干規定何時施行的

沒有施行,相關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或者對執行財產申請參與分配的,執行法院應當製作財產分配方案,並送達各債權人和被執行人。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第二十六條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提出書面異議的,執行法院應當通知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或被執行人。
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反對意見的,執行法院依異議人的意見對分配方案審查修正後進行分配;提出反對意見的,應當通知異議人。異議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提出反對意見的債權人、被執行人為被告,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異議人逾期未提起訴訟的,執行法院依原分配方案進行分配。
訴訟期間進行分配的,執行法院應當將與爭議債權數額相應的款項予以提存。

⑵ 民事訴訟法中的參與分配的概念是什麼

參與分配是指對債權人而言的,即債務人償還了本次訴訟債權人的債務後法院通知其他債權人參與分配債務人的其他財產

⑶ 當執行規定第88條多個債權人按執行措施順序受償與第90條債權人按比例參與分配沖突時如何適用。

截止到2019年2月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第88條和第90條已經廢止,取而代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零八條和第五百一十六條等規定。

具體按如下程序分配:

在執行程序進行中,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可以申請參與分配。優先權人、擔保物權人可以直接參與分配,主張優先權。

如被執行人是企業,符合破產條件,而不申請破產或者法院不受理破產的案件,按財產保全和查封措施的先後順序清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零八條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第五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不同意移送破產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產案件的,執行法院就執行變價所得財產,在扣除執行費用及清償優先受償的債權後,對於普通債權,按照財產保全和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先後順序清償。

(3)民事訴訟法參與分配擴展閱讀:

近年來,我國法院的執行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10月31日,最高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劉貴祥接受采訪時介紹,從2016年至今,真金白銀執行到當事人口袋中的金額近4萬億元,與前三年相比提高了50%以上。僅2017年至2018年9月底,通過網拍變現資金達到五千多億元。

但是,總會有「執行不能」的案件。從世界各國通例來看,「執行不能」案件都屬於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並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需要通過個人破產、社會救助等制度機制予以解決。

而在我國,對於「執行不能」案件,法院通過嚴格審查後會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納入「終本案件庫」管理,一旦發現有財產必須及時恢復執行。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介紹,當確實「無產可執」時,自然人債務執行便陷入僵局,這既無法解決債權人的訴求,也難以給個體債務人重新再來的機會。

近年來,我國居民債務大幅增加。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3.98萬億元,環比增長6.40%;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6.26萬億元,環比增長7.8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56.67億元,環比增長6.35%。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杠桿率已達48.6%。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夏紅對記者指出,「房奴」「車奴」「卡奴」等詞彙的泛濫,意味著在未來我們的經濟生活還將在高負債情形下運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個人破產法對於消除金融風險、修復市場信用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杜萬華在文章中寫到,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立即開展個人破產法的調研工作並適時將其列入國家的立法規劃,也可以考慮在修改企業破產法時,將企業破產法改為破產法,將個人破產、合夥企業等非法人組織的破產問題,納入到破產法的范圍。

《企業破產法》修改已被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的第二類項目,即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陳夏紅對《企業破產法》修改時寫入個人破產制度表示樂觀,「沒有個人破產支撐,破產制度走不遠。最高法院等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了重要性。」

完善制度防止借破產逃債

真的實行個人破產,這是否會成為債務人逃避債務的手段?

「隨著個人徵信系統的不斷完善、金融系統之間的互聯等,躲債、逃債將越來越躲無可躲、逃無可逃。」陳夏紅說。

這種擔心也可能是因為人們對個人破產制度較為陌生。香港《破產條例》規定,破產期間為自破產開始起計的4-5年,德國破產法則對破產債務人規定了6年的考查期。完成這段程序,破產人才能徹底免除剩餘的債務。

而在此期間,破產人一般只有權保留滿足基本生活費用的收入。比如在香港,破產人最長可以居住在其所有的房產內12個月,期滿後必須騰退交付給受託人,由受託人將其變現償還債務。破產人也不得有任何高消費行為,在信貸消費超過100港幣時,應當事先向對方告知其破產人的身份。

在美國,破產人在破產期間,保留的房產不能超過1.5萬美元,汽車不能超過2400美元,生活必需品單價不能超過400美元。

李曙光認為,在清算分配程序完結後,債務人對剩餘負債不再清償。為了防止個人破產制度的濫用和自然人逃廢債的可能,應保留對債務人欺詐性轉讓或藏匿財產的追索,以及其他不應該豁免的稅收、費用、罰款等。

對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另一個擔心是,給法院帶來過重的工作壓力。

「美國破產法院每年審理的上百萬起破產案件中,絕大多數是個人破產案件。」李曙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017年,我國法院新收企業破產案件只有9542件,且集中在少數經濟發達地區。

「現在我們破產審判庭的法官,也審理普通民商事案件。」浙江省一名破產審判庭法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目前執行轉破產的案件量已經增加,如果制度順暢後,破產案件數量或許將劇增。」

⑷ 為什麼法院要通知其他未立案的人參與分配

  1. 法院應當通知其他未立案的債權人,如有抵押權的、有擔保物權的銀行及其他債權人參與分配。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零八條 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零九條 申請參與分配,申請人應當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寫明參與分配和被執行人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事實、理由,並附有執行依據。

    參與分配申請應當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財產執行終結前提出。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一十條 參與分配執行中,執行所得價款扣除執行費用,並清償應當優先受償的債權後,對於普通債權,原則上按照其佔全部申請參與分配債權數額的比例受償。清償後的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⑸ 怎樣控告申請參與分配的法院不作為,只會撿便宜

被執行人是法人的,不申請參與分配。
如果當事人認為被執行人符合破產條件,應當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依照破產程序處理。如果當事人不申請破產或者法院不受理破產申請的,法院會按採取財產查封、凍結、扣押措施的先後順序清償。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不同意移送破產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產案件的,執行法院就執行變價所得財產,在扣除執行費用及清償優先受償的債權後,對於普通債權,按照財產保全和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先後順序清償。

⑹ 2015年民訴法司法解釋508……512條 有關於參與分配的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零八條 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第五百零九條 申請參與分配,申請人應當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寫明參與分配和被執行人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事實、理由,並附有執行依據。
參與分配申請應當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財產執行終結前提出。

第五百一十條 參與分配執行中,執行所得價款扣除執行費用,並清償應當優先受償的債權後,對於普通債權,原則上按照其佔全部申請參與分配債權數額的比例受償。清償後的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第五百一十一條 多個債權人對執行財產申請參與分配的,執行法院應當製作財產分配方案,並送達各債權人和被執行人。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第五百一十二條 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提出書面異議的,執行法院應當通知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
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反對意見的,執行法院依異議人的意見對分配方案審查修正後進行分配;提出反對意見的,應當通知異議人。異議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提出反對意見的債權人、被執行人為被告,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異議人逾期未提起訴訟的,執行法院按照原分配方案進行分配。
訴訟期間進行分配的,執行法院應當提存與爭議債權數額相應的款項。

⑺ 民事訴訟法執行分配,怎麼分配

(1)對於分配方案異議的處理
由條文規定可以看出,就執行程序中對分配方案異議的處理,執行法院貫徹的是「當事人主義」,並不需要行使對異議進行審查的職權,只是將當事人的異議告之相關權利主體,如果沒有對異議的反對意見,執行法院則按照異議的意見修改分配方案並予以分配;如果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執行法院則通知異議人並等待其15天,根據異議人是否起訴而決定或者按照原方案分配,或者將爭議份額提存。
如此規定徹底貫徹了「審執分離」的原則,也符合一般的法理。但是這種無任何職權干預的運作模式,可能會使並無多少實質影響的異議也進入異議之訴程序。有的法院反映,如果嚴格按照本條文的字面意思進行操作,則在邏輯上會反復出現異議之訴的情況,在實踐中無法有效推進參與分配程序。
實踐中,執行法院一般會在保障當事人權利的情況下,在程序中發揮主導作用。多做當事人的說服解釋工作,引導當事人就參與分配方案達成一致意見。至少應當做到避免非實質性的爭議進入參與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2)關於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分配方案異議之訴的目的在於解決爭議當事人之間關於分配方案的爭議。由於分配方案的部分變動可能會導致其他債權的受償比例發生變化,所以分配方案異議之訴的結果會影響到其他債權人。而本法條只規定了異議人為原告,對異議提出反對意見的人為被告,未涉及其他人的訴訟地位問題。因此,訴訟中是否應追加其他人為第三人(或者被告),值得討論。實踐中有案例將除爭議雙方外的其他所有債權人、被執行人追加為第三人,一攬子解決爭議問題。我們認為,對此無需統一規定,可由審判庭根據爭議事項是否會影響到其他主體的權利而予以靈活掌握。
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執行實踐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1、執行程序中應當在保證當事人權利的情況下,多做當事人的說服解釋工作,引導當事人就參與分配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2、執行異議之訴中的審理應根據案情的需要決定是否追加爭議當事人之外的相關權利主體為第三人,以徹底解決糾紛。

⑻ 關於法院參與分配製度

可以,且是應當繼續依據比例進行分配。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一審事實不清 發布:2025-09-11 11:05:00 瀏覽:40
民事訴訟法第64和144條 發布:2025-09-11 11:03:44 瀏覽:885
勞動法規定加班時間不能多久 發布:2025-09-11 10:52:3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法261 發布:2025-09-11 10:40:11 瀏覽:253
法律法規效力級別 發布:2025-09-11 10:34:38 瀏覽:91
法院辦公系統 發布:2025-09-11 10:33:50 瀏覽:616
法律知識比賽團隊展示 發布:2025-09-11 10:29:15 瀏覽:853
免費的醫療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1 10:29:12 瀏覽:94
句容法院淘寶網 發布:2025-09-11 10:23:55 瀏覽: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9-11 10:21:49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