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的當事人第三人
1. 民事訴訟法中兩種第三人的區別那兩種
一個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個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區別在於:二回者之間成立的條件是不一樣答的。有獨立請求權的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一,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部分或全部的獨立請求權。第二,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開始,正在進行。第三,以本訴訟的雙方當事人為共同被告。無獨立請求權的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一,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第二,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可以支持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第三,參加訴訟法的方式為本人或者其他當事人提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
2. 民事訴訟第三人
問題1:當然不能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存在的意義是查清案件事實,避免產生新矛盾。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9、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本案甲乙間的債權債務與甲丙間的債權債務並無直接牽連關系。
問題2:不能依據56條第3款起訴。理由如下:56條第3款是指本應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訴訟主體,非因個人原因未參加訴訟,且判決結果有誤損害其權益,此時方能依據該條款起訴。因此,依據該條款訴訟有4個要件,1、系未參加訴訟的案件第三人;2、未參加訴訟不是因為個人原因;3、判決結果有誤;4、判決有誤部分損害其權益,缺一不可。據此,在問題1中已經說明本案丙不屬於甲乙案件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因此亦不能根據56條第3款起訴。
3.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中第三人是指什麼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3)民事訴訟法中的當事人第三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范圍
民事訴訟當事人,指因民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關系人。民事訴訟當事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凡不是以自己名義而以他人名義進行訴訟的人,如訴訟代理人,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2.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當事人必須是發生民事爭議的一方,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如支持受損害的單位和個人起訴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當事人進行訴訟,是要人民法院對他們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作出裁判。因此,雖以自己名義參加訴訟,但不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人,如證人、鑒定人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分為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狹義當事人僅指原告和被告;廣義當事人還包括訴訟中的第三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訴訟第三人
4. 可以列為訴訟第三人的法定情形
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對案件指向的對象享有一定權利或者負有一定義務。
5. 什麼是民事訴訟第三人舉例說明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例:
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起訴乙要求返還某物,但是丙認為某物為其所有,這時丙就可以提處訴訟以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欠乙1萬元錢不還,而丙又欠乙1萬元並且已經到期,而乙既不還甲錢也不找丙要求還錢,這時候甲可以直接起訴要求丙還錢,這時候就可以追加乙為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5)民事訴訟法中的當事人第三人擴展閱讀: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規定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6. 淺談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如何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
1.對於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發現第三人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訴訟請求而沒有提起訴訟的,不管原告同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均應該依職權通知追加該第三人。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三人認為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無獨立的訴訟請求,但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
3.原告申請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發現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4.被告申請追加,原告同意的可以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不同意追加的,視為已放棄對該第三人的訴訟請求。
5.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依職權追加該第三人。
(6)民事訴訟法中的當事人第三人擴展閱讀: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必須在訴訟開始後,案件審理終結前,參加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或者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即人民法院對案件已經審理終結,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訴訟而成為第三人。
第三人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這種利害關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與來自本訴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爭議;二是來自法院對訴訟的處理結果。
7.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
第三人就是指除了原告、被告以外的當事人。由於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而第三人要參加進來,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有兩種:
.是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有權提起訴訟的人,實際上這種與原告的地位一樣,只是一個具體案件已經有了一個原告,一個被告,而他不能同意任何一方的要求,而是以原、被告作為自己的被告,後參加進來的人,這種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三兄弟中老大獨佔了父母遺留的三間房,而老二則以原告的身份向老大提出分一間半房的請求,而老三則認為遺產也有自己一份,因而也提訴訟。由於老二是原告,老大是被告,老三既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他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法院通知他參加或自己申請參加進來。這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甲從乙處購進一台機器,由於機器質量低劣,甲對乙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在訴訟中,乙提出機器系丙廠製造,應由丙廠承擔責任。此案件中,甲乙有買賣合同關系,乙丙之間存在購銷合同關系。丙與買賣合同關系提起的訴訟無直接利害關系。因此,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由於機器是自己製造的,如果乙敗訴後,勢必會轉而向他提起訴訟,該案件的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法院通知他參加進來,將兩案合並一案處理,這就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從訴訟地位上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因此,享有原告的所有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如:有權了解原告起訴,被告答辯的事實和理由,有權充分陳述自已的意見,也有權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後,有權提起上訴等。但是,由於對本訴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涉及原告、被告之間的實體權利的訴訟權利,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行使。如:在一審中無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等。
8. 行政訴訟法中的第三人和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三人有何不同
區別很明顯:最直接的就是:行政訴訟是對行政行為的違法性進行審查。被告是行政行內為作出者,第三人是由此容產生相關法律關系的相對人。他在行政訴訟中不承擔責任。
而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獨立請求第三人參加訴訟可以參加主訴的參加之訴,也可另行起訴。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到主訴中,且不可自己提出訴訟。有獨第三人和當事人地位相同。無獨第三人只有在判決承擔民事責任時才有上訴權。
9. 民事訴訟法的第三人有哪些種類
民事訴訟中對於第三人的分類有以下幾種: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第三人沒有獨立請求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